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反对意见
今天基本上把德沃金《生命的自主权》看完了。这本书我打算再看一遍,主要是学习德沃金如何将一个问题逐渐深入下去。默识老师提出我现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从将问题深入的研讨下去,这的确是如此。我现在正在谋求解决这个问题。从第一遍读完《生命的自主权》的体会来看,之前我对于反对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仅仅是谋求在表面上指出反对意见的看似错误之处。但是这种反对现在看来是不够的。
比方说现在存在反对意见A。如果单纯的试图将反对意见A反驳倒,那么显然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问题就在于我并没有抓住A内在的理据,因此这个A很容易就变种成了B。那么这种讨论显然就是没有什么效率的,并且更为根本的是无从挖掘事情最根本的症结究竟在何处。我在德沃金的这本书中看到德沃金并非仅仅单纯的满足于反驳表面的意见,而是逐渐推进这个讨论,甚至到了一个反对者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层面。只有在这个层面,问题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同时现在我认为反对意见本身的产生,或者围绕一个概念出现的诸多现象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包含着值得发掘的东西。如果单纯为了说服一个反对者,这是不够的,应当注意到意见本身之所以产生背后的理据,也就是将反对意见也上升到批判的层面,在同一个层面与自己的意见对话。这样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
我在最近的文章中正在尝试这种深入,但是暂时似乎成效并非很好。在《宪法与共识》中提出了基本政治共识的重要意义,分歧长久不能得到处理的关键在于缺少这种基本的政治共识。但是实际上这一结论是相当空泛的。是否存在政治共识就能解决当前的分歧?如果不能那么这一政治共识和解决当前的分歧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更根本的是,所谓共识显然不可能是全面的共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的共识才能称之为一个“政治共识”?之前的文章都没有得到解决。
最近的第二篇关于婚内强奸的文章,将问题推进到反对者坚持的某种传统主义的家庭观念。我认为这篇文章暂时我还算满意,即发掘出了问题的一些重要之处。我注意到佛山该案的判决中也提到认定婚内强奸于我国的伦理观念不符合。这实际上就印证了我的这个推理。但实际上这种伦理观念是和我国法律中包含的平等原则相违背的。但是这篇文章我认为依然还有继续检讨的余地,只是暂时我还需要继续检讨。
比方说现在存在反对意见A。如果单纯的试图将反对意见A反驳倒,那么显然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问题就在于我并没有抓住A内在的理据,因此这个A很容易就变种成了B。那么这种讨论显然就是没有什么效率的,并且更为根本的是无从挖掘事情最根本的症结究竟在何处。我在德沃金的这本书中看到德沃金并非仅仅单纯的满足于反驳表面的意见,而是逐渐推进这个讨论,甚至到了一个反对者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层面。只有在这个层面,问题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同时现在我认为反对意见本身的产生,或者围绕一个概念出现的诸多现象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包含着值得发掘的东西。如果单纯为了说服一个反对者,这是不够的,应当注意到意见本身之所以产生背后的理据,也就是将反对意见也上升到批判的层面,在同一个层面与自己的意见对话。这样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
我在最近的文章中正在尝试这种深入,但是暂时似乎成效并非很好。在《宪法与共识》中提出了基本政治共识的重要意义,分歧长久不能得到处理的关键在于缺少这种基本的政治共识。但是实际上这一结论是相当空泛的。是否存在政治共识就能解决当前的分歧?如果不能那么这一政治共识和解决当前的分歧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更根本的是,所谓共识显然不可能是全面的共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的共识才能称之为一个“政治共识”?之前的文章都没有得到解决。
最近的第二篇关于婚内强奸的文章,将问题推进到反对者坚持的某种传统主义的家庭观念。我认为这篇文章暂时我还算满意,即发掘出了问题的一些重要之处。我注意到佛山该案的判决中也提到认定婚内强奸于我国的伦理观念不符合。这实际上就印证了我的这个推理。但实际上这种伦理观念是和我国法律中包含的平等原则相违背的。但是这篇文章我认为依然还有继续检讨的余地,只是暂时我还需要继续检讨。
新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概念分析」 (17人喜欢)
- 【张美露】比较主义:理性选择的依据 (13人喜欢)
- 「论排他性」 (7人喜欢)
- 张美露&理查德·马歇尔:艰难抉择中的存在主义者 (12人喜欢)
- 围绕陈景辉教授文章所涉实质议题的一些讨论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