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猫记
我去超市,超市的眼镜胖大妈问我:“听说小区有人野猫喂得比家猫还肥,是不是你?”我:“是我。”胖大妈做欣然状:“所以说你买那么多猫粮!”
我打羽毛球,球挂树叶上了,到楼旁的车棚去拣竹竿子捅。车棚旁少白头的大哥朝我笑一笑:“我们家猫是你在喂是吧?”“啊?”“就是那个白的。”“噢……”“谢谢你啊。”
但我还没弄明白,到底是哪只白猫。
我家后窗的窗台是上海小区常见的防盗栏杆,窗外有草地,有院子,有墙、跷跷板和杉树。小区里有许多狗,但不会来这里,因为狗大多有主,和主人形影不离。猫多,因为大多是野猫,就喜欢跳我后窗台晒太阳。当然除了猫也有别的,比如四年前来过只兔子,像卷笔刀啃铅笔一样吃了我递给它的胡萝卜、白菜,留下一些圆圆的粪便后,逃走了。
2009年我固定喂养过一只猫,叫它笨咪。后来猫来猫往多了,我懒得分,每只猫都叫做笨咪了。所有的笨咪都有些魏晋遗风,好行散,不羁绊,请进房间来吃些猫粮可以,进房间来长居是不肯的——我尝试过收养其中的一只,她倒是温柔敦厚,叫吃吃,叫喝喝,但是永远不认识猫砂,而且看见另一只小黄猫就心猿意马、面泛桃花。于是放弃。
猫的好处是自来熟,跟狗不一样。我妈养的小鹿犬能分人,我妈亲手喂,五个馄饨三个包子一顿能吞下(该狗不到十斤重,端的好胃口),冰淇淋、水果糖、榴莲酥都吃;旁人喂,不容近身,一顿狂吠。我家后窗的笨咪统统是没皮没脸、饭来张口之辈。每天午后定时来,在窗外溜达,叫唤,等我拿猫粮喂之,于是闷头吃。大家都是老熟人,也谈不上献媚什么的。吃饱后心情好,在后窗睡觉,伸长脖子让挠挠,柔靡万端,也是有的。
喂猫有风险,尤其是脾气不那么好的野猫。两年前在小区门外小学校,看到过一只猫,一条腿似乎坏了,走起来一瘸一拐,请传达室大叔借了个纸盒子,想送近旁宠物看护店去(上海颇多此类店,虽然服务狗居多),被猫怒啃了口,只好放下包猫粮,自己打一个月针去。过两天我妈电话说,她也在打针,虽然情况不大一样——一起溜狗时被一只好莱坞金发美女式的小乖狗挠了,我妈不以为以意,该小乖狗主人阿姨大过意不去,每天监督我妈去打针,每次打针都要“以后不能挠阿姨的知道吗,真是一点都不乖”的训该小乖狗,等等。
我有个年长的朋友,虔诚的佛教徒,养了好多只猫。每次听说我喂野猫,就会认真说一句:“我替猫感谢你。”她爱猫胜于爱己,只有一次企图送猫走——那是一只猫害了猫瘟,她怕祸及其他,忍痛到处找人送。但按照我的意见,我,以及许多其他有类似喂猫喂狗癖的人,好像都没提高到信教、行善之类的地步。我妈有个理论其实蛮接近我的想法。她老人家是个明知道某乞丐是假扮但还是会给钱的人。按她的理论:她自己是想像力太丰富了——看到猫、狗和老人家受点饥寒,就会感同身受的想像到他们的不舒服(跟许多听见搪瓷碗摩擦就全身发痒的人一样强迫症),于是不给点吃的喝的就觉得不太给劲儿。
我妈是喂猫达人。我家小时候,有过段曲折经历:先养了一只波斯猫,简称一代波斯猫;该猫生了五只小猫,留了两只二代波斯猫,送了三只;结果二代波斯猫有一只是雌的,又生一窝,三代波斯猫亮相,猫多亲戚少,来不及送,偏一代波斯猫又生了一窝,于是两个纸箱子装了十几只猫……小波斯猫刚生时像小老鼠,声音尖细,我妈怕猫妈妈们累坏,冲调了奶粉喂之。她最伟大的创意就在于此:拿个眼药水瓶,装满奶粉,给每只小猫当奶瓶使,大为成功。只是每次都得喂十几只,又不知道哪只喂过了哪只没有(波斯猫小时候都长差不多),苦也。
上个月去海南,住鸟巢度假村,工作人员说“要小心有壁虎,有松鼠”。临了壁虎和松鼠没遇到,遇到一只猫。这里说句,鸟巢度假村,看过《非诚勿扰2》的诸位大概能注意到,建山上,有些房间只有木结构栏杆柱子,基本无墙。出去一趟,回来后发现泡椒凤爪没了,豆皮还在,被扯了一半。作案者还留在原地,一副天真无邪状。喂给它吃了一点海口买的金线鱼干后,该猫出去,呼朋唤友,叫了三只猫一起来吃。海南猫的馋劲,和江南猫并无区别。所以猫无分南北,遇到吃的,到最后都是没皮没脸自来熟。
我打羽毛球,球挂树叶上了,到楼旁的车棚去拣竹竿子捅。车棚旁少白头的大哥朝我笑一笑:“我们家猫是你在喂是吧?”“啊?”“就是那个白的。”“噢……”“谢谢你啊。”
但我还没弄明白,到底是哪只白猫。
我家后窗的窗台是上海小区常见的防盗栏杆,窗外有草地,有院子,有墙、跷跷板和杉树。小区里有许多狗,但不会来这里,因为狗大多有主,和主人形影不离。猫多,因为大多是野猫,就喜欢跳我后窗台晒太阳。当然除了猫也有别的,比如四年前来过只兔子,像卷笔刀啃铅笔一样吃了我递给它的胡萝卜、白菜,留下一些圆圆的粪便后,逃走了。
2009年我固定喂养过一只猫,叫它笨咪。后来猫来猫往多了,我懒得分,每只猫都叫做笨咪了。所有的笨咪都有些魏晋遗风,好行散,不羁绊,请进房间来吃些猫粮可以,进房间来长居是不肯的——我尝试过收养其中的一只,她倒是温柔敦厚,叫吃吃,叫喝喝,但是永远不认识猫砂,而且看见另一只小黄猫就心猿意马、面泛桃花。于是放弃。
猫的好处是自来熟,跟狗不一样。我妈养的小鹿犬能分人,我妈亲手喂,五个馄饨三个包子一顿能吞下(该狗不到十斤重,端的好胃口),冰淇淋、水果糖、榴莲酥都吃;旁人喂,不容近身,一顿狂吠。我家后窗的笨咪统统是没皮没脸、饭来张口之辈。每天午后定时来,在窗外溜达,叫唤,等我拿猫粮喂之,于是闷头吃。大家都是老熟人,也谈不上献媚什么的。吃饱后心情好,在后窗睡觉,伸长脖子让挠挠,柔靡万端,也是有的。
喂猫有风险,尤其是脾气不那么好的野猫。两年前在小区门外小学校,看到过一只猫,一条腿似乎坏了,走起来一瘸一拐,请传达室大叔借了个纸盒子,想送近旁宠物看护店去(上海颇多此类店,虽然服务狗居多),被猫怒啃了口,只好放下包猫粮,自己打一个月针去。过两天我妈电话说,她也在打针,虽然情况不大一样——一起溜狗时被一只好莱坞金发美女式的小乖狗挠了,我妈不以为以意,该小乖狗主人阿姨大过意不去,每天监督我妈去打针,每次打针都要“以后不能挠阿姨的知道吗,真是一点都不乖”的训该小乖狗,等等。
我有个年长的朋友,虔诚的佛教徒,养了好多只猫。每次听说我喂野猫,就会认真说一句:“我替猫感谢你。”她爱猫胜于爱己,只有一次企图送猫走——那是一只猫害了猫瘟,她怕祸及其他,忍痛到处找人送。但按照我的意见,我,以及许多其他有类似喂猫喂狗癖的人,好像都没提高到信教、行善之类的地步。我妈有个理论其实蛮接近我的想法。她老人家是个明知道某乞丐是假扮但还是会给钱的人。按她的理论:她自己是想像力太丰富了——看到猫、狗和老人家受点饥寒,就会感同身受的想像到他们的不舒服(跟许多听见搪瓷碗摩擦就全身发痒的人一样强迫症),于是不给点吃的喝的就觉得不太给劲儿。
我妈是喂猫达人。我家小时候,有过段曲折经历:先养了一只波斯猫,简称一代波斯猫;该猫生了五只小猫,留了两只二代波斯猫,送了三只;结果二代波斯猫有一只是雌的,又生一窝,三代波斯猫亮相,猫多亲戚少,来不及送,偏一代波斯猫又生了一窝,于是两个纸箱子装了十几只猫……小波斯猫刚生时像小老鼠,声音尖细,我妈怕猫妈妈们累坏,冲调了奶粉喂之。她最伟大的创意就在于此:拿个眼药水瓶,装满奶粉,给每只小猫当奶瓶使,大为成功。只是每次都得喂十几只,又不知道哪只喂过了哪只没有(波斯猫小时候都长差不多),苦也。
上个月去海南,住鸟巢度假村,工作人员说“要小心有壁虎,有松鼠”。临了壁虎和松鼠没遇到,遇到一只猫。这里说句,鸟巢度假村,看过《非诚勿扰2》的诸位大概能注意到,建山上,有些房间只有木结构栏杆柱子,基本无墙。出去一趟,回来后发现泡椒凤爪没了,豆皮还在,被扯了一半。作案者还留在原地,一副天真无邪状。喂给它吃了一点海口买的金线鱼干后,该猫出去,呼朋唤友,叫了三只猫一起来吃。海南猫的馋劲,和江南猫并无区别。所以猫无分南北,遇到吃的,到最后都是没皮没脸自来熟。
![]() |
被发现罪案后表情淡定的偷嘴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