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我突然想到“信”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东西,左右人的思想甚至一切作为。
就像从小被洗脑说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世界,
所以当看到慧能那句:“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就瞬间觉得这说法很有意思。
有趣,因为它开始让我质疑之前脑子里一直存在的“信”--客观唯物的概念。
当然质疑归质疑,信仰仍旧深信不疑的信仰着,不然为什么每碰到点啥,我们就第一反应要“用科学去解释”它呢。牛顿当然也是信科学的,不是穷途末路了也不会最后进了神学院。
这样说我好像很亵渎神灵,我不敢,但这也正是我要探讨的。
我从高考后去上了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慕道班,
我慕基督教的传奇历史,我慕基督教堂的恢弘绝美,我慕基督教义的仁善慈爱,我慕在教堂里虔诚做着礼拜的善男信女们,我慕了天主教一切外在的魅力绝色,唯独我至今仍无法“信”。
我很认真的听墓道的教友表述如何的她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能感受天主就在身边,像是爱人一般的亲切。我很虔诚的听修女的灵修课,很愿意很愿意,如果能感受到天主的存在。
可是没有,我不能像皇帝那样假装自己穿了衣服,天主离我好远,我感受不到他。
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因为“信”与“不信”。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件事,一个启示,一段故事,会让我突然天光一闪的“信“了,我期待那一天,我期待我能感受到天主。
这足以说明,“信”是一件不能自欺欺人的事,不信就是不信,不能假装就信了,因为在内心深处还是根深蒂固的不信着的。
我要引申到爱情上来。
就像热恋中的女人们都会说:我是你的,我要嫁给你,我们一定会幸福的。
她会这么信誓旦旦的说,因为她真的相信这段爱情能带给她幸福和未来,绝对不会是她假装自己爱着这个男人或者她根本不爱这个男人。我如何都不能想象,一个女人对着一个不爱的男人,可以说“我是你的”,并和他做爱。
我想说的是,真的“信”与否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当这个女人受伤,被抛弃了,被男人绝情的分手了。
她不死心,还会“我等你,半年为期逾期就狠狠把你忘记”,她心里还有着希望的火苗,只等男人心一软回头的那刻她就飞蛾扑火的飞迸过去,但经验告诉我们,切勿被这种自我的假想所左右,一个男人抛弃过你一次, 就会有第二次。
究其原因,女人都是痴情的傻子,根源在哪里。
因为女人轻信,女人容易轻易的相信爱情的美好,即使她知道许多场景只会在偶像剧里出现,她还是会抱有希望,还是会期待哪天她的王子骑着白马在阳光下对着她微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偶像剧主题都是贫穷女与富家公子的纯美爱情,而且还这么有市场。就是因为有那么些女的轻信偶像剧里描述爱情的美好,然后在现实中期待然后落空,才会“为什么受伤的都是女人”。
但是,“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在一秒内改变。
比如,我给自己列出几十条我们不可能了的原因,然后强行植入,终会有一条让你瞬间平静了放下了,比如“他就是这样的冷漠,不会变了。”
就这一句“不会变了”,就是一种信仰皈依,我从相信“他还是爱我的,他可以为我改变”到我相信“他一辈子就这样了,他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他不需要我的”。人就瞬间豁然开朗了。
很好啊,当从一种信仰思维转化到另一种信仰,人的思想行为包括一切的决定看法都会不同。
所以我真的很好,节日快乐。
它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东西,左右人的思想甚至一切作为。
就像从小被洗脑说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世界,
所以当看到慧能那句:“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就瞬间觉得这说法很有意思。
有趣,因为它开始让我质疑之前脑子里一直存在的“信”--客观唯物的概念。
当然质疑归质疑,信仰仍旧深信不疑的信仰着,不然为什么每碰到点啥,我们就第一反应要“用科学去解释”它呢。牛顿当然也是信科学的,不是穷途末路了也不会最后进了神学院。
这样说我好像很亵渎神灵,我不敢,但这也正是我要探讨的。
我从高考后去上了徐家汇天主教堂的慕道班,
我慕基督教的传奇历史,我慕基督教堂的恢弘绝美,我慕基督教义的仁善慈爱,我慕在教堂里虔诚做着礼拜的善男信女们,我慕了天主教一切外在的魅力绝色,唯独我至今仍无法“信”。
我很认真的听墓道的教友表述如何的她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能感受天主就在身边,像是爱人一般的亲切。我很虔诚的听修女的灵修课,很愿意很愿意,如果能感受到天主的存在。
可是没有,我不能像皇帝那样假装自己穿了衣服,天主离我好远,我感受不到他。
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因为“信”与“不信”。
我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件事,一个启示,一段故事,会让我突然天光一闪的“信“了,我期待那一天,我期待我能感受到天主。
这足以说明,“信”是一件不能自欺欺人的事,不信就是不信,不能假装就信了,因为在内心深处还是根深蒂固的不信着的。
我要引申到爱情上来。
就像热恋中的女人们都会说:我是你的,我要嫁给你,我们一定会幸福的。
她会这么信誓旦旦的说,因为她真的相信这段爱情能带给她幸福和未来,绝对不会是她假装自己爱着这个男人或者她根本不爱这个男人。我如何都不能想象,一个女人对着一个不爱的男人,可以说“我是你的”,并和他做爱。
我想说的是,真的“信”与否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当这个女人受伤,被抛弃了,被男人绝情的分手了。
她不死心,还会“我等你,半年为期逾期就狠狠把你忘记”,她心里还有着希望的火苗,只等男人心一软回头的那刻她就飞蛾扑火的飞迸过去,但经验告诉我们,切勿被这种自我的假想所左右,一个男人抛弃过你一次, 就会有第二次。
究其原因,女人都是痴情的傻子,根源在哪里。
因为女人轻信,女人容易轻易的相信爱情的美好,即使她知道许多场景只会在偶像剧里出现,她还是会抱有希望,还是会期待哪天她的王子骑着白马在阳光下对着她微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偶像剧主题都是贫穷女与富家公子的纯美爱情,而且还这么有市场。就是因为有那么些女的轻信偶像剧里描述爱情的美好,然后在现实中期待然后落空,才会“为什么受伤的都是女人”。
但是,“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在一秒内改变。
比如,我给自己列出几十条我们不可能了的原因,然后强行植入,终会有一条让你瞬间平静了放下了,比如“他就是这样的冷漠,不会变了。”
就这一句“不会变了”,就是一种信仰皈依,我从相信“他还是爱我的,他可以为我改变”到我相信“他一辈子就这样了,他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他不需要我的”。人就瞬间豁然开朗了。
很好啊,当从一种信仰思维转化到另一种信仰,人的思想行为包括一切的决定看法都会不同。
所以我真的很好,节日快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