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饭否@机制
饭否的@机制与现今国内其他各微博不太一样,给大家普及一下。
饭否@机制:在你的timeline上只能看到你关注的人互相之间的@,而你所关注的人与一个你没有关注的人之间的互@,不会出现在你的主页timeline上。
以A、B、C三人举例,B与C互相关注,进行的互动对话,分情况分析A同学的timeline显示内容:
(1) A同学Follow了B同学,未Follow C同学。
A同学的主页timeline可以看到B同学的原创及转发信息。但是B同学以@C 开头的信息(即单纯点击“回复”C同学的发言)不会出现在A同学的主页timeline上面。
(2) A同学同时Follow了B同学和C同学
A同学的主页timeline可以看到B同学和C同学的原创及转发信息。而且也能看到B同学和C同学之间以@B @C 开头的互@对话。
以上是针对“回复”的举例。
若B同学进行“转发”式对话,即采用“我对某人发言的评论 RT @C:他的发言内容”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则关注B同学的所有用户都可看到此则信息,与这些用户是否关注C同学无关。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冗余及重复。
转一段关于“转发”式评论造成资讯噩梦的分析,原文请猛击此处。
======================================
转发,是Twitter的功能之一,即“将别人的发言张贴到自己的时间轴”,这种转发是原封不动的,且无法增加新内容的。开放精神让Twitter具有高度灵活,用户自发的突破了“原文转发”的形式,RT产生了。
RT最早来自一些客户端应用,后来也成为饭否这样的Twitter追随者的标准功能。所谓RT 就是在140个字的范围内,采用“我对某人发言的评论 RT @某人:他的发言内容”的形式,在自己的时间轴上建立包含他人内容的分支,同时增加新的内容和自己的评论。RT是人工的复制别人时间轴的片段,以接龙的形式产生言论序列,共同讨论。
Twitter为什么要坚持原文转发呢?实际上无数爱好者强烈要求Twitter将RT作为官方标准功能,但Twitter坚持“发言的可追溯原则”,所以RT一直作为非官方的格式存在着。RT内容是发言者可以任意更改的,容易产生混淆和篡改;依然有无数的爱好者在140个字的范围内乐此不疲的RT,因为他们不喜欢“原封不动的转发”,更期望说一些什么。于是,国内开发的微博通常包含两个新功能:援引和评论。
=======================================
后面提到的“援引”和“评论”主要是运用在门户微博里,如新浪微博等,饭否以后会不会朝这方面改版也未可知。
不过依照饭否对twitter的追随,很有可能还是不会开发“援引”和“评论”功能。
“援引”和“评论”模式其实是对微博平等性的一种破坏,具体内容也可参看上面那篇引文。有详细解读。
综上,关于使用饭否的相关建议:
用户之间的对话尽量使用原版的“回复”,不仅有可追溯性,而且对于你的follower也不容易造成干扰,即使版聊,也不会造成对方timeline的刷屏(除非他也fo了你对话的饭友)。
如果是转发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自然可采用”转发“。
但请适当使用”转发“功能,请勿用于版聊,除非偶尔觉得很有意思,灵光一闪的对话,可使用”转发“推荐给你的follower之外,还是尽量用原始的”回复“功能。
解剖麻雀之心:微博的信息呈现格式
http://www.hozin.com/Point/201011/The-Heart-Of-Sparrow.html
分析的很好很细致,值得一读。
饭否@机制:在你的timeline上只能看到你关注的人互相之间的@,而你所关注的人与一个你没有关注的人之间的互@,不会出现在你的主页timeline上。
以A、B、C三人举例,B与C互相关注,进行的互动对话,分情况分析A同学的timeline显示内容:
(1) A同学Follow了B同学,未Follow C同学。
A同学的主页timeline可以看到B同学的原创及转发信息。但是B同学以@C 开头的信息(即单纯点击“回复”C同学的发言)不会出现在A同学的主页timeline上面。
(2) A同学同时Follow了B同学和C同学
A同学的主页timeline可以看到B同学和C同学的原创及转发信息。而且也能看到B同学和C同学之间以@B @C 开头的互@对话。
以上是针对“回复”的举例。
若B同学进行“转发”式对话,即采用“我对某人发言的评论 RT @C:他的发言内容”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则关注B同学的所有用户都可看到此则信息,与这些用户是否关注C同学无关。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冗余及重复。
转一段关于“转发”式评论造成资讯噩梦的分析,原文请猛击此处。
======================================
转发,是Twitter的功能之一,即“将别人的发言张贴到自己的时间轴”,这种转发是原封不动的,且无法增加新内容的。开放精神让Twitter具有高度灵活,用户自发的突破了“原文转发”的形式,RT产生了。
RT最早来自一些客户端应用,后来也成为饭否这样的Twitter追随者的标准功能。所谓RT 就是在140个字的范围内,采用“我对某人发言的评论 RT @某人:他的发言内容”的形式,在自己的时间轴上建立包含他人内容的分支,同时增加新的内容和自己的评论。RT是人工的复制别人时间轴的片段,以接龙的形式产生言论序列,共同讨论。
Twitter为什么要坚持原文转发呢?实际上无数爱好者强烈要求Twitter将RT作为官方标准功能,但Twitter坚持“发言的可追溯原则”,所以RT一直作为非官方的格式存在着。RT内容是发言者可以任意更改的,容易产生混淆和篡改;依然有无数的爱好者在140个字的范围内乐此不疲的RT,因为他们不喜欢“原封不动的转发”,更期望说一些什么。于是,国内开发的微博通常包含两个新功能:援引和评论。
=======================================
后面提到的“援引”和“评论”主要是运用在门户微博里,如新浪微博等,饭否以后会不会朝这方面改版也未可知。
不过依照饭否对twitter的追随,很有可能还是不会开发“援引”和“评论”功能。
“援引”和“评论”模式其实是对微博平等性的一种破坏,具体内容也可参看上面那篇引文。有详细解读。
综上,关于使用饭否的相关建议:
用户之间的对话尽量使用原版的“回复”,不仅有可追溯性,而且对于你的follower也不容易造成干扰,即使版聊,也不会造成对方timeline的刷屏(除非他也fo了你对话的饭友)。
如果是转发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自然可采用”转发“。
但请适当使用”转发“功能,请勿用于版聊,除非偶尔觉得很有意思,灵光一闪的对话,可使用”转发“推荐给你的follower之外,还是尽量用原始的”回复“功能。
解剖麻雀之心:微博的信息呈现格式
http://www.hozin.com/Point/201011/The-Heart-Of-Sparrow.html
分析的很好很细致,值得一读。
-
s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5 10:18:32
-
浪不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1:31:33
-
阿狸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2-05 00:04:08
-
我不是天使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2-04 23:15:10
-
钧泽Kevin L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2-01 17:24:16
-
星星︱落在你头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2-01 17:16:09
-
艾玛·鱼-最好的时光是用来浪费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2-01 17: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