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白马张氏研究之十
历代情况:六世(二)
张联轸,字朗生,号蓬邱,大司马张晓第二子。张晓的六个儿子都以读书为本,但又各有特点,长子张联翼为人耿直,做官时不畏权贵,归乡后热衷于地方文化。三子张联星飘逸潇洒,看淡仕途,吟诗读史,学生中多有才子。四子张联箕公廉无私,做官27年,两袖清风。而张联轸的性格是忠孝友善,有些像他父亲,他长年追随和辅佐在外地做官的父亲,1624年(天启甲子)以全省第三名高中举人,但一直没有做官,1628年张晓贬官到广东时,张联轸仍是陪伴左右。张晓病故后,张联轸回乡居住,正值明末的动乱年代,流寇袭击颜神镇,张联轸“震邻泣血,登陴掷家”,组织防御,志书中说,是因为他在西部边疆的经验起了作用。可惜他中年去世,未能尽展才华。他的事迹载县志孝友传。
张联轸的岳父赵大纶,与父亲张晓同年中举(1600年),而且都是“经元”(第二到第四名,张晓是第二名),张联轸本人也是“经元”,两代三人全省乡试前四名,算是一段佳话。张联轸有三子五女,皆婚配名门。长子张之良,娶淄川进士高玮之女。次子张之仲,娶孝妇乡西河村封君翟元会之女。三子张之翰,出嗣兄长张联翼,16岁中举,娶淄川进士王鳌永之女。长女嫁金吾侍卫冯锽,次女嫁著名诗人、颜神镇进士赵进美,三女嫁秀才薛嗣桂,四女出嗣胞弟张联箕,五女嫁冯胤长。
附方志中对张联轸的记载:
1.《颜山杂记》清朝康熙5年(1666年)乡校
张联轸,字朗生,晓子,天启甲子乡试第三名。
2.《益都县志》清朝康熙11年(1672年)卷六选举
举人,天启甲子,张联轸,晓子,经魁。
3.《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五选举
举人,张联轸,天启甲子,见孝友传。
卷七孝友
张联轸,字朗生,号蓬邱,大司马晓之仲子也。好读书,制义尔雅,天启甲子以尚书魁乡荐。而为人粥粥无贵介气,惟以孝友姻睦为兢兢。当大司马四任西陲,公佐理居多,而查核抚赏,尤非易事,军实陈因,简牍山积,后人委之后人,而欲操末以续颠,不其难乎。公翻阅会计,剖晰纤微,炎暑祁寒,伏驴背数千里,向当道面质,如探喉而出。按臣疏朝上,而事夕白,其用力用劳为何如也。至大司马谪宦粤东,策蹇重趼,侍亲六千里外,温凊涤醑之余,继以谈诗问字,遂相忘于忧鵩坠鸢之地者数年,非心慰于其子哉。李文饶有言,虽父子兄弟,未尝不以急难为先,如公者又何愧焉。厥后里居虏冦,震邻泣血,登陴掷家,全城直指为上,其状仪部纪功,则又其本行之所推而致者矣。呜乎,以公之才,使天假之年以需其用,更不知何如,乃年未强仕而卒,亦可悲也已。
张联星,字景生,号凫丽,大司马张晓第三子,明末贡监生,入清后放弃仕途,专注于历史、诗文和教学。《博山县志》文苑中有张联星小传,说他自幼聪慧,喜欢文辞,却不屑于科举做官,而是笃志于历史典籍,上下今古,见书辄读,读则不忘。从其诗作中看,张联星是一个流连于家乡山水间的潇洒诗人。
在史学方面,张联星与长兄张联翼一起,于清朝康熙初年编撰了博山的第一本志书《颜神镇志》,《颜神镇志》和同期孙廷铨编著的《颜山杂记》,是今天我们研究博山明朝和清朝初年历史的主要资料。
在文学方面,张联星著有《涉心草诗》一卷,其诗作被选入《山左诗钞》。《山左诗钞》是明清时期山东诗人诗作的精选,是山东古诗词文化的集大成,在明末清初,白马张氏有6人的诗作入选了《山左诗钞》,第一个是张联星,第二个是张联星的弟弟张联箕,第三个是张联星的侄子、张联轸的长子张之良,第四个是张联星的长子张之高,第五个是张联翼的孙子张虞言,第六个是张联星的孙子、张之高的三子张于勳。一个家族出了六位著名诗人,祖孙三代都以诗闻名,这是白马张氏家族的另一段佳话。白马张氏的科举佳话是父子进士(张晓、张联箕),父子四举人(张晓、张联轸、张联箕、张联房),兄弟同榜举人(张锡年、张登恺,其父张培之亦举人)。
在教学方面,张联星继承了爷爷张尧封。张尧封有两个知名弟子,栾行言和王弘化。张联星也有两个知名弟子,赵执信和王谦志。赵执信是清初著名诗人,以挑战诗坛领袖王渔洋(也是淄博老乡)而声名大振。在博山,关于张联星与赵执信的师生关系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个不屑于功名的老师和一个天资聪颖心高气傲的学生。
张联星的妻子是淄川通政使王孟震之女,生有三子二女,长女嫁秀才岳普,次女嫁秀才韩栋。
附方志中对张联星的记载:
1.《益都县志》清朝康熙11年(1672年)卷六选举
例监,明朝,张联星。
2.《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五选举,列清朝例贡二十四名
张联星,贡监生,见文学传。
3.《博山县志》卷七文苑和《续修博山县志》(1937年)卷十二人物志文苑
张联星,字景生,大司马晓之第三子也。幼聪慧,喜文辞,为诸生,不屑举子业,笃志典籍,上下今古,见辄读,读则不忘。有疑义,苦心研究,每废寝食,务求通而始快。一时士子皆乐从之游,若赵赞善执信、王孝廉谦志,无不出其门下,殆庶几学不厌教不倦者欤。所着有《涉心草诗》一卷。子之高,廪膳生,好学能文,亦有《静斋诗》一卷,藏于家。
4.《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十四艺文志
七言律诗《和叶先登人日雪霁范泉迎春即事呈诸绅友》,张联星
大造元回万化春,清泉匝地不生尘,山城共荐辛盘巧,比户人遗彩胜新,瑞雪千峰摇碧海,晶晖百道映朱轮,农祥自足占晨正,赖有阴阳调爕人。
5.七言律诗《缙云山中》,张联星
历尽青山路转遥,暖风晴日近花朝。紫藤倒挂嶙峋壁,碧涧斜通曲折桥。农夫歌声穿树出,酒家帘影隔林招。故园回首春如许,陌上新莺问柳条。
张联轸,字朗生,号蓬邱,大司马张晓第二子。张晓的六个儿子都以读书为本,但又各有特点,长子张联翼为人耿直,做官时不畏权贵,归乡后热衷于地方文化。三子张联星飘逸潇洒,看淡仕途,吟诗读史,学生中多有才子。四子张联箕公廉无私,做官27年,两袖清风。而张联轸的性格是忠孝友善,有些像他父亲,他长年追随和辅佐在外地做官的父亲,1624年(天启甲子)以全省第三名高中举人,但一直没有做官,1628年张晓贬官到广东时,张联轸仍是陪伴左右。张晓病故后,张联轸回乡居住,正值明末的动乱年代,流寇袭击颜神镇,张联轸“震邻泣血,登陴掷家”,组织防御,志书中说,是因为他在西部边疆的经验起了作用。可惜他中年去世,未能尽展才华。他的事迹载县志孝友传。
张联轸的岳父赵大纶,与父亲张晓同年中举(1600年),而且都是“经元”(第二到第四名,张晓是第二名),张联轸本人也是“经元”,两代三人全省乡试前四名,算是一段佳话。张联轸有三子五女,皆婚配名门。长子张之良,娶淄川进士高玮之女。次子张之仲,娶孝妇乡西河村封君翟元会之女。三子张之翰,出嗣兄长张联翼,16岁中举,娶淄川进士王鳌永之女。长女嫁金吾侍卫冯锽,次女嫁著名诗人、颜神镇进士赵进美,三女嫁秀才薛嗣桂,四女出嗣胞弟张联箕,五女嫁冯胤长。
附方志中对张联轸的记载:
1.《颜山杂记》清朝康熙5年(1666年)乡校
张联轸,字朗生,晓子,天启甲子乡试第三名。
2.《益都县志》清朝康熙11年(1672年)卷六选举
举人,天启甲子,张联轸,晓子,经魁。
3.《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五选举
举人,张联轸,天启甲子,见孝友传。
卷七孝友
张联轸,字朗生,号蓬邱,大司马晓之仲子也。好读书,制义尔雅,天启甲子以尚书魁乡荐。而为人粥粥无贵介气,惟以孝友姻睦为兢兢。当大司马四任西陲,公佐理居多,而查核抚赏,尤非易事,军实陈因,简牍山积,后人委之后人,而欲操末以续颠,不其难乎。公翻阅会计,剖晰纤微,炎暑祁寒,伏驴背数千里,向当道面质,如探喉而出。按臣疏朝上,而事夕白,其用力用劳为何如也。至大司马谪宦粤东,策蹇重趼,侍亲六千里外,温凊涤醑之余,继以谈诗问字,遂相忘于忧鵩坠鸢之地者数年,非心慰于其子哉。李文饶有言,虽父子兄弟,未尝不以急难为先,如公者又何愧焉。厥后里居虏冦,震邻泣血,登陴掷家,全城直指为上,其状仪部纪功,则又其本行之所推而致者矣。呜乎,以公之才,使天假之年以需其用,更不知何如,乃年未强仕而卒,亦可悲也已。
张联星,字景生,号凫丽,大司马张晓第三子,明末贡监生,入清后放弃仕途,专注于历史、诗文和教学。《博山县志》文苑中有张联星小传,说他自幼聪慧,喜欢文辞,却不屑于科举做官,而是笃志于历史典籍,上下今古,见书辄读,读则不忘。从其诗作中看,张联星是一个流连于家乡山水间的潇洒诗人。
在史学方面,张联星与长兄张联翼一起,于清朝康熙初年编撰了博山的第一本志书《颜神镇志》,《颜神镇志》和同期孙廷铨编著的《颜山杂记》,是今天我们研究博山明朝和清朝初年历史的主要资料。
在文学方面,张联星著有《涉心草诗》一卷,其诗作被选入《山左诗钞》。《山左诗钞》是明清时期山东诗人诗作的精选,是山东古诗词文化的集大成,在明末清初,白马张氏有6人的诗作入选了《山左诗钞》,第一个是张联星,第二个是张联星的弟弟张联箕,第三个是张联星的侄子、张联轸的长子张之良,第四个是张联星的长子张之高,第五个是张联翼的孙子张虞言,第六个是张联星的孙子、张之高的三子张于勳。一个家族出了六位著名诗人,祖孙三代都以诗闻名,这是白马张氏家族的另一段佳话。白马张氏的科举佳话是父子进士(张晓、张联箕),父子四举人(张晓、张联轸、张联箕、张联房),兄弟同榜举人(张锡年、张登恺,其父张培之亦举人)。
在教学方面,张联星继承了爷爷张尧封。张尧封有两个知名弟子,栾行言和王弘化。张联星也有两个知名弟子,赵执信和王谦志。赵执信是清初著名诗人,以挑战诗坛领袖王渔洋(也是淄博老乡)而声名大振。在博山,关于张联星与赵执信的师生关系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个不屑于功名的老师和一个天资聪颖心高气傲的学生。
张联星的妻子是淄川通政使王孟震之女,生有三子二女,长女嫁秀才岳普,次女嫁秀才韩栋。
附方志中对张联星的记载:
1.《益都县志》清朝康熙11年(1672年)卷六选举
例监,明朝,张联星。
2.《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五选举,列清朝例贡二十四名
张联星,贡监生,见文学传。
3.《博山县志》卷七文苑和《续修博山县志》(1937年)卷十二人物志文苑
张联星,字景生,大司马晓之第三子也。幼聪慧,喜文辞,为诸生,不屑举子业,笃志典籍,上下今古,见辄读,读则不忘。有疑义,苦心研究,每废寝食,务求通而始快。一时士子皆乐从之游,若赵赞善执信、王孝廉谦志,无不出其门下,殆庶几学不厌教不倦者欤。所着有《涉心草诗》一卷。子之高,廪膳生,好学能文,亦有《静斋诗》一卷,藏于家。
4.《博山县志》清朝乾隆18年(1753年)卷十四艺文志
七言律诗《和叶先登人日雪霁范泉迎春即事呈诸绅友》,张联星
大造元回万化春,清泉匝地不生尘,山城共荐辛盘巧,比户人遗彩胜新,瑞雪千峰摇碧海,晶晖百道映朱轮,农祥自足占晨正,赖有阴阳调爕人。
5.七言律诗《缙云山中》,张联星
历尽青山路转遥,暖风晴日近花朝。紫藤倒挂嶙峋壁,碧涧斜通曲折桥。农夫歌声穿树出,酒家帘影隔林招。故园回首春如许,陌上新莺问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