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拯救帝-物理狂人-朱旭辉
我的这九年
——我的思想经历
最近看到很多网友对我的一些思想很感兴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为答谢各位网友的厚爱,也借此机会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思维,同时也为解答一些网友的疑问,特此发表了这一篇博文,希望能表达我对网友的谢意。
九年前
电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这是引起我全部思考的第一个疑问。
书上说了,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了束缚态,从而释放了一个光子,这就是为什么电灯泡发光最微观的解释。我不禁又问:那么为什么电子不减少质量也不减少速度就能释放能量呢?这能量来源于那里?书上又说了,这个能量来自于电子的引力势能。我又问:那么这个电子的引力势能是哪里来的呢?电子还是原子核?书上又说了,引力势能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所共同储存的能量。我知道原子核与电子的引力来自于它们不同的电荷属性,可是为什么正电荷与负电荷会相互吸引,书上却没了答案。后来学到天体力学时发现,地球与月亮都不带电,而月亮却像地球的电子一样围着地球转,那么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我才读到高二,书上的解释就是“万有引力”,于是我就买来了据说有引力最新解释的《相对论》,以及后来的《量子物理学》《时间简史》等现今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著作,从此开始了我长达9年的理论物理学探索。
我的这九年
在第一次读完《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学》之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巧妙也很实用的光折射定律的论证方法,写下了我的第一篇论文《关于光折射定律的启发性论证方法》,并交给了我当时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第二天就把我的稿件交回给我,只在上面标注了几处语言错误,并说他对这个没有研究,只是粗略看过相对论,量子物理学就太高深了他不懂。由于他已经是我们学校最权威的物理学老师了,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再也找不到交流的人了,只能靠自己看书来解决所有问题,于是我就买来的大量的书籍以寻找答案。
在相对论里,说引力是是时空的弯曲,质量是时空弯曲的来源,同时也假设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经过这些假设与定义,相对论解决了很多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预言了很多现象,这也导致我们把爱因斯坦膜拜为天才物理学家。但是相对论并是非完美无缺的,这就是后来,我们经过对相对论的结论进行推算,发现相对论时空扭曲存在一个极限,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黑洞”,在黑洞里相对论失效,由于我们已经把相对论膜拜为经典理论,于是我们就真的以为在宇宙中一定会存在“黑洞”,并开始了漫长的宇宙大搜索。但是我始终认为“黑洞”的出现是相对论理论的不完美造成的,宇宙间不会存在如此古怪的天体。于是我就开始怀疑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一定存在问题。首先它的两个基本假设从表面看就存在问题:光速不变和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可变而光速不变,用变化的时间测量不变的光速,光速值却不变,这就说明光速其实也在变,关于这种矛盾爱因斯坦并没有给明原因?不管后来有人说“这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并且用一大堆理由来说明这不矛盾,我却认为这是越描越黑,这两个假设一定存在问题;其次爱因斯坦对引力的描述也不是很明确,他只说“引力是时空的弯曲”,而并没有说明时间是什么,空间又是什么?而只说时间是第四维,却没说这“维”到底是什么?试想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是空间,却知道什么是“时空”,这不免会让人怀疑他的可信度;再次爱因斯坦并不知道光的本质是什么(他说光是能量子,但并不知道如何让这个能量子既表现为波有表现为粒子),而只是给了光速不变的假设,试想在不知道光子的本质的时候就盲目给光速下定义,不免会让人怀疑他的正确性。
我总结发现,相对论的缺陷主要来自于对光的本质、时间的本质、引力的本质并不了解。于是就又详细阅读了主要解决光量子问题的《量子物理学》,企图找到一些光本质的答案,结果发现这是徒劳的,量子物理学里面并没有光的严格定义,而只是对光的一些规律的方程模拟和概率计算,对光的本质只是用波粒二象性来表示。于是我又找到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试图找到时间的定义,而结果却发现霍金也并不知道时间是什么,这本书只是让我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模型和一些人的“膜”理论臆想。
无奈之下我只有从我最初的,光折射定律的论证方法下手来寻找光的本质,我经过详细论证发现,只要光量子存在传播宽度,光就能发生折射,而与光量子宽度的大小无关(这就像只要有种子就会长出大树,而与种子的大小无关),于是我就想,光量子存在宽度,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我知道光线在引力场附近会弯曲,而光的这些结构是如何受引力影响呢?于是就要知道引力的本质,而引力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些现象来推算,时间快慢的变化就是引力变化的一个依据,我们根据爱因斯坦的预言已经测量到“引力场附近时间变慢”(其实这只是爱因斯坦在基本假设下很巧合的预言了这个结果,而并不能就依此断定相对论的正确性),而时间是一个你我任何人都无时无刻不面对的东西,所以我只要找到时间的本质就能更了解引力,于是我就对时间问题进行探索,这就需要很多关于时间的哲学思想,经过对哲学及宇宙学理论的大量阅读,我发现了时间的规律“只增不减”和“时间必须存在于运动”,又经过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诸多时间流逝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把时间的定义浓缩为:运动的积累(这里运动是物质粒子的运动)。
有了此定义我就开始用这个定义去思考引力,既然引力影响了时间的快慢,那么就是引力影响了物质粒子运动的快慢,就是说在引力场内,高处运动快,低处运动慢,莫非这种影响也是影响光在引力场附近弯曲的原因,就是说光在经过引力场时,光的结构在低处的运动慢高处的运动快,从而导致光线向引力场发生弯曲,可是这影响物质粒子运动快慢的到底是什么呢?光的结构又是什么呢?我又详细研究了量子力学,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不表现为粒子,而只有场的变动,只有在被捕捉到的时候才会表现为粒子性,就是说光传播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可以测量到的粒子,所以光的结构不会是物质,而只会是一种“暗物质”,暗物质我们是测量不到的,所以光的局部的暗物质波动快慢就决定了光传播方向,那么星球的引力是如何作用于远处的暗物质呢?引力的作用必须也要通过一种粒子传导,那这引力子到底是是什么呢?引力子我们根本就测量不到,莫非也是一种暗物质?如果是,那么这种暗物质跟光结构里面的暗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呢?经过思考我发现它们应该就是同一种暗物质,并且这些暗物质大量存在于宇宙空间内,是宇宙变化的产物,而光线就是暗物质的波动,星球引力使得在星球附近的暗物质运动变慢,所以暗物质波动传播才会向星球弯曲,就是我们看到的光线向引力场弯曲,同时这些暗物质运动能影响物质粒子的运动,使得引力场附近的物质粒子运动变慢,就是我们看到的引力场附近时间变慢。所以我就给光下了定义:暗物质的波动。
同时我又在思考:暗物质的运动快慢是怎么作用于星球附近的物体,从而使物体向星球运动呢(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引力现象)?上面我们看到了暗物质的运动能影响物质的运动从而影响时间,所以在星球附近,物体内部物质粒子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在物体远离星球的部分,内部的物质粒子运动较快,在靠近星球的部分,内部物质粒子运动较慢,这就产生一种远离星球部分向靠近星球部分的压力,这种压力的最终来源是暗物质运动快慢的不均匀,并且这种压力最终会使物体向星球运动,就是我们看到的引力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很类似与水的浮力,所以我就给引力下了定义:暗物质的“浮力”。
可是这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光为什在被吸收的时候会表现为粒子?表现为粒子就是存在质量,而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质量,这质量到底是什么呢?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道质量与能量是能相互转化的,能量我们知道,就是光波,就是暗物质的波动能量,那么质量呢?这我们要从研究能量的生成方式去考虑,物质有两种方式能产生光:损失质量和损失动能,而使暗物质产生波的方式同样也有两种:生成新的暗物质和搅动原有暗物质,通过比照我们不难发现损失质量刚好与生成新的暗物质相对应,另外两个也相互对应,所以物质损失质量其实是物质消失了,物质变成了暗物质,而损失动能就是物质动能变成了暗物质动能,与物质质量无关,所以我就给质量下了定义:物质能够升成多少暗物质的一个量度。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光速不变原理了,其实光速是在变只是我们的时间同时也在变,它们二者同速率变化就产生了光速值不变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其实是光在传播过程中是暗物质波动,这个波动在被吸收时变成了物质粒子,这样就表现出了波动和粒子两种特性;再次就是黑洞并不是没有光可以逃离的星球,其实是光在大质量星球附近运动很慢,导致光逃离这个星球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这个时间远大于人类文明史,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这个星球所发出的光线,并不是它不能发出光线。
通过以上对时间、光、引力、质量的这四个定义,我解决了所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结合大爆炸理论,推演出了整个宇宙进化过程,详见《我用四个定义一个方程所描述的宇宙全貌》。
我的一些重要经历
带着这些思维我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光电研讨会,由于考虑到这是一次光学应用方面的研讨会,所以我只带了《光量子存在宽度》一篇文章,递交给了当时参会的12名专家,这其中有中科院院士、海归教授、光电所代表等等,但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我觉着很搞笑,难道你们应用光不需要考虑光的性质吗?第二天的讨论时间我当面向中国光学学会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我的看法,结果他问:你那个单位?什么学历?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这在国际上还没有定论的,你研究它没有意义!一下问的我一头雾水,我说:你管我什么学历你只说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结果他表示拒绝回答我的问题,我如实报了我的学历后他表示我在白费力气,对于我的资历研究这个根本没有意义,然后就想用量子理论来说服我,企图让我知道量子理论的完美,从而放弃我的研究,但是在我对量子理论提出几个致命的问题请他回答后,他表现的很难堪,因为量子理论根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以有人约了吃饭为由溜掉了!
这次会议后,并没有看到有人对我的研究表示关注,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人想要去了解这个问题,带着无奈和失落,我又找到了当时在深圳工作的一个中科院院士,在我表明来意后,他收下了我的文章,并没看就开始对我进行一番说教,我一再表示这项研究这重要性,而换来的却是被他连赶带哄弄出了办公室,让我觉着他是在当我就是疯子!
无奈之下我在深圳大学研究生部旁听了几节光学应用方面的课,发现他们口口声声要应用光,却不去了解光的本质,似乎只为了毕业后能工作,后来我问了这些研究生一些问题,发现他们的理论基础真的很差,甚至很多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后来经过跟他们导师申请,我给他们上了一节课,表达了我的一些看法,课后就被他们称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见他们对这些理论的陌生程度。这些经历让我很难忘!
对中国的这些教育和科研态度我真的很无奈。
以这样的教育和科研态度,想要完成钱学森老师临终前20年获诺奖的遗愿,我看难了!
——我的思想经历
最近看到很多网友对我的一些思想很感兴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为答谢各位网友的厚爱,也借此机会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思维,同时也为解答一些网友的疑问,特此发表了这一篇博文,希望能表达我对网友的谢意。
九年前
电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这是引起我全部思考的第一个疑问。
书上说了,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了束缚态,从而释放了一个光子,这就是为什么电灯泡发光最微观的解释。我不禁又问:那么为什么电子不减少质量也不减少速度就能释放能量呢?这能量来源于那里?书上又说了,这个能量来自于电子的引力势能。我又问:那么这个电子的引力势能是哪里来的呢?电子还是原子核?书上又说了,引力势能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所共同储存的能量。我知道原子核与电子的引力来自于它们不同的电荷属性,可是为什么正电荷与负电荷会相互吸引,书上却没了答案。后来学到天体力学时发现,地球与月亮都不带电,而月亮却像地球的电子一样围着地球转,那么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我才读到高二,书上的解释就是“万有引力”,于是我就买来了据说有引力最新解释的《相对论》,以及后来的《量子物理学》《时间简史》等现今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著作,从此开始了我长达9年的理论物理学探索。
我的这九年
在第一次读完《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学》之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巧妙也很实用的光折射定律的论证方法,写下了我的第一篇论文《关于光折射定律的启发性论证方法》,并交给了我当时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第二天就把我的稿件交回给我,只在上面标注了几处语言错误,并说他对这个没有研究,只是粗略看过相对论,量子物理学就太高深了他不懂。由于他已经是我们学校最权威的物理学老师了,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再也找不到交流的人了,只能靠自己看书来解决所有问题,于是我就买来的大量的书籍以寻找答案。
在相对论里,说引力是是时空的弯曲,质量是时空弯曲的来源,同时也假设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经过这些假设与定义,相对论解决了很多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预言了很多现象,这也导致我们把爱因斯坦膜拜为天才物理学家。但是相对论并是非完美无缺的,这就是后来,我们经过对相对论的结论进行推算,发现相对论时空扭曲存在一个极限,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黑洞”,在黑洞里相对论失效,由于我们已经把相对论膜拜为经典理论,于是我们就真的以为在宇宙中一定会存在“黑洞”,并开始了漫长的宇宙大搜索。但是我始终认为“黑洞”的出现是相对论理论的不完美造成的,宇宙间不会存在如此古怪的天体。于是我就开始怀疑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一定存在问题。首先它的两个基本假设从表面看就存在问题:光速不变和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可变而光速不变,用变化的时间测量不变的光速,光速值却不变,这就说明光速其实也在变,关于这种矛盾爱因斯坦并没有给明原因?不管后来有人说“这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并且用一大堆理由来说明这不矛盾,我却认为这是越描越黑,这两个假设一定存在问题;其次爱因斯坦对引力的描述也不是很明确,他只说“引力是时空的弯曲”,而并没有说明时间是什么,空间又是什么?而只说时间是第四维,却没说这“维”到底是什么?试想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是空间,却知道什么是“时空”,这不免会让人怀疑他的可信度;再次爱因斯坦并不知道光的本质是什么(他说光是能量子,但并不知道如何让这个能量子既表现为波有表现为粒子),而只是给了光速不变的假设,试想在不知道光子的本质的时候就盲目给光速下定义,不免会让人怀疑他的正确性。
我总结发现,相对论的缺陷主要来自于对光的本质、时间的本质、引力的本质并不了解。于是就又详细阅读了主要解决光量子问题的《量子物理学》,企图找到一些光本质的答案,结果发现这是徒劳的,量子物理学里面并没有光的严格定义,而只是对光的一些规律的方程模拟和概率计算,对光的本质只是用波粒二象性来表示。于是我又找到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试图找到时间的定义,而结果却发现霍金也并不知道时间是什么,这本书只是让我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模型和一些人的“膜”理论臆想。
无奈之下我只有从我最初的,光折射定律的论证方法下手来寻找光的本质,我经过详细论证发现,只要光量子存在传播宽度,光就能发生折射,而与光量子宽度的大小无关(这就像只要有种子就会长出大树,而与种子的大小无关),于是我就想,光量子存在宽度,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我知道光线在引力场附近会弯曲,而光的这些结构是如何受引力影响呢?于是就要知道引力的本质,而引力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些现象来推算,时间快慢的变化就是引力变化的一个依据,我们根据爱因斯坦的预言已经测量到“引力场附近时间变慢”(其实这只是爱因斯坦在基本假设下很巧合的预言了这个结果,而并不能就依此断定相对论的正确性),而时间是一个你我任何人都无时无刻不面对的东西,所以我只要找到时间的本质就能更了解引力,于是我就对时间问题进行探索,这就需要很多关于时间的哲学思想,经过对哲学及宇宙学理论的大量阅读,我发现了时间的规律“只增不减”和“时间必须存在于运动”,又经过对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诸多时间流逝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把时间的定义浓缩为:运动的积累(这里运动是物质粒子的运动)。
有了此定义我就开始用这个定义去思考引力,既然引力影响了时间的快慢,那么就是引力影响了物质粒子运动的快慢,就是说在引力场内,高处运动快,低处运动慢,莫非这种影响也是影响光在引力场附近弯曲的原因,就是说光在经过引力场时,光的结构在低处的运动慢高处的运动快,从而导致光线向引力场发生弯曲,可是这影响物质粒子运动快慢的到底是什么呢?光的结构又是什么呢?我又详细研究了量子力学,发现光在传播过程中并不表现为粒子,而只有场的变动,只有在被捕捉到的时候才会表现为粒子性,就是说光传播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可以测量到的粒子,所以光的结构不会是物质,而只会是一种“暗物质”,暗物质我们是测量不到的,所以光的局部的暗物质波动快慢就决定了光传播方向,那么星球的引力是如何作用于远处的暗物质呢?引力的作用必须也要通过一种粒子传导,那这引力子到底是是什么呢?引力子我们根本就测量不到,莫非也是一种暗物质?如果是,那么这种暗物质跟光结构里面的暗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呢?经过思考我发现它们应该就是同一种暗物质,并且这些暗物质大量存在于宇宙空间内,是宇宙变化的产物,而光线就是暗物质的波动,星球引力使得在星球附近的暗物质运动变慢,所以暗物质波动传播才会向星球弯曲,就是我们看到的光线向引力场弯曲,同时这些暗物质运动能影响物质粒子的运动,使得引力场附近的物质粒子运动变慢,就是我们看到的引力场附近时间变慢。所以我就给光下了定义:暗物质的波动。
同时我又在思考:暗物质的运动快慢是怎么作用于星球附近的物体,从而使物体向星球运动呢(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引力现象)?上面我们看到了暗物质的运动能影响物质的运动从而影响时间,所以在星球附近,物体内部物质粒子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在物体远离星球的部分,内部的物质粒子运动较快,在靠近星球的部分,内部物质粒子运动较慢,这就产生一种远离星球部分向靠近星球部分的压力,这种压力的最终来源是暗物质运动快慢的不均匀,并且这种压力最终会使物体向星球运动,就是我们看到的引力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很类似与水的浮力,所以我就给引力下了定义:暗物质的“浮力”。
可是这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光为什在被吸收的时候会表现为粒子?表现为粒子就是存在质量,而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质量,这质量到底是什么呢?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道质量与能量是能相互转化的,能量我们知道,就是光波,就是暗物质的波动能量,那么质量呢?这我们要从研究能量的生成方式去考虑,物质有两种方式能产生光:损失质量和损失动能,而使暗物质产生波的方式同样也有两种:生成新的暗物质和搅动原有暗物质,通过比照我们不难发现损失质量刚好与生成新的暗物质相对应,另外两个也相互对应,所以物质损失质量其实是物质消失了,物质变成了暗物质,而损失动能就是物质动能变成了暗物质动能,与物质质量无关,所以我就给质量下了定义:物质能够升成多少暗物质的一个量度。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光速不变原理了,其实光速是在变只是我们的时间同时也在变,它们二者同速率变化就产生了光速值不变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其实是光在传播过程中是暗物质波动,这个波动在被吸收时变成了物质粒子,这样就表现出了波动和粒子两种特性;再次就是黑洞并不是没有光可以逃离的星球,其实是光在大质量星球附近运动很慢,导致光逃离这个星球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这个时间远大于人类文明史,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这个星球所发出的光线,并不是它不能发出光线。
通过以上对时间、光、引力、质量的这四个定义,我解决了所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结合大爆炸理论,推演出了整个宇宙进化过程,详见《我用四个定义一个方程所描述的宇宙全貌》。
我的一些重要经历
带着这些思维我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光电研讨会,由于考虑到这是一次光学应用方面的研讨会,所以我只带了《光量子存在宽度》一篇文章,递交给了当时参会的12名专家,这其中有中科院院士、海归教授、光电所代表等等,但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我觉着很搞笑,难道你们应用光不需要考虑光的性质吗?第二天的讨论时间我当面向中国光学学会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我的看法,结果他问:你那个单位?什么学历?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这在国际上还没有定论的,你研究它没有意义!一下问的我一头雾水,我说:你管我什么学历你只说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结果他表示拒绝回答我的问题,我如实报了我的学历后他表示我在白费力气,对于我的资历研究这个根本没有意义,然后就想用量子理论来说服我,企图让我知道量子理论的完美,从而放弃我的研究,但是在我对量子理论提出几个致命的问题请他回答后,他表现的很难堪,因为量子理论根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以有人约了吃饭为由溜掉了!
这次会议后,并没有看到有人对我的研究表示关注,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人想要去了解这个问题,带着无奈和失落,我又找到了当时在深圳工作的一个中科院院士,在我表明来意后,他收下了我的文章,并没看就开始对我进行一番说教,我一再表示这项研究这重要性,而换来的却是被他连赶带哄弄出了办公室,让我觉着他是在当我就是疯子!
无奈之下我在深圳大学研究生部旁听了几节光学应用方面的课,发现他们口口声声要应用光,却不去了解光的本质,似乎只为了毕业后能工作,后来我问了这些研究生一些问题,发现他们的理论基础真的很差,甚至很多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后来经过跟他们导师申请,我给他们上了一节课,表达了我的一些看法,课后就被他们称为“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见他们对这些理论的陌生程度。这些经历让我很难忘!
对中国的这些教育和科研态度我真的很无奈。
以这样的教育和科研态度,想要完成钱学森老师临终前20年获诺奖的遗愿,我看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