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您安息——在平安夜前夕写给我亲爱的奶奶
吃好饭散步回家,路过家附近的教堂。它打了璀璨的灯光,尖顶与彩色玻璃窗都格外玲珑。
我站在门口,专注地看显示屏上明晚圣诞晚会的节目单,灯光祥和地笼罩我的全身,突然内心一阵肿胀——我想起了我亲爱的奶奶。
之所以在教堂的尖顶下想起她,因为奶奶的外公是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传播善与爱,并娶妻生子,才有了奶奶才有了我。我常笑说我是1/16的混血儿,可惜葡萄牙血统在我身上已经很难觅到些微的影子。
因为这层渊源,奶奶一直上的是教会学校。记得我小的时候,她跟我说起他们学校一个校工,一个大字也不识,却因为长期在学校帮忙而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跟我说陈毅曾经来他们学校,他的交谊舞跳的极是风度翩翩;她跟我说在平安夜,他们会梳起辫子穿上长袍去教师们的窗下唱圣歌,得到用彩纸包好的糖果,她唱的是女中音声部;她教我唱一首首英文歌,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有时都认不清我们是谁,但只要我哼一个开头,如奶油般圆滑丰润的英语就会在屋里缓缓流淌——这份记忆,已经那么深刻地镌在她脑海里。
可是,也因为这层渊源,奶奶的优雅与骄傲,在那场荒诞的浩劫中被打得稀烂——她的胸前被挂上沉甸甸的牌子在街上游行;家中被洗劫一空,奶奶钟爱的那枚红宝石戒指被抄走,多年后还回来时,那殷红如血滴的一颗宝石已经不见,只留下丑陋而空荡的戒托;性格刚毅的爷爷把一颗手雷塞给还是少年郎的爸爸,让爸爸藏在柜子下面,说如果我被带走,而人们再来抄家,就拉响它……
我问爸爸:那如果后来人家来了,你会真的拉响那颗手雷么?爸爸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掉了眼泪,半是伤心半是庆幸,庆幸这惨烈的一幕最终没有发生,于是才有了我,才有了后来我一天天看见的爷爷和奶奶的恩爱白头。
是的,就是恩爱白头——因为受奶奶“地主”身份的牵连,有着最为纯正的贫下中农根正苗红的出身,在部队的事业也正当如日中天的爷爷,不得不提前复员。可我从来没听过爷爷对此有任何的抱怨。他说“那时候你奶奶来找我,冬天冷,戴着头巾,结果好多人围着她,说快看外国人,外国人!”,说完自己一阵嘿嘿地笑;他每天第一个吃好饭,起身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削好水果放在碗柜里,有时候是苹果,有时候是梨,此外并无任何一句多话;奶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喊“老头子”“老老头”,用软糯的吴语;奶奶和爷爷闹别扭时,总是说“你这个贫下中农!”半是怨怪半是娇嗔。
以前听我爸说:“你爷爷啊,简直把你奶奶捧在手心”,那时我还不明白,现在想起来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爷爷就是用他粗糙的大手,小心地呵护着这个老太太。后来奶奶卧病在床,一闹脾气就非要立刻见到爷爷不可,一见到爷爷就立刻平静而温和,像热恋中恃宠而骄的少女。
这些于我,都是后来才咂摸出的别样滋味。小时候,我只记得奶奶的巧手织出的毛衣无人能及,只看她揣着棒针一边看电视,一边手中上下翻飞,便织出了比书样还要好看的图案;只记得她极爱吃甜酒酿,每有人挑担来卖,她总要叫住,看着别人从那木桶里舀出一大块,再添上一些甜酒水,我便也跟着微微醉了;夏天她爱穿宽大的连衣裙,白底蓝花的图案,在夏风中飘飘而过;不过即使嘴里塞满奶奶亲手做的最细腻的豆沙,我对她仍旧很是不满,因为表弟是她从小一手带大,她总是更偏心些,凡事总让我这当姐姐的让着点……
再长大些,看人家都毕恭毕敬叫她一声“许医生”,后来回去爷爷曾在的部队大院,人家感慨地问起奶奶,说奶奶那时候常常深夜出诊,不知道接生了多少孩子,医治了多少人;她总是整洁,优雅,与人微笑地点头,迈着不急不徐的步子,用柔和的女中音说话,人家爱用“知书达理”来形容她;我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接到她的电话,“孩子,你怎么不当心,我老了,你还年轻”,她在电话里掉眼泪,这句话便和她的眼泪一起烙在我心上——那时她已经摔断了股骨,只能卧床,我知道如果她能走动,一定会第一时间来到我的床前,握紧我的手。
是的,握紧我的手。因为长期卧床,她最后的日子常常处在混沌之中。有时记不起来我是谁,但每次来到她床前,她总会从被子里伸出手来握住我的手。有时我的手凉,她便心疼地放在被子下,替我焐着;有时什么也不说,只是握紧我的手,不肯放开,我要说三四声“奶奶,我得走了”,她才放开。走到门前,回头,她的目光还是那样紧紧黏在我的身上……
那紧紧跟随着我的目光,那牢牢握住我的手,就是我对奶奶最后的印象。奶奶去世时,正是我考研冲刺的阶段,爷爷勒令爸妈瞒着我。等我考好研第二天,我就住进了医院,准备取出手臂的钢板,于是他们便继续瞒着我。直到手术前一天,我把玩爸爸的手机,在别人的短信中才知道奶奶已经离开的消息。大哭一场以后,随之而来的是高烧。
终于回到家,爷爷端出奶奶的遗像,我却一直恍惚,总觉得一切都不真实,奶奶只是出了远门。我担心爷爷受不了打击,但爷爷出奇地平静,说自己枪林弹雨走过,早已参透了生死。今年爷爷提出他想跟我们讲讲家族的历史,让我们用摄像机录下来,以后做个留念。摄像机开着,爷爷讲起他和奶奶的相识……一切似乎都很平静,直到爷爷突然往沙发上重重一靠,说什么也不肯再录下去——我知道,他是多么想念他亲爱的老太婆。
我,也多么想念我亲爱的奶奶。再过五天,她就离开我整整七年了。七年来,我无数次想为她写点什么,可那炽烈的情感就那样哽在胸口。吞不下去,吐不出来;一到她的墓碑前,一向能言的我,只会用手抚着遗像上她的脸颊,默默流泪不止;我把丈夫带到她墓前,我知道她若活着,一定是极其欢喜这样的小伙子;在陵园的门口,有只猫咪蹭我的腿,我抚摸她温软的长毛,不住去想这是不是奶奶在告诉我,她一切都好。
从奶奶逝世起,我无论多么想念,却从未曾梦见过她一次。老辈人告诉我,说明奶奶在那边过得很好,她不想来打扰你们的生活。今天,在教堂的光芒下,我又一次想起她,终于抹着眼泪,为她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平静地接受奶奶已经离去的事实,因为那温暖的光似乎在启示我,她已经在天国得享平和与喜乐。
永远怀念您,我亲爱的奶奶。
我站在门口,专注地看显示屏上明晚圣诞晚会的节目单,灯光祥和地笼罩我的全身,突然内心一阵肿胀——我想起了我亲爱的奶奶。
之所以在教堂的尖顶下想起她,因为奶奶的外公是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传播善与爱,并娶妻生子,才有了奶奶才有了我。我常笑说我是1/16的混血儿,可惜葡萄牙血统在我身上已经很难觅到些微的影子。
因为这层渊源,奶奶一直上的是教会学校。记得我小的时候,她跟我说起他们学校一个校工,一个大字也不识,却因为长期在学校帮忙而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跟我说陈毅曾经来他们学校,他的交谊舞跳的极是风度翩翩;她跟我说在平安夜,他们会梳起辫子穿上长袍去教师们的窗下唱圣歌,得到用彩纸包好的糖果,她唱的是女中音声部;她教我唱一首首英文歌,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她有时都认不清我们是谁,但只要我哼一个开头,如奶油般圆滑丰润的英语就会在屋里缓缓流淌——这份记忆,已经那么深刻地镌在她脑海里。
可是,也因为这层渊源,奶奶的优雅与骄傲,在那场荒诞的浩劫中被打得稀烂——她的胸前被挂上沉甸甸的牌子在街上游行;家中被洗劫一空,奶奶钟爱的那枚红宝石戒指被抄走,多年后还回来时,那殷红如血滴的一颗宝石已经不见,只留下丑陋而空荡的戒托;性格刚毅的爷爷把一颗手雷塞给还是少年郎的爸爸,让爸爸藏在柜子下面,说如果我被带走,而人们再来抄家,就拉响它……
我问爸爸:那如果后来人家来了,你会真的拉响那颗手雷么?爸爸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掉了眼泪,半是伤心半是庆幸,庆幸这惨烈的一幕最终没有发生,于是才有了我,才有了后来我一天天看见的爷爷和奶奶的恩爱白头。
是的,就是恩爱白头——因为受奶奶“地主”身份的牵连,有着最为纯正的贫下中农根正苗红的出身,在部队的事业也正当如日中天的爷爷,不得不提前复员。可我从来没听过爷爷对此有任何的抱怨。他说“那时候你奶奶来找我,冬天冷,戴着头巾,结果好多人围着她,说快看外国人,外国人!”,说完自己一阵嘿嘿地笑;他每天第一个吃好饭,起身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削好水果放在碗柜里,有时候是苹果,有时候是梨,此外并无任何一句多话;奶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喊“老头子”“老老头”,用软糯的吴语;奶奶和爷爷闹别扭时,总是说“你这个贫下中农!”半是怨怪半是娇嗔。
以前听我爸说:“你爷爷啊,简直把你奶奶捧在手心”,那时我还不明白,现在想起来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爷爷就是用他粗糙的大手,小心地呵护着这个老太太。后来奶奶卧病在床,一闹脾气就非要立刻见到爷爷不可,一见到爷爷就立刻平静而温和,像热恋中恃宠而骄的少女。
这些于我,都是后来才咂摸出的别样滋味。小时候,我只记得奶奶的巧手织出的毛衣无人能及,只看她揣着棒针一边看电视,一边手中上下翻飞,便织出了比书样还要好看的图案;只记得她极爱吃甜酒酿,每有人挑担来卖,她总要叫住,看着别人从那木桶里舀出一大块,再添上一些甜酒水,我便也跟着微微醉了;夏天她爱穿宽大的连衣裙,白底蓝花的图案,在夏风中飘飘而过;不过即使嘴里塞满奶奶亲手做的最细腻的豆沙,我对她仍旧很是不满,因为表弟是她从小一手带大,她总是更偏心些,凡事总让我这当姐姐的让着点……
再长大些,看人家都毕恭毕敬叫她一声“许医生”,后来回去爷爷曾在的部队大院,人家感慨地问起奶奶,说奶奶那时候常常深夜出诊,不知道接生了多少孩子,医治了多少人;她总是整洁,优雅,与人微笑地点头,迈着不急不徐的步子,用柔和的女中音说话,人家爱用“知书达理”来形容她;我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接到她的电话,“孩子,你怎么不当心,我老了,你还年轻”,她在电话里掉眼泪,这句话便和她的眼泪一起烙在我心上——那时她已经摔断了股骨,只能卧床,我知道如果她能走动,一定会第一时间来到我的床前,握紧我的手。
是的,握紧我的手。因为长期卧床,她最后的日子常常处在混沌之中。有时记不起来我是谁,但每次来到她床前,她总会从被子里伸出手来握住我的手。有时我的手凉,她便心疼地放在被子下,替我焐着;有时什么也不说,只是握紧我的手,不肯放开,我要说三四声“奶奶,我得走了”,她才放开。走到门前,回头,她的目光还是那样紧紧黏在我的身上……
那紧紧跟随着我的目光,那牢牢握住我的手,就是我对奶奶最后的印象。奶奶去世时,正是我考研冲刺的阶段,爷爷勒令爸妈瞒着我。等我考好研第二天,我就住进了医院,准备取出手臂的钢板,于是他们便继续瞒着我。直到手术前一天,我把玩爸爸的手机,在别人的短信中才知道奶奶已经离开的消息。大哭一场以后,随之而来的是高烧。
终于回到家,爷爷端出奶奶的遗像,我却一直恍惚,总觉得一切都不真实,奶奶只是出了远门。我担心爷爷受不了打击,但爷爷出奇地平静,说自己枪林弹雨走过,早已参透了生死。今年爷爷提出他想跟我们讲讲家族的历史,让我们用摄像机录下来,以后做个留念。摄像机开着,爷爷讲起他和奶奶的相识……一切似乎都很平静,直到爷爷突然往沙发上重重一靠,说什么也不肯再录下去——我知道,他是多么想念他亲爱的老太婆。
我,也多么想念我亲爱的奶奶。再过五天,她就离开我整整七年了。七年来,我无数次想为她写点什么,可那炽烈的情感就那样哽在胸口。吞不下去,吐不出来;一到她的墓碑前,一向能言的我,只会用手抚着遗像上她的脸颊,默默流泪不止;我把丈夫带到她墓前,我知道她若活着,一定是极其欢喜这样的小伙子;在陵园的门口,有只猫咪蹭我的腿,我抚摸她温软的长毛,不住去想这是不是奶奶在告诉我,她一切都好。
从奶奶逝世起,我无论多么想念,却从未曾梦见过她一次。老辈人告诉我,说明奶奶在那边过得很好,她不想来打扰你们的生活。今天,在教堂的光芒下,我又一次想起她,终于抹着眼泪,为她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平静地接受奶奶已经离去的事实,因为那温暖的光似乎在启示我,她已经在天国得享平和与喜乐。
永远怀念您,我亲爱的奶奶。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