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花中第一流
从小便是爱花人。
幼时寄居祖父家中,除了读书,最爱的消遣就是守着祖父那几盆宝贝花草,一看便是良久。若是有几株云瓣初开,一天必跑个四五回,恨不得看尽开花全过程。
后来人虽长大,对花却痴心不改,校园丁香乍放,翻墙越壁摘来,生在矿泉水瓶中,端是“水影含香玉净瓶”。后升旗时校长念投诉信,说有人偷了花还摆在桌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班中人听了齐刷刷看我,眼光那是一个寒凉。
本意收敛,但到海棠初绽,贼心又起,于是归家路上手中多一嫣粉花枝。
也有不偷的时候,入的南洪街“花为媒”店堂,见百合开的好,便取几枝回家插于床头,暗香入梦,一夜好眠。
初见牡丹之葛巾紫,花大如碗口,瓣薄似蝉翼,艳紫浓香不可方物。放翁《天彭牡丹谱》中,将其列紫中之探花,确是实至名归。
后读《聊斋志异》之《葛巾》,说有常姓书生爱煞牡丹,其于曹州(今荷泽)观花之时,识一绝色美人,名唤葛巾。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葛巾又将叔妹玉版,嫁于常生之弟,“由此兄弟皆得美妇,而家又日富“。过三年,葛巾玉版各举一子,更是锦上添花。后常生疑妻子来历,惧其为妖,以诗文探之。葛巾蹙然变色,疾呼玉版抱子而出,道:“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与玉版皆举儿掷地,儿入地无踪。其后二女双双消失。常生悔恨不已。数日后,堕子处生壮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
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决绝,情虽深种,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般刚烈,方当的起花王之号。
只是不知归了那离恨天上,御风只影游沧海之际,心中是否会有一丝落寞呢?
叹世间女子,如牡丹者又有几何。多是红粉蔷薇,长于温室,不见暴风酷暑,性至之时,吐小小花芯,虽非国色,却也是小家碧玉,惹人怜惜。
年少时多嫌此花娇弱,无腊梅傲雪之刚,亦无空谷幽兰之雅。而今日再望,方觉女子若如温室娇花,有人细心呵护,殷勤服侍,倒也不能不算一件幸事。然天下薄情郎多,若所遇非人,花开时照料有加,花残时弃如敝履,才真正悲哀。
所以心中所喜的,还是那倚山而长,伴水而生,怒放如潮的山野小花。
曾赴云南小游,于丽江高山之中,惊见大片蓝紫小花,于一片嫩绿的草地上,随风而舞,轻盈妩媚,比起寻常野花,有多一份姿色。
归家查资料,方知自己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山间精灵,竟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有“高山牡丹”之誉的绿绒蒿,姐妹遍布喜马拉雅山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带。
高原地带,风大土薄,一般植物难以生长,而绿绒蒿却能伸根入岩隙,昂首挺立,迎风而长,开出妍丽花朵。仿佛纳西族的“胖金妹”们,虽生于这高原边陲苦寒之地,依然笑声朗朗,歌舞轻扬。
十几年来探花无数,于姹紫嫣红之中,赞过叹过,却也在找着自己的那枝奇花。直到近日,于友人府上观的一株丹桂,花细如米,幽香四溢,却不腻不妖。观之良久,不禁泪盈沾睫……
昔日轻狂骄横,天生傲骨,想要做花中牡丹,斜睨苍生,俯观天下。对功名利禄,世间情物,皆想揽上身来,总以为抓住的越多,离幸福就越近。于是拼的一身蛮力,使得满腹心思,争来抢去,到头来遍体鳞伤,误人误己。宛如以手抓细沙,抓得愈紧,流的愈快,最终空无一物。
佛家有云:人有三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三苦源于执着,对那镜中花水中月,参不透,抹不休,最终深陷迷局,寻不得归路,望不得前程。
终于学会放下,往日情仇,一笑而过。不是放过别人,却是放过自己。
心结已结,才发现天空无比辽阔,乘风而行,世界没有我不能去的地方。
傲骨犹在,只是如这桂花一般,心气内敛,群芳吐艳之时,犹自抽芽长叶,避其锋芒,不做无谓之争。
诚如亦舒师太所写,争,也得有个限度,姿势那么难看,就算赢了也落于下成。
待到秋风乍起,百花凋残,自是我徐徐绽放,悠悠散香之时……
待到那日,定会有识花之人赞我: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幼时寄居祖父家中,除了读书,最爱的消遣就是守着祖父那几盆宝贝花草,一看便是良久。若是有几株云瓣初开,一天必跑个四五回,恨不得看尽开花全过程。
后来人虽长大,对花却痴心不改,校园丁香乍放,翻墙越壁摘来,生在矿泉水瓶中,端是“水影含香玉净瓶”。后升旗时校长念投诉信,说有人偷了花还摆在桌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班中人听了齐刷刷看我,眼光那是一个寒凉。
本意收敛,但到海棠初绽,贼心又起,于是归家路上手中多一嫣粉花枝。
也有不偷的时候,入的南洪街“花为媒”店堂,见百合开的好,便取几枝回家插于床头,暗香入梦,一夜好眠。
初见牡丹之葛巾紫,花大如碗口,瓣薄似蝉翼,艳紫浓香不可方物。放翁《天彭牡丹谱》中,将其列紫中之探花,确是实至名归。
后读《聊斋志异》之《葛巾》,说有常姓书生爱煞牡丹,其于曹州(今荷泽)观花之时,识一绝色美人,名唤葛巾。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葛巾又将叔妹玉版,嫁于常生之弟,“由此兄弟皆得美妇,而家又日富“。过三年,葛巾玉版各举一子,更是锦上添花。后常生疑妻子来历,惧其为妖,以诗文探之。葛巾蹙然变色,疾呼玉版抱子而出,道:“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与玉版皆举儿掷地,儿入地无踪。其后二女双双消失。常生悔恨不已。数日后,堕子处生壮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
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决绝,情虽深种,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般刚烈,方当的起花王之号。
只是不知归了那离恨天上,御风只影游沧海之际,心中是否会有一丝落寞呢?
叹世间女子,如牡丹者又有几何。多是红粉蔷薇,长于温室,不见暴风酷暑,性至之时,吐小小花芯,虽非国色,却也是小家碧玉,惹人怜惜。
年少时多嫌此花娇弱,无腊梅傲雪之刚,亦无空谷幽兰之雅。而今日再望,方觉女子若如温室娇花,有人细心呵护,殷勤服侍,倒也不能不算一件幸事。然天下薄情郎多,若所遇非人,花开时照料有加,花残时弃如敝履,才真正悲哀。
所以心中所喜的,还是那倚山而长,伴水而生,怒放如潮的山野小花。
曾赴云南小游,于丽江高山之中,惊见大片蓝紫小花,于一片嫩绿的草地上,随风而舞,轻盈妩媚,比起寻常野花,有多一份姿色。
归家查资料,方知自己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山间精灵,竟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有“高山牡丹”之誉的绿绒蒿,姐妹遍布喜马拉雅山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带。
高原地带,风大土薄,一般植物难以生长,而绿绒蒿却能伸根入岩隙,昂首挺立,迎风而长,开出妍丽花朵。仿佛纳西族的“胖金妹”们,虽生于这高原边陲苦寒之地,依然笑声朗朗,歌舞轻扬。
十几年来探花无数,于姹紫嫣红之中,赞过叹过,却也在找着自己的那枝奇花。直到近日,于友人府上观的一株丹桂,花细如米,幽香四溢,却不腻不妖。观之良久,不禁泪盈沾睫……
昔日轻狂骄横,天生傲骨,想要做花中牡丹,斜睨苍生,俯观天下。对功名利禄,世间情物,皆想揽上身来,总以为抓住的越多,离幸福就越近。于是拼的一身蛮力,使得满腹心思,争来抢去,到头来遍体鳞伤,误人误己。宛如以手抓细沙,抓得愈紧,流的愈快,最终空无一物。
佛家有云:人有三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三苦源于执着,对那镜中花水中月,参不透,抹不休,最终深陷迷局,寻不得归路,望不得前程。
终于学会放下,往日情仇,一笑而过。不是放过别人,却是放过自己。
心结已结,才发现天空无比辽阔,乘风而行,世界没有我不能去的地方。
傲骨犹在,只是如这桂花一般,心气内敛,群芳吐艳之时,犹自抽芽长叶,避其锋芒,不做无谓之争。
诚如亦舒师太所写,争,也得有个限度,姿势那么难看,就算赢了也落于下成。
待到秋风乍起,百花凋残,自是我徐徐绽放,悠悠散香之时……
待到那日,定会有识花之人赞我: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