关于《最后的常春藤叶》(王小鹰)
不能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却是我很喜欢的短篇小说。接到推荐小说的任务后首先浮现于我脑际的便是这篇小说,更确切地说,首先浮现于我脑际的是这篇小说结尾处的两幅图画:老贝尔曼在那个凄风苦雨之夜爬到梯子上,就着灯笼的微光,托着调色板,艰难地画着一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清晨,病体虚弱的琼珊拉开窗帘,惊喜地望着对面墙上那片永不坠落的常春藤叶,她的脸上重新泛出了生命之光。用普普通通的文字平平淡淡的语句材料却能描绘出如此令人难忘的图画,我想这样的小说应该是不朽了。
欧.亨利是从生活中捕捉细微的小事来营造出跌宕曲折故事的高手,《最后的常春藤叶》恐怕是欧.亨利小说中情节最平淡的一篇了,然而当你读到那位贫病交加的女画家躺在病床上绝望地数着渐渐飘落的常春藤叶,无奈地等待着死亡的接近的时候,你的心怎会不为她的生命垂微而紧缩呢?我以为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存在的,过分假设的情节又会降低小说的格调。《最后的常春藤叶》看似无有什么大曲折却隐含着生命的悬念,于平淡中见奇峭,自然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了。
最令人拍案叫做绝的是它的结尾--欧.亨利的结尾。琼珊悲凉地等待着最后那片常春藤叶带着她的生命一起飘落,然而那片叶子任风吹雨打却依然常青,琼珊终于恢复了生的勇气,她的病也奇迹地康复了。读到此,你悬着的一颗心方才放下,正感谢造化的恩典,却不料琼珊的朋友娓娓地说出一段话来--原来那最后的常春藤叶非造化之功也,乃是老贝尔曼冒着风雨画在墙上的,为此,他受了风寒,急病而逝了!读完这番话,你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起来了,你怎能不为老贝尔曼空前绝后的举动而心灵震撼?!在心灵震撼中你感受着一个生命逝去的悲哀,悲哀中你又感受到无私友谊的温暖,在这种悲哀与温暖交替的感受中你品尝到了真正艺术的崇高。艺术的本质难道不是崇高的吗?!
《最后的常春藤叶》就像老贝尔曼以生命的代价画在墙上的那片常春藤叶一般常青常存,隽永不衰,给人以生命的启迪。
PS:本文摘自《小说家喜欢的小说》一书,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读过那篇小说的节尾,我很惭愧我当初并没有感受到它的真实魅力。
欧.亨利是从生活中捕捉细微的小事来营造出跌宕曲折故事的高手,《最后的常春藤叶》恐怕是欧.亨利小说中情节最平淡的一篇了,然而当你读到那位贫病交加的女画家躺在病床上绝望地数着渐渐飘落的常春藤叶,无奈地等待着死亡的接近的时候,你的心怎会不为她的生命垂微而紧缩呢?我以为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存在的,过分假设的情节又会降低小说的格调。《最后的常春藤叶》看似无有什么大曲折却隐含着生命的悬念,于平淡中见奇峭,自然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了。
最令人拍案叫做绝的是它的结尾--欧.亨利的结尾。琼珊悲凉地等待着最后那片常春藤叶带着她的生命一起飘落,然而那片叶子任风吹雨打却依然常青,琼珊终于恢复了生的勇气,她的病也奇迹地康复了。读到此,你悬着的一颗心方才放下,正感谢造化的恩典,却不料琼珊的朋友娓娓地说出一段话来--原来那最后的常春藤叶非造化之功也,乃是老贝尔曼冒着风雨画在墙上的,为此,他受了风寒,急病而逝了!读完这番话,你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起来了,你怎能不为老贝尔曼空前绝后的举动而心灵震撼?!在心灵震撼中你感受着一个生命逝去的悲哀,悲哀中你又感受到无私友谊的温暖,在这种悲哀与温暖交替的感受中你品尝到了真正艺术的崇高。艺术的本质难道不是崇高的吗?!
《最后的常春藤叶》就像老贝尔曼以生命的代价画在墙上的那片常春藤叶一般常青常存,隽永不衰,给人以生命的启迪。
PS:本文摘自《小说家喜欢的小说》一书,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读过那篇小说的节尾,我很惭愧我当初并没有感受到它的真实魅力。
-
闲味成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4 2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