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需要
几年前,听到一位骨灰级前辈说起,法国的安琴镜头很特别,成像色彩上很是与众不同,一些人很难习惯更不要说使用了。为此,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寻找并淘到一颗镜面完好的安琴镜头。
说实话,试片之后很失望。成像色彩一点都不与众不同,甚至与那些德系老境没什么分别。更不要说达到那种很多人无法习惯的怪异了——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最初我所期许的安琴镜头成像上的怪异是怎样的,但是它的与众相同的确让我失落了很长时间。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在我们选择镜头的时候,我们察看它的光学设计,它的镀膜工艺,来推断计算它的通光率还原率希望它能够百分百地真实再现我们所看到所要表现的物质客体。而同时,我们有希望能够找到一颗与众不同的,能够彰显自我个性内心诉求的镜头,是那种能够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再也按耐不住汹涌澎湃的激动与崇敬的照片的,非常非常特别的镜头。——我想这也是我一听说安琴镜头成像与众不同就忍不住去寻找去买回来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技术上百分百成熟的商品,还是艺术上能够实践自我的单独个例?
要知道,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就没办法做出选择。虽然我们一直都在选择,却并非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其实安琴镜头真的很不错,很优秀。尤其在表现白色上面,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阿尔卑斯山。虽然阿尔卑斯山跟白色本来也没什么必然联系。而古典版本的安琴镜头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成像质量上都是上乘的,在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典型法国式性格中表达出一种难得的严谨和克制。一种加入了浓厚浪漫情怀的严谨与克制。
手中的两颗安琴镜头并没有实现我的需要,我却并没有为我当初的选择而后悔。剩下的事情,就是继续选择,去寻找我的需要。
说实话,试片之后很失望。成像色彩一点都不与众不同,甚至与那些德系老境没什么分别。更不要说达到那种很多人无法习惯的怪异了——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最初我所期许的安琴镜头成像上的怪异是怎样的,但是它的与众相同的确让我失落了很长时间。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在我们选择镜头的时候,我们察看它的光学设计,它的镀膜工艺,来推断计算它的通光率还原率希望它能够百分百地真实再现我们所看到所要表现的物质客体。而同时,我们有希望能够找到一颗与众不同的,能够彰显自我个性内心诉求的镜头,是那种能够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再也按耐不住汹涌澎湃的激动与崇敬的照片的,非常非常特别的镜头。——我想这也是我一听说安琴镜头成像与众不同就忍不住去寻找去买回来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技术上百分百成熟的商品,还是艺术上能够实践自我的单独个例?
要知道,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就没办法做出选择。虽然我们一直都在选择,却并非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其实安琴镜头真的很不错,很优秀。尤其在表现白色上面,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阿尔卑斯山。虽然阿尔卑斯山跟白色本来也没什么必然联系。而古典版本的安琴镜头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成像质量上都是上乘的,在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典型法国式性格中表达出一种难得的严谨和克制。一种加入了浓厚浪漫情怀的严谨与克制。
手中的两颗安琴镜头并没有实现我的需要,我却并没有为我当初的选择而后悔。剩下的事情,就是继续选择,去寻找我的需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