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 |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安全感囚徒”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安全感囚徒”,您的心智里的安全感把您囚禁了起来!您的心里有很多关于恐惧的片段,这些片段会在您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重新回放出来,又或者您甚至连想都不敢往后想,如果……那会怎样!还是不要去做了吧! 这个模式会让您陷入一种“想吃又怕胖”“想成功又怕累”“想说又不敢说”的僵局。您想做很多事情,但是却总是怕这怕那,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这堵墙建成于:
安全感不是坏事情,这个心智模式的形成是源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一般是由于您在过去的某个时候特别需要安全感导致的,那个时候您学会了看问题总看到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并且不断的回放这些恐怖画面,这可以让您不至于做傻事,自我保护。今天很多人还害怕出现在电视上的蜘蛛和蛇,就是当年原始人留在我们基因中的安全感模式发挥的作用。
这堵墙保护您:
安全感在保护自我方面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安全感模式让您可以提前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险,让您在逃脱一次危险后依然随时对于外界保持警惕,以便于在下一次危险中间得以自我保护。
这堵墙阻碍您:
在一个更加安全、多元化的年代,安全感囚徒让您损失的是大量的机会,其实很多人能力没有您强,但是他们却没有您的这份恐惧,所以轻松搞定。这让您更加焦虑,却又更加恐惧。
拆墙建议:
参考书里面的六条拆墙建议:
1. 小范围的冒一冒险
2. 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 远离那些可以制造恐惧的东西
4. 列出来那些您担心的事情,看看有多少真实发生了,,有哪些只是担心?
5. 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6. 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扩展阅读: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一章 :“您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了解更多
-
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