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豆瓣的评分制
最近在接连给几部片子打分的时候,越发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豆瓣的电影评分制度。众所周知,豆瓣的评分最高为5星,为力荐;以此类推分别为4星(推荐);3星(还行);2星(较差);1星(很差)。
正常人的思维来讲,肯定认为最高的5星最能代表自己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而豆瓣的总体评分趋势也确实是这样表现出来的。但是问题在咱家看来,5星的力荐与四星的推荐,就字面意义来说,是无法体现一部片子真实的好坏的。
举例来说,咱家身边喜欢剧情类故事片的,尤其像悬疑类,好比盗梦空间,七宗罪等等的朋友并不多。咱家曾经尝试过让大家看这类影片,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此类影片看不懂。这类影片在咱家眼里看来确实是高分影片,但是在朋友眼里却并不是。对于此种情况下5星力荐已经是不可能的。就算我力荐,不喜欢的朋友依旧不会打5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打1星或者3星。咱家想表达的问题是,这部影片的真实分数应该是高分的,但是只因为一些不喜欢此种类型的人而打了低分从而降低了总体评分,这样会不会有失真实性呢?
当然了,不喜欢此类影片的人是绝不会轻易去看这些电影的,而不看也就谈不上评分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打分的只有喜欢并且懂得看同类电影的人。同样的,问题又产生了:既然一部电影大家都认为很好,拿近期的高分电影《黑天鹅》来说,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打5星力荐呢?大家都喜欢此类剧情片,都看过太多形同题材的电影,那么这时的4星推荐是否显的有些鸡肋了呢?既然大家都喜欢,为什么不谈力荐呢?其实之所以评分有4星有5星,咱家可以很确定的说,大部分人不会留意旁边的推荐与力荐之说,只是单纯的认为5星比4星好而已,但这压根是两种意识形态。推荐与力荐并不单纯的是4星与5星的问题。我喜欢这部电影,我会推荐给同样喜欢此类型的同好,力荐又有何意义?反之亦然。但是这一星之差却能够造成一部影片好与经典的分差。你甚至可以说4星为“好”,5星为“从中看到了同类电影的真谛”。但是推荐和力荐?恕咱家不敢苟同。
当然,咱家在这只是在矫情字面之间的关联。对于普通观影人来说,看到一部稍微不错的影片,在第一时间都会被崇拜之情所左右,从而无法做出公正的评分。几乎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对自己喜欢的影片打5星而后快。拿一部烂片来说:《大笑江湖》。单就拿一部电影来说,根本不值得打高分。但是还是有人打5星,就是最好的例证。
回到力荐与推荐的问题上来。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的观影人,对于一部好片子,如果觉得好又说不出哪好,基本上都会中庸的打4星。4星是什么?为推荐。基本上打4星人的心理咱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喜欢这类电影,那我推荐你看;但是不是十分推荐你看,因为不会是那样特别的好。”请问这种心理难道说不矛盾吗?按照这种心理的话,应该把5星省略,把觉得好的评为还行,好的评为推荐。那还要5星力荐干甚?
----------------------------------------------------------------------------------------------------------------------
其实咱家认为3行以下的评分还算公正,你可以说一部影片很差。从这点上咱家是认同豆瓣的,但是高分却并不具高分的说服力。你只是因为力荐而打高分,请问你力荐是否适合力荐的人群呢?
-----------------------------------------------------------------------------------------------------------------------
仔细想想,其实咱家这个命题并不成立,只能为悖论。
勿想,头痛……
待补完
正常人的思维来讲,肯定认为最高的5星最能代表自己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而豆瓣的总体评分趋势也确实是这样表现出来的。但是问题在咱家看来,5星的力荐与四星的推荐,就字面意义来说,是无法体现一部片子真实的好坏的。
举例来说,咱家身边喜欢剧情类故事片的,尤其像悬疑类,好比盗梦空间,七宗罪等等的朋友并不多。咱家曾经尝试过让大家看这类影片,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此类影片看不懂。这类影片在咱家眼里看来确实是高分影片,但是在朋友眼里却并不是。对于此种情况下5星力荐已经是不可能的。就算我力荐,不喜欢的朋友依旧不会打5星,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打1星或者3星。咱家想表达的问题是,这部影片的真实分数应该是高分的,但是只因为一些不喜欢此种类型的人而打了低分从而降低了总体评分,这样会不会有失真实性呢?
当然了,不喜欢此类影片的人是绝不会轻易去看这些电影的,而不看也就谈不上评分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打分的只有喜欢并且懂得看同类电影的人。同样的,问题又产生了:既然一部电影大家都认为很好,拿近期的高分电影《黑天鹅》来说,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打5星力荐呢?大家都喜欢此类剧情片,都看过太多形同题材的电影,那么这时的4星推荐是否显的有些鸡肋了呢?既然大家都喜欢,为什么不谈力荐呢?其实之所以评分有4星有5星,咱家可以很确定的说,大部分人不会留意旁边的推荐与力荐之说,只是单纯的认为5星比4星好而已,但这压根是两种意识形态。推荐与力荐并不单纯的是4星与5星的问题。我喜欢这部电影,我会推荐给同样喜欢此类型的同好,力荐又有何意义?反之亦然。但是这一星之差却能够造成一部影片好与经典的分差。你甚至可以说4星为“好”,5星为“从中看到了同类电影的真谛”。但是推荐和力荐?恕咱家不敢苟同。
当然,咱家在这只是在矫情字面之间的关联。对于普通观影人来说,看到一部稍微不错的影片,在第一时间都会被崇拜之情所左右,从而无法做出公正的评分。几乎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对自己喜欢的影片打5星而后快。拿一部烂片来说:《大笑江湖》。单就拿一部电影来说,根本不值得打高分。但是还是有人打5星,就是最好的例证。
回到力荐与推荐的问题上来。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的观影人,对于一部好片子,如果觉得好又说不出哪好,基本上都会中庸的打4星。4星是什么?为推荐。基本上打4星人的心理咱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喜欢这类电影,那我推荐你看;但是不是十分推荐你看,因为不会是那样特别的好。”请问这种心理难道说不矛盾吗?按照这种心理的话,应该把5星省略,把觉得好的评为还行,好的评为推荐。那还要5星力荐干甚?
----------------------------------------------------------------------------------------------------------------------
其实咱家认为3行以下的评分还算公正,你可以说一部影片很差。从这点上咱家是认同豆瓣的,但是高分却并不具高分的说服力。你只是因为力荐而打高分,请问你力荐是否适合力荐的人群呢?
-----------------------------------------------------------------------------------------------------------------------
仔细想想,其实咱家这个命题并不成立,只能为悖论。
勿想,头痛……
待补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