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站 天坛 法华寺
天坛也是我重游北京必到的目的地。但出发之际,我真差点忘记了来这里的缘由,是与外界完全无关的。
路线依旧,祈年殿,回音壁,圜丘。同系皇家建筑,天坛给人的感觉不像故宫。天坛给我的感觉是散发归属感的。虽然人山人海,我也不是完全心无杂念,但是人声的吵杂阻挡不住来自大地来自这沉寂了几百年的汉白玉石传来的庄静。
大部分人都只是直上直下,又有几个人会认认真真地围着祈年殿绕三圈?来注目这些风化磨落的龙口?
回音壁里,很多人在大叫,一人在东,一人在西,都在等着对方的声音。
我真正要前往的地方是圜丘。记得六年前的旅游旺季,在群情汹涌的阵势下我匆匆地踏过一脚起过的誓。对,就是为了这个誓,我恍惚归来。越接近这个地方,心越生悲伤。六年已逝,太多物是人非,但这个誓言毫无消散的迹象,依然强烈。
游人并不是很多,但一拨接一拨,一个接着一个,站在天心石上拍照留念。每个人都笑容满脸,我的心却很荒凉,你们真的不知道它的意义吗?它不是记录“到此一游”的工具啊……
按这势头,我要排队等待站到天心石上也不知道需要耗费多少年月,所以我强行站上去了,背北朝南,心无一物,静止了几秒,离去,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见等待我让开的人流露着愕然的目光。
我很满足。
不再起誓,而是心无一物。不过,我坚守最初的许诺,不会背叛它。
又围着圜丘,慢慢地绕了两圈。还在一个龙头里清理了一个烟头。到最高一层,踏着每块石板,数九——天坛运用皇家专用的运数九,这一层每圈的石板数的是九的倍数,九个同心圆,谓之九重天。
然后又走了斋宫和神乐署,地点有点偏,实质内容也不显丰富。规格却是皇宫式的,颇为好笑。在斋宫还看到了一只雏鸟的尸体,遍体无羽毛,连头也仿佛发育不完全,我的心顿时一阵惊悚,接着,周围的鸦声连起,不胜凄萧,完全脱离了夏日的炎丽气息。
神乐署顾名思义与乐器有关。建筑方面特色寥寥,展品则琳琅满目,编钟的造型和古老感让对乐器一窍不通的我也看得大叫过瘾。
离开天坛是下午两点。外头的公交站名就交法华寺站。于是我以为法华寺肯定在附近了,但当我转入法华寺街,走了一段长路后,等待我的不是资料上介绍的历史悠久的宏礴庙宇,而是民居一样的门面。有“暂列保护单位”的字样,破烂不堪。这种破烂已经抵消了尘封岁月的陈旧美感,只令人徒生空落的沧桑感,什么过往,原来不过,名存实亡。
它不但不复风光,甚至,早已濒临土崩瓦解。
路线依旧,祈年殿,回音壁,圜丘。同系皇家建筑,天坛给人的感觉不像故宫。天坛给我的感觉是散发归属感的。虽然人山人海,我也不是完全心无杂念,但是人声的吵杂阻挡不住来自大地来自这沉寂了几百年的汉白玉石传来的庄静。
大部分人都只是直上直下,又有几个人会认认真真地围着祈年殿绕三圈?来注目这些风化磨落的龙口?
回音壁里,很多人在大叫,一人在东,一人在西,都在等着对方的声音。
我真正要前往的地方是圜丘。记得六年前的旅游旺季,在群情汹涌的阵势下我匆匆地踏过一脚起过的誓。对,就是为了这个誓,我恍惚归来。越接近这个地方,心越生悲伤。六年已逝,太多物是人非,但这个誓言毫无消散的迹象,依然强烈。
游人并不是很多,但一拨接一拨,一个接着一个,站在天心石上拍照留念。每个人都笑容满脸,我的心却很荒凉,你们真的不知道它的意义吗?它不是记录“到此一游”的工具啊……
按这势头,我要排队等待站到天心石上也不知道需要耗费多少年月,所以我强行站上去了,背北朝南,心无一物,静止了几秒,离去,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见等待我让开的人流露着愕然的目光。
我很满足。
不再起誓,而是心无一物。不过,我坚守最初的许诺,不会背叛它。
又围着圜丘,慢慢地绕了两圈。还在一个龙头里清理了一个烟头。到最高一层,踏着每块石板,数九——天坛运用皇家专用的运数九,这一层每圈的石板数的是九的倍数,九个同心圆,谓之九重天。
然后又走了斋宫和神乐署,地点有点偏,实质内容也不显丰富。规格却是皇宫式的,颇为好笑。在斋宫还看到了一只雏鸟的尸体,遍体无羽毛,连头也仿佛发育不完全,我的心顿时一阵惊悚,接着,周围的鸦声连起,不胜凄萧,完全脱离了夏日的炎丽气息。
神乐署顾名思义与乐器有关。建筑方面特色寥寥,展品则琳琅满目,编钟的造型和古老感让对乐器一窍不通的我也看得大叫过瘾。
离开天坛是下午两点。外头的公交站名就交法华寺站。于是我以为法华寺肯定在附近了,但当我转入法华寺街,走了一段长路后,等待我的不是资料上介绍的历史悠久的宏礴庙宇,而是民居一样的门面。有“暂列保护单位”的字样,破烂不堪。这种破烂已经抵消了尘封岁月的陈旧美感,只令人徒生空落的沧桑感,什么过往,原来不过,名存实亡。
它不但不复风光,甚至,早已濒临土崩瓦解。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