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
岁末的最后四周看了十六场戏,但大多都彷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而且时间、精力、金钱上都有点吃不消了。
12月6日、7日戏曲青年演员演唱会。6日的地方戏专场是为了去看顾卫英和刘礼霞的苏剧,想看看苏剧到底和昆曲差多少。但整个状态差,只是印象上觉得苏剧没有昆曲雅正,但很细腻。至于其他地方戏,印象最深的是沪剧。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一点沪剧,觉得只有这个剧种穿西装旗袍是可以接受的,但仍觉得像其他地方戏一样觉得有点过时。感觉朱俭不错,但他那件长袍穿得像旗袍。7日的昆曲又大多只有伴奏带,实在无法入戏,但还是觉得顾卫英比6月在昆博三梦时看的差。被京剧演员惊倒,有的草草上台唱了就走,有的大大咧咧要求重唱。张建峰现场到不如在电视上看他青研班专场好。
12月13-15日麒派传承汇报演出三场。青年演员中看着郭毅好点,《独木关》和《鸿门宴》风格不同但都还恰当。穿插的《挡马》中好像没有踢剑,《霸王别姬》中奚中路好在有楚霸王的骄失之态,虞姬却少烈性。《别姬》后一些观众走掉,其实后面的《打严嵩》是我这三场看得最舒服的一折,范永亮次日的宋世杰没什么光彩了,不知是不是主教老师不同的原因。虽说是麒派专场,但不觉得和现在的大部分京剧有什么不同,麒派的做功并不突出,想起一句话“没有功底不要学周”,另一方面也许都已经海派新化,老唱片中的那种古朴很难听到了。
12月19日因为肖向平要《见娘》、《男祭》去了昆博,之前有担心因为可能两折戏的老师不同前后风格不统一,但看了后觉得肖已经把戏化成自己的了。我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假以时日火候自然会更好。前年冬天看过赵文林的《男祭》,虽然当时被冻得发抖,但还是被他感动。康晓虎反串有老旦身份感,但大概是要扮老声音有些过低。
12月20日京剧折子戏《三岔口》、《盗仙草》、《挑滑车》都是青年演员,感觉第一折好点,两人动作配合的好,郝帅的扮相还不错。
12月25日北昆“明珠幽兰”四大昆剧古典名著选粹。知道戏码时就觉得不值得跑一趟,但最后还是去了。《小宴》中的史红梅富贵娇羞,唱得柔美,之后听说她那天嗓子不好;邵铮只看到官生皮相;北昆的宫女倒是整齐漂亮,朱冰贞扮宫女都美,真有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意思,中间她没缘由袅袅娜娜地下去了,后来才知道她那天晕倒了。《守楼寄扇》只好说是新捏的,魏春荣到后面的《惊梦》才恢复神采。《传书赖柬》是马西厢中抽出来的片段,之前就担心,毕竟不是正经的折子,马西厢是一晚演完,每场本来就单薄,不像折子虽然不是完整的本戏却自身相对完整,前因后果都有交代。这种片段中演员很难进入情绪,果然觉得王振义有点不在状态,虽然戏剧效果仍在。后面的《游园惊梦》明显好很多,除了王上场时脚步好像有点沉,两人都很美。希望王在国戏不是只成为教书匠,虽说高等院校应该保持发展一个学科的高水平,但国内有多少院校可以做到。
12月26日昆博《醉皂》、《寻梦》、《扫松》,康晓虎、罗贝贝都正常发挥,昆博为了演出的稳定应该有一位有一定水准的旦角演员了。
12月26日晚昆五折子戏专场,都还是学生怕自己说重了。《说亲》的小姑娘蛮好,但怎么说呢,和之后几天沈昳丽的田氏都不是“好难拿心猿意马”,而是只有心猿意马。09年10月有在昆博看过一次昆五三折戏,两个小生的扮相都该再找找,那次倪徐浩《琴挑》有点乱放电,而《佳期》中的另一个小生害羞得连幕都不会谢。这次倪的扮相好一点,但《问病》时脸就几乎没有从桌上正面抬起来,而且有点油滑。几个行当中丑角好些,当然武行也不错。
上昆省昆折子戏
罗晨雪这次《琴挑》比张军专场那次好的多,翁佳慧却少了以前的细腻变得有些干涩。《逼休》中袁国良和徐云秀很不搭。袁有些戏份很话剧,如果是功底好的老演员会处处是程式,处处是身段,但年轻演员却容易失却格式。而且现在的年轻演员大多生活舒适,一帆风顺,大概很难理解什么是捱穷,什么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是安贫乐道,什么是夫妻有别故应忍,也就难懂朱买臣这个落魄书生。两次看袁配《醉写》中唐明皇都见他背身整冠,黎安醉写那次等不及谢幕就掭了头,大概是不舒服吧,但是否可以为了仪态多忍一忍。还有黎安醉写那次,靠下场门的那个小黄门始终目光侧垂,大概是昆五的新人,但本来就是充的仪架,怎可不重仪表。《说亲》中李鸿良好,但能够再虚一点就好了。《赠剑》应该换一折戏让孔爱萍多表现她的闺门旦气质,虽然黎安这折比以前好点,但他演来演去就这几折,恐怕也没有别的什么好搭。《雁荡山》的跟头是给力,但猜想是不是新编过的。《踏伞》是一双小儿女,但听说钱龚版更细腻。本来就不喜欢《佳期》这折戏,觉得演不好还不如不演。《小宴》中的钱振荣比前几天看的邵峥还好一点,另外省昆画的眉眼弯得有点妖。《偷诗》两人算是气场互补吧。《出塞》这武戏谷好好也不容易吧。
《占花魁》黎安演得好,有感情,有的段落唱得也好听。但这戏中间有时像越剧,沈昳丽有时唱得也像越剧。
反串的各种娇羞很欢乐,但煞风景地说一句希望演员在反串后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京新年折子戏,1号去迟了,《雁荡山》没看到,其实想看看有什么不同,《钓金龟》也只看了个结尾。《击鼓骂曹》为什么我觉得王珮瑜气场不够强大,少男子汉的气概,还有那个鼓很大,王打鼓有些像是在打架子鼓。《贵妃醉酒》史依弘不是不好,但眉目间还少了梅兰芳的那种既千娇百媚又雍容大气的美,也许是我坐的不够近。2号《惊梦》 金喜全不错,但京剧小生少了点昆剧小生的柔情飘逸。《捧印》的李国静听着嗓音行腔有点酒的醇而有劲。《铁笼山》只看到一些舞姿好。《将相和》廉颇的一件开氅很窘,前后两个廉字,袖上是勇字。
本来都不想写了,有点动力后写了一点又不想写了,坚持下来也成了流水帐。
12月6日、7日戏曲青年演员演唱会。6日的地方戏专场是为了去看顾卫英和刘礼霞的苏剧,想看看苏剧到底和昆曲差多少。但整个状态差,只是印象上觉得苏剧没有昆曲雅正,但很细腻。至于其他地方戏,印象最深的是沪剧。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一点沪剧,觉得只有这个剧种穿西装旗袍是可以接受的,但仍觉得像其他地方戏一样觉得有点过时。感觉朱俭不错,但他那件长袍穿得像旗袍。7日的昆曲又大多只有伴奏带,实在无法入戏,但还是觉得顾卫英比6月在昆博三梦时看的差。被京剧演员惊倒,有的草草上台唱了就走,有的大大咧咧要求重唱。张建峰现场到不如在电视上看他青研班专场好。
12月13-15日麒派传承汇报演出三场。青年演员中看着郭毅好点,《独木关》和《鸿门宴》风格不同但都还恰当。穿插的《挡马》中好像没有踢剑,《霸王别姬》中奚中路好在有楚霸王的骄失之态,虞姬却少烈性。《别姬》后一些观众走掉,其实后面的《打严嵩》是我这三场看得最舒服的一折,范永亮次日的宋世杰没什么光彩了,不知是不是主教老师不同的原因。虽说是麒派专场,但不觉得和现在的大部分京剧有什么不同,麒派的做功并不突出,想起一句话“没有功底不要学周”,另一方面也许都已经海派新化,老唱片中的那种古朴很难听到了。
12月19日因为肖向平要《见娘》、《男祭》去了昆博,之前有担心因为可能两折戏的老师不同前后风格不统一,但看了后觉得肖已经把戏化成自己的了。我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假以时日火候自然会更好。前年冬天看过赵文林的《男祭》,虽然当时被冻得发抖,但还是被他感动。康晓虎反串有老旦身份感,但大概是要扮老声音有些过低。
12月20日京剧折子戏《三岔口》、《盗仙草》、《挑滑车》都是青年演员,感觉第一折好点,两人动作配合的好,郝帅的扮相还不错。
12月25日北昆“明珠幽兰”四大昆剧古典名著选粹。知道戏码时就觉得不值得跑一趟,但最后还是去了。《小宴》中的史红梅富贵娇羞,唱得柔美,之后听说她那天嗓子不好;邵铮只看到官生皮相;北昆的宫女倒是整齐漂亮,朱冰贞扮宫女都美,真有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意思,中间她没缘由袅袅娜娜地下去了,后来才知道她那天晕倒了。《守楼寄扇》只好说是新捏的,魏春荣到后面的《惊梦》才恢复神采。《传书赖柬》是马西厢中抽出来的片段,之前就担心,毕竟不是正经的折子,马西厢是一晚演完,每场本来就单薄,不像折子虽然不是完整的本戏却自身相对完整,前因后果都有交代。这种片段中演员很难进入情绪,果然觉得王振义有点不在状态,虽然戏剧效果仍在。后面的《游园惊梦》明显好很多,除了王上场时脚步好像有点沉,两人都很美。希望王在国戏不是只成为教书匠,虽说高等院校应该保持发展一个学科的高水平,但国内有多少院校可以做到。
12月26日昆博《醉皂》、《寻梦》、《扫松》,康晓虎、罗贝贝都正常发挥,昆博为了演出的稳定应该有一位有一定水准的旦角演员了。
12月26日晚昆五折子戏专场,都还是学生怕自己说重了。《说亲》的小姑娘蛮好,但怎么说呢,和之后几天沈昳丽的田氏都不是“好难拿心猿意马”,而是只有心猿意马。09年10月有在昆博看过一次昆五三折戏,两个小生的扮相都该再找找,那次倪徐浩《琴挑》有点乱放电,而《佳期》中的另一个小生害羞得连幕都不会谢。这次倪的扮相好一点,但《问病》时脸就几乎没有从桌上正面抬起来,而且有点油滑。几个行当中丑角好些,当然武行也不错。
上昆省昆折子戏
罗晨雪这次《琴挑》比张军专场那次好的多,翁佳慧却少了以前的细腻变得有些干涩。《逼休》中袁国良和徐云秀很不搭。袁有些戏份很话剧,如果是功底好的老演员会处处是程式,处处是身段,但年轻演员却容易失却格式。而且现在的年轻演员大多生活舒适,一帆风顺,大概很难理解什么是捱穷,什么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什么是安贫乐道,什么是夫妻有别故应忍,也就难懂朱买臣这个落魄书生。两次看袁配《醉写》中唐明皇都见他背身整冠,黎安醉写那次等不及谢幕就掭了头,大概是不舒服吧,但是否可以为了仪态多忍一忍。还有黎安醉写那次,靠下场门的那个小黄门始终目光侧垂,大概是昆五的新人,但本来就是充的仪架,怎可不重仪表。《说亲》中李鸿良好,但能够再虚一点就好了。《赠剑》应该换一折戏让孔爱萍多表现她的闺门旦气质,虽然黎安这折比以前好点,但他演来演去就这几折,恐怕也没有别的什么好搭。《雁荡山》的跟头是给力,但猜想是不是新编过的。《踏伞》是一双小儿女,但听说钱龚版更细腻。本来就不喜欢《佳期》这折戏,觉得演不好还不如不演。《小宴》中的钱振荣比前几天看的邵峥还好一点,另外省昆画的眉眼弯得有点妖。《偷诗》两人算是气场互补吧。《出塞》这武戏谷好好也不容易吧。
《占花魁》黎安演得好,有感情,有的段落唱得也好听。但这戏中间有时像越剧,沈昳丽有时唱得也像越剧。
反串的各种娇羞很欢乐,但煞风景地说一句希望演员在反串后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上京新年折子戏,1号去迟了,《雁荡山》没看到,其实想看看有什么不同,《钓金龟》也只看了个结尾。《击鼓骂曹》为什么我觉得王珮瑜气场不够强大,少男子汉的气概,还有那个鼓很大,王打鼓有些像是在打架子鼓。《贵妃醉酒》史依弘不是不好,但眉目间还少了梅兰芳的那种既千娇百媚又雍容大气的美,也许是我坐的不够近。2号《惊梦》 金喜全不错,但京剧小生少了点昆剧小生的柔情飘逸。《捧印》的李国静听着嗓音行腔有点酒的醇而有劲。《铁笼山》只看到一些舞姿好。《将相和》廉颇的一件开氅很窘,前后两个廉字,袖上是勇字。
本来都不想写了,有点动力后写了一点又不想写了,坚持下来也成了流水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