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魔法与神的逻辑
一口气读完了西泽保彦的《神的逻辑,人的魔法》和《解体诸因》两本书,不由得有了很多感想,关于西泽,关于推理。总结起来则刚好可以用“人的魔法与神的逻辑”这句话——不知道西泽本人用这个题目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思——在作者创造的小说的世界中,本来没有魔法的人可以完成表面上看来不可能的事情,而完成的途径严格遵循“神”注视下的世界里因果关系与逻辑准则。
个人觉得《神》的前半部分非常精彩,对于“我”所观察的学校课程、运行、同学、教员等情况的描写细致且易于接受。各种散乱观察的现象、感受在被明确表达的基础上,成为生动的拼图碎片,以各种形式丰富而严谨的拼接起来。但随着信息量的逐步增加和后面剧情的逐步崩坏,加之最后的核心诡计与某书不幸撞车,读到后期,人物相互之间情感的断层越发明显,剧情推进显得有些粗糙和索然无趣了。
至于《解体诸因》,由于缺乏黄金时代作品的阅读,文中的各个诡计在我看来实在是很华丽和精彩。尤其是三因,特别地切合“魔法的现实解答”这一解释。八因的戏剧化写法同样引人入胜(虽然有些部分在我看来还是有为了搞笑而搞笑之嫌)。但个人不太喜欢最终因。首先是所谓的“密码”设计得太欠水平,相关的处理也有些奇怪(比如为何那张密码最后还会留在现场,个人觉得把信息直接写在纸上再注上“看完后请立即销毁”什么的更合理);然后是剧本里对于氰化钠作用的处理,要如何控制他在完成交换的任务之后才会中毒?最后,我也觉得,在没有设置其他伏笔的情况下,把前文出场的人物硬拉到同一个大事件里其实并没有必要。
和奎因的“只有此答案符合逻辑”不同,西泽让我看到了推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性——将可以被理解的动机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与看似扭曲或“想当然”的现象联系起来,提出令人大呼过瘾的多种“可能性”。此过程中推理的内核虽没有那么滴水不漏,但并不弱,而且更灵活。我觉得有限制条件的开放性解答某种意义上也更符合现实情况。
个人觉得《神》的前半部分非常精彩,对于“我”所观察的学校课程、运行、同学、教员等情况的描写细致且易于接受。各种散乱观察的现象、感受在被明确表达的基础上,成为生动的拼图碎片,以各种形式丰富而严谨的拼接起来。但随着信息量的逐步增加和后面剧情的逐步崩坏,加之最后的核心诡计与某书不幸撞车,读到后期,人物相互之间情感的断层越发明显,剧情推进显得有些粗糙和索然无趣了。
至于《解体诸因》,由于缺乏黄金时代作品的阅读,文中的各个诡计在我看来实在是很华丽和精彩。尤其是三因,特别地切合“魔法的现实解答”这一解释。八因的戏剧化写法同样引人入胜(虽然有些部分在我看来还是有为了搞笑而搞笑之嫌)。但个人不太喜欢最终因。首先是所谓的“密码”设计得太欠水平,相关的处理也有些奇怪(比如为何那张密码最后还会留在现场,个人觉得把信息直接写在纸上再注上“看完后请立即销毁”什么的更合理);然后是剧本里对于氰化钠作用的处理,要如何控制他在完成交换的任务之后才会中毒?最后,我也觉得,在没有设置其他伏笔的情况下,把前文出场的人物硬拉到同一个大事件里其实并没有必要。
和奎因的“只有此答案符合逻辑”不同,西泽让我看到了推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性——将可以被理解的动机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与看似扭曲或“想当然”的现象联系起来,提出令人大呼过瘾的多种“可能性”。此过程中推理的内核虽没有那么滴水不漏,但并不弱,而且更灵活。我觉得有限制条件的开放性解答某种意义上也更符合现实情况。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