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初
![]() |
2010的最后一天,跟高中时候的死党在Lantown喝功夫茶.言谈间勾勒若干同窗以及自身之人生轨迹.许多事情都经不起回忆,不可不谓浮云.尤为令我感慨的是,当年为我推开文艺这扇门的人,大多已在相夫教子,柴米油盐,唯独我一人還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死党对此曾有精辟的总结:我俩当初的对未来的预期,却是在如今的现实中刚好对调.随后,我俩都乏了,窝在沙发里睡起觉来.直到肆爷领着一美女悄然而至,叫我们去吃飯.
其实在喝茶之前,尚有一段精彩的遭遇.我 不记得那小孩是否就是当初遇见过的那个让老板帮忙找<换子疑云>的小孩,但这次显然他的口味已经重了许多.<刑房>,<杀出个黎明>,<电梯凶间>乃至<断臂山>,他都想要一一找来看.我与店里其他人在一旁咂舌不已.小孩的母亲并不怎么看电影,只能依靠影碟背后的说明来判断情节是否过于暴力血腥,但小孩会在一旁抢白到:这个其实是惩恶扬善的...这个虽然血腥但班上同学都有看...这个其实是推理恐怖...显然,小孩懂得要比母亲多多了.而他口无遮拦的言辞,却是让旁边的我百感交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阿,他在如此的年纪(小学5年级)就能通过杂志,网络,影碟来接触到如此多的电影.回想当年的我,真正开始自由看电影已是到了大学之后.所以我常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早熟的时代.与此同时,所谓的peer effect却可谓有增无减---同辈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我不知道这是否说明,不变的是人性.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像这个小孩如此痴迷于电影,在同龄人中很难找到伙伴(其母亲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当下的电影杂志亦良莠不齐.不知道,他是否能善用当下的便利资源,抵达自己的导演之梦.
晚饭后,去看新开张的兰桂坊.一条娱乐街区的空降,肆爷说:让他感到有种恐慌.我则回想起上环半山区的好来.繞了一圈之后,死党回归家庭.我另找地方喝茶.茶馆叫做七月,我继续要了一套功夫茶,翻出前日买的书来看.物之哀,这个概念很美,古日语中的词源学也很是惊艳.在那些煮水泡茶的间隙,我脑海里那些靠谱不靠谱的联想肆意飞舞,再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了吧.
功夫茶的那套指定动作,突然就让我想起戏剧課上的身体练习.一呼一吸,对应的是身体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心念相随.慢则慢,却也果然算得上一种训练.想想在彼时的课堂上,我们所做的也不过是反复的抬起一把椅子,直到你觉得你跟椅子已融为一体.
同样是一个刹那,我意识到2010的后半年,其实是对前半年的某种消化.有一些从前播下的种子,在各种机缘之下开始生长,萌芽.我喜欢,乃至感恩这样一种在回望中所体察到的生机.
新年的钟声敲过,跨年音乐会散场.我在人群中找到肆爷,然后在路边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他请我的一份排骨盒饭.盒饭很好吃,我很满足.我想,这是一个温暖的一年之初.
-----------------------作为强调的分割线-------------------------
P.S:最后,必须感谢的是这一年在豆瓣新关注的诸位友邻.在我眼中,你们都是豆瓣这一sns平台上的内容提供者,而我从中受益良多.其中尤其要对城市笔记人老师高质量高频率的写作表示由衷的敬意与十万分的谢意.我不知道自己能在与建筑,城市相关的这条路上走多远,但毫无疑问的是我的目光和视角已经从此改变.
必须感谢的还有豆瓣上的若干资/源/党,字/幕/组.我的视野因你们而开阔,而在经历了讨论区消失和雪藏之后,惟愿我们尚有机会共渡寒冬.
![]() |
最后的最后是一点小福利,我之所以敢于呈现它们全然是因为前些日子读到<千高原>序言中的一段话:
一种哲学始终通过"双重生成"以及双重生成之间的串接而运动.某种事物穿越于数学和哲学之间,从而使得一种专属数学的建构变为哲学性的,并通过此种途径改变了做哲学的方式.哲学自身通过此种联接而生成:它变得更胜任于思索多元性,并愈发从它在历史中所养成的习性中解放出來.介于数学和哲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双重生成.串接:概念扎根与肥沃土地上的另外的领域,这是激进的政治实践的领域,概念在其上孕育出流动不息的效应,后者溢出于哲学学科之外---也同样溢出于作为一种原型的学科分划之外.抽取,转化,溢出.此种未被学科化的潜能的关联性发展正是哲学思想的实用性运动.
正是通过此种与数学之间的过程性联接---以及其他类似的联接,德勒兹和加塔利发展了那个可被视作全书核心的概念:难以遏制的,作为一种生成的连续性的多元性.而别的关键概念则在与从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或别的什么科学的其他学科的遭遇之中耗尽了自身.而与哲学学科自身的某种相遇当然也同样是融合的一个关键部分.它赋予既有的哲学概念以再度生成为哲学和获得新生的机会.正是这些概念性的生成--哲学,再生成--哲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高原,也正是它们以一种自身特有的韵律穿越高原而返,将整部著作形成为一个平滑的概念空间.(千高原代序,p9-10)
在十二月初,我曾无比偏执的穿行于若干电/子/书网站,收录了那些我认为或有趣,或经典,或可作为参考文献的电/子/书下/载页面.其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杂,从主流学术界的治学角度来看是典型的不良行为.只是,我却十分享受这种发掘和漫游图书馆的感觉,同时认为在某个时候回望这样的收集,倒也可以梳理出自己的一些思绪理路.而在读到上面的引文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一癖好倒是颇有几分游牧的气质.
当然,我自己很清楚这些书,以及目前躺在自己硬盘里的电/子/书自己一辈子都读不完.并且,要真正能如德勒兹所描述的那般穿越到其他的学科,激发潜能,进而融合所需要的依然是扎实的功底与敏锐的思辨能力.所以,我所发放的福利,是有毒的,是一种诱惑---让人以下/载,占有来代替阅读.
福利: http://tinyurl.com/247q8d3
Hint: 书名和作者都从链接上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