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香港电影综述
2010年香港电影综述
文/不流血的惩罚
一:产量与票房
2010年中国电影产量势头迅猛且持续高昂,产量超过500部,票房更是突破百亿大关,先不管质量如何,这几乎是中国电影的盛事年华。依然纠结于该坚持自我或者入乡随俗的香港电影也迎来夹缝生存中的短暂春天,今年的港产上映电影共55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过亿电影:狄仁杰2.9亿,叶问2.2亿,锦衣卫1.43亿,精武风云1.36亿,越光宝盒1.28亿,全城热恋1.28亿,枪王之王1.23亿,5000万以上电影:全城戒备8820万,剑雨6600万,2010花田喜事6000万,未来警察5790万,2唐伯虎点秋香5400万,线人5200万。相比2008.2009年香港电影北上的辛酸,今年真可谓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二:质量与风格
2010年的香港电影,总的来说大格局导演小有进步,小格局导演依然迷惘。
这一年的导演要数徐克最为风光,在经历了《深海寻人》这样的低谷之后,凭借着《狄仁杰》的强势表现稳坐今年港产片的头把交椅,轻轻松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然而这仍然与人们所期待的徐克电影相差甚远,整体来说属平庸之作,而今年的《叶问2》延续了上一集成功的案例,依旧取得了骄人的票房,可说开创了合拍片的一个典范,但是《叶问前传》却是没有能够像前两集那样喜获丰碑,浪费了之前两部的口碑和人气。此外文隽效仿《叶问》系列的成功因素即,名人传记加爱国主义,打造了《精武风云》和《李小龙》,两部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李小龙》票房更是差强人意。文隽的电影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硬伤,作为一部风云类电影,《精武风云》在节奏掌控上相当到位,张弛有度,开场的欧战跑酷让人眼前一亮,然而这样的惊喜没能延续下去,败笔来自于子丹为致敬李小龙而设计的最后那场打戏,这场大戏堪称史上最没新意的打戏,或许是江郎才尽,子丹干脆复制过去交差了事,最后的失败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李小龙》在叙事上力求真实和怀旧,重现了旧香港的草根亲和意识,在布景上的精益求精让人找回了香港电影全盛时期影子。今年的港产喜剧片,除了《新72家租客》获得了少许口碑之外,其它依旧炒冷饭,旧瓶新卖为圈钱而圈钱《越光宝盒》《花田喜事2010》《唐伯虎点秋香2》极尽癫狂,极尽失败之能事,在获得了少许票房的嘉奖之后,以上三位导演又可以阿q精神了一把。回到香港传统的警匪片,林超贤借助《证人》叙事上的成功之后,推出了《火龙对决》和《线人》,前者开场剑拨弩张的静态长镜头,交待了事情的前因,让人惊喜,然而结局的宿命论,生搬硬套,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后者仿佛是林氏电影的突破,两个边缘人在绝望的暴力人生中互相寻求慰藉和温暖,是本片最大的亮点,纵观这几年的香港电影,这种带有少许温情黑色电影还是非常少有,但是本片的结局还是没有逃脱河蟹的摧残变得虎头蛇尾,这似乎是这几年合拍片的通病了,看来如何取得皆大欢喜的共识是香港电影导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擅长警匪片的陈木胜带来了噱头大于影片本身的《全城戒备》,票房的胜利仍难掩其失败的口碑,本片为了特效几乎放弃了故事的逻辑,衔接不够自然,吴京的陨命更显刻意,除了武戏,几乎处处都是败笔。在徐克放弃了武侠大旗之后,港产片武侠片似乎也是青黄不接,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武侠片还是迎来了《剑雨》这样的诚意之作,吴宇森监制,苏照彬首次执导,可谓用尽苦心,影片借助了悬疑等色彩,在快意恩仇中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套路,喧嚣尽处的江湖争斗中,两个江湖侠客体会那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哲学。为争夺至高无上的武林至宝,在此尽显癫狂的人生,是为本片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的文艺片大旗依然由许鞍华来执掌,推出了《得闲炒饭》,一改以往的严谨,这部小品以女同为题材讲述了四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为养育一个孩子引发出一系列诙谐感人情节。
纵观今年的港片,借助大陆电影的东风之势,呈现令人惊喜的回暖迹象,然而却是牺牲本土电影市场也就是牺牲了港味才换来的这一切,期望明年的港片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文/不流血的惩罚
一:产量与票房
2010年中国电影产量势头迅猛且持续高昂,产量超过500部,票房更是突破百亿大关,先不管质量如何,这几乎是中国电影的盛事年华。依然纠结于该坚持自我或者入乡随俗的香港电影也迎来夹缝生存中的短暂春天,今年的港产上映电影共55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过亿电影:狄仁杰2.9亿,叶问2.2亿,锦衣卫1.43亿,精武风云1.36亿,越光宝盒1.28亿,全城热恋1.28亿,枪王之王1.23亿,5000万以上电影:全城戒备8820万,剑雨6600万,2010花田喜事6000万,未来警察5790万,2唐伯虎点秋香5400万,线人5200万。相比2008.2009年香港电影北上的辛酸,今年真可谓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二:质量与风格
2010年的香港电影,总的来说大格局导演小有进步,小格局导演依然迷惘。
这一年的导演要数徐克最为风光,在经历了《深海寻人》这样的低谷之后,凭借着《狄仁杰》的强势表现稳坐今年港产片的头把交椅,轻轻松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然而这仍然与人们所期待的徐克电影相差甚远,整体来说属平庸之作,而今年的《叶问2》延续了上一集成功的案例,依旧取得了骄人的票房,可说开创了合拍片的一个典范,但是《叶问前传》却是没有能够像前两集那样喜获丰碑,浪费了之前两部的口碑和人气。此外文隽效仿《叶问》系列的成功因素即,名人传记加爱国主义,打造了《精武风云》和《李小龙》,两部电影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李小龙》票房更是差强人意。文隽的电影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硬伤,作为一部风云类电影,《精武风云》在节奏掌控上相当到位,张弛有度,开场的欧战跑酷让人眼前一亮,然而这样的惊喜没能延续下去,败笔来自于子丹为致敬李小龙而设计的最后那场打戏,这场大戏堪称史上最没新意的打戏,或许是江郎才尽,子丹干脆复制过去交差了事,最后的失败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李小龙》在叙事上力求真实和怀旧,重现了旧香港的草根亲和意识,在布景上的精益求精让人找回了香港电影全盛时期影子。今年的港产喜剧片,除了《新72家租客》获得了少许口碑之外,其它依旧炒冷饭,旧瓶新卖为圈钱而圈钱《越光宝盒》《花田喜事2010》《唐伯虎点秋香2》极尽癫狂,极尽失败之能事,在获得了少许票房的嘉奖之后,以上三位导演又可以阿q精神了一把。回到香港传统的警匪片,林超贤借助《证人》叙事上的成功之后,推出了《火龙对决》和《线人》,前者开场剑拨弩张的静态长镜头,交待了事情的前因,让人惊喜,然而结局的宿命论,生搬硬套,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后者仿佛是林氏电影的突破,两个边缘人在绝望的暴力人生中互相寻求慰藉和温暖,是本片最大的亮点,纵观这几年的香港电影,这种带有少许温情黑色电影还是非常少有,但是本片的结局还是没有逃脱河蟹的摧残变得虎头蛇尾,这似乎是这几年合拍片的通病了,看来如何取得皆大欢喜的共识是香港电影导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擅长警匪片的陈木胜带来了噱头大于影片本身的《全城戒备》,票房的胜利仍难掩其失败的口碑,本片为了特效几乎放弃了故事的逻辑,衔接不够自然,吴京的陨命更显刻意,除了武戏,几乎处处都是败笔。在徐克放弃了武侠大旗之后,港产片武侠片似乎也是青黄不接,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武侠片还是迎来了《剑雨》这样的诚意之作,吴宇森监制,苏照彬首次执导,可谓用尽苦心,影片借助了悬疑等色彩,在快意恩仇中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套路,喧嚣尽处的江湖争斗中,两个江湖侠客体会那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哲学。为争夺至高无上的武林至宝,在此尽显癫狂的人生,是为本片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的文艺片大旗依然由许鞍华来执掌,推出了《得闲炒饭》,一改以往的严谨,这部小品以女同为题材讲述了四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为养育一个孩子引发出一系列诙谐感人情节。
纵观今年的港片,借助大陆电影的东风之势,呈现令人惊喜的回暖迹象,然而却是牺牲本土电影市场也就是牺牲了港味才换来的这一切,期望明年的港片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
BlueKoal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3-09 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