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击球姿势要点及详细过程
击球姿势要点及详细过程
转帖请保留完整信息
1.看位
解释:找出自己站立的位置。
要点:手握球杆指向白球并尽量靠近,以不碰球为限;
BY - 369确保球杆与击球方向同一直线;
BY - 369通常从此视线不再离开击球线;
2.站位(重心脚)
解释:主要承受身体重量的脚,如右手握杆即为右脚。
要点:此脚最好绷直,垂直,以感觉边臀突出为佳;
BY - 369重心脚应站在球杆的左侧位置;
BY - 369脚尖通常指向白球以舒适为准;
BY - 369腰间通常对正握杆的位置;
3.站位(平衡脚)
解释:支撑身体平衡的脚,如有需要亦为重心脚,如右手握杆即为左脚。
要点:重心脚站好之后平衡脚前跨小步,近似“稍息”般跨出;
BY - 369请确保前跨幅度足够两脚前后分明;
BY - 369两脚距离通常与肩阔度相等;
BY - 369左边臀往后转动则可带动膝部调节;
BY - 369以膝部向外感觉开扬为佳;
4.手架
解释:支架球杆前端部分的手,包括手肘部分,亦为支撑身体平衡的一个点。
要点:手架位置通常与白球距离一掌左右;
BY - 369该手拱起拇指与食指紧贴形成叉状支架球杆;
BY - 369该手除非有球阻挡否则不应完全伸直;
BY - 369该手应当保持一定的弯度(约160°)并有可调节性;
BY - 369弯度的大小可以调节身体重心的前倾或后移;
5.调整(重心)
解释:完成以上姿势之后对重心作出的调整。
要点:确保重心脚、平衡脚、手架、及身体重心稳定;
BY - 369如果存在无法调整的问题亦可重复以上步骤重新站位;
BY - 369务求达到身体平衡重心感觉良好;
6.调整(握杆)
解释:对握杆的位置及力度作出的调整。
要点:如击中白球时可前臂垂直则为最佳握杆位置;
BY - 369用虎口夹杆其他三指为辅;
BY - 369力度适中不松不紧;
BY - 369务求达到手与球杆融为一体感觉自然;
7.抽杆
解释:反复抽杆并对整体姿势进行最后的确认并作出微调。
要点:再次检查重心脚、平衡脚、手架、握杆、及重心;
BY - 369用固定平稳的抽杆速度保持击球的节奏感;
BY - 369调整呼吸的速度保持均匀;
BY - 369调整心态的平衡确保全心投入;
BY - 369调整击球的方向找出入球点;
BY - 369调整击球的点位及力度感觉白球的方向和线路;
BY - 369确保整体姿势不会影响出杆;
BY - 369确保虎口、手腕、前臂能形成直线;
BY - 369确保握杆的手也包括肩部与球杆在同一直线上;
BY - 369完成姿势调整后除握杆的手外身体必需要保持固定状态;
8.前停
解释:停止抽杆后球杆停顿于靠近白球的位置。
要点:注意力集中于白球;
BY - 369感觉击球的厚薄度;
BY - 369感觉入球的线路;
BY - 369感觉白球的线路;
9.后摆
解释:前停之后的最后一次抽杆。
要点:抽杆距离能短则短;
BY - 369抽杆的同时感觉击球的力度大小;
BY - 369确定抽杆的距离;
10.后停
解释:出杆之前的停顿。
要点:注意力集中于目标球;
BY - 369停顿的时间永远不要比平时短;
BY - 369需要保持一贯的节奏感;
BY - 369完全放松整个后手;
BY - 369感受球杆的重量准备将其抛出;
11.出杆
解释:虎口轻夹球杆直线向前抛出。
要点:出杆击球要用球杆本身的重量,即是杆力;
BY - 369出杆击球不能用暴力,也不能用手的力;
BY - 369出杆务必做到绝对的直;
BY - 369出杆时除握杆的手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必需要保持固定状态;
BY - 369出杆时高度集中精神如有分神则应重新调整;
BY - 369出杆前注意力应集中于目标球上,切勿转移到白球的走位以免影响准度;
12.送杆
解释:击球后球杆保持向前直送延长皮头与白球的接触。
要点:送杆的长短是决定穿透力的因素之一;
BY - 369但并不是所有的击球都需要送杆;
13.再停
解释:完成所有击球动作之后身体保持静止状态。
要点:除非容易造成犯规否则应该保持身体静止看球;
BY - 369用以防止过早起身影响出杆;
BY - 369如此可以形成良好的击球习惯;
转帖请保留完整信息
1.看位
解释:找出自己站立的位置。
要点:手握球杆指向白球并尽量靠近,以不碰球为限;
BY - 369确保球杆与击球方向同一直线;
BY - 369通常从此视线不再离开击球线;
2.站位(重心脚)
解释:主要承受身体重量的脚,如右手握杆即为右脚。
要点:此脚最好绷直,垂直,以感觉边臀突出为佳;
BY - 369重心脚应站在球杆的左侧位置;
BY - 369脚尖通常指向白球以舒适为准;
BY - 369腰间通常对正握杆的位置;
3.站位(平衡脚)
解释:支撑身体平衡的脚,如有需要亦为重心脚,如右手握杆即为左脚。
要点:重心脚站好之后平衡脚前跨小步,近似“稍息”般跨出;
BY - 369请确保前跨幅度足够两脚前后分明;
BY - 369两脚距离通常与肩阔度相等;
BY - 369左边臀往后转动则可带动膝部调节;
BY - 369以膝部向外感觉开扬为佳;
4.手架
解释:支架球杆前端部分的手,包括手肘部分,亦为支撑身体平衡的一个点。
要点:手架位置通常与白球距离一掌左右;
BY - 369该手拱起拇指与食指紧贴形成叉状支架球杆;
BY - 369该手除非有球阻挡否则不应完全伸直;
BY - 369该手应当保持一定的弯度(约160°)并有可调节性;
BY - 369弯度的大小可以调节身体重心的前倾或后移;
5.调整(重心)
解释:完成以上姿势之后对重心作出的调整。
要点:确保重心脚、平衡脚、手架、及身体重心稳定;
BY - 369如果存在无法调整的问题亦可重复以上步骤重新站位;
BY - 369务求达到身体平衡重心感觉良好;
6.调整(握杆)
解释:对握杆的位置及力度作出的调整。
要点:如击中白球时可前臂垂直则为最佳握杆位置;
BY - 369用虎口夹杆其他三指为辅;
BY - 369力度适中不松不紧;
BY - 369务求达到手与球杆融为一体感觉自然;
7.抽杆
解释:反复抽杆并对整体姿势进行最后的确认并作出微调。
要点:再次检查重心脚、平衡脚、手架、握杆、及重心;
BY - 369用固定平稳的抽杆速度保持击球的节奏感;
BY - 369调整呼吸的速度保持均匀;
BY - 369调整心态的平衡确保全心投入;
BY - 369调整击球的方向找出入球点;
BY - 369调整击球的点位及力度感觉白球的方向和线路;
BY - 369确保整体姿势不会影响出杆;
BY - 369确保虎口、手腕、前臂能形成直线;
BY - 369确保握杆的手也包括肩部与球杆在同一直线上;
BY - 369完成姿势调整后除握杆的手外身体必需要保持固定状态;
8.前停
解释:停止抽杆后球杆停顿于靠近白球的位置。
要点:注意力集中于白球;
BY - 369感觉击球的厚薄度;
BY - 369感觉入球的线路;
BY - 369感觉白球的线路;
9.后摆
解释:前停之后的最后一次抽杆。
要点:抽杆距离能短则短;
BY - 369抽杆的同时感觉击球的力度大小;
BY - 369确定抽杆的距离;
10.后停
解释:出杆之前的停顿。
要点:注意力集中于目标球;
BY - 369停顿的时间永远不要比平时短;
BY - 369需要保持一贯的节奏感;
BY - 369完全放松整个后手;
BY - 369感受球杆的重量准备将其抛出;
11.出杆
解释:虎口轻夹球杆直线向前抛出。
要点:出杆击球要用球杆本身的重量,即是杆力;
BY - 369出杆击球不能用暴力,也不能用手的力;
BY - 369出杆务必做到绝对的直;
BY - 369出杆时除握杆的手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必需要保持固定状态;
BY - 369出杆时高度集中精神如有分神则应重新调整;
BY - 369出杆前注意力应集中于目标球上,切勿转移到白球的走位以免影响准度;
12.送杆
解释:击球后球杆保持向前直送延长皮头与白球的接触。
要点:送杆的长短是决定穿透力的因素之一;
BY - 369但并不是所有的击球都需要送杆;
13.再停
解释:完成所有击球动作之后身体保持静止状态。
要点:除非容易造成犯规否则应该保持身体静止看球;
BY - 369用以防止过早起身影响出杆;
BY - 369如此可以形成良好的击球习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