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发展的历史上,个体心理治疗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心理治疗流派。那么,什么是个体心理治疗呢?
精神动力学治疗源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突和压抑的理论,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精神动力学治疗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突和抑制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童年经验的重大影响,心理障碍是由人的内部未能解决的创伤和冲突而造成的。精神动力学治疗师的治疗目标是帮助个体把外显症状与内部未能解决的冲突联系起来,并引导其产生领悟,重建个体内心的和谐,增加本我的表现机会,降低超我的过分要求,使自我的力量强大起来。治疗师采用的技术包括自由联想、对阻抗的分析、梦的解析以及对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这类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重组的过程。
与精神动力学治疗关注人的内部冲突不同,行为治疗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在行为治疗中,障碍被看做是习得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治疗主张,有机体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如何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环境。当有机体出现适应性不良时,可以应用条件作用原理和强化原理矫正那些与心理障碍相联系的非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行为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行为模式,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学习原理增加适应性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人本主义治疗突破了以前的疾病诊断模式,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的方向直接指向个体的自我实现、心理成长,指向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体选择的自由度。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来访者承认、澄清并接受自己的感受,清除那些限制自然的正性倾向表达出来的障碍。人本主义治疗关注的核心是个体人格改变的进程,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来访者自身的潜能,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认知疗法的治疗假设是人们所想的内容(认知内容)以及他们如何去想(认知过程)是造成来访者异常行为模式和情绪困扰的原因。治疗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非建设性的认知上,试图通过个体对问题的自我陈述重建其认知方式。这一治疗模式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治疗师要去发现并帮助来访者重构对问题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一旦治疗师了解了来访者的认知方式,并使来访者认识到正是这种认知方式导致了他们的非建设性或功能失调性行为,治疗师和来访者就可以共同找出新的建设性的自我陈述,而减少那些自我挫败和低自尊的认知方式。 认知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信念系统,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将个体消极的自我陈述转变为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陈述方式,以改善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尽管这些个体心理治疗流派的治疗理论和技术不同,但它们具有几个共同点:
① 将心理疾病看做是个体及个体心理作用的产物,治疗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个体的诊断、分析和干预上,从个体的人格重组、问题行为的减少及适应性行为的增强,到个体自我潜能的开发、信念系统的改善,治疗的方案都聚焦在个体身上。
② 都认为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私密的关系,在治疗时特别强调一对一治疗关系的形成,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抽离出来,把有压力的环境因素排除在治疗室之外,并且坚持认为和来访者的亲属接触会干扰治疗师。
③ 除了人本主义治疗,都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努力寻求精神病理症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状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这些症状,就像外科动手术把患处割除一样,但症状的消除往往并不意味着健康的恢复。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关注的是症状,被治疗者体会到的第一件事也是只有他的症状才能使他得到治疗师的关注,其结果使得症状越来越突出,治疗的路也越走越窄。
随着心理治疗实践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治疗师们开始认识到,大多数的人类行为都是互动性的,有些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在个体身上,却展现在与他人的互动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帮助被治疗者改变其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而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最主要的互动方式是在家庭中,由此家庭治疗开始产生。
文章来自http://jiguang.ci123.com/article.php?articleid=4760
精神动力学治疗源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突和压抑的理论,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精神动力学治疗认为,人受到无意识动机、冲突和抑制之间的矛盾、防御机制和早期童年经验的重大影响,心理障碍是由人的内部未能解决的创伤和冲突而造成的。精神动力学治疗师的治疗目标是帮助个体把外显症状与内部未能解决的冲突联系起来,并引导其产生领悟,重建个体内心的和谐,增加本我的表现机会,降低超我的过分要求,使自我的力量强大起来。治疗师采用的技术包括自由联想、对阻抗的分析、梦的解析以及对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这类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格重组的过程。
与精神动力学治疗关注人的内部冲突不同,行为治疗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在行为治疗中,障碍被看做是习得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治疗主张,有机体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如何适应当前的社会生活环境。当有机体出现适应性不良时,可以应用条件作用原理和强化原理矫正那些与心理障碍相联系的非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行为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行为模式,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学习原理增加适应性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人本主义治疗突破了以前的疾病诊断模式,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的方向直接指向个体的自我实现、心理成长,指向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体选择的自由度。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来访者承认、澄清并接受自己的感受,清除那些限制自然的正性倾向表达出来的障碍。人本主义治疗关注的核心是个体人格改变的进程,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来访者自身的潜能,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认知疗法的治疗假设是人们所想的内容(认知内容)以及他们如何去想(认知过程)是造成来访者异常行为模式和情绪困扰的原因。治疗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非建设性的认知上,试图通过个体对问题的自我陈述重建其认知方式。这一治疗模式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治疗师要去发现并帮助来访者重构对问题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一旦治疗师了解了来访者的认知方式,并使来访者认识到正是这种认知方式导致了他们的非建设性或功能失调性行为,治疗师和来访者就可以共同找出新的建设性的自我陈述,而减少那些自我挫败和低自尊的认知方式。 认知治疗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的信念系统,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将个体消极的自我陈述转变为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陈述方式,以改善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尽管这些个体心理治疗流派的治疗理论和技术不同,但它们具有几个共同点:
① 将心理疾病看做是个体及个体心理作用的产物,治疗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个体的诊断、分析和干预上,从个体的人格重组、问题行为的减少及适应性行为的增强,到个体自我潜能的开发、信念系统的改善,治疗的方案都聚焦在个体身上。
② 都认为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私密的关系,在治疗时特别强调一对一治疗关系的形成,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抽离出来,把有压力的环境因素排除在治疗室之外,并且坚持认为和来访者的亲属接触会干扰治疗师。
③ 除了人本主义治疗,都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努力寻求精神病理症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症状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这些症状,就像外科动手术把患处割除一样,但症状的消除往往并不意味着健康的恢复。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关注的是症状,被治疗者体会到的第一件事也是只有他的症状才能使他得到治疗师的关注,其结果使得症状越来越突出,治疗的路也越走越窄。
随着心理治疗实践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治疗师们开始认识到,大多数的人类行为都是互动性的,有些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在个体身上,却展现在与他人的互动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帮助被治疗者改变其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而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最主要的互动方式是在家庭中,由此家庭治疗开始产生。
文章来自http://jiguang.ci123.com/article.php?articleid=4760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