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若英
这两天在看刘若英的书 又搜出了那个奶茶从头哭到尾的视频 也跟着一直流泪
还隐约记得似水年华中那不能成双的情侣 记得后来奶茶说我喜欢的男孩 他结婚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 餐厅里放起了红楼梦中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相恋的背景音乐
一种无言的感伤蔓延开来
黄磊用一个电视剧 纪念了他们俩的感情
有多默契滴 就有多无奈滴
回来后又搜到了 磊和英 的故事:
刘若英和黄磊在《为爱痴狂》和《边走边唱》的时候,在《少女小渔》和《夜半歌声》的时候还是互不相干的陌生人。一直到《人间四月天》两条线才有过交集。
《似水年华》是黄磊和刘若英合作的第三部戏。黄磊演书卷气浓浓的北大博士生,刘若英则是从台湾来内地工作的时装设计师,几乎是两人从影以来最贴近本来身份的角色了。而且,这一次他们之间不再像徐志摩与张幼仪、少东与英儿那般,永恒站在爱情的背面。在黄磊称为给自己的“青春纪念”的作品里,他们得以倾心相恋。戏里文和英的初次交谈不欢而散,因为英误动了文心爱的古书;而真实的黄磊也在第一次和刘若英见面时就批评她迟到,令刘若英至今仍带笑地回想,耿耿于怀。许多巧合仿佛无心,又似有意,就像戏中人物的名字,她并不姓英,似乎也不是叫英,但是,反正,她就是“英”。
在当时《似水年华》新闻发布会上,黄磊说他和刘若英之间是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之外的第四种感情。而刘若英说: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也许并不是爱与恨,而是彼此擦肩而过却“相忘于江湖”;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是站在你的面前,却不能说一句“我爱你”。
可见,黄磊不承认他与刘若英之间有爱情,却到底也不忍心归之为友情。
看《似水年华》会看得人焦急。当文和英在相距五米处视而不见地错过,当文在英曾停驻的音乐盒前停驻,当文写给英的信飘落在一堆不相干的信里,黄磊仿佛想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这是区别于琼瑶式爱情的属于现世的,爱情。
但这却又是最最不现实的一个故事。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时光隧道的科幻故事,也不讲述旧朝代的事情,但它的时间却跨越至50年后,在有无限不确定性的未来,肯定地告诉你故事的结局:虽不相守,却始终相思。
刘若英在《一个人的KTV》里说:有些话在台词里说会比较容易,甚至比较真。我愿意相信,黄磊拍这部戏是为了借着文的嘴说出所有他在真实的人生里不能说的。文眉宇间那些前所未见的勇敢与退缩、狂喜与受伤,也是属于黄磊的
英不想伤害雄,黄磊不能背叛孙莉。但是《似水年华》,是黄磊给刘若英的一个比钻石更恒久的承诺。其实我并不知道,当黄磊在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出这部20万字的《似水年华》剧本的时候,当他为在自己青春尚未褪色前(结婚前?)推出这部戏而紧赶慢赶的时候,当他在片场为着种种压力和情绪而失声痛哭的时候,会不会想要有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我甚至也无从把握,这样的一番解读,是对他们心事的洞穿,或纯属牵强附会。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想要刘若英一辈子的孤单,我不喜欢黄磊的终身伴侣是《我想我是海》里那个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的护士。如果现实不能改变,那么我想给刘若英一个传奇,让她做那个男人一辈子不能释怀的女人,做他蓦然回首时,永远惊心动魄的回忆。
二.她爱他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过黃磊的《十七楼的幻想》,在奶茶出《下楼谈恋爱》这本书之前,黃磊的《十七楼的幻想》里面的《秋梦》和奶茶的《她爱他》有藕断丝连之感。
下面是这两篇文章:
秋夢(一)
一場秋夢,在綿長的秋雨中醒來。暗自歎到是秋了,又在異鄉發夢,然後孤零零的醒來。雨也就停了。
照例地將房間自己整理,再點上一支香,抛杯茶做在桌邊,提起了筆。
剛剛過了中秋,八月正是桂花香。那日拍攝轉景到一處,鼻中嗅到淡淡的桂花香,誤以爲附近有家茶藝館,正有人在沖泡著一壺桂花烏龍,於是尋香踏去,一株株桂花樹走到眼前,香氣也隨那距離的拉近而濃郁起來。不禁笑到現代人的想象力真的是貧乏,只知道坐在茶館中飲下一杯花香,卻忘掉那香本是有出處的。
昨夜回賓館,才更驚奇的發現,竟然離我房門不遠處就有著一排桂花樹,更想笑現代人的愚鈍—終日忙碌卻不知是身在何處,只在近旁的美色不去看見,還亂髮些什麽秋夢。
今早坐在桌畔的我,怎麽坐也坐不穩,心中挂念著那排樹,興匆匆的跑出去,剪下了兩枝枝頭的花。這是有點自私,可我抑制不住,於是用“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古訓來平衡自己,總之那小小的兩株插放在我的桌角了。
是鵝黃還是象牙白,滴滴綻放,小小的口中吐露著秋日的香。我擡眼望向她,整個人便浸在了她的幽幽處,更勝過一杯熱騰騰的桂花茶。
雨又開始下了,秋夢還在發。
二○○一年十月四日
(選自 黃磊《十七樓的幻想》)
她愛他
她愛他嗎?她自問,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她從來沒有說出口。
他愛她嗎?沒問過,也不想問,答案似乎也不是很重要。
因爲她可以感受得到。
他們總是離得很遠,見面的次數也是算得出來的。
但是有一天他問她:“我們認識多久了?”
她回答:“不是太久。”
他說:“怎麽感覺很久了?”
她說:“因爲記得的東西很多。”
他說:“而且很深,很久……”
他們總是彼此深愛著對方,惦記著對方。別人看不出來,但他們自己很明白。
她說她相信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可以完全懂她,他也爲此沾沾自喜。他甚至奇怪著世界上怎麽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往往她心裏才起一個念頭,他已經說出口。又或者,大部分的時候,他們之間是默默無語的,因爲一切對他們彼此而言都是多餘的。
他們都是懂得自嘲的人,或者該說,若不這樣,他們便會開始嘲笑這個世界,嘲笑生命。與其這樣,不如把命運對彼此的嘲弄,弄得更徹底一些。
每一趟難得的相見,他都會送一個禮物給她,而這些禮物都不是用錢買的到的,一如他們的感情也不是世俗的方式可以理解的。
一天,湊巧,他們來到同一個陌生的城市。本來約好了見面,可是兩個人因爲工作,時間總是湊不到一塊兒。終於在她要離開的那個清晨,她接到他的電話,他說要她等他。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如同電影情節,男主角總會在最緊要的關頭遇上塞車。她終於要走了,一如以往,她沒有生氣或是難過,因爲在這一段感情裏,最寶貴的就是彼此的包容與諒解。她戴上了墨鏡,讓世界的顔色跟上她的心情。上了車,在霧茫茫的清晨,她的臉色顯得蒼白。
當引擎發動時,坐在車裏的她突然預感性的回頭,看見了他。她猛地沖下去,把車上所有的人都下了一跳。他緩緩地走向她,手裏握著一瓶善存維他命的罐子,因爲一路趕時間而緊張的神情漸漸地緩和下來。他笑著說:“這段日子,這罐子一直擱在我的書桌上,裏頭裝著的是我每天聞到的味道,或許已經有些腐朽了,但我還是決定送給你。”
她將罐子握在手裏,一時之間,先前準備好的一大堆話,竟不知從何說起……這是車上的催促聲卻打斷了他們的沈默。
“你要好好的。”她說完轉身就跑上了車。一路上,她緊緊握地著那個還留著他體溫的罐子。她沒有回頭,因爲她知道若一回頭,眼淚就不僅僅只是落下而已……她雖沒有回頭,但她知道,這一路,他的車緊著她。
車子進入了車陣中,突然間,她的電話響了,手機上顯示出他的號碼。她深呼了一口氣,接起電話。她還沒出聲,就聽到另一頭傳來他們曾經一起聽過的音樂。誰也沒開口。就這樣,兩個人耳邊聽著的是車外同一個場景的嘈雜聲,配著他們共有的一個生命片斷的樂章。
但是兩個人卻停留在不同的兩輛車上,如同他們的命運一般。
漸漸地,耳邊的聲音不同了,她像是受了驚嚇的孩子一樣回頭,眼看著他的車被擠在車陣中慢慢變小,慢慢消失在她眼中。突然他開口了:“我見不到你了……”
他們總是這樣錯過,膽怯的不是彼此,而是自己。
坐上飛機,她以爲整理好了情緒。望著那一罐同時存有兩人眷戀溫度的善存,她慢慢打開了平蓋。罐子裏是一堆桂花。撲鼻的味道有些酸楚,如同他們對於彼此的思念。那香味,就像經過時間的醞釀,哪怕有些變質,卻還是如此地珍貴及熟悉。裏頭藏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一直在想,見面的時候該送你什麽呢?臨走前,我看到了窗外的桂花樹,我決定走到它跟前,在樹下撿些落在地上的桂花,這是我想念你時聞到的氣味。”
有一些人,這一輩子都不會在一起,但是有一種感覺卻可以藏在心裏,守一輩子
(選自 劉若英《下樓談戀愛》)
还隐约记得似水年华中那不能成双的情侣 记得后来奶茶说我喜欢的男孩 他结婚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 餐厅里放起了红楼梦中唐僧和女儿国国王相恋的背景音乐
一种无言的感伤蔓延开来
黄磊用一个电视剧 纪念了他们俩的感情
有多默契滴 就有多无奈滴
回来后又搜到了 磊和英 的故事:
刘若英和黄磊在《为爱痴狂》和《边走边唱》的时候,在《少女小渔》和《夜半歌声》的时候还是互不相干的陌生人。一直到《人间四月天》两条线才有过交集。
《似水年华》是黄磊和刘若英合作的第三部戏。黄磊演书卷气浓浓的北大博士生,刘若英则是从台湾来内地工作的时装设计师,几乎是两人从影以来最贴近本来身份的角色了。而且,这一次他们之间不再像徐志摩与张幼仪、少东与英儿那般,永恒站在爱情的背面。在黄磊称为给自己的“青春纪念”的作品里,他们得以倾心相恋。戏里文和英的初次交谈不欢而散,因为英误动了文心爱的古书;而真实的黄磊也在第一次和刘若英见面时就批评她迟到,令刘若英至今仍带笑地回想,耿耿于怀。许多巧合仿佛无心,又似有意,就像戏中人物的名字,她并不姓英,似乎也不是叫英,但是,反正,她就是“英”。
在当时《似水年华》新闻发布会上,黄磊说他和刘若英之间是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之外的第四种感情。而刘若英说: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也许并不是爱与恨,而是彼此擦肩而过却“相忘于江湖”;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是站在你的面前,却不能说一句“我爱你”。
可见,黄磊不承认他与刘若英之间有爱情,却到底也不忍心归之为友情。
看《似水年华》会看得人焦急。当文和英在相距五米处视而不见地错过,当文在英曾停驻的音乐盒前停驻,当文写给英的信飘落在一堆不相干的信里,黄磊仿佛想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这是区别于琼瑶式爱情的属于现世的,爱情。
但这却又是最最不现实的一个故事。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时光隧道的科幻故事,也不讲述旧朝代的事情,但它的时间却跨越至50年后,在有无限不确定性的未来,肯定地告诉你故事的结局:虽不相守,却始终相思。
刘若英在《一个人的KTV》里说:有些话在台词里说会比较容易,甚至比较真。我愿意相信,黄磊拍这部戏是为了借着文的嘴说出所有他在真实的人生里不能说的。文眉宇间那些前所未见的勇敢与退缩、狂喜与受伤,也是属于黄磊的
英不想伤害雄,黄磊不能背叛孙莉。但是《似水年华》,是黄磊给刘若英的一个比钻石更恒久的承诺。其实我并不知道,当黄磊在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出这部20万字的《似水年华》剧本的时候,当他为在自己青春尚未褪色前(结婚前?)推出这部戏而紧赶慢赶的时候,当他在片场为着种种压力和情绪而失声痛哭的时候,会不会想要有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我甚至也无从把握,这样的一番解读,是对他们心事的洞穿,或纯属牵强附会。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想要刘若英一辈子的孤单,我不喜欢黄磊的终身伴侣是《我想我是海》里那个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的护士。如果现实不能改变,那么我想给刘若英一个传奇,让她做那个男人一辈子不能释怀的女人,做他蓦然回首时,永远惊心动魄的回忆。
二.她爱他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过黃磊的《十七楼的幻想》,在奶茶出《下楼谈恋爱》这本书之前,黃磊的《十七楼的幻想》里面的《秋梦》和奶茶的《她爱他》有藕断丝连之感。
下面是这两篇文章:
秋夢(一)
一場秋夢,在綿長的秋雨中醒來。暗自歎到是秋了,又在異鄉發夢,然後孤零零的醒來。雨也就停了。
照例地將房間自己整理,再點上一支香,抛杯茶做在桌邊,提起了筆。
剛剛過了中秋,八月正是桂花香。那日拍攝轉景到一處,鼻中嗅到淡淡的桂花香,誤以爲附近有家茶藝館,正有人在沖泡著一壺桂花烏龍,於是尋香踏去,一株株桂花樹走到眼前,香氣也隨那距離的拉近而濃郁起來。不禁笑到現代人的想象力真的是貧乏,只知道坐在茶館中飲下一杯花香,卻忘掉那香本是有出處的。
昨夜回賓館,才更驚奇的發現,竟然離我房門不遠處就有著一排桂花樹,更想笑現代人的愚鈍—終日忙碌卻不知是身在何處,只在近旁的美色不去看見,還亂髮些什麽秋夢。
今早坐在桌畔的我,怎麽坐也坐不穩,心中挂念著那排樹,興匆匆的跑出去,剪下了兩枝枝頭的花。這是有點自私,可我抑制不住,於是用“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古訓來平衡自己,總之那小小的兩株插放在我的桌角了。
是鵝黃還是象牙白,滴滴綻放,小小的口中吐露著秋日的香。我擡眼望向她,整個人便浸在了她的幽幽處,更勝過一杯熱騰騰的桂花茶。
雨又開始下了,秋夢還在發。
二○○一年十月四日
(選自 黃磊《十七樓的幻想》)
她愛他
她愛他嗎?她自問,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她從來沒有說出口。
他愛她嗎?沒問過,也不想問,答案似乎也不是很重要。
因爲她可以感受得到。
他們總是離得很遠,見面的次數也是算得出來的。
但是有一天他問她:“我們認識多久了?”
她回答:“不是太久。”
他說:“怎麽感覺很久了?”
她說:“因爲記得的東西很多。”
他說:“而且很深,很久……”
他們總是彼此深愛著對方,惦記著對方。別人看不出來,但他們自己很明白。
她說她相信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可以完全懂她,他也爲此沾沾自喜。他甚至奇怪著世界上怎麽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往往她心裏才起一個念頭,他已經說出口。又或者,大部分的時候,他們之間是默默無語的,因爲一切對他們彼此而言都是多餘的。
他們都是懂得自嘲的人,或者該說,若不這樣,他們便會開始嘲笑這個世界,嘲笑生命。與其這樣,不如把命運對彼此的嘲弄,弄得更徹底一些。
每一趟難得的相見,他都會送一個禮物給她,而這些禮物都不是用錢買的到的,一如他們的感情也不是世俗的方式可以理解的。
一天,湊巧,他們來到同一個陌生的城市。本來約好了見面,可是兩個人因爲工作,時間總是湊不到一塊兒。終於在她要離開的那個清晨,她接到他的電話,他說要她等他。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如同電影情節,男主角總會在最緊要的關頭遇上塞車。她終於要走了,一如以往,她沒有生氣或是難過,因爲在這一段感情裏,最寶貴的就是彼此的包容與諒解。她戴上了墨鏡,讓世界的顔色跟上她的心情。上了車,在霧茫茫的清晨,她的臉色顯得蒼白。
當引擎發動時,坐在車裏的她突然預感性的回頭,看見了他。她猛地沖下去,把車上所有的人都下了一跳。他緩緩地走向她,手裏握著一瓶善存維他命的罐子,因爲一路趕時間而緊張的神情漸漸地緩和下來。他笑著說:“這段日子,這罐子一直擱在我的書桌上,裏頭裝著的是我每天聞到的味道,或許已經有些腐朽了,但我還是決定送給你。”
她將罐子握在手裏,一時之間,先前準備好的一大堆話,竟不知從何說起……這是車上的催促聲卻打斷了他們的沈默。
“你要好好的。”她說完轉身就跑上了車。一路上,她緊緊握地著那個還留著他體溫的罐子。她沒有回頭,因爲她知道若一回頭,眼淚就不僅僅只是落下而已……她雖沒有回頭,但她知道,這一路,他的車緊著她。
車子進入了車陣中,突然間,她的電話響了,手機上顯示出他的號碼。她深呼了一口氣,接起電話。她還沒出聲,就聽到另一頭傳來他們曾經一起聽過的音樂。誰也沒開口。就這樣,兩個人耳邊聽著的是車外同一個場景的嘈雜聲,配著他們共有的一個生命片斷的樂章。
但是兩個人卻停留在不同的兩輛車上,如同他們的命運一般。
漸漸地,耳邊的聲音不同了,她像是受了驚嚇的孩子一樣回頭,眼看著他的車被擠在車陣中慢慢變小,慢慢消失在她眼中。突然他開口了:“我見不到你了……”
他們總是這樣錯過,膽怯的不是彼此,而是自己。
坐上飛機,她以爲整理好了情緒。望著那一罐同時存有兩人眷戀溫度的善存,她慢慢打開了平蓋。罐子裏是一堆桂花。撲鼻的味道有些酸楚,如同他們對於彼此的思念。那香味,就像經過時間的醞釀,哪怕有些變質,卻還是如此地珍貴及熟悉。裏頭藏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一直在想,見面的時候該送你什麽呢?臨走前,我看到了窗外的桂花樹,我決定走到它跟前,在樹下撿些落在地上的桂花,這是我想念你時聞到的氣味。”
有一些人,這一輩子都不會在一起,但是有一種感覺卻可以藏在心裏,守一輩子
(選自 劉若英《下樓談戀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