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坑︳《自深深处》随读随笔

吴所依

来自: 吴所依
2023-12-26 21:59:14 江苏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3-12-26 22:40:35 江苏

    满篇对波西的控诉,对波西穷奢极欲生活的批判,对波西把自己拉入深渊的悔恨,然后又笔转峰回的来一句:“我知道,对我所说的这一切,是有一句话可以回答的。那就是你爱我:在那两年半里,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至目前为止,仍无法得出波西的“爱”体现在哪里。不如说是对王尔德的pua式的“依赖”。 对波西家庭的侧面描写,知道波西有一个糟糕的家庭,暴虐的父亲、逆来顺受的母亲。波西与父亲处处作对,所做所为幼稚而无效,甚至害自己母亲担忧,说波西缺乏担当与成熟。读到这里,很怀疑波西是家里骄纵与偏爱惯了,习惯理所当然的得到,而处事又有家里的宽容包庇,不用太考虑所作为会导致的相应后果,自恋且不自省。 看单方面的描述肯定会对一个人评价有失偏颇,越发好奇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中间先读点八卦再继续看书。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4-01-01 22:39:45 江苏

    看完八卦了,在王尔德去世后波西才知道这封信的存在。情绪激动而情感饱满的写下这封信,出狱后再相遇时却缄口不言。通篇是爱与恨交织的纠葛,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互有上下,而最终总体上爱与感性险胜。 王尔德不愧是唯美主义代表,把许多无形的情感及意向拟象化,境地优美又贴切,文词浪漫又使读者易于想象画面。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4-01-01 22:57:55 江苏

    代入来看,爱是多么卑微,明显不对等的付出、甚至说成是单方面的付出,心中的愤懑不平及恨意,只是需要对方的一句由自肺腑的嘘慰便可化解。可是,为你深陷泥沼,你却不愿稍施援手,甚至不愿沾染我身上的尘土,虚以委蛇、披着外衣与我交流。

  • EiJi

    EiJi 2024-02-09 16:47:32 江苏

    我看的那一版有纪德一篇《我眼中的王尔德》,很震惊王尔德纪德魏尔伦这三人居然认识,还有这三人的相同的性向。纪德眼中的王尔德,文章全没有说话更有趣,嘛,挺想在现实认识王尔德的。最喜欢听别人说俏皮话。

  • 珍安

    珍安 (世界上属于我的那个角落) 2024-02-11 09:41:05 天津

    最近也看了《自深深处》这本书呢,把人面对诱惑时的软弱和内心的痛苦表达得很坦诚也很唯美。后来网上找到王尔德出狱后又和波西在一起的照片,王尔德明显地颓废且衰老了,唉……他在狱中时还计划着出去了开始新的生活,好好地创作一批作品,结果……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4-02-13 01:00:15 广西

    惭愧啊,断了好久没读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4-02-13 12:53:58 江西

    再次感叹,王尔德的文字真的太优美了。他真的很擅长将情感、艺术具象化、意向化,“爱读得出最遥远的星辰上写的是什么;恨却蒙蔽了你的双眼,使目光所及,不过是你那个狭窄的、被高墙所围堵、因放纵而枯萎的伧俗欲念的小园子。你想象力缺乏得可怕,这是你性格上唯一真正致命的缺点,而这又是你心中的仇恨造成的。不知不觉地、悄悄地、暗暗地,仇恨啃咬着你的人性,就像苔藓咬住植物的根使之萎黄,到后来眼里装的便只有最琐屑的利益和最卑下的目的。你那本来可以通过爱来扶植的才智,已经被仇恨毒化而萎蔫了。”、“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还有善用排比式的形容、修饰:“假如让自己恨你的话,那在“活着”这一片我过去要、现在仍然在跋涉的沙漠之中,每一块岩石都将失去它的阴影,每一株棕榈都会枯萎,每一眼清泉都将从源头变为毒水。”、“关于艺术,过去凭直觉隐隐约约感到的东西,现在以心智和感情领悟了,再清晰不过地洞察了,刻骨铭心地体味了。”、“艺术的真实,不在于本质的意念和偶然的存在之间的任何对应;不是形与影的相似,或者说形式本身同映在水晶中的那个形式的相似;也不是空山回音,或者幽谷中的一汪清水,把月亮倒映给月亮,把水仙倒映给水仙。”

  • 吴所依

    吴所依 楼主 2024-04-23 23:27:41 江苏

    感觉王尔德有些“言过其实”了,波西并非全然“不堪”,从局外人目光来看,只是他太年轻、太自我了。不够设身处地、转换角度去思考对方所要面对的境遇与问题。这也是很多恋人容易有的矛盾点。不过说到底,波西确实不是一个体贴的人,他年轻、漂亮、乖戾、张狂、自私、充满对原生家庭的“仇恨”,他在自己的青春里热烈的绽放,而不顾是否会灼伤身边爱自己的人。对王尔德而言,是被索取无度的爱。我们时常笑话别人的恋爱脑,但若落到自己身上,却无奈来一句“情非得已”。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2678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