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e
过于追求完美,会花很长时间酝酿自己的想法,导致行动力较弱
经常忽略逻辑思考和具体现实,沉浸于梦想。当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时,你就容易灰心丧气
比较固执,经常局限在自己的想法里,对外界的客观具体事物没有兴趣
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投入太多的感情,导致你对批评相当敏感。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可能会非常怀疑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而变得吹毛求疵,对一切都有抵触情绪
有时做事会无秩序,很难把握事情的优先级别
讨厌以传统的或习惯的方式行事
在处理及完成重要细节问题上缺乏纪律或原则性
做事可能存在感情用事的倾向
很难在竞争的、气氛紧张的环境中工作下去
斗志不足,容易松懈,通常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
过于关注失败的可能性,对没有把握的事情感到紧张和压力
面对这些不足,是不是有些胆颤心惊?不用太担心,它们并不可怕。你可以先冷静地想一想,哪些是你经常在生活或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它们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你一般是怎么对付它们的?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只要你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采取一定方法控制,它们就不会影响你的发展。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无趣之人”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无趣之人”。您是一个过于看重结果,而不看着过程的人。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您总是作为一个评价者而不是参与者出现,这让您很难投入到当下的快乐中去。您也许会在热闹的场合冷眼旁观,在大家热烈参与的时候暗自评价,这让您与当下格格不入。您对与很多事情提不起劲。您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您所期待的那种长久的热情从来没有出现。 您内心一般有两种信念,一种是“我必须”模式:“我必须要确定知道这个东西的结果,我才应该投入;我必须找到我一生的事业,我才能够开始行动。”,另一种是“知道主义”:“这个我懂,他不就是……。”
这堵墙保护您:
关注结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除非过度判断。拥有“无趣之人”模式的人,往往都是“过度结果导向者”,或者我们说过于“上脑”的人。这个模式会在您的幼年形成,尤其是在不太鼓励创造力,或者在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环境中,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您适应当时单一的环境。但是当慢慢成年,遇到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这种方式往往会阻碍您进入真正的快乐。
这堵墙阻碍您:
那些有着“无趣之人”心智模式的人,虽然也许会因为结果导向有时收获更多,他们真正损失的是那些来自生活的乐趣。因为真正持久的乐趣来自于不计回报的付出过程。感觉不到乐趣也许会让您在没有明确结果的时候状态极不稳定。
拆墙建议:
1. 遇到新的事情,尝试把您的判断放在一边,先好好的感受一下这个事情!
2. 做一些小小的疯狂事情!
3. 不要等到做出完美的判断才开始行动。可以边做边看。
4. 看一两本完全与工作无关的书,每周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做那些完全没有回报的事情。
5. 观察一下自己,问问身边的人,自己平常(以前)谈起来什么话题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扩展阅读:
您可以到(新精英网站的HOLLAND测评来找到更多的方向)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了解更多
经常忽略逻辑思考和具体现实,沉浸于梦想。当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时,你就容易灰心丧气
比较固执,经常局限在自己的想法里,对外界的客观具体事物没有兴趣
总是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投入太多的感情,导致你对批评相当敏感。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可能会非常怀疑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而变得吹毛求疵,对一切都有抵触情绪
有时做事会无秩序,很难把握事情的优先级别
讨厌以传统的或习惯的方式行事
在处理及完成重要细节问题上缺乏纪律或原则性
做事可能存在感情用事的倾向
很难在竞争的、气氛紧张的环境中工作下去
斗志不足,容易松懈,通常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
过于关注失败的可能性,对没有把握的事情感到紧张和压力
面对这些不足,是不是有些胆颤心惊?不用太担心,它们并不可怕。你可以先冷静地想一想,哪些是你经常在生活或工作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它们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你一般是怎么对付它们的?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应对?只要你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采取一定方法控制,它们就不会影响你的发展。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无趣之人”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无趣之人”。您是一个过于看重结果,而不看着过程的人。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您总是作为一个评价者而不是参与者出现,这让您很难投入到当下的快乐中去。您也许会在热闹的场合冷眼旁观,在大家热烈参与的时候暗自评价,这让您与当下格格不入。您对与很多事情提不起劲。您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您所期待的那种长久的热情从来没有出现。 您内心一般有两种信念,一种是“我必须”模式:“我必须要确定知道这个东西的结果,我才应该投入;我必须找到我一生的事业,我才能够开始行动。”,另一种是“知道主义”:“这个我懂,他不就是……。”
这堵墙保护您:
关注结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除非过度判断。拥有“无趣之人”模式的人,往往都是“过度结果导向者”,或者我们说过于“上脑”的人。这个模式会在您的幼年形成,尤其是在不太鼓励创造力,或者在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环境中,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您适应当时单一的环境。但是当慢慢成年,遇到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这种方式往往会阻碍您进入真正的快乐。
这堵墙阻碍您:
那些有着“无趣之人”心智模式的人,虽然也许会因为结果导向有时收获更多,他们真正损失的是那些来自生活的乐趣。因为真正持久的乐趣来自于不计回报的付出过程。感觉不到乐趣也许会让您在没有明确结果的时候状态极不稳定。
拆墙建议:
1. 遇到新的事情,尝试把您的判断放在一边,先好好的感受一下这个事情!
2. 做一些小小的疯狂事情!
3. 不要等到做出完美的判断才开始行动。可以边做边看。
4. 看一两本完全与工作无关的书,每周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做那些完全没有回报的事情。
5. 观察一下自己,问问身边的人,自己平常(以前)谈起来什么话题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扩展阅读:
您可以到(新精英网站的HOLLAND测评来找到更多的方向)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了解更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应有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4.14 (2人喜欢)
- 虽然AI也是信息茧房 (1人喜欢)
- 2025年4月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