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格莱美情结:打酱油还是唱主角?
![]() |
(文/流水纪)第53届格莱美音乐奖颁奖礼落下帷幕,跟事先大家的各种预测不同,本届格莱美颁奖礼可谓大爆冷门,比如去年失意的“雷后”Lady Gaga一举获得最佳流行女歌手和最佳流行专辑大奖,绝对算是扬眉吐气;表现不俗的痞子阿姆却输给了Lady Antebellum和Arcade Fire未能获得年度大奖,全球范围内的当红炸子鸡Justin Bieber更是居然空手而归。
好在,美国人眼中的格莱美本就不是什么曲高和寡的音乐庙堂,娱乐与深度的结合才是格莱美持续焕发光彩的秘诀。甭管是得意失意,欧美明星们个个闪亮登场载歌载舞,国内乐迷看得大呼过瘾,但是本届格莱美上的中国面孔也绝对不能忽略——国内歌唱家贾茹涵参与录制的专辑《呼唤黎明》斩获格莱美两项大奖,成为本届格莱美走上红毯的唯一中国艺人。在这张贾茹涵参与制作的专辑《Calling all Dawns(呼唤黎明)》中,包含了不同语言种类的歌曲,她所演唱的《道德经》便收录其中。接受采访时,石家庄女孩贾茹涵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拿到格莱美奖很开心。
除了贾茹涵,颁奖礼的红地毯上还出现了几张华人面孔——华人女星张靓颖今年继续与喜多郎一同亮相;另一位华人女性是华裔钢琴家张安麟,2007年她获得第49届格莱美器乐独奏奖,成为继马友友之后第二个问鼎格莱美的华裔演奏家。令人惊喜的是,台湾小天后萧亚轩成为今年格莱美的意外风景,据悉因萧亚轩去年邀请奥斯卡影帝Jamie Foxx合作过慈善单曲,二人结下了深厚友情,今年Jamie Foxx便盛情邀请萧亚轩一起前往格莱美颁奖礼,萧亚轩(博客)由此成为第一个走上格莱美星光大道的台湾歌手。
![]() |
中国面孔,甚至是纯粹的国内本土音乐人出现在了格莱美颁奖礼,这几年已经不是太新鲜的事情,2006年底,宋祖英就凭借电影歌曲专辑《百年留声》获得第49届格莱美奖古典音乐类“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的提名,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首度获此殊荣,虽最终未能夺得大奖,已然备受世界瞩目。宋祖英接受专访时说:“我觉得这个奖对每个搞音乐的人都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进入格莱美,能提名格莱美,能在格莱美获奖,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音乐人的梦想。”的确,格莱美某个程度上而言,是跟奥斯卡、诺贝尔一样成为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结或者是“心病”。一方面,我们对这项具备世界最高声誉的音乐大奖怀着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另一方面,我们又实在无力靠自身实力去获得格莱美真正的垂青——绝对不能说格莱美没有注意到中国音乐,从马友友、宋祖英、张安麟到贾茹涵,中国面孔其实常常露脸,但无一例外走得都是古典民族音乐的路子。国内的流行乐坛,多年来还是完全没出现给力的人物或者作品,让中国流行歌手真正站上格莱美奖台,唯一勉强沾得上边的国内流行女歌手张靓颖,令她得以走上红地毯的作品却是来自于日本音乐大师喜多郎之手。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令人联想到了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史。拥有上下五千年沧桑的中国人,常常自豪的是拥有源远流长的古老积淀;只有区区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人,却总是习惯憧憬并创造自己灿烂丰富的未来。落实到了流行音乐,格莱美便成了一座尖锐的分水岭。当无数国内的年轻人都在为Lady Gaga、Justin Bieber而疯狂,当笑傲乐坛多年的越来越多的Eminem再次在格莱美上呼风唤雨宝刀不老,我们的乐坛却陷入了青黄不接和混乱不堪的尴尬之中。虽然近年来很多中国歌手及唱片公司也开始习惯走“国际范儿”噱头,可以砸重金邀请各种拥有格莱美光环的幕后高人加入唱片制作团队,但最终还是无法造出真正具备国际水准的国内大腕儿。我们当然要年年关注格莱美,却不希望年年只能看到中国流行歌手以为他人作嫁衣裳或者观光客的身份去打打酱油。
★【原文地址】http://ent.163.com/11/0214/16/6SS9GK1200034KTS.html
格莱美专题:http://ent.163.com/special/53grammy/
【围脖】→八卦娱乐,闲言碎语,欢迎关注。
新浪:http://t.sina.com.cn/liushuiji
【博客】→不一样的和一样的地方。
新浪:http://blog.sina.com.cn/liushuiji520
网易:http://liushuiji1987.blog.163.com/
腾讯:http://liushuiji.qzon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