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f Loos ——读<Raumplan versus Plan Libre>的一些想法和问题
“When we find a hill in the woods ,six feet long and three feet wide,shovelled up into the form of a pyramid,we become serious,and something inside us says:Somebody is burried here.That is architecture” ——Adolf Loos."Architecture" Vienna 1990.
这是loos的一段话,从中似乎可以看出loos对于建筑的理解,形式(a pyramid)和尺度(six feet long and three feet wide)追随与建筑的功能(Somebody is burried here),且不说这种看法来源于哪儿里(森佩尔?沙利文?......),至少在我看来,这种对建筑功能的强调贯穿于他执业生涯的始终。即使是"Raumplan",归根结底似乎也是要找到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在建筑中理应所有的不同位置。因而“Raumplan”更像是一种设计方法的创新,但loos似乎并没有借用这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而进一步对建筑的本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至少他没有将之明确的表达出来。
即使是关于“Raumplan”,loos自己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有的只是他在1930年的一段谈话。
“My architecture is not conceived in plans, but in spaces (cubes). I do not design floor plans, facades, sections. I design spaces. For me, there is no ground floor, first floor etc.... For me, there are only contiguous, continual spaces, rooms, anterooms, terraces etc. Storeys merge and spaces relate to each other. Every space requires a different height: the dining room is surely higher than the pantry, thus the ceilings are set at different levels. To join these spac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ise and fall are not only unobservable but also practical, in this I see what is for others the great secret, although it is for me a great maer of course. Coming back to your question, it is just this spatial interaction and spatial austerity that thus far I have best been able to realise in Dr Müller’s house”
他的学生库尔曾经对“Raumplan”下过如下定义:
“把空间看作一个自由的,并且在不同的高度上来进行空间的布局,而非局限于某一个单独的楼层,在这种方法把相互间有所联系的房间组织成一个和谐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也是对于空间最为经济的利用,根据房间的不同用途及其重要性,它们不仅大小长短不同,而且高度也有变化。”
从这两段话中,我能理解的所谓“Raumplan”应该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方面,将各个有联系的房间组织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loos又通过给不同房间以不同的高度,大小,甚至不同的材质,来努力强调各个房间的独特性。
在《Raumplan versus Plan Libre》中,将“Raumplan ”解释成三个方面:(P24)
1.“space plan”
2.“LIving plan”
3.“Material plan”
我一开始不是很理解“Material plan”,似乎从Raum到Material,经历了一个从抽象概念物质化的“漫长”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但后来发现,前面两点是在说“Raumplan”中“联系”的方面,而“‘Material plan”正是在强调各个房间的独特性。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对于本书中对于loos“‘Raumplan”yy的成果进行再一次的yy:
首先,各个房间因为Privacy的较大差异而被放置在不同高度的level上,卧室,盥洗室,更衣间等通常被放置在最上层的“sleeping level”,它只与“living level”相连,以此来保证其私密性,living level通常由salon,dinng room等房间组成,这里也是通常loos的房子最有趣的部分。在成功将各个房间扔到各自的functional level后,loos在每一个level中(通常是living level)进行平面的排布并给每一个房间以不同的标高,通常dinning room会比salon高,mistress‘ room或是书房等会比dinng room高,最后材质的运用将各个房间的区分进一步强化。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很明显的特点:1,竖直向上的高度变化直接对应着房间私密性的变化。2,在每个level的平面布局中,建筑往往在面向城市道路的一层封闭,在另一侧打开,salon常连接着一个terrace,作为建筑中最public的部分常常置于远离道路的一侧,而且这似乎还不受朝向的影响,在 Müller house中,terrace和salon被布置在朝北的一侧,
这里是问题1: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分析和外部环境的私密性分析似乎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一直不清楚loos对待场地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态度?
在“material plan”的基础上,我觉得loos一直都在强调的是“面”的概念,所谓"包裹"(envoloping)的空间,明确的说,就是墙体,地板,顶棚之与空间相接触的最外面一层的表面,由此看来,loos考虑的更多是材质而非材料的问题,考虑“饰面”而忽略材料的其他物理属性,比如作为结构的功能,因而结构始终在loos的建筑中处于从属地位,即使Müller house中出现了独立的柱子,也被贴满了大理石板来和白色的顶棚加以区分
。
另外,书中在对三个town house加以分析的时候都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立面,而loos的立面又常常以正方形的形式出现,这里问题2:在书中P35页中“The symmetry of the facade”中关于向心和离心的那句话不是很理解。
立面的开窗多是与室内空间有关,立面上材质的分割线也常常与建筑中terrace的高度守齐,如在Tzara house,Müller house中,这似乎是要通过立面来暗示一些内部的空间,但是,这里问题3,loos的建筑内部空间虽然有轴线,但常常在轴线两侧的房间功能差别很大,或者平面本就不对称,如Moller house,但表现在立面上,却常常将这种房间的特殊性简化成对称的立面形式,不同功能的房间以相同的面貌呈现在立面上,这与“Raumplan”的目标相背离。
我的理解是,既然人在房间中的感受只与包裹着他的面有关,难么其实外立面是可以和interior surfaces相互脱离的,因而立面倒可以理解成建筑对外界环境所呈现的姿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oos的Raumplan解释成zimmerplan似乎更为合理,loos在房间整体的联系与个体的异化之间找了一个平衡,因而他并没有消除人们习以为常的对于一个房间一样的空间的体验,但空间组织的含义似乎比房间组织要多,卒姆托在《思考建筑》中把空间组织方式分成两类,一类以封闭的建筑实体将空间限定在其内部,另一类以开放的建筑构件来限定或暗示一个特定区域的空间,它与无限的空间连续体(continuum)相连。显然,loos的空间组织属于前者。唯一的一次,在Müller house中的dinning room,第一次出现了角部打开的房间,似乎又想要突破这种box空间的意思,
,但是检视loos1930年后的作品似乎只有用失望来形容了。
这是loos的一段话,从中似乎可以看出loos对于建筑的理解,形式(a pyramid)和尺度(six feet long and three feet wide)追随与建筑的功能(Somebody is burried here),且不说这种看法来源于哪儿里(森佩尔?沙利文?......),至少在我看来,这种对建筑功能的强调贯穿于他执业生涯的始终。即使是"Raumplan",归根结底似乎也是要找到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在建筑中理应所有的不同位置。因而“Raumplan”更像是一种设计方法的创新,但loos似乎并没有借用这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而进一步对建筑的本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至少他没有将之明确的表达出来。
即使是关于“Raumplan”,loos自己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有的只是他在1930年的一段谈话。
“My architecture is not conceived in plans, but in spaces (cubes). I do not design floor plans, facades, sections. I design spaces. For me, there is no ground floor, first floor etc.... For me, there are only contiguous, continual spaces, rooms, anterooms, terraces etc. Storeys merge and spaces relate to each other. Every space requires a different height: the dining room is surely higher than the pantry, thus the ceilings are set at different levels. To join these spac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ise and fall are not only unobservable but also practical, in this I see what is for others the great secret, although it is for me a great maer of course. Coming back to your question, it is just this spatial interaction and spatial austerity that thus far I have best been able to realise in Dr Müller’s house”
他的学生库尔曾经对“Raumplan”下过如下定义:
“把空间看作一个自由的,并且在不同的高度上来进行空间的布局,而非局限于某一个单独的楼层,在这种方法把相互间有所联系的房间组织成一个和谐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也是对于空间最为经济的利用,根据房间的不同用途及其重要性,它们不仅大小长短不同,而且高度也有变化。”
从这两段话中,我能理解的所谓“Raumplan”应该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方面,将各个有联系的房间组织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loos又通过给不同房间以不同的高度,大小,甚至不同的材质,来努力强调各个房间的独特性。
在《Raumplan versus Plan Libre》中,将“Raumplan ”解释成三个方面:(P24)
1.“space plan”
2.“LIving plan”
3.“Material plan”
我一开始不是很理解“Material plan”,似乎从Raum到Material,经历了一个从抽象概念物质化的“漫长”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但后来发现,前面两点是在说“Raumplan”中“联系”的方面,而“‘Material plan”正是在强调各个房间的独特性。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对于本书中对于loos“‘Raumplan”yy的成果进行再一次的yy:
首先,各个房间因为Privacy的较大差异而被放置在不同高度的level上,卧室,盥洗室,更衣间等通常被放置在最上层的“sleeping level”,它只与“living level”相连,以此来保证其私密性,living level通常由salon,dinng room等房间组成,这里也是通常loos的房子最有趣的部分。在成功将各个房间扔到各自的functional level后,loos在每一个level中(通常是living level)进行平面的排布并给每一个房间以不同的标高,通常dinning room会比salon高,mistress‘ room或是书房等会比dinng room高,最后材质的运用将各个房间的区分进一步强化。
![]() |
Tzara house 剖面 |
![]() |
Tzara house “living level”的轴测 |
![]() |
Moller house “living level”的平面 |
![]() |
Moller house 剖面 |
![]() |
Moller house “living level”的轴测 |
![]() |
Müller house “living level”平面图 |
![]() |
Müller house 剖面图 |
![]() |
Müller house“living level”轴测 |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很明显的特点:1,竖直向上的高度变化直接对应着房间私密性的变化。2,在每个level的平面布局中,建筑往往在面向城市道路的一层封闭,在另一侧打开,salon常连接着一个terrace,作为建筑中最public的部分常常置于远离道路的一侧,而且这似乎还不受朝向的影响,在 Müller house中,terrace和salon被布置在朝北的一侧,
![]() |
这里是问题1: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分析和外部环境的私密性分析似乎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所以我一直不清楚loos对待场地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态度?
在“material plan”的基础上,我觉得loos一直都在强调的是“面”的概念,所谓"包裹"(envoloping)的空间,明确的说,就是墙体,地板,顶棚之与空间相接触的最外面一层的表面,由此看来,loos考虑的更多是材质而非材料的问题,考虑“饰面”而忽略材料的其他物理属性,比如作为结构的功能,因而结构始终在loos的建筑中处于从属地位,即使Müller house中出现了独立的柱子,也被贴满了大理石板来和白色的顶棚加以区分
![]() |
。
另外,书中在对三个town house加以分析的时候都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立面,而loos的立面又常常以正方形的形式出现,这里问题2:在书中P35页中“The symmetry of the facade”中关于向心和离心的那句话不是很理解。
![]() |
立面的开窗多是与室内空间有关,立面上材质的分割线也常常与建筑中terrace的高度守齐,如在Tzara house,Müller house中,这似乎是要通过立面来暗示一些内部的空间,但是,这里问题3,loos的建筑内部空间虽然有轴线,但常常在轴线两侧的房间功能差别很大,或者平面本就不对称,如Moller house,但表现在立面上,却常常将这种房间的特殊性简化成对称的立面形式,不同功能的房间以相同的面貌呈现在立面上,这与“Raumplan”的目标相背离。
![]() |
moller house 立面 |
我的理解是,既然人在房间中的感受只与包裹着他的面有关,难么其实外立面是可以和interior surfaces相互脱离的,因而立面倒可以理解成建筑对外界环境所呈现的姿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oos的Raumplan解释成zimmerplan似乎更为合理,loos在房间整体的联系与个体的异化之间找了一个平衡,因而他并没有消除人们习以为常的对于一个房间一样的空间的体验,但空间组织的含义似乎比房间组织要多,卒姆托在《思考建筑》中把空间组织方式分成两类,一类以封闭的建筑实体将空间限定在其内部,另一类以开放的建筑构件来限定或暗示一个特定区域的空间,它与无限的空间连续体(continuum)相连。显然,loos的空间组织属于前者。唯一的一次,在Müller house中的dinning room,第一次出现了角部打开的房间,似乎又想要突破这种box空间的意思,
![]() |
![]() |
,但是检视loos1930年后的作品似乎只有用失望来形容了。
![]() |
1933 Das letzte Haus 似乎是loos的最后一个作品,未建成。 |
![]() |
1933 Das letzte Haus 似乎是loos的最后一个作品,未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