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杂录2.11
今天是返校日,不过昨天下雪后,接到学校的家校通,通知返校取消。所以今天可以偷得半日闲了。读了完了三本书,开看了一本书。
开看的是《照片里讲述的西南联大故事》,八十年代有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便衣警察》,它的主题歌《上年壮志不言愁》是刘欢演唱的——虽然当时刘欢还并不知名。在歌词中有一句“危难之处显身手”,如果要是改成“危难之时显身手”也可以用在西南联大的师生身上。
读完的三本书是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语言与人生》和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说是读完,其实,前两本是烂尾工程,今天草草收兵而已。
第一本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以前读过张先生的《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这三本读完之后,就开始读《诗词读写丛话》了,但一直没有读完。张先生在书中,结合自己的读诗词的经验,从许多方面对诗词的学习与创作进行了剖析。好的方面是全面,不太好的方面是比较琐碎,也可能是因为诗词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的缘故吧。张先生的行文,多用短句,气脉连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的确是大家的风范。但这种行文的方式,也有其弊病,这弊病就是过于散文化,疏于进行系统的表述,往往形不成“警句”。这样一来,张先生的一些个人体验和认识往往散见于几篇文章当中,无法直接形成清晰的鉴赏和创作原则。这样一来,如果有人要想从张先生身上学点什么,非要经历一番认真的拣选才行。在书最后几章中,张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来谈创作的部分尤为可观。
第二本《语言与人生》也是很久就开始读了,如果要追溯的话,恐怕是几年就开始了。要想评价这本书的话,化用李清照一句词来评价的话就是“怎一个‘好’字了得!”全书精炼透彻,全面深刻。如果我们心目中的好书的标准是“以一敌十”的话,那这本书真可以说是“以一敌百”。因为,“语言与人生”这个话题,已经被作者说了个通透了。
第三本是李学勤先生的《古文字学初阶》。篇幅不长,内容偏重于知识介绍,作为初阶介绍,所列书目似乎也不是很全。可能是考虑到给入门者的书吧。把目录抄过来。
一 什么是古文字学
二 形音义
三 文字起源之谜
四 甲骨学基础知识
五 金文的形形色色(上)
六 金文的形形色色(下)
七 战国文字研究
八 纸以前的书籍
九 “小学”的宝藏
十 方法与戒律
十一 最低限度书目
十二 十五个课题
开看的是《照片里讲述的西南联大故事》,八十年代有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便衣警察》,它的主题歌《上年壮志不言愁》是刘欢演唱的——虽然当时刘欢还并不知名。在歌词中有一句“危难之处显身手”,如果要是改成“危难之时显身手”也可以用在西南联大的师生身上。
![]() |
读完的三本书是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语言与人生》和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说是读完,其实,前两本是烂尾工程,今天草草收兵而已。
第一本张中行先生的《诗词读写丛话》。以前读过张先生的《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这三本读完之后,就开始读《诗词读写丛话》了,但一直没有读完。张先生在书中,结合自己的读诗词的经验,从许多方面对诗词的学习与创作进行了剖析。好的方面是全面,不太好的方面是比较琐碎,也可能是因为诗词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的缘故吧。张先生的行文,多用短句,气脉连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的确是大家的风范。但这种行文的方式,也有其弊病,这弊病就是过于散文化,疏于进行系统的表述,往往形不成“警句”。这样一来,张先生的一些个人体验和认识往往散见于几篇文章当中,无法直接形成清晰的鉴赏和创作原则。这样一来,如果有人要想从张先生身上学点什么,非要经历一番认真的拣选才行。在书最后几章中,张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来谈创作的部分尤为可观。
第二本《语言与人生》也是很久就开始读了,如果要追溯的话,恐怕是几年就开始了。要想评价这本书的话,化用李清照一句词来评价的话就是“怎一个‘好’字了得!”全书精炼透彻,全面深刻。如果我们心目中的好书的标准是“以一敌十”的话,那这本书真可以说是“以一敌百”。因为,“语言与人生”这个话题,已经被作者说了个通透了。
第三本是李学勤先生的《古文字学初阶》。篇幅不长,内容偏重于知识介绍,作为初阶介绍,所列书目似乎也不是很全。可能是考虑到给入门者的书吧。把目录抄过来。
一 什么是古文字学
二 形音义
三 文字起源之谜
四 甲骨学基础知识
五 金文的形形色色(上)
六 金文的形形色色(下)
七 战国文字研究
八 纸以前的书籍
九 “小学”的宝藏
十 方法与戒律
十一 最低限度书目
十二 十五个课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