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迎:翰墨伴清闲

翰墨伴清闲
文 / 刘广迎 天气渐热,近时忙于奥林佳苑新居装修和解放军美术书法院交办的“建国六十周年精品展” ①筹备任务,许久未去看望陈玉龙老师了,便打电话向陈老师和师母表示问候。 陈玉龙老师是北大著名教授、东方学学者,与他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近期身体违和,写字也很困难,但是听到我的声音,他总是要拿过听筒说几句话的。师母张淑真女士接过来说道:“广迎,你工作忙不用客气,把你写的字给我拿几张来就可以啦!” 我知师母的意思,她那里人来人往,陈老师和师母又是热情好客的人,凡是来拜访的朋友,老师都要给写张字,基本上没有空手而回的。现在陈老师写字不便,就只好拿学生的字送给朋友做见面礼了。 师长有命,亦我之幸也,自当照办。 提起笔来,写了几张字,却也闲雅有致。想起宋王铚《秋日》诗,有句曰:“诗成题未有,翰墨伴清闲。”时下虽然尚未入秋,但我比较欣赏这最末两句的悠闲与清雅,它似乎能够把人带入一种空灵和悠然的境界。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是一首少见的杂体诗,全诗七句: “半落庭前叶,始知秋意新。风严柳疏细。霜薄水清匀。句裹存佳景,诗成题未有,翰墨伴清閒。” 诗境清新,空灵简远,有若雨露风荷,夏日读来,让人暑意顿消。 当今社会太过浮躁,物欲横流,人有时候生活的太疲累,我主张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不失时机的“放牧”自己的心灵,适度品味一下人生的悠然,保持对生活的一种闲适境界,这样生活才有意义。否则,心为形役,“天天就是上班,俨如磨道之驴,复何人生趣味可言?”②我曾在《光明网》作家茶座专题访谈时提出“放牧心灵”的观点,得到许多朋友的认同。 提笔书成横幅一纸,视之虽有闲适之态,然而笔墨却有不逮,却又无暇再书。为免次品流传,还是重行写过再向老师交稿吧。遂搁笔转做他务。 2009年6月 ———————————— 注释: ①指“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精品展”。 ②刘广迎:《也谈“人无癖不可与交”》。 (本文最初发表在《艺术主流》2010年7月总第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