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老子是明白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强调追求善良的,丑恶才能出来,强调智慧的,就会出现伪装的。光强调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冒头。只有退回到初始状态才行,初始状态就是混沌状态,才具有无限可能。
六祖慧能也是明白人,不让人执着于恶,但同样也不可执着于善。执着于善同样是虚妄的,世界的本源本来就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或者说既是善,又是恶。
孔子是不明白的,他回避了这个问题,追求矛盾的一方,必然是失败的。
那么,把自己融入这个混沌的本源,就是所谓修行了。以下一段话,网上看的。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神认为,此时人就与神相似了,能知道善恶了,为了怕他们再去吃生命树的果子,就永远活着,因此把他们打发出了伊甸园。
再进一步呢,既然人吃了分别善恶的果子,则人既能,也必能是分别善恶的,并且这种能力还是与神相似的,因此,这种状况是人所不能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按与神的约定,或者说,按神的意旨,来分别善恶,并依此行事,然后等待神的审判和救赎。
对此,释迦牟尼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认为,众生之所以痛苦,之所以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一直被由善恶分别而生的趋避所束缚。我们总是依据善恶的分别而极极然追求己之所善,惶惶然逃避己之所恶。这种追求和逃避环环相扣,构成了人及一切有情众生心智活动的根本。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超越它,只有在超越之后,我们才能获得他所称为的究竟解脱,而且,这种超越,只能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完成。
2009-8-29 23:42
六祖慧能也是明白人,不让人执着于恶,但同样也不可执着于善。执着于善同样是虚妄的,世界的本源本来就既不是善,也不是恶,或者说既是善,又是恶。
孔子是不明白的,他回避了这个问题,追求矛盾的一方,必然是失败的。
那么,把自己融入这个混沌的本源,就是所谓修行了。以下一段话,网上看的。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神认为,此时人就与神相似了,能知道善恶了,为了怕他们再去吃生命树的果子,就永远活着,因此把他们打发出了伊甸园。
再进一步呢,既然人吃了分别善恶的果子,则人既能,也必能是分别善恶的,并且这种能力还是与神相似的,因此,这种状况是人所不能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按与神的约定,或者说,按神的意旨,来分别善恶,并依此行事,然后等待神的审判和救赎。
对此,释迦牟尼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认为,众生之所以痛苦,之所以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一直被由善恶分别而生的趋避所束缚。我们总是依据善恶的分别而极极然追求己之所善,惶惶然逃避己之所恶。这种追求和逃避环环相扣,构成了人及一切有情众生心智活动的根本。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超越它,只有在超越之后,我们才能获得他所称为的究竟解脱,而且,这种超越,只能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完成。
2009-8-29 23:42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