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guy
塞林格去世的消息,是去年闲逛一位著名专栏作家的博客发现的。他有几句话的大意是如果媒体不宣传,他以为他早已作古了。
深有同感,居然不悲伤。我以为他早已像西蒙一样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或者像其他英年早逝的天才们一样因为某个意外。这样说是不是很没良心。
至今他的作品仍然是自己的睡前读物、厕边读物。他并非完全的颓废,至少相信爱情,他钟爱的女主角总是面貌玲珑、不矫揉造作、大方得体(《献给爱思美——怀着爱与凄楚》);男孩子总是心智早熟却与时代格格不入(《泰迪》等)。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理想人物存在。
读他的文字我始终在想,他是多么的热爱孩子,才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少年心事呢。
非常感谢这位作家的中年和晚年的隐居生活,没有让我们感到晚节不保的遗憾。
虽然现实的恶心和他作品描写的时代相差不大,但毕竟,没有战争,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死去,还真的要向和平的大环境致敬。
他的作品是唯一一部几乎没什么性描写却陪伴我度过整个青春期的小说。
深有同感,居然不悲伤。我以为他早已像西蒙一样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或者像其他英年早逝的天才们一样因为某个意外。这样说是不是很没良心。
至今他的作品仍然是自己的睡前读物、厕边读物。他并非完全的颓废,至少相信爱情,他钟爱的女主角总是面貌玲珑、不矫揉造作、大方得体(《献给爱思美——怀着爱与凄楚》);男孩子总是心智早熟却与时代格格不入(《泰迪》等)。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理想人物存在。
读他的文字我始终在想,他是多么的热爱孩子,才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少年心事呢。
非常感谢这位作家的中年和晚年的隐居生活,没有让我们感到晚节不保的遗憾。
虽然现实的恶心和他作品描写的时代相差不大,但毕竟,没有战争,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死去,还真的要向和平的大环境致敬。
他的作品是唯一一部几乎没什么性描写却陪伴我度过整个青春期的小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