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的钱能要吗?
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的台湾行善之行已经进行了五天了,虽然在陈光标访问台湾之前受到了巨大的争议,甚至台湾新北市、桃园县明确拒绝陈光标这种 “伤及他人尊严”的行善,但是通过这几天的新闻报道来看,支持赞成陈光标这种送红包行商行为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台湾《中国时报》的最新民调显示,有 49%的人接受做善事应广为人知的做法,觉得此行不会伤及台湾民众尊严的有56%;凤凰网的问卷调查中,“你怎么看待陈光标‘行善需要高调’的做法”,59.9%的人“认同,高调行善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去做善事”,“陈光标称‘当面发钱‘不存在伤及尊严的问题,你认同吗”,77%的人“认同,出发点是好的,只要受助者同意就行”。
当我看到陈光标这种直接派钱的行善做法时,我认为又是一种作秀。因为关于做善事,我们往往看到的最多的新闻报道是一个收废品的老大爷十年间供养了50个大学生、某明星默默的低调的捐助着50个边远山区的小孩读书上学、XX企业家带着面具口罩十年如一日的去某某地方捐款等等。相反,陈光标这种高调的做法倒是显得有违常理,怎么能这么高调呢?
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比如沸沸扬扬的诈捐事件、“巴比”中国行中国企业家们的躲避表现、中国慈善行业不成熟、官员贪腐善款、善款用途去向不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很多负面新闻报道。
我想,是不是因为有诸多负面事件的影响,所以才催生了陈光标决定把善款送到需要者手里的这一想法呢?这种方法可能很繁琐也可能招致作秀嫌疑的指责。但是无可非议的是,这种最原始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好比是雪中送碳还是雪中送斧子一样,授之以渔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先度过难关。
我想,陈光标短短的几天台湾行善之行会让很多知名的广告公司黯然失色,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陈光标效应”。
在27日(陈光标一家是在26日开始台湾慈善之行的)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范丽青说,两岸之间的行善基于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肯定陈光标赴台行善,并鼓励更多的人士继续加入两岸同胞的互助慈善事业。
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北市美女市议员李婉钰率先响应,昨捐出月薪12万元新台币,救助独 居老人、游民等弱势族群。而台中市议员邱素贞等人也组寒冬送暖队伍,送白米、肉松及2000元红包给弱势家庭;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在29日年货大街上派发 10元红包,虽然钱少,但是台湾民众依然在寒风中排起长队等着领取红包,有民众忍不住说,胡志强的人气犹胜赴台发红包的大陆富豪陈光标;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宣布将在能30日的慈善嘉年华活动中捐赠价值1亿新台币慈善物资。
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使说陈光标的慈善捐款是作秀,那么我认为这场秀无疑是一场最成功的秀,因为它使更多人来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就像台湾一位老太太讲的那样,现代人只会动嘴而很少去办事情,派发红包也没有什么不好,台湾那些企业家怎么从没这么搞过呢?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球各地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一月份发布的2010年国企利润数据显示,2010年国企利润累计1.98万亿,同比增长37.9%。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利润上缴的比例却并非也是巨大的。2009年,国资委要求国企上缴利润,但上缴利润最高比例为10%。也就是说,如果全球最赚钱的中国工商银行的税后利润是1000亿的话,那么它最多只能上缴100亿。当然这只是 2009年的数据,2010年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仍然根据2009年国资委的政策上缴的话,那么国企上缴给国家的利润最多也不过是2千亿而已。所以,当我们在争论谁才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受益者时,我想国有企业这个仅解决了9%就业高利润垄断集团是一定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新词——“企业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如果从社会当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富,那么它下一个目标就是应该如何把这笔巨大的财富还给人民,从而使人民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学者所呼吁的那样,国有企业、央企应该进行制度改革,还富于民,从而使人民真正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比较不幸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多国企央企的具体还富于民的做法,当然也可能因为我见识短浅,冤枉了国企央企。
所以,我想当我们在争论陈光标的慈善做法是否可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想他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他是为了作秀,是为了炫富,还是为了慈善,亦或者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身体力行的去还富于民。
当我看到陈光标这种直接派钱的行善做法时,我认为又是一种作秀。因为关于做善事,我们往往看到的最多的新闻报道是一个收废品的老大爷十年间供养了50个大学生、某明星默默的低调的捐助着50个边远山区的小孩读书上学、XX企业家带着面具口罩十年如一日的去某某地方捐款等等。相反,陈光标这种高调的做法倒是显得有违常理,怎么能这么高调呢?
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比如沸沸扬扬的诈捐事件、“巴比”中国行中国企业家们的躲避表现、中国慈善行业不成熟、官员贪腐善款、善款用途去向不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很多负面新闻报道。
我想,是不是因为有诸多负面事件的影响,所以才催生了陈光标决定把善款送到需要者手里的这一想法呢?这种方法可能很繁琐也可能招致作秀嫌疑的指责。但是无可非议的是,这种最原始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好比是雪中送碳还是雪中送斧子一样,授之以渔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先度过难关。
我想,陈光标短短的几天台湾行善之行会让很多知名的广告公司黯然失色,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陈光标效应”。
在27日(陈光标一家是在26日开始台湾慈善之行的)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范丽青说,两岸之间的行善基于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肯定陈光标赴台行善,并鼓励更多的人士继续加入两岸同胞的互助慈善事业。
据台湾媒体报道,新北市美女市议员李婉钰率先响应,昨捐出月薪12万元新台币,救助独 居老人、游民等弱势族群。而台中市议员邱素贞等人也组寒冬送暖队伍,送白米、肉松及2000元红包给弱势家庭;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在29日年货大街上派发 10元红包,虽然钱少,但是台湾民众依然在寒风中排起长队等着领取红包,有民众忍不住说,胡志强的人气犹胜赴台发红包的大陆富豪陈光标;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宣布将在能30日的慈善嘉年华活动中捐赠价值1亿新台币慈善物资。
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使说陈光标的慈善捐款是作秀,那么我认为这场秀无疑是一场最成功的秀,因为它使更多人来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就像台湾一位老太太讲的那样,现代人只会动嘴而很少去办事情,派发红包也没有什么不好,台湾那些企业家怎么从没这么搞过呢?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球各地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一月份发布的2010年国企利润数据显示,2010年国企利润累计1.98万亿,同比增长37.9%。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利润上缴的比例却并非也是巨大的。2009年,国资委要求国企上缴利润,但上缴利润最高比例为10%。也就是说,如果全球最赚钱的中国工商银行的税后利润是1000亿的话,那么它最多只能上缴100亿。当然这只是 2009年的数据,2010年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仍然根据2009年国资委的政策上缴的话,那么国企上缴给国家的利润最多也不过是2千亿而已。所以,当我们在争论谁才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受益者时,我想国有企业这个仅解决了9%就业高利润垄断集团是一定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新词——“企业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如果从社会当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富,那么它下一个目标就是应该如何把这笔巨大的财富还给人民,从而使人民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学者所呼吁的那样,国有企业、央企应该进行制度改革,还富于民,从而使人民真正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比较不幸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多国企央企的具体还富于民的做法,当然也可能因为我见识短浅,冤枉了国企央企。
所以,我想当我们在争论陈光标的慈善做法是否可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想他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他是为了作秀,是为了炫富,还是为了慈善,亦或者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身体力行的去还富于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