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三联书店“我们的经典”读书会
在很长的时间里对讲座的认识都是很模糊的。记忆中大一伊始听过几个,但那是因为误认为讲座也算学分,得知是谣言之后就没怎么去过讲座现场了。工作后也曾听过几个党性教育的讲座,其实我更愿意把它们当作工作任务的一部分。真正因为兴趣而参加的,今天三联书店的这个还真算是第一个。
每周五的《新京报》书评周刊都会介绍三联、风入松等书店的周末讲座,昨天终于决定听一次,因为对主讲人李零比较关注。对他《丧家狗》中的一句话印象颇深,“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都是丧家狗”,相信这句话能够触动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的不断适应着的人们。
今天李教授主要是配合他的两本新书讲对于诸子经典的读法,他的观点是回归经典,尽量与经典成书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寻找古人思考问题的智慧,诸子在他们的年代都不是圣人,去圣乃得真孔子。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以及答问让我感觉到,李零教授确实是一个矛盾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国家、社会面临这么多问题的时候,我还在埋头读古书,有时真是觉得很惭愧”。另外还有些话还很愤青,比如“小孩听大人的,大人听领导的,领导听老天爷的,老天爷听老天爷他妈的”“忽悠领导,罪莫大焉”。其实这正是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特质。“修身齐家家治国平天下”是对读书人千年不变的要求,自由、民主等等的普世价值也在影响着他们,传统、现代、理想、现实不断重合叠加,有一点是肯定的,知识分子在进步,社会多少都会在进步。
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意是当下重读经典对于自身或是国家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为做一件事找数个堂而皇之理由,以显示巨大的道德优越。想吃顿烤鸭还要找到纪念巴甫洛夫诞辰若干周年上,有必要吗?读书嘛,想读同时也有空读你就去读吧。
每周五的《新京报》书评周刊都会介绍三联、风入松等书店的周末讲座,昨天终于决定听一次,因为对主讲人李零比较关注。对他《丧家狗》中的一句话印象颇深,“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都是丧家狗”,相信这句话能够触动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的不断适应着的人们。
今天李教授主要是配合他的两本新书讲对于诸子经典的读法,他的观点是回归经典,尽量与经典成书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寻找古人思考问题的智慧,诸子在他们的年代都不是圣人,去圣乃得真孔子。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以及答问让我感觉到,李零教授确实是一个矛盾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国家、社会面临这么多问题的时候,我还在埋头读古书,有时真是觉得很惭愧”。另外还有些话还很愤青,比如“小孩听大人的,大人听领导的,领导听老天爷的,老天爷听老天爷他妈的”“忽悠领导,罪莫大焉”。其实这正是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特质。“修身齐家家治国平天下”是对读书人千年不变的要求,自由、民主等等的普世价值也在影响着他们,传统、现代、理想、现实不断重合叠加,有一点是肯定的,知识分子在进步,社会多少都会在进步。
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意是当下重读经典对于自身或是国家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为做一件事找数个堂而皇之理由,以显示巨大的道德优越。想吃顿烤鸭还要找到纪念巴甫洛夫诞辰若干周年上,有必要吗?读书嘛,想读同时也有空读你就去读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