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天资差异》。

快樂

快樂(流畅感。)
2015-11-23 17:25:1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3 17:44:48

    先让我弄清楚这本著作的三位作者:

    姥姥: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   妈妈:伊莎贝尔。迈尔斯   女儿:彼得。布里格斯。迈尔斯

    这三位心理学的业余爱好者,   根据荣格对人的个性的分类   几经努力,制作了一个性格测试表(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   这本书就是解释她们是怎么制作这个表的。

    没男人什么事,   因为他们去打仗去了(二战)   当时妇女要在工厂里顶替男人们的空缺   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对人的性格做个测试   看看哪种人更容易胜任哪种工作   做到又愉快、又有效率。

    这表是1943年设计出来的,   很不受正统心理学家待见   倒是很受正常人的喜欢   到1994年,已经有250万做了测试   妈妈是1980年去世的   这本书是在她去世后不久出版的

    她们是米国人。   Gifts Differing

    她们的基本观点是:   如果人们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就会在交往中有更多的宽容和舒适有效率   然后世界大同就实现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4 17:51:41

    看了正文几行,   就赶脚摔了俩跟头   缺成分!   赶紧搜英文版的,   搜了半天还是没搜到   可以网购,100多太贵   孔网有一本35元,旧的,不想买

    今天看了几页了   感觉还行啊,   就是有个别句子要再看两遍   看完两遍之后,觉得还行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4 18:02:06

    我在首贴贴了一段

    荣格说的这个感知和直觉   我完全可以用更“科学”的方法来描述

    就是这两天说的听英语的两种不同方式。

    “感知”呢,就是按部就班,从小练习听,象joe,然后呢,可以听懂了,就OK了。   “直觉”呢,就是没练成,当然就听不懂,但是如果能够通过直觉来呈现的话,也能懂,就是费点儿劲。

    就是这么简单,   完全没有那么神秘   而且直觉也完全不是什么不用感知就如何如何,那是fang pi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5 11:13:07

    呵呵,joe   我要用荣格的这套性格分析法给你算一卦!   哈哈哈!

    你属于:   感知方面是直觉型   判断方面是情感型

    我呢:   感知方面是直觉型   判断方面是思考型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5 11:24:01

    我得把我看到目前的段落的感想写一下   因为文中竟然有:你看了这段这么想,你就是如何如何的人、那么想就是如何如何的人

    我的感想就是: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不知道是谁的眼光、是我的、还是现在这方面的世界水平的眼光)   这样的分类、描述的方法是非常笨拙的了   (我怀疑当时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瞧不起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这本书的作者们应该是她们自己说的感知型、思考型   换句话说,就是实干家型!   她们是从两个立足点的两个极端来试图说明人的性格这个复杂的现象   (完全可以用各个连续变量的各次幂加权和来精确研究,但是估计没人真这样研究过:数学家不懂心理、心理学家不懂数学)   所以就姑且一听一看之吧   估计有很多地方是显得模棱两可、没有落在阴影范围内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5 11:26:47

    凡事应该都是从情感到理性、从直觉到感知的过程的   她们把这两点截然对立起来显然是工具性的过于笨拙了   但是笔粗可以画大画、脚灵可以踢足球   看她们的结论是什么吧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5 11:37:09

    feel 和sence 的区别吗? 呵呵,不是我说你,快乐,这你还真不懂。 我英文不行,对单词的理解完全不行,理解一个词的含义你必须理解那个语境,就是他那个大的文化背景,不然的话就没有他那个思维,这基本上要重装系统换脑子才能做到~~

    西方一些作家,之所以能那么“通透”,就是他们有sence,比如我推荐过的几个犹太作家,比如艾辛格,弗兰纳里奥康纳,比如托马斯曼这些~~这个快乐不太明白,Joe 应该比较知道~~

    快乐比较理性,理性是非常宝贵的。

    任何教导人放弃理性良知的宗教都是邪教!!!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5 11:40:38

    “理性”并不是最高层次,理性是工具,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5 12:00:42

    sense ,

  • 荣小螈赠阅

    荣小螈赠阅 2015-11-25 12:07:18

    其实直觉也是经验的积累吧!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6 19:01:45

    让我差异的是, 她竟然把内倾和外倾与前面四种区分给并立开来 我还以为她会把某一种归为内倾、 另一种归为外倾呢 她说都有可能!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6 19:03:40

    更令我诧异的是 她把感知和判断也分开了 说是也都有可能! 不会就这样分出了16种性格吧?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6 19:09:58

    翻译得还可以。

    但我怀疑这祖孙三代是不是有德语血统 她叙述的方式是那种分层次的方式 往往一段之内并行描述相对应的两种东西 如果没有这种自觉 很容易读着读着就看不懂了

    译者唯一可商榷的地方是 有些地方按照原文直接用了句号 而又少了中文应该有的必要的承转的连词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7 18:28:44

    她果然开始归纳了: 分成:

    内、外倾 感、直觉 思、情绪 知、判断

    四对八种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8 10:43:29

    我看到作为译者造成的混乱了 还真让奥说着了, 他把作者设计的模型中不同层次的两个字眼儿 一个翻译成“感知”, 一个翻译成“感觉”, 孤立这么看的时候 这样翻译也没什么问题 但一到后面作者开始用这四种八根线索拧麻花的时候,(列方程、推导求解的时候) 中文读者就立马晕了、混成一锅粥了! 想来英文读者会好过一些 因为打头的字母不一样 作者也的确用打头字母来表述了 因为四个四个概念变换着太绕了!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8 12:30:04

    我的判断是,你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因为你对这些词语不理解~~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8 17:21:48

    我的判断是,你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因为你对这些词语不理解~~ 我的判断是,你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因为你对这些词语不理解~~ ypapanti

    嗯,你的判断。。。

    我的判断是,你应该看过这本书   或者,看过荣格的《人类性格》那本书

    要是我的判断没错的话,   你判断判断我的性格属于哪类   你的又是属于哪类?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8 17:26:13

    feel 和sence 的区别吗? 呵呵,不是我说你,快乐,这你还真不懂。 我英文不行,对单词的理解 feel 和sence 的区别吗? 呵呵,不是我说你,快乐,这你还真不懂。 我英文不行,对单词的理解完全不行,理解一个词的含义你必须理解那个语境,就是他那个大的文化背景,不然的话就没有他那个思维,这基本上要重装系统换脑子才能做到~~ 西方一些作家,之所以能那么“通透”,就是他们有sence,比如我推荐过的几个犹太作家,比如艾辛格,弗兰纳里奥康纳,比如托马斯曼这些~~这个快乐不太明白,Joe 应该比较知道~~ 快乐比较理性,理性是非常宝贵的。 任何教导人放弃理性良知的宗教都是邪教!!! ... ypapanti

    艾辛格是谁?

    我倒是看过一个叫辛格的、用意第绪语写作的美国作家写的小说   是在大学里看的   我非常非常喜欢他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9 17:02:12

    艾。巴。辛格http://www.douban.com/group/IsaacSinger/

    《艾辛格的魔盒》,短篇集,特棒~~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18298/
  • ypapanti

    ypapanti (温良的人必承受土地) 2015-11-29 17:10:12

    荣格不跟你说了,你好像是学这个的,咱得尊重专业性~~

    荣格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由于他的特殊视野,他发现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那个确实很厉害,你知道是什么吗?

    作为心理学学者的荣格,我不关心~~作为人类学学者的荣格,确实有意思~~~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9 21:19:19

    艾。巴。辛格http://www.douban.com/group/IsaacSinger/ 《艾辛格的魔盒》,短篇集,特棒~~ht 艾。巴。辛格http://www.douban.com/group/IsaacSinger/ 《艾辛格的魔盒》,短篇集,特棒~~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18298/ ... ypapanti

    哦,还真是同一个人!

    我看的是《傻瓜吉姆佩尔》   我非常非常喜欢!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1-29 21:50:05

    荣格不跟你说了,你好像是学这个的,咱得尊重专业性~~ 荣格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由于他的特殊视 荣格不跟你说了,你好像是学这个的,咱得尊重专业性~~ 荣格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由于他的特殊视野,他发现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那个确实很厉害,你知道是什么吗? 作为心理学学者的荣格,我不关心~~作为人类学学者的荣格,确实有意思~~~ ... ypapanti

    哈!

    原来你真是注子哈!

    你好像不一样了,   但还有点儿原来的影子

    荣格不是我的专业   我是学理工的

    我和你一样   我也不想聊我的专业   因为那方面并不是兴趣所在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07 18:45:08

    第二章开始对荣格进行批判了, 把荣格的8种分类扩成了16种 强调了辅助精神活动并非与主要精神活动对立 而是必要补充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2 13:09:13

    不愧是女性作者 竟然细枝百叶地介绍这16种偏好在表中摆放的左右上下关系!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7 14:22:39

    突然意识到接下来,   她在把一张、一张调查表格贴出来   要命得很呢!   这是进入到第二部分了   是谓“人格偏好的结果”   介绍了分类表的排列后   就直接贴各3000多男生、女生的性格调查的百分比   这么无趣的东西摆这么前的位置上   应该是德国人后裔的风格吧?   从第4章到第8章,叙述各倾向的特点及总结

    第三部分是“人格偏好的现实意义”   从“对立面”、婚姻、早期学习、学习风格、职业几方面论述

    还有第四部分:发展的动态性   (应该是指小孩子的人格偏好的发展)   任务、良好人格的表现、障碍、动机

    这是1995年的版本   作者还写了再版序言   能感觉到,应该没有什么重大的更新   很遗憾,   可能作为家族著作来说   应该是后继无人了   这也算是“富不过三代”吧?   而且是女富不过三代!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7 17:49:04

    看了,   越过那些空洞的表(相当于砸开西瓜皮、榛子壳、瓜子皮、野猪刺、乌龟甲)   来到专门描述个偏向的特点的章节了   写得我都感动滴哭了!   那本《内向优势》可从没到这境界!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8 17:21:16

    今天看的这段,   她在说小孩子认字时的特点   哈!太有用了!   家家在幼小衔接课正开始学算术和拼音呢   我没怎么管她   正好可以借此观察观察!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9 09:47:33

    我必须得把这个记下来: 我之前还认为直觉只是非接触的感觉 但这应该不是全部, 从感觉到直觉,这应该是一个过程 作者所谓的“感觉偏好”和“直觉偏好”应该只是对过程性的状态性的描述, (当然,这种过程在后天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减速、使人分别驻留到相对的阶段中,就被指为感觉或直觉这两端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9 09:51:58

    《从直觉到理性》这本书的价值 多半只在于这个书名, 她提出了这个阶段的新视角 (要是这个idea也是给她写序的那个老外塞给她的,那这本书就是名副其实的裸奔艺术行为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19 10:00:09

    手机真是不方便, 我想说的是 这个《从直觉到理性》书名, 和我上段说的从感觉到直觉 恰好构成了两个相应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从一个层次上到更高的层次 这才是发展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东西 这本书里说的东西也不是没有意义 只是静态的、初期的一些表象 而《内向优势》充其量只是用磁共振技术对大脑照了照 一切都在静静地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那个时代的到来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22 11:37:09

    前面对思考和情感型挺好 但是后面的归纳不好 就像反正话一样 不再有新意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22 18:24:15

    前面对思考和情感型挺好 但是后面的归纳不好 就像反正话一样 不再有新意了 前面对思考和情感型挺好 但是后面的归纳不好 就像反正话一样 不再有新意了 快樂

    没写完,   她这样非黑即白地对比着列表   给人的感觉是   这是两者都有某种东西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所致   难道她要给后面的“障碍”章节打伏笔么?   那么那些“天生的”个性又怎么解释呢?   似乎大脑(姑且说大脑,其实还应该包括各种腺体、筋骨的强弱、四肢的灵活性等等)   象一个内部凹凸不平的容器、   在经历的出生、后天往里面灌各种材料后   得到的一捧殊不相同的造物   所呈现的样貌、气味、色彩各不相同,   可这样似乎又什么都没说!

    因为她没有看到根本的东西   所以,她所细分的几个方面其实是有牵扯的!   这足以令一般研究者沮丧的了   可磁共振其实也帮不了太大的忙。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25 18:28:52

    我不是判断型的   我是感知型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31 12:52:44

    看得太慢了!   几乎不愿意看   因为写得让我非常不爽!   又在对仗着、空空地罗列一些相反的判断   这个可以有   但是要有一个提取的过程   而且应该象供查询的字典似的放在最后,   作为一本书、作为向很可能是初次涉足这种思考的读者宣介的过程来说   前面应该有一些具体的例子   以供读者逐渐形成自己的脉络、   然后再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可现在不是这样,   我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例子、解释   到现在206页的91页还没有出现!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   因为这些对比的表格   是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 在最早搞研究时写的!   也就是姥姥写的表;   而这本书,是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即:妈妈)写的!   所以成色掉了很大一块!      相当于原创和继承者之间的区别!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31 13:04:16

    昨天想到的,   姑且记在这个贴里吧:   人的设置里   一定有一种东东   可以非常快速地响应   为了追求快速响应、有时会变得盲目而不适当   因为相应的、其他的过程还没有跟上来   这些其他过程相对来讲不是那么地迅速、往往要花些时间

    这种非常快速地响应的系统   包括哪些呢?   这是需要细细分辨的

    人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   应对外在的打断就会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5-12-31 16:24:21

    她在定义“灰色区域”,   有意思:

    “每人都有一个灰色区域,   灰色区域产生于人们所排斥和否认的未充分发展的精神活动过程。   灰色区域使用相对幼稚和原始的判断和感知类型,   并不有意识地服务于意识目标,   它自行其事,   脱离意识人格和无视意识标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2 19:00:52

    看完以后, 我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演绎这16种性格!

  • 荣小螈赠阅

    荣小螈赠阅 2016-01-03 16:06:07

    看完以后, 我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演绎这16种性格! 看完以后, 我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演绎这16种性格! 快樂

    那你成了演员!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4 09:43:01

    那你成了演员! 那你成了演员! 荣小螈赠阅

    嗯,春草提醒的对   我的意思是想说“分析”   在有明确结果之前   还很难谈得上“演”和“译”。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4 10:15:08

    对于现实的观察   让我想到了可能是弗洛伊德的“内驱力”概念   不错,   内驱力是都有的、   只是所花费在的对象上有所不同   这大概才是更宏观、易见到的实情   尤其是在人际互动、艺术活动这两大分野内

    在我快要迷失的时候,   晚上练瑜伽的时候(又~开始练了)   听到蕙兰说:重要的是能控制自己的能力、达到和谐!   对!从这个角度看,内向与外向的任务是同样艰巨的   而大人们则一般可以对顽皮的嬉笑而对哭诉的渐渐失去耐心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4 16:57:23

    这16种人格类型   和多元智能中那8、9种智能是什么关系?   要是没什么关系   那才是太扯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5 09:27:28

    她在阐述每种人格的人适合做哪种职业,   突然想到:   岂非是各种职业的要求塑造了不同的人格?   汗下。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5 12:00:28

    看到现在为止,   觉得最有用的一句话   概括为:

    对自己勤判断   对他人多感知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5 14:09:25

    看到了一处叙述,   我猜这就是那两位女作者所写的书里   对于讨论问题所应采取的方式的出处   但是好像那两位女作者成书的年代要更早一些?

    “(不管什么类型性格的人们,)   他们应该把知道的一切摆在桌面上。   他们应该使用四种精神活动,   无论其发展如何:   使用感觉来获得相关事实,   使用直觉来获得可能有用的方法,   使用思考来确定结果,   使用情感来考虑结果对相关人群造成的影响。   将其各自的感知和判断过程共同使用   能够提供对两人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5 18:14:32

    “人格类型与婚姻”这一章,   和我看的那本《爱的五种语言》也对接上了!   那位牧师心理学博士写的书。

    竟然写得比那位男博士写得更理性、更全面!   而且,不要忘了   这位是女性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6 17:31:40

    在“人格类型与早期学习”这一章,   作者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什么叫“无意识”,   即使荣格也没有让我体验到这一点   看看,   这组孙三人不是白给的吧!

    当然,   我还没看到这和人格类型有什么关系。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6 18:16:05

      在“人格类型与早期学习”这一章,   作者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什么叫“无意识”,      在“人格类型与早期学习”这一章,   作者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什么叫“无意识”,   即使荣格也没有让我体验到这一点   看看,   这组孙三人不是白给的吧!   当然,   我还没看到这和人格类型有什么关系。 ... 快樂

    但是显然这是应景的一章!

    下一章是学习风格。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7 14:51:11

    joe,你猜怎么着   今天上班的路上   我突然想到:   感知是吸气、   判断是呼气!   厉害吧?

    这只是偶然想到的   还没来得及细细对应,   那思考、情感、内、外、感、直又对应什么呢   还没细想。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09 09:41:40

    到目前为止,“性格中的阴影”这个概念是我看这本书得到的最有用的东西

    我还是喜欢用“性格”这个字眼儿 不太喜欢“人格类型”这么牙碜的说法 可能它更准确、但是在实际中用的很少 因而在谈及的时候失去了很多迅速的能指

    作者,我猜大概应该是荣格 建议不把阴影看成为这个人本身 觉得这样既公平又使施动者道貌岸然、至少不虚妄地为其所累 由此得以解脱 那么对方呢? 至今还语焉不详

    推理一下:阴影既然这样看待,光芒是不是也该这样呢? 还是语焉不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1 12:24:15

      对于现实的观察   让我想到了可能是弗洛伊德的“内驱力”概念   不错,   内驱力是   对于现实的观察   让我想到了可能是弗洛伊德的“内驱力”概念   不错,   内驱力是都有的、   只是所花费在的对象上有所不同   这大概才是更宏观、易见到的实情   尤其是在人际互动、艺术活动这两大分野内   在我快要迷失的时候,   晚上练瑜伽的时候(又~开始练了)   听到蕙兰说:重要的是能控制自己的能力、达到和谐!   对!从这个角度看,内向与外向的任务是同样艰巨的   而大人们则一般可以对顽皮的嬉笑而对哭诉的渐渐失去耐心 ... 快樂

    再一次感到,   人格类型,   更多的应该决定于内在的驱动力   感知、判断应该只是最表层的东西!

    比如不同性格的人开车   会有明显的不同;   但你说他是感知、判断有问题呢?   据我自己的感受,   是内向的人根本不去感知、判断(是不是需要变道、超车)   而是根本就不想那样做   只想遵从外在的规则去开车!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1 18:18:06

    看完了“与职业”这一章,   有些差强人意啊。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2 14:45:14

    我觉得下面这段是这本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了   也比较新颖,   敲在下面:

    “每一种人格类型   都存在一种最初的简单形式,   主要功能的区别才刚刚开始,   其顺应方式也才刚刚得到使用。   在稍后的阶段,主要功能开始形成   并完全支配了其余各种形式。   在此阶段,任何不协调的东西都会被压抑。   在有的人身上,还有一个进一步的阶段   其他的功能也得到发展的机会   以弥补片面性   从而典型的人格开始出现更完整的和充分的人性表达而得到修正。

    上述的后一阶段仅在那些人格类型得到完全的发展、   并且还在不断成长的人中出现。   在以后的人生阶段,   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其特定人格类型的弱点。   他们无需遗弃发展最充分的精神活动过程的价值观、   就可以使用自我理解来识别并发展从前被疏忽的第三和第四种精神活动过程。   这样,他们最终就超越了其人格类型!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   如果这是出现在该人最主要的两种精神活动过程充分发展之前,   那么,这会导致该人的发展出现偏离并且产生负面作用。”

    鉴于这本书还有30页就结束了,   我不奢望她会深入地阐述她为什么这么说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2 15:21:48

      我觉得下面这段是这本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了   也比较新颖,   敲在下面:   “每   我觉得下面这段是这本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了   也比较新颖,   敲在下面:   “每一种人格类型   都存在一种最初的简单形式,   主要功能的区别才刚刚开始,   其顺应方式也才刚刚得到使用。   在稍后的阶段,主要功能开始形成   并完全支配了其余各种形式。   在此阶段,任何不协调的东西都会被压抑。   在有的人身上,还有一个进一步的阶段   其他的功能也得到发展的机会   以弥补片面性   从而典型的人格开始出现更完整的和充分的人性表达而得到修正。   上述的后一阶段仅在那些人格类型得到完全的发展、   并且还在不断成长的人中出现。   在以后的人生阶段,   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其特定人格类型的弱点。   他们无需遗弃发展最充分的精神活动过程的价值观、   就可以使用自我理解来识别并发展从前被疏忽的第三和第四种精神活动过程。   这样,他们最终就超越了其人格类型!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   如果这是出现在该人最主要的两种精神活动过程充分发展之前,   那么,这会导致该人的发展出现偏离并且产生负面作用。”   鉴于这本书还有30页就结束了,   我不奢望她会深入地阐述她为什么这么说 ... 快樂

    关于她说的这种现象,   我以前见人写过的一个帖子   说是中国的方法是补缺、   而西方的方法是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她这个观点倒是挺新颖,   但是缺乏进一步的阐述。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2 18:03:29

    进入第四部分以后,   确实出现很多低级的译文上的错误   而且确实有些类似“机器翻译”似的错误   (因为中英文语序是颠倒的,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的关系)   不知道是为什么。

    还有就是一些字眼儿的选择。

    而似乎只有这部分的解释会多一些、值得看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2 18:20:25

    哈哈哈!

    我开始要懂她说什么了!

    正如我所料的,   她主要想说儿童的事!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0:54:53

    从现在望向将来的那一瞥,   是从感觉到直觉转换的那一瞬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2:05:35

    好像在自始至终引述荣格的一本叫《人类性格》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我找不到中文的译本   只有一本《荣格性格哲学》的书   更象是乱编的东西   回头再说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2:19:16

      好像在自始至终引述荣格的一本叫《人类性格》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我找不到中文的译本     好像在自始至终引述荣格的一本叫《人类性格》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我找不到中文的译本   只有一本《荣格性格哲学》的书   更象是乱编的东西   回头再说 ... 快樂

    下载了一本《荣格性格哲学》   按后面附的著作年表   看到1923年左右的著作中译本叫《心理类型》(1921年)   下了一本,   应该是这本!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3:11:29

      下载了一本《荣格性格哲学》   按后面附的著作年表   看到1923年左右的著作中译本叫《   下载了一本《荣格性格哲学》   按后面附的著作年表   看到1923年左右的著作中译本叫《心理类型》(1921年)   下了一本,   应该是这本! ... 快樂

    我竟然找到了那句话!   1923年版的英译本在415页   我下载的这个1989年版的中译本在402页!

    可以看出伊莎贝尔。迈尔斯(妈妈)做了高度的综合   虽然基本是原话   但是荣格也仅仅是那么一说   伊莎贝尔在自己的这本书里却作为原则出现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6:36:45

    我看完了最后一页,   是用把看的当前行移到屏幕的最上边的方法。

    看到快到最后的时候   我意识到:   这本书里没有那张测试表   网上找找也容易   我现在找到两个网站了   我准备试试   这东西不能光凭叙述就判定的

    就这本书而言,   我觉得她加上一些实例就好了   但我猜她没有   她有的只是一些测试结果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显得有点儿干巴巴的缘故   要是她想用这种风格靠近大师的话   就错了

    可惜孙女不能接着完善这本书了   这是非常可惜的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3 17:42:57

      我在这两个网站上测了一下,
      结果,
      结果竟然都是:ISTJ型的。
      joe,你要是感兴趣的话
      也可以试试,
      最后填手机号,
      你要是不愿意填的话
      可以随便填一个
      http://www.apesk.com/mbti/dati.asp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4 14:43:57

    我又找了个英文网站测了一下,   结果竟然是ISFJ。

    是T还是F倒也算了   但是最后的J我倒晕了,   我几乎忘了它所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4 15:02:39

      我又找了个英文网站测了一下,   结果竟然是ISFJ。   是T还是F倒也算了   但是最   我又找了个英文网站测了一下,   结果竟然是ISFJ。   是T还是F倒也算了   但是最后的J我倒晕了,   我几乎忘了它所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 ... 快樂

    慢!

    我突然明白了看到这个四个字母的判定后感到的空虚的缘由:   也许是我参加的这几个测试都是免费的缘故   它们只给了我四个字母,   当一种倾向超出了另一种倾向,你就被盖为前一个倾向   不管是51%对49%、还是80%对20%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绝对大错特错的!   我相信这不是Briggs的本意,   人们想知道的,   无非是想确认一下自己在这几个方面的水平达到了多高、   而哪一个方面是自己擅长的、哪方面是还可以提高的则是次一些的需要   甚至是不需要这表告诉人们、人们自己就知道的。

    我似乎知道Briggs为什么反反复复苍白地强调:   知道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却没有举出哪怕一个实例来。   我似乎也明白为什么第三代Briggs并没有把这一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现在进行这样的评估,   是要收费的!   那个英文网站,是50美元   中国的网站号称500人民币,特惠价:40元。

    想想看她姥姥在编制这个测试表的时候,   是动用了她姥爷是政府官员的资源   找学校学生来收集数据的!   而她母亲去世前,出版了这本书   她女儿,利用网络App来收费测试   一定过上了   幸福的生活!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1-14 15:17:47

      先让我弄清楚这本著作的三位作者:   姥姥: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   妈妈:伊莎贝   先让我弄清楚这本著作的三位作者:   姥姥: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   妈妈:伊莎贝尔。迈尔斯   女儿:彼得。布里格斯。迈尔斯   这三位心理学的业余爱好者,   根据荣格对人的个性的分类   几经努力,制作了一个性格测试表(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   这本书就是解释她们是怎么制作这个表的。   没男人什么事,   因为他们去打仗去了(二战)   当时妇女要在工厂里顶替男人们的空缺   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对人的性格做个测试   看看哪种人更容易胜任哪种工作   做到又愉快、又有效率。   这表是1943年设计出来的,   很不受正统心理学家待见   倒是很受正常人的喜欢   到1994年,已经有250万做了测试   妈妈是1980年去世的   这本书是在她去世后不久出版的   她们是米国人。   Gifts Differing   她们的基本观点是:   如果人们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就会在交往中有更多的宽容和舒适有效率   然后世界大同就实现了 ... 快樂

    我犯了个错误,   彼得,不是女儿,是儿子!

    估计坏事就坏在这个儿子身上了!

  • 快樂

    快樂 (流畅感。) 楼主 2016-02-04 17:31:17

    这个不打算再看了,   我仍然觉得   最根本的分野仍然在于所谓的内向、外向

    而到底如何定义内向、外向   这还是个问题      我说的那个根本的过程是:   一种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向外强烈地表达出来、并且表达了出来的力量   远远大于看对方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的力量   就是外向   反之就是内向,

    在这个过程中   感觉(感知、直觉)也好、判断(分析、情感)也好、都只是这个过程的细分而已

    这个过程,   有人管它叫“权力意志”   有人管它叫“力比多”   有人管它叫“亲和力”   有人描述了某个侧面   但是,没有人能很好地综合、完整地阐述它   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人做到这一点。

  • 小猫

    小猫 2020-02-12 16:53:08

    听你瞎比比半天,看不懂就不要在这里向众人展示你可怜的智商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