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惊魂记
还有最后两门课,但我觉得我是个太按捺不住的人,今天中午就开始在我的日程本上写写画画,计划美好的下一周。
♬♬♬♬♬♬♬♬♬♬♬♬♬♬♬♬♬♬♬♬♬♬♬♬♬♬♬♬♬♬♬♬♬♬♬♬♬♬♬♬♬♬♬♬♬♬♬♬♬♬♬♬♬♬♬♬♬
作为80年代的中国青年,我也一样经历了枪林弹雨水深火热的大小考试。这次依旧不安,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有考试的摧残?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在海外考试?小时候我总会虚伪地说:我考得不好。再大点时,我会不自信地说:我考得不好。现在,我终于能够实事求是地说话。离开虚伪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一件离开低级趣味的事啊?
其实我知道我很多时候紧张严肃过头,是个很不有趣的人。天啊,你们这些浑身充满有趣细胞的人,给我一点营养吧?但也许就是天性使然,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调调,简直就是变态。
我只是太不习惯突然要当一个差生。已经有无数人告诉我,没有关系,你是外国学生,我还是始终很矫情地觉得真是耻辱。
好吧,考试一共有五门,加上两份报告。
♬报告一,问卷调查
维持了一个学期的项目,虽然是小儿科的东西,依然经历了立意,搜集资料,撰写,设计问卷,修改,讨论,印刷,发放的全部过程,还有不干活中途退学的组员。好吧,欧荷荷同学集美丽善良靠谱于一身。圣诞节之后第二天我跑到蓬皮杜图书馆门口很嗨皮地四处找人做问卷,才发现寒风凛冽中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形色匆忙的不能问,成群结队地不好问,一看就是游客的也不能问。好不容易抓住的礼貌拒绝,非要我再坚持说“就5分钟”才接受。好在做完之后他们都会很开心地继续鼓励我,一个男孩还手舞足蹈地劝说我更加主动。后来我找到妙方:图书馆前方排起了学生样准备复习的长龙,我就抓住等候的人询问起来。
好不容易攒了40份,在欧荷荷同学还在过新年的时候,我录入数据,考虑了分析的方式。我不会用spss,于是只好很笨地用excel。我只知道这个过程我很勤勉,如果有问题,大概就出在思维方式上。面对电脑16个小时,感谢对象同学熬夜帮我录入两组数据。
华丽的30页报告啊!
加上ppt。
像我这么热爱形式的人,作品一定要美观!
♬报告二,电影之社会表象学分析
其实一直都很逃避这件事。总是在事情没有着手之前泄气。往往是逼着自己沉浸,然后分析就越写越长,想法也越来越多。我只能安慰自己,我逃避的事情也许始终在我的神经上酝酿。恰逢我紧张得惯性失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翻译成法语。
华丽的26页报告。
这大概是我最狼狈的一次,一直到上课前还在修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大概得学会习惯了。
♬考试一,大课之文化产业。
一直到圣诞节假期才买了老师开的书单里的三本,然后尽量地读。最终我读了其中两本的各自一半。我有点感慨如果一开始就持续阅读也许收获会大得多。可是回想我来法之后学习的密度,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我是有限度的。但是内容其实很有趣,只是我上课听不懂便晃悠回家。而且我做了笔记,我始终体会光看不做笔记,或者不停下来思考,其实是茫然无所得的。
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有人突然帮你提供了一个脉络,让它们清晰起来,并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角度。
我忙于各种报告而在考试前没法再次复习,有点失措地赶到考场。终于看清系里同学全貌。我不得不说她们其中太多都美的和明星一般。
这场考试比我想象的要顺利。题目二选一,议论文。我自作主张按我的方式写了,不是法国标准的八股。我庆幸我拓展的阅读,即使老师课上笔记只字未看。列提纲,写要点,论据浮现,组织语句和段落。什么词汇啊都是浮云,赶紧表达出来。反正我做到我的限度了,4页纸,稍感心安地回家。
反正不放弃就好了。
♬考试二,大课之辩论?
姑且这么翻译吧,反正就是逻辑学。只不过不是抽象的逻辑原理,而是要考察实际应用中的议论关系。
用了4个小时看ppt,继续觉得有趣,才知道平时自以为理性的我们有这么多不易察觉的纰漏。所以千万不要被对方气势所压倒,说不定全是逻辑错误。最后一场还讨论了辩论的规则,注意,不是辩论赛的那种。我看得直乐,若要人生这么理想化,我和我对象大概不会吵架了。当牵涉进了情绪、气势诸种因素,理性的美好又再次浮云了。
当然我考试考得也很浮云满目。7点半才醒过来,闹钟已经响了一个小时。8点的考试,进考场时卷子都没了。我脑子破洞地对越南妹妹用中文说给我一张纸,她瞪着我,oui了一声,再没有了下文。
我没有把握好考试的节奏,很嗨皮地发现那些议论中的纰漏后,时间已经不够了。以后要是继续有兴趣观察,我建议自己到争论版看政客们记者们的分析去,老师也是这么做的,还很时尚地援引了“维基解密”事件各方当事人的说辞。
当然我还剩一题未作。当大家开始交卷时我已经扛不住干扰,不能继续思维。于是我交卷走了,我对自己说,这就够了。
♬考试三,大课之大众传播理论。
每当想起这门课,我就觉得人生暗淡无光。它依旧有趣,只有用法语太过艰涩,而且我们这个在巴政兼课的老师,一幅典型新派知识分子形象。讲话像机关枪,没事耍幽默,写书用语高贵,旁征博引好不骄傲。当我阅读另一个质朴老师的作品时不禁感动,甚至忍不住对比了一番他们的用语:有必要这么写作么!
它被迫让我一天只能看几页地啃了很久,甚至脑袋空空地读了大半哈贝马斯的原著,以及两本台版书的若干,还有各式论文。所以中午回家我没有急着复习,我知道复习了我也过不了。所以我能够很欢快地慢悠悠地继续看书做读书笔记,如果补考还能让我继续进步法语以及给缺乏专业背景的我补补课。有趣的东西,可以停下来研究研究。
果然我到学校时,大家都捧着笔记在看,土耳其女生在回忆各家理论。我耸了耸肩膀。理论如果照搬不就是付诸权威了么?关键不是自己去澄清,去论证么?
题目继续二选一。脑袋空,幸运是不会降临的。我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己寻找论据的困难,哆哆嗦嗦写了2页纸。写到最后时我停下认真看了一下题目中的一个单词,立即毛骨悚然!
你们知道高考作文是《早》,你写成《旱》的感觉么!!!!!
更要命的是,我的整篇破烂议论都对这个词的反义词而展开!“传媒是否为防御主流阶层的意识形态”被我看成“传媒是否会防御多种阶层的意识形态”。
还剩20分钟的时候发现悲剧得不能再悲剧。我镇定地把许多词换成反义词。我在使用一种诡辩的手法:不是a,那么就是b。注意,这里可不是不是a,就是非a啊!混淆视听的我,心甘情愿接受后果。
♬♬♬♬♬♬♬♬♬♬♬♬♬♬♬♬♬♬♬♬♬♬♬♬♬♬♬♬♬♬♬♬♬♬♬♬♬♬♬♬♬♬♬♬♬♬♬♬♬♬♬♬♬♬♬
码完字。这种还没有结束考试就上蹿下跳的我,现在要开始看书了。
♬♬♬♬♬♬♬♬♬♬♬♬♬♬♬♬♬♬♬♬♬♬♬♬♬♬♬♬♬♬♬♬♬♬♬♬♬♬♬♬♬♬♬♬♬♬♬♬♬♬♬♬♬♬♬♬♬
作为80年代的中国青年,我也一样经历了枪林弹雨水深火热的大小考试。这次依旧不安,也许是因为太久没有考试的摧残?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在海外考试?小时候我总会虚伪地说:我考得不好。再大点时,我会不自信地说:我考得不好。现在,我终于能够实事求是地说话。离开虚伪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一件离开低级趣味的事啊?
其实我知道我很多时候紧张严肃过头,是个很不有趣的人。天啊,你们这些浑身充满有趣细胞的人,给我一点营养吧?但也许就是天性使然,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调调,简直就是变态。
我只是太不习惯突然要当一个差生。已经有无数人告诉我,没有关系,你是外国学生,我还是始终很矫情地觉得真是耻辱。
好吧,考试一共有五门,加上两份报告。
♬报告一,问卷调查
维持了一个学期的项目,虽然是小儿科的东西,依然经历了立意,搜集资料,撰写,设计问卷,修改,讨论,印刷,发放的全部过程,还有不干活中途退学的组员。好吧,欧荷荷同学集美丽善良靠谱于一身。圣诞节之后第二天我跑到蓬皮杜图书馆门口很嗨皮地四处找人做问卷,才发现寒风凛冽中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形色匆忙的不能问,成群结队地不好问,一看就是游客的也不能问。好不容易抓住的礼貌拒绝,非要我再坚持说“就5分钟”才接受。好在做完之后他们都会很开心地继续鼓励我,一个男孩还手舞足蹈地劝说我更加主动。后来我找到妙方:图书馆前方排起了学生样准备复习的长龙,我就抓住等候的人询问起来。
好不容易攒了40份,在欧荷荷同学还在过新年的时候,我录入数据,考虑了分析的方式。我不会用spss,于是只好很笨地用excel。我只知道这个过程我很勤勉,如果有问题,大概就出在思维方式上。面对电脑16个小时,感谢对象同学熬夜帮我录入两组数据。
华丽的30页报告啊!
![]() |
加上ppt。
![]() |
像我这么热爱形式的人,作品一定要美观!
♬报告二,电影之社会表象学分析
其实一直都很逃避这件事。总是在事情没有着手之前泄气。往往是逼着自己沉浸,然后分析就越写越长,想法也越来越多。我只能安慰自己,我逃避的事情也许始终在我的神经上酝酿。恰逢我紧张得惯性失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翻译成法语。
华丽的26页报告。
![]() |
![]() |
这大概是我最狼狈的一次,一直到上课前还在修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大概得学会习惯了。
♬考试一,大课之文化产业。
一直到圣诞节假期才买了老师开的书单里的三本,然后尽量地读。最终我读了其中两本的各自一半。我有点感慨如果一开始就持续阅读也许收获会大得多。可是回想我来法之后学习的密度,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我是有限度的。但是内容其实很有趣,只是我上课听不懂便晃悠回家。而且我做了笔记,我始终体会光看不做笔记,或者不停下来思考,其实是茫然无所得的。
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有人突然帮你提供了一个脉络,让它们清晰起来,并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角度。
我忙于各种报告而在考试前没法再次复习,有点失措地赶到考场。终于看清系里同学全貌。我不得不说她们其中太多都美的和明星一般。
这场考试比我想象的要顺利。题目二选一,议论文。我自作主张按我的方式写了,不是法国标准的八股。我庆幸我拓展的阅读,即使老师课上笔记只字未看。列提纲,写要点,论据浮现,组织语句和段落。什么词汇啊都是浮云,赶紧表达出来。反正我做到我的限度了,4页纸,稍感心安地回家。
反正不放弃就好了。
♬考试二,大课之辩论?
姑且这么翻译吧,反正就是逻辑学。只不过不是抽象的逻辑原理,而是要考察实际应用中的议论关系。
用了4个小时看ppt,继续觉得有趣,才知道平时自以为理性的我们有这么多不易察觉的纰漏。所以千万不要被对方气势所压倒,说不定全是逻辑错误。最后一场还讨论了辩论的规则,注意,不是辩论赛的那种。我看得直乐,若要人生这么理想化,我和我对象大概不会吵架了。当牵涉进了情绪、气势诸种因素,理性的美好又再次浮云了。
当然我考试考得也很浮云满目。7点半才醒过来,闹钟已经响了一个小时。8点的考试,进考场时卷子都没了。我脑子破洞地对越南妹妹用中文说给我一张纸,她瞪着我,oui了一声,再没有了下文。
我没有把握好考试的节奏,很嗨皮地发现那些议论中的纰漏后,时间已经不够了。以后要是继续有兴趣观察,我建议自己到争论版看政客们记者们的分析去,老师也是这么做的,还很时尚地援引了“维基解密”事件各方当事人的说辞。
当然我还剩一题未作。当大家开始交卷时我已经扛不住干扰,不能继续思维。于是我交卷走了,我对自己说,这就够了。
♬考试三,大课之大众传播理论。
每当想起这门课,我就觉得人生暗淡无光。它依旧有趣,只有用法语太过艰涩,而且我们这个在巴政兼课的老师,一幅典型新派知识分子形象。讲话像机关枪,没事耍幽默,写书用语高贵,旁征博引好不骄傲。当我阅读另一个质朴老师的作品时不禁感动,甚至忍不住对比了一番他们的用语:有必要这么写作么!
它被迫让我一天只能看几页地啃了很久,甚至脑袋空空地读了大半哈贝马斯的原著,以及两本台版书的若干,还有各式论文。所以中午回家我没有急着复习,我知道复习了我也过不了。所以我能够很欢快地慢悠悠地继续看书做读书笔记,如果补考还能让我继续进步法语以及给缺乏专业背景的我补补课。有趣的东西,可以停下来研究研究。
果然我到学校时,大家都捧着笔记在看,土耳其女生在回忆各家理论。我耸了耸肩膀。理论如果照搬不就是付诸权威了么?关键不是自己去澄清,去论证么?
题目继续二选一。脑袋空,幸运是不会降临的。我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己寻找论据的困难,哆哆嗦嗦写了2页纸。写到最后时我停下认真看了一下题目中的一个单词,立即毛骨悚然!
你们知道高考作文是《早》,你写成《旱》的感觉么!!!!!
更要命的是,我的整篇破烂议论都对这个词的反义词而展开!“传媒是否为防御主流阶层的意识形态”被我看成“传媒是否会防御多种阶层的意识形态”。
还剩20分钟的时候发现悲剧得不能再悲剧。我镇定地把许多词换成反义词。我在使用一种诡辩的手法:不是a,那么就是b。注意,这里可不是不是a,就是非a啊!混淆视听的我,心甘情愿接受后果。
♬♬♬♬♬♬♬♬♬♬♬♬♬♬♬♬♬♬♬♬♬♬♬♬♬♬♬♬♬♬♬♬♬♬♬♬♬♬♬♬♬♬♬♬♬♬♬♬♬♬♬♬♬♬♬
码完字。这种还没有结束考试就上蹿下跳的我,现在要开始看书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