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
最近在准备写论文的阶段,每天都读一些与法律史和出版史相关的书,时间长了便觉得乏味,于是拾起了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决心每天早上读读,开阔下思路。
记得几年前在人大听黄宗智教授的研修班时,他便大加赞扬汪晖先生的这部巨作,认为其是超越当代中外一切文史类学术著作的集大成的作品,是中国学术的希望。由于那时我也没有系统接触过中外的学术谱系,对黄先生的此番言论颇不以为然,认为汪晖是一个搞中文出身的教授,能对学术研究起到什么划时代的贡献。泛泛地读了读此部著作中关于“科学话语共同体”的部分,觉得晦涩难懂,在课上和黄先生谈论起此书,他对我的不以为然颇有些失望,曾语重心长的劝我们好好读,便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现在我重读此书,从第一章读起,而不是想上次有些断章取义的读其中的一部分,开始便被汪晖的宏大叙事所吸引。他在导论中系统的,从帝国-国家二元的角度重新梳理了现代学术谱系,其中有很多亮点和深刻的思考。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对京都学派和清代帝国主义的讨论。虽然京都学派的论点,如宋代近世论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汪晖对于京都学派试图脱离欧洲中心的近代主义论断、建立与“欧洲史”的各方面变量都惊人相似的“东洋史”的叙事方式的讲述,非常清晰而且令人信服。还有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讨论是他对于关于“清代帝国主义”叙事的分析,以及这种学术思潮如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兴起。不仅仅是现在国内对于新清史的关注,还是我在博士生资格考试中被导师问及“Is the Great Qing Empire imperialist?"这种令我挠头的问题,都使得我关注汪晖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认为,”清代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清“和”中国“的区分,即”清帝国主义“,”满洲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帝国主义“。其次要区分传统的”帝国“叙事和”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叙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什么是“帝国主义”?是用欧洲史上金融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为先导的殖民主义来理解“帝国主义”的概念,还是用传统帝国的政治控制和霸权争夺的定义来理解帝国主义?这些问题和定义的模糊性使得“清帝国主义”成为一个几乎无法解答的问题,因为太多的词语的界限需要划定,使得问题本身的涵盖性大大降低,解释几乎成为一种由概念导出而产生的空文,而此问题,几乎是一个假命题。
记得几年前在人大听黄宗智教授的研修班时,他便大加赞扬汪晖先生的这部巨作,认为其是超越当代中外一切文史类学术著作的集大成的作品,是中国学术的希望。由于那时我也没有系统接触过中外的学术谱系,对黄先生的此番言论颇不以为然,认为汪晖是一个搞中文出身的教授,能对学术研究起到什么划时代的贡献。泛泛地读了读此部著作中关于“科学话语共同体”的部分,觉得晦涩难懂,在课上和黄先生谈论起此书,他对我的不以为然颇有些失望,曾语重心长的劝我们好好读,便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现在我重读此书,从第一章读起,而不是想上次有些断章取义的读其中的一部分,开始便被汪晖的宏大叙事所吸引。他在导论中系统的,从帝国-国家二元的角度重新梳理了现代学术谱系,其中有很多亮点和深刻的思考。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对京都学派和清代帝国主义的讨论。虽然京都学派的论点,如宋代近世论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汪晖对于京都学派试图脱离欧洲中心的近代主义论断、建立与“欧洲史”的各方面变量都惊人相似的“东洋史”的叙事方式的讲述,非常清晰而且令人信服。还有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讨论是他对于关于“清代帝国主义”叙事的分析,以及这种学术思潮如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兴起。不仅仅是现在国内对于新清史的关注,还是我在博士生资格考试中被导师问及“Is the Great Qing Empire imperialist?"这种令我挠头的问题,都使得我关注汪晖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认为,”清代帝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清“和”中国“的区分,即”清帝国主义“,”满洲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帝国主义“。其次要区分传统的”帝国“叙事和”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叙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什么是“帝国主义”?是用欧洲史上金融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为先导的殖民主义来理解“帝国主义”的概念,还是用传统帝国的政治控制和霸权争夺的定义来理解帝国主义?这些问题和定义的模糊性使得“清帝国主义”成为一个几乎无法解答的问题,因为太多的词语的界限需要划定,使得问题本身的涵盖性大大降低,解释几乎成为一种由概念导出而产生的空文,而此问题,几乎是一个假命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