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借出小钱,农民能创大价值
“个人对个人”信贷助农模式河北涞水考察
城里人借出小钱,农民能创大价值
中国妇女报
河北省涞水县石硅村,贺金花面积120平方米的“小薇服装店”,就开在车来人往的公路边。为了开这个服装店,贺金花通过“宜农贷”平台,曾经借贷过两次钱,一次6000元,一次1万元。
虽然她从未见过借给她钱的人,她开的服装店也尚未赢利多少,但她仍旧很感谢这1.6万元钱,让她的梦想付诸实现。
河北省涞水县是环首都圈的省级贫困县,全县34万人,人均收入1700元。
贺金花贷款的1.6万元钱,来源于一种全新的信贷模式,确切地说,来自于城市人士的富余资金。
在“宜农贷”发放的宣传页上介绍:“宜农贷”是宜信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公益性“P2P”(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信贷助农平台。通过“宜农贷”,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一对一地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远在贫困地区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据悉,这些需要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大部分为农村妇女。
宜信公司总裁助理刘大伟进一步说明了“宜农贷”的操作模式:城市中高收入、热心助农扶贫公益事业的人士(出借人)登陆宜农贷网站,以100元为一个单位,选择愿意贷款支持帮助的农村妇女,并通过使用支付宝或者网上银行,将资金免手续费打入“宜农贷”平台。平台将资金支付和转交给当地小额贷款机构信贷助农组织,贷款机构将资金贷交给出借人选择帮助指定的农村妇女。
登陆“宜农贷”网站,网页上“她们需要您的爱心资助”一栏中,有一列农村妇女的照片,每个照片旁附有这位农村妇女的贷款用途和基本情况:
车淑兰,种洋芋。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永安村七社人,家有4口人,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今年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租种别人家土地来种植洋芋,现资金紧张,申请贷款3500元。
郭秀莲,40岁,加工烧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丈夫会加工烧饼技术,逢会或者赶集卖烧饼。由于她打的烧饼比别人大,而且口感非常好,总是很快卖完,每次能赢利60~70元。申请贷款2500元。
平台上,需要借贷的100多位农村妇女,均来自陕西西乡、甘肃定西、河北涞水等贫困县,贷款金额一般在两三千元。平台上显示,截止到今年12月10日,共有2520位爱心人士出借资金,共资助582名农户,资助金额为153.1779万元。
据悉,助农平台上的出借人和宜信公司均不以赢利为目的,仅象征性收取不超过2%的年利息和不超过1%的管理费,但要让受益方承担起创造价值的责任,实现公益性和商业化的结合。
那么,受益妇女是否创造了价值呢?
在陕西西乡,陈春艳原来有个因病返贫的家庭,通过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获得信用贷款4000元开了一家洗车店。2009年7月,“宜农贷”组织出借人访问西乡,陈春艳已从之前居住的帆布窝棚,搬进了新盖的瓦房,甚至添置了一台洗车专用的自动水枪与喷泡机器。
虽然由于人力所限,“宜农贷”不可能考察每一户受益农村妇女的价值创造。但在石硅村,几十个由农村妇女通过贷款建立的西红柿大棚,在春天西红柿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小商贩,晚上把新鲜的西红柿装上车,第二天早上便在北京的新发地和大红门批发市场出售。
通过西红柿大棚,在这个人口仅900人、人均三分地的小山村,贷款户的年收入都从不到1万元增加到2万元。
宜信公司CEO唐宁认为,P2P信贷模式的优势首先就是“造血型”,有借有还的借贷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捐献,保证了助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教授指出,P2P信贷助农平台与“农村草根金融”的理念异曲同工,都以面向农民打造“普惠金融”为目标,为中国的助农扶贫事业开创了一个新思路。(本报记者 任然)
链接:http://www.china-woman.com/rp/clt/main?fid=clt_ReaderFree
城里人借出小钱,农民能创大价值
中国妇女报
河北省涞水县石硅村,贺金花面积120平方米的“小薇服装店”,就开在车来人往的公路边。为了开这个服装店,贺金花通过“宜农贷”平台,曾经借贷过两次钱,一次6000元,一次1万元。
虽然她从未见过借给她钱的人,她开的服装店也尚未赢利多少,但她仍旧很感谢这1.6万元钱,让她的梦想付诸实现。
河北省涞水县是环首都圈的省级贫困县,全县34万人,人均收入1700元。
贺金花贷款的1.6万元钱,来源于一种全新的信贷模式,确切地说,来自于城市人士的富余资金。
在“宜农贷”发放的宣传页上介绍:“宜农贷”是宜信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公益性“P2P”(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信贷助农平台。通过“宜农贷”,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一对一地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远在贫困地区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据悉,这些需要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大部分为农村妇女。
宜信公司总裁助理刘大伟进一步说明了“宜农贷”的操作模式:城市中高收入、热心助农扶贫公益事业的人士(出借人)登陆宜农贷网站,以100元为一个单位,选择愿意贷款支持帮助的农村妇女,并通过使用支付宝或者网上银行,将资金免手续费打入“宜农贷”平台。平台将资金支付和转交给当地小额贷款机构信贷助农组织,贷款机构将资金贷交给出借人选择帮助指定的农村妇女。
登陆“宜农贷”网站,网页上“她们需要您的爱心资助”一栏中,有一列农村妇女的照片,每个照片旁附有这位农村妇女的贷款用途和基本情况:
车淑兰,种洋芋。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镇永安村七社人,家有4口人,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今年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租种别人家土地来种植洋芋,现资金紧张,申请贷款3500元。
郭秀莲,40岁,加工烧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丈夫会加工烧饼技术,逢会或者赶集卖烧饼。由于她打的烧饼比别人大,而且口感非常好,总是很快卖完,每次能赢利60~70元。申请贷款2500元。
平台上,需要借贷的100多位农村妇女,均来自陕西西乡、甘肃定西、河北涞水等贫困县,贷款金额一般在两三千元。平台上显示,截止到今年12月10日,共有2520位爱心人士出借资金,共资助582名农户,资助金额为153.1779万元。
据悉,助农平台上的出借人和宜信公司均不以赢利为目的,仅象征性收取不超过2%的年利息和不超过1%的管理费,但要让受益方承担起创造价值的责任,实现公益性和商业化的结合。
那么,受益妇女是否创造了价值呢?
在陕西西乡,陈春艳原来有个因病返贫的家庭,通过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获得信用贷款4000元开了一家洗车店。2009年7月,“宜农贷”组织出借人访问西乡,陈春艳已从之前居住的帆布窝棚,搬进了新盖的瓦房,甚至添置了一台洗车专用的自动水枪与喷泡机器。
虽然由于人力所限,“宜农贷”不可能考察每一户受益农村妇女的价值创造。但在石硅村,几十个由农村妇女通过贷款建立的西红柿大棚,在春天西红柿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小商贩,晚上把新鲜的西红柿装上车,第二天早上便在北京的新发地和大红门批发市场出售。
通过西红柿大棚,在这个人口仅900人、人均三分地的小山村,贷款户的年收入都从不到1万元增加到2万元。
宜信公司CEO唐宁认为,P2P信贷模式的优势首先就是“造血型”,有借有还的借贷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捐献,保证了助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教授指出,P2P信贷助农平台与“农村草根金融”的理念异曲同工,都以面向农民打造“普惠金融”为目标,为中国的助农扶贫事业开创了一个新思路。(本报记者 任然)
链接:http://www.china-woman.com/rp/clt/main?fid=clt_ReaderFree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