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习‧老店‧情
![]() |
看着四周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群还是满热闹的,但这一切对的,总觉是怪。我看着一切,总让人感到今不如昔。其实无他,只要沾浸过旧时代风氛的人,对着新习惯、新态度,总有些看不顺眼,就算是明晓这是时代的转变,也让人减不去那半分不惯。
小时候父亲在南北行东奔西走,虽然婴儿潮的他西化得很,但多多少少也耳濡目染昔日爷辈的旧习,加上母亲也是受着传统气氛下成长,令我这小子也沾上了不少旧习,虽然在整个青春期,曾旅居了不同的地方,但家里一直也尽求保持传统。近年听着回归香港的亲戚说道,比起其它地方,香港的传统习俗其实保存算不错了。也许是对,也许是不,但对于…我这个昔日大家族,就我这辈,已有三、四十个堂、表兄弟中,他们老的、嫩的,早近一半远离老乡,从小在外国生活,当中,他们连自己中文名称也写不好,昔日旧习,他们又会有几人知晓。
如果爷爷还在,他一定说道:『仔大,仔世界、女大,女世界,随他们了…』
现在回想,那时候,爷爷这话是不是有着一丝无奈…
那究竟旧习与时代,是否就一定对立?
还是心里暗暗问句,在这幻变的时代,这些还需不需存在?
时代转移,生活改变,本乃自然循环,并无叹息之来由。但旧习的存在与否,就真的只是人心思变而己,还是逼于无奈?
我尝试在生活中寻找那点点的因由。最后,却只能说句:成份大多、理由也大多,只好分享一点点生活体验而已。
这几年,香港真的越发成不夜天了,跑出街外还见到种种年中无休的商户。大家看着从前贴在铁栏上,初十启市的红纸,到现在写上初二便开铺。这一切彷佛告诉我们,新年其实从未来临。昔日,大街小巷渺无人烟…各人赶去家家户户拜年,聚会…那时,谁又空去开店。这时老板们也籍着此,给员工放一个长长的假。但今天这样的老店,已越来越少。随着连锁式店辅入往老街,旧区需要重建。不是老店经营不力,就是人家财雄势大,整条街收购,再入往高档分店。以前店子是老板的,市道再差也撑得起,但你现有能扛得过财团吗?人家可以整区收购,你一个小店算那回事。不买、不买,还是买…
情义一直是老店维击商业运作的基石,人情味---这几个字以前常常在口中常提,现在?好像很少听到了,可能大家也习惯,That’s the rule ; that’s the game.在这个商业世界谈人情味,就像一个人,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妨一样,且人情味可以算钱吗?过去旧习中,人始终还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个体,而不是一个工具,就像他们做到老死,也不愿离开店子一样,因为情感,因为人,因为店就是另一个家。小时候,我也只懂得旧习大多是拜祭天神、祈求平安、鬼魅不入,但现在多点感悟,它们其实更多是对我们伦理价值的确定,努力工作,敬畏上天,诚信守德。或许在新一代来看,这是一种迷信,封建。但在之前什么也没有的岁月,这便是他们所信、所行。拜关公、拜鲁班、拜天后…每位神明也有所规所限,尊师重道,商业道德,这便是早期的职业道德由来。在今天各位来见,可能是带上点不顺,但也请抱尊重之心。
观现世,昔日旧习,随着老店渐少,牙祭、开年饭、春茗,亦会随着发展而消逝。曾听人家说,现在不是许多现代公司还是存在旧习吗,但其实这都是徒具形,而无其神的过场而已。这就像我往年上山拜祭,所见之事一样。四周的少女少女,一个I phone,一个手机,左拍右拍,这到底是唱那一场戏,就像过过家家菜的。拜祭的本意都不知道,他们懂不懂了。可能有人说,他们有上香、有拜拜,这不是拜祭,那是什么来?但一切却全无内心之意,那又算得上什么回事。当然,有做,总比无做为好,通过外在行为,或许是可以感化内在吧…其实,以前的旧习如此重视,因昔日的社会环境而已,就像送财神(注1) 一样,现在都不知道那裹可以做了,现在楼下的保安不赶走你,并怀疑你是骗子,便已经万幸了。
用爷爷的老话:『世界变了,是这样了…随心吧,有心便可以了,有心便可以了。』其实一切其实没有变,也没有消逝过,因为我们还是有心的,对吗?
注1:一张两吋乘一吋的小小红纸上,以毛笔写上“财神”二字,派财神者拿着一迭逐家拍门,当户主开门时,派者大叫“ 财—神—到”。户主在新春期间,断不能立时关门拒绝财神,当然要把财神接下。然后根据习俗,要给予卖财神者利市。如是者接财神者有望新年可以发大财,而派财神的小孩更是立发小财,大家一样欢喜。)
-
WellIgo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06 20:12:03
-
芒棘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06 19: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