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是天赋型作家吗

体育老师李民勇

来自: 体育老师李民勇
2021-11-26 14:00:12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14:03:44

    d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14:07:23

    d

  • 噼啪砰砰砰

    噼啪砰砰砰 2021-11-26 15:09:25

    我觉得大部分获得学界、大众的广泛认可的作家都是天赋型作家,只不过一些作家将写作的锐气收起来,所以文章显得平实。 其实也可以从作家开始写作—写出成名作的时间来看,不少作家都是20—30岁出的成名作,而一些30+40+才出成名作的作家大部分都是接触写作的时间稍晚一些。 余华早期的作品我觉得还是蛮灵的,我很喜欢他先锋时期的作品,比如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有些作品看得出对国外文学的模仿,但同时又脱胎于模仿表达了自己的风格。我也很喜欢他前期作品中关于暴力的描写,他把暴力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感受,而这种陌生化的处理却也能让我共情并产生生理上的恶心。 他后期的作品我只读过《活着》,转向乡土了以后就觉得他文风更收但同时也没那么惊艳了……不过天赋型≠永远写得出好作品,天赋型的曹禺最优秀的戏剧都是20来岁写的,之后再动笔的产出就很平平了。

  • 快乐小狗出家版

    快乐小狗出家版 2021-11-26 16:19:06

    我觉得是 反正普通牙医你让他自学两三年就能发表自己的小说我觉得不现实😂

  • momo

    momo 2021-11-26 16:41:54

    看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最大的感受就是余华真的是天赋型选手,尤其是跟片中其他两位作家(学者)相比(没有说其他两位不好的意思)

  • momo

    momo 2021-11-26 17:27:11

    我觉得优秀的作家都是天赋型

  • 江牧

    江牧 2021-11-26 20:45:46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08:43

    我觉得大部分获得学界、大众的广泛认可的作家都是天赋型作家,只不过一些作家将写作的锐气收起来 我觉得大部分获得学界、大众的广泛认可的作家都是天赋型作家,只不过一些作家将写作的锐气收起来,所以文章显得平实。 其实也可以从作家开始写作—写出成名作的时间来看,不少作家都是20—30岁出的成名作,而一些30+40+才出成名作的作家大部分都是接触写作的时间稍晚一些。 余华早期的作品我觉得还是蛮灵的,我很喜欢他先锋时期的作品,比如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有些作品看得出对国外文学的模仿,但同时又脱胎于模仿表达了自己的风格。我也很喜欢他前期作品中关于暴力的描写,他把暴力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感受,而这种陌生化的处理却也能让我共情并产生生理上的恶心。 他后期的作品我只读过《活着》,转向乡土了以后就觉得他文风更收但同时也没那么惊艳了……不过天赋型≠永远写得出好作品,天赋型的曹禺最优秀的戏剧都是20来岁写的,之后再动笔的产出就很平平了。 ... 噼啪砰砰砰

    其实是我对余华的作品比大家公认的天才作家的作品来的更喜欢,可能是我自己偏好的问题。而且其实余华这代的作家年纪已经上去了,再问他是否是天赋型选手这种“问题让我也有点不好意思哈哈。能有经典作品的作家一定是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就是天赋了吧。余华早期的作品我也很喜欢,排序就是在细雨中呼喊>中短篇>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其他,余华关于暴力的描写(特指《现实一种》)是脱离了具体心理历程,因而无从确定作者肯定的人物内心,只有进行的事情是确定的状态下,呈现的暴力。余华后期的风格的确温情了归顺了,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大家总以为传统派和先锋派是对立的,传统派是完成的。其实传统派是开放的未完成的,只有当传统派要迎来一次更新,才会短暂出现先锋派,当先锋派完成了这个过渡,它也完成了向传统派的转化。不管怎么说,这个理由说服了我。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10:33

    我觉得是 反正普通牙医你让他自学两三年就能发表自己的小说我觉得不现实😂 我觉得是 反正普通牙医你让他自学两三年就能发表自己的小说我觉得不现实😂 快乐小狗出家版

    俺也觉得,我觉得他很厉害,不过我觉得余华当牙医好像也很适合。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15:32

    看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最大的感受就是余华真的是天赋型选手,尤其是跟片中其他两位作家(学 看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最大的感受就是余华真的是天赋型选手,尤其是跟片中其他两位作家(学者)相比(没有说其他两位不好的意思) ... momo

    余华挺会讲故事的,聊天内容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可读性。贾平凹的书看过《秦腔》,但是是小时候看的,就记得和平常看的规规矩矩的课外书不一样,我挺喜欢看的。其实顶锅盖说一句,我喜欢《秦腔》里疯疯癫癫的感觉和我后来喜欢看余华各种荒谬风格的书有直接关系。虽然两者好像扯不上关系。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15:41

    我觉得优秀的作家都是天赋型 我觉得优秀的作家都是天赋型 momo

    说的有道理

  • 快乐小狗出家版

    快乐小狗出家版 2021-11-26 21:16:17

    俺也觉得,我觉得他很厉害,不过我觉得余华当牙医好像也很适合。 俺也觉得,我觉得他很厉害,不过我觉得余华当牙医好像也很适合。 体育老师李民勇

    然而人家觉得无聊 宁愿上街上瞎转悠🤭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17:39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江牧

    有些人匠气很重,有些人及格水平,但是想了想,这些人就别算作家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20:45

    然而人家觉得无聊 宁愿上街上瞎转悠🤭 然而人家觉得无聊 宁愿上街上瞎转悠🤭 快乐小狗出家版

    哈哈哈,余华的幽默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还觉得自己来对地方了。还让单位逐渐习惯他迟到早退旷工,笑死我了。

  • 粟悟饭与龟波功

    粟悟饭与龟波功 2021-11-26 21:51:23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江牧

    非天赋型应该是说起点并不高但越写越好的吧,如果是这种还是有的。

  • 青未了

    青未了 2021-11-26 21:54:45

    那可太是了 你看他采访第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人民文学 然后直接成为作家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1:58:55

    那可太是了 你看他采访第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人民文学 然后直接成为作家了 那可太是了 你看他采访第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人民文学 然后直接成为作家了 青未了

    第一篇是什么我忘了

  • 人见人爱1嘿嘿

    人见人爱1嘿嘿 2021-11-26 23:02:07

    我们当代文学老师说他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6 23:09:27

    我们当代文学老师说他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我们当代文学老师说他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人见人爱1嘿嘿

    是有灵气的,可能我看书不多,所以看余华的书有“原来还可以这么写书”的感慨

  • 陆

    2021-11-26 23:28:20

    前些天看了他的新作品,蛮失望的,年轻时写的那些先锋作品确实不同寻常,后面感觉天赋抹杀了一般。

  • 杨万嬅

    杨万嬅 2021-11-27 00:26:10

    我觉得大部分获得学界、大众的广泛认可的作家都是天赋型作家,只不过一些作家将写作的锐气收起来 我觉得大部分获得学界、大众的广泛认可的作家都是天赋型作家,只不过一些作家将写作的锐气收起来,所以文章显得平实。 其实也可以从作家开始写作—写出成名作的时间来看,不少作家都是20—30岁出的成名作,而一些30+40+才出成名作的作家大部分都是接触写作的时间稍晚一些。 余华早期的作品我觉得还是蛮灵的,我很喜欢他先锋时期的作品,比如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有些作品看得出对国外文学的模仿,但同时又脱胎于模仿表达了自己的风格。我也很喜欢他前期作品中关于暴力的描写,他把暴力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感受,而这种陌生化的处理却也能让我共情并产生生理上的恶心。 他后期的作品我只读过《活着》,转向乡土了以后就觉得他文风更收但同时也没那么惊艳了……不过天赋型≠永远写得出好作品,天赋型的曹禺最优秀的戏剧都是20来岁写的,之后再动笔的产出就很平平了。 ... 噼啪砰砰砰

    不能再赞同了,刘天昭说的“有天赋天赋是个负担,没天赋生命就是个负担”。

  • 帘栊

    帘栊 2021-11-27 00:30:34

    好作家没有几个不是天赋型的

  • momo

    momo 2021-11-27 02:30:29

    是的

  • 回

    2021-11-27 08:07:49

    我觉得是,而且相比于《活着》,他的早期作品要更惊艳,《活着》我反而觉得是过誉了。

  • 吉光片羽西洋镜

    吉光片羽西洋镜 2021-11-27 08:57:41

    《细雨中呼喊》里面有一段主人公和他的好朋友在月光下面的对话还是互动,看的时候狠狠地触动我了,记了很久,真的很细腻

  • Nana-Gingin

    Nana-Gingin 2021-11-27 09:15:38

    难道天赋就必须越早才算吗,我理解的天赋是一项技能里的超加值,无关年纪的大小,人生有那么多可能与经历,前期可能碌碌无为某一天突然技能觉醒应该就是算天赋吧

  • momo

    momo 2021-11-27 09:18:23

    当然是

  • 豆友215854918

    豆友215854918 2021-11-27 10:41:18

    [内容不可见]

  • 乌衔纸

    乌衔纸 2021-11-27 11:16:27

    余华挺会讲故事的,聊天内容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可读性。贾平凹的书看过《秦腔》,但是是小时候 余华挺会讲故事的,聊天内容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可读性。贾平凹的书看过《秦腔》,但是是小时候看的,就记得和平常看的规规矩矩的课外书不一样,我挺喜欢看的。其实顶锅盖说一句,我喜欢《秦腔》里疯疯癫癫的感觉和我后来喜欢看余华各种荒谬风格的书有直接关系。虽然两者好像扯不上关系。 ... 体育老师李民勇

    我是看鲁迅喜欢余华

  • 清晨

    清晨 (既来之,则安之。) 2021-11-27 11:44:29

    余华是我偶像

  • 无敌掌门狗

    无敌掌门狗 2021-11-27 12:21:48

    我觉得他真的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 黄桃罐头你吃不

    黄桃罐头你吃不 2021-11-27 13:36:33

    能用准确的话描写出一件事,一个画面,一个情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需要功底。我们说阅读障碍,不是连篇累牍的生僻字,是情感和理解和文学表达上的艺术感,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20:11

    前些天看了他的新作品,蛮失望的,年轻时写的那些先锋作品确实不同寻常,后面感觉天赋抹杀了一般 前些天看了他的新作品,蛮失望的,年轻时写的那些先锋作品确实不同寻常,后面感觉天赋抹杀了一般。 ...

    我是从《第七天》开始看的,这本书现在只有一个感受,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在文里写的还挺有趣的,不过我也更喜欢他前期的作品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21:44

    好作家没有几个不是天赋型的 好作家没有几个不是天赋型的 帘栊

    说的对,和艺术沾边的事情,没几个不是靠着天分来进行的。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22:58

    我觉得是,而且相比于《活着》,他的早期作品要更惊艳,《活着》我反而觉得是过誉了。 我觉得是,而且相比于《活着》,他的早期作品要更惊艳,《活着》我反而觉得是过誉了。

    我也更喜欢早期作品,但是我也觉得一本书有它口碑所在的原因,也许《活着》翻译到国外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是它的荣誉的铸成。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23:55

    《细雨中呼喊》里面有一段主人公和他的好朋友在月光下面的对话还是互动,看的时候狠狠地触动我了 《细雨中呼喊》里面有一段主人公和他的好朋友在月光下面的对话还是互动,看的时候狠狠地触动我了,记了很久,真的很细腻 ... 吉光片羽西洋镜

    话说余华提到“细腻”的时候,说川端康成是他写作的第一个老师,川端康成让他明白写作的细腻多么重要。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5:46

    难道天赋就必须越早才算吗,我理解的天赋是一项技能里的超加值,无关年纪的大小,人生有那么多可 难道天赋就必须越早才算吗,我理解的天赋是一项技能里的超加值,无关年纪的大小,人生有那么多可能与经历,前期可能碌碌无为某一天突然技能觉醒应该就是算天赋吧 ... Nana-Gingin

    有道理哦,天赋这个东西和年龄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展现的特长被好好培养,最后还是泯然众人。所以在某个领域突出的人,才是真正有天赋的人。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5:53

    当然是 当然是 momo

    同意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7:08

    我是看鲁迅喜欢余华 我是看鲁迅喜欢余华 乌衔纸

    为啥呀。不过余华提过,小时候以为鲁迅的地位是政治和时代的结果,在三十多岁重读鲁迅时,才明白鲁迅的才华和精神。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7:19

    余华是我偶像 余华是我偶像 清晨

    me too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7:50

    我觉得他真的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我觉得他真的是很有灵气的作家 无敌掌门狗

    某些段落的画面感,和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非常厉害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7 15:39:36

    能用准确的话描写出一件事,一个画面,一个情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需要功底。我们说阅读障碍 能用准确的话描写出一件事,一个画面,一个情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需要功底。我们说阅读障碍,不是连篇累牍的生僻字,是情感和理解和文学表达上的艺术感, ... 黄桃罐头你吃不

    是的是的,越来越觉得写作的第一排位的是“准确”,也就是“叙述”,其次才是文笔和风格。所以我现在阅读喜欢白描的段落。

  • momo

    momo 2021-11-27 16:41:31

    我也很喜欢余华!而且知道神厨小福贵出自他的手就更喜欢了!

  • 乌衔纸

    乌衔纸 2021-11-27 18:31:39

    为啥呀。不过余华提过,小时候以为鲁迅的地位是政治和时代的结果,在三十多岁重读鲁迅时,才明白 为啥呀。不过余华提过,小时候以为鲁迅的地位是政治和时代的结果,在三十多岁重读鲁迅时,才明白鲁迅的才华和精神。 ... 体育老师李民勇

    我个人觉得揭露现实意义讽刺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鲁迅是残忍克制讥讽的手术刀割开封建时代的幻象而余华则是用第三人称的目光冷静客观不紧不慢的写出那个时代故事

  • 乌衔纸

    乌衔纸 2021-11-27 18:35:56

    为啥呀。不过余华提过,小时候以为鲁迅的地位是政治和时代的结果,在三十多岁重读鲁迅时,才明白 为啥呀。不过余华提过,小时候以为鲁迅的地位是政治和时代的结果,在三十多岁重读鲁迅时,才明白鲁迅的才华和精神。 ... 体育老师李民勇

    我小学的时候就觉得鲁迅很严肃,看了后来的三味书屋才知道鲁迅如此生动有趣,还有后面的中国人的脊梁更是激励我。后面多了解鲁迅才知道的有趣和鲁迅先生的痛楚。

  • 金色枫叶

    金色枫叶 2021-11-27 18:57:52

    绝对是

  • Jane

    Jane 2021-11-27 21:00:15

    我也觉得细雨最好。很细腻的美,还很幽默。

  • 摘星星⭐的人

    摘星星⭐的人 2021-11-27 23:25:46

    我觉得是

  • GW

    GW 2021-11-28 00:13:39

    我也很喜欢余华!而且知道神厨小福贵出自他的手就更喜欢了! 我也很喜欢余华!而且知道神厨小福贵出自他的手就更喜欢了! momo

    哈哈哈,他早就澄清过那几部动画神作就是挂个名当帮朋友公司宣传而已🐶

  • 豆友233408474

    豆友233408474 2021-11-28 10:59:35

    [内容不可见]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1:36:42

    我也觉得细雨最好。很细腻的美,还很幽默。 我也觉得细雨最好。很细腻的美,还很幽默。 Jane

    哈哈哈,我是很喜欢余华的黑色幽默,但大家给出的标签大多是冷酷暴力。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1:39:2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33408474

    兄弟上看哭了,下部不太喜欢。不过看访谈还是余华的书来着,他说大家都觉得兄弟下比较魔幻,但我们曾经有一个时代,是电视上放着新闻小角落还有治xing病的广告,我们就是在这个碰撞的氛围里。 所以兄弟下的魔幻,剧情的起飞(我自己说的起飞哈哈)也合情合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1:39:46

    我觉得是 我觉得是 摘星星⭐的人

    me too

  • 管理員

    管理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21-11-28 11:53:33

    肯定是的,但是单有天赋也不会就能写成这样。我挺喜欢村上春树对写作天赋的描述的,他说自认为不是有绝对天才的人,也不希望拥有那种短时间达到高峰然后轰然坠落的流星般的生涯,而是要日复一日地打深自己的泉眼,当一个长寿的作家。我觉得写作没有天赋肯定不行,但是也不要过于夸大天赋的作用。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9:12:05

    我个人觉得揭露现实意义讽刺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鲁迅是残忍克制讥讽的手术刀割开封建时代的幻象 我个人觉得揭露现实意义讽刺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鲁迅是残忍克制讥讽的手术刀割开封建时代的幻象而余华则是用第三人称的目光冷静客观不紧不慢的写出那个时代故事 ... 乌衔纸

    有这个一致性,喜欢的作品和作家自己的作品肯定有相同的方面,才会对一个作家产生吸引力。余华是这么描述鲁迅的: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读者和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缘分没到的时候就是没感觉。我和鲁迅的相遇就是这样,我是在鲁迅的作品中长大的……鲁迅不属于孩子们,属于成年和成熟的读者,通过课文强加给孩子们,其实是对鲁迅的不尊重。虽然我真正发现鲁迅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了,《许三观卖血记》也已经出版,在写作技巧和风格上鲁迅已经不可能影响我了,但是在精神上鲁迅会一直鼓舞我。

  • 乌衔纸

    乌衔纸 2021-11-28 19:13:09

    有这个一致性,喜欢的作品和作家自己的作品肯定有相同的方面,才会对一个作家产生吸引力。余华是 有这个一致性,喜欢的作品和作家自己的作品肯定有相同的方面,才会对一个作家产生吸引力。余华是这么描述鲁迅的: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读者和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相遇是一种缘分,缘分没到的时候就是没感觉。我和鲁迅的相遇就是这样,我是在鲁迅的作品中长大的……鲁迅不属于孩子们,属于成年和成熟的读者,通过课文强加给孩子们,其实是对鲁迅的不尊重。虽然我真正发现鲁迅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了,《许三观卖血记》也已经出版,在写作技巧和风格上鲁迅已经不可能影响我了,但是在精神上鲁迅会一直鼓舞我。 ... 体育老师李民勇

    所以我第一次看活着就爱上余华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9:16:18

    所以我第一次看活着就爱上余华 所以我第一次看活着就爱上余华 乌衔纸

    哈哈哈,我是看了《第七天》之后开始了解余华的,最开始是因为他长的特别像高中门口文具店的大爷,然后他的书也像念诗一样流畅地读下来了(我感觉节奏感也是余华的或者说所有好的作家的一大特点),然后就变成我最喜欢的作家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19:18:54

    我也很喜欢余华!而且知道神厨小福贵出自他的手就更喜欢了! 我也很喜欢余华!而且知道神厨小福贵出自他的手就更喜欢了! momo

    还有虹猫蓝兔七侠传!不过他说他是挂名😂

  • bzer

    bzer 2021-11-28 19:54:04

    是啊,看十八岁第一次出远门(是叫这个名字吧)写得多好

  • 薄荷在1998

    薄荷在1998 (让我看看是谁还没读勒古恩) 2021-11-28 21:23:10

    百分百是了,他如果说自己不是,那只能是因为和他同期上写作班的都是莫言这样更猛的一群人(记错莫怪)

  • momo

    momo 2021-11-28 21:46:50

    其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功者,每个人都是天赋型,努力在才华灵气面前一文不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字真的就讲究个天然去雕饰。

  • 得鹿(嫡管理版

    得鹿(嫡管理版 2021-11-28 23:03:12

    其实比较知名的作家都算天赋型,包括经常被诟病努力型的严歌苓 因为他们重要作品的产出基本上都在27之前,可以对比一下,现在27岁的网文作家或者普通人的文字,一下就能get到天赋了

  • Too bad

    Too bad 2021-11-28 23:09:21

    最近看了余华的几本短篇小说 感觉写长篇的余华和写短篇的余华仿佛是两个人

  • 头顶掉钱钱

    头顶掉钱钱 2021-11-28 23:18:53

    我也喜欢《细雨中呼喊》,我觉得那种搞笑中始终存着在一点悲哀和温情,我能隐约抓住那个时代每个小人物的影子😢其实这部作品是很令人难过的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8 23:21:34

    肯定是的,但是单有天赋也不会就能写成这样。我挺喜欢村上春树对写作天赋的描述的,他说自认为不 肯定是的,但是单有天赋也不会就能写成这样。我挺喜欢村上春树对写作天赋的描述的,他说自认为不是有绝对天才的人,也不希望拥有那种短时间达到高峰然后轰然坠落的流星般的生涯,而是要日复一日地打深自己的泉眼,当一个长寿的作家。我觉得写作没有天赋肯定不行,但是也不要过于夸大天赋的作用。 ... 管理員

    有道理的,纯粹的天赋是不加修饰的,但会不够成熟,所以“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和灵气要是磨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厉害。前一段在看村上春树的作品,袭击面包店,神的孩子全跳舞这种我喜欢,其他的对我来说趣味性不足,我感觉村上春树和其他日本作家的风格不一样,现在还在找阅读他的方法。

  • 侧脸君阁下

    侧脸君阁下 2021-11-28 23:42:53

    天赋和勤奋没有冲突,而且天赋只能保证作者对外界感知的敏锐度和遣词造句、安排情节的独出心裁。但是要持续不断地写出优秀作品是需要勤奋的,作品水平的参差与否是受勤奋程度影响的。我并不认为优秀作家都是天赋型的,只能说有天赋且勤奋的作家可以达到的上限比较高。若是一名勤奋和一名天赋作家做比较(只占其一),那谁更厉害还未必呢。

  • 🍁

    🍁 2021-11-29 02:52:55

    感觉其实很多“简单”,“平实”,“简练”的文字,背后要么是下了很大的苦功,要么就是天赋真心好,文字越简单越难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0:04:41

    是啊,看十八岁第一次出远门(是叫这个名字吧)写得多好 是啊,看十八岁第一次出远门(是叫这个名字吧)写得多好 bzer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里《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关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感想。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0:05:05

    百分百是了,他如果说自己不是,那只能是因为和他同期上写作班的都是莫言这样更猛的一群人(记错 百分百是了,他如果说自己不是,那只能是因为和他同期上写作班的都是莫言这样更猛的一群人(记错莫怪) ... 薄荷在1998

    是啦,莫言余华还在一个寝室。不过我还没看莫言呢。

  • bzer

    bzer 2021-11-29 10:07:17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里《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关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感想。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里《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关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感想。 体育老师李民勇

    不是的,是他最早期有一个短篇就叫《十八岁出门远行》很先锋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0:08:41

    不是的,是他最早期有一个短篇就叫《十八岁出门远行》很先锋 不是的,是他最早期有一个短篇就叫《十八岁出门远行》很先锋 bzer

    嗯嗯我知道,《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被选到语文课本之后他的感想,还写到了其他作家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 bzer

    bzer 2021-11-29 10:14:22

    嗯嗯我知道,《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被选到语文课本之后他的感想,还写 嗯嗯我知道,《语文和文学之间》是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被选到语文课本之后他的感想,还写到了其他作家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 体育老师李民勇

    原来如此!是我以为你误会我说的是哪个了🥺谢谢科普,b站上有一个北大的当代文学课有讲到余华,老师和余华有一些私交,提供了一些理解他的角度,可以看看🥺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0:25:59

    原来如此!是我以为你误会我说的是哪个了🥺谢谢科普,b站上有一个北大的当代文学课有讲到余华 原来如此!是我以为你误会我说的是哪个了🥺谢谢科普,b站上有一个北大的当代文学课有讲到余华,老师和余华有一些私交,提供了一些理解他的角度,可以看看🥺 ... bzer

    TKS!av号是多少呀俺去看看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1:07:20

    其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功者,每个人都是天赋型,努力在才华灵气面前一文不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 其实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功者,每个人都是天赋型,努力在才华灵气面前一文不值。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字真的就讲究个天然去雕饰。 ... momo

    是的是的,我也是这个意思,这不是靠努力就能上分的领域。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1:12:48

    其实比较知名的作家都算天赋型,包括经常被诟病努力型的严歌苓 因为他们重要作品的产出基本上都 其实比较知名的作家都算天赋型,包括经常被诟病努力型的严歌苓 因为他们重要作品的产出基本上都在27之前,可以对比一下,现在27岁的网文作家或者普通人的文字,一下就能get到天赋了 ... 得鹿(嫡管理版

    作家对文字的把控感天生的,普通人,没感觉就是没感觉(郭芙蓉语气)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1:13:17

    最近看了余华的几本短篇小说 感觉写长篇的余华和写短篇的余华仿佛是两个人 最近看了余华的几本短篇小说 感觉写长篇的余华和写短篇的余华仿佛是两个人 Too bad

    写的时期也不一样,前期是短篇,后期是长篇。

  • Nana-Gingin

    Nana-Gingin 2021-11-29 11:36:55

    有道理哦,天赋这个东西和年龄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展现的特长被好好培养,最后还是 有道理哦,天赋这个东西和年龄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展现的特长被好好培养,最后还是泯然众人。所以在某个领域突出的人,才是真正有天赋的人。 ... 体育老师李民勇

    没错

  • Nana-Gingin

    Nana-Gingin 2021-11-29 11:37:38

    有道理哦,天赋这个东西和年龄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展现的特长被好好培养,最后还是 有道理哦,天赋这个东西和年龄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展现的特长被好好培养,最后还是泯然众人。所以在某个领域突出的人,才是真正有天赋的人。 ... 体育老师李民勇

    竟然看到了李民勇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好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1-29 12:43:12

    竟然看到了李民勇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好 竟然看到了李民勇老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好 Nana-Gingin

    哈哈哈

  • 谢迟

    谢迟 2021-11-29 13:09:53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有不是天赋型的作家么? 江牧

    有的。王安忆,她最出色的作品《长恨歌》其实也有匠气,只是掩盖得比较好,到《天香》问题就暴露得更明显了

  • 江牧

    江牧 2021-11-29 13:27:35

    有的。王安忆,她最出色的作品《长恨歌》其实也有匠气,只是掩盖得比较好,到《天香》问题就暴露 有的。王安忆,她最出色的作品《长恨歌》其实也有匠气,只是掩盖得比较好,到《天香》问题就暴露得更明显了 ... 谢迟

    你们都好专业😳

  • 谢迟

    谢迟 2021-11-29 13:42:02

    你们都好专业😳 你们都好专业😳 江牧

    哈哈哈您这话看得我心底一惊 不是反讽吧😂

  • bzer

    bzer 2021-11-29 13:48:36

    TKS!av号是多少呀俺去看看 TKS!av号是多少呀俺去看看 体育老师李民勇

    BV1ha4y1v7Gz

  • 江牧

    江牧 2021-11-29 14:38:37

    哈哈哈您这话看得我心底一惊 不是反讽吧😂 哈哈哈您这话看得我心底一惊 不是反讽吧😂 谢迟

    不是啊,真诚夸赞!

  • 谢迟

    谢迟 2021-11-29 15:02:07

    不是啊,真诚夸赞! 不是啊,真诚夸赞! 江牧

    hhh那就好~

  • 陪你流浪到海滩

    陪你流浪到海滩 2021-11-30 12:55:37

    是也不是,他年轻的时候老是被退稿(bushi……哈哈哈哈哈我觉得他的书真的很好读,而且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你有很多思绪但是不知怎么表达,这就是天赋选手,但被退稿,也算是生活经历造就的吧。

  • 陪你流浪到海滩

    陪你流浪到海滩 2021-11-30 12:56:52

    有的。王安忆,她最出色的作品《长恨歌》其实也有匠气,只是掩盖得比较好,到《天香》问题就暴露 有的。王安忆,她最出色的作品《长恨歌》其实也有匠气,只是掩盖得比较好,到《天香》问题就暴露得更明显了 ... 谢迟

    我感觉王安忆和张爱玲比就能看出谁是天赋型选手了,不是我有意比,是王姐真的很喜欢和张爱玲比。张爱玲是真的天赋。

  • 扶桑

    扶桑 (昨夜星辰昨夜风。) 2021-11-30 22:22:50

    好作家哪有不是天赋型的呀~

  • flyingsnow

    flyingsnow 2021-12-17 00:29:59

    不是。写小说非常需要努力的所以不是优秀的作家都是天才。《现实一种》尚可算有些灵气,到《活着》时完全没有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2-17 07:46:27

    不是。写小说非常需要努力的所以不是优秀的作家都是天才。《现实一种》尚可算有些灵气,到《活着 不是。写小说非常需要努力的所以不是优秀的作家都是天才。《现实一种》尚可算有些灵气,到《活着》时完全没有了。 ... flyingsnow

    《活着》只有匠气吗?

  • 困死我了

    困死我了 2021-12-17 12:28:51

    天赋要看跟谁比,跟普通人比当然有,在作家里面......就别比了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2-17 12:41:23

    天赋要看跟谁比,跟普通人比当然有,在作家里面......就别比了 天赋要看跟谁比,跟普通人比当然有,在作家里面......就别比了 困死我了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问一下朋友喜欢读谁的书,我去读读有灵气的作者的作品。

  • 困死我了

    困死我了 2021-12-17 15:14:30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问一下朋友喜欢读谁的书,我去读读有灵气的作者的作品。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问一下朋友喜欢读谁的书,我去读读有灵气的作者的作品。 体育老师李民勇

    国内我喜欢萧红、苏童、史铁生。不过如果比较天赋还是应该将不同作者相似的年龄时的作品进行比较,余华30出头写了《活着》,这可以算他的代表作。 在这里我只拿两部题材稍微有共同点的作品来比较吧,不然拿也是作者30出头所写的《包法利夫人》来比也有点苛求了。第一本是萧红29岁写的《呼兰河传》,这才是灵气满得都要溢出来的作品。萧红如果看见了10分的苦难,只明说5分不到,冷冷的。余华是10分的苦难就写成10分,但是写出来的这10分写得不透。为什么说写得不透呢,就看下面这本书吧。 第二本是美国女作家约瑟芬·约翰逊25岁写的《十一月的此刻》,国家背景不同但是生存的艰苦相通,约翰逊笔下的生存苦难比余华更复杂许多。说到底不是苦的程度的差异,而是作者共情能力的差异。人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不是说一个家人死了我就哇哇大哭,这方面这个作者写的人带着绝望艰难地活着的状态实在是写太好了。 最后再列举一本我看《活着》同期看的纪实书籍作为对比,《古拉格:一部历史》,可能这就是我一直批评《活着》的原因。活着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但是它的故事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读者更接受它的原因,剥离开背景只看文学水准会感觉到故事本身的匠气、单一和生硬。而纪实书籍中的真实性、严谨性本身已远远高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本应在文学性和人性的复杂方面更有优势。可惜的是在当时同时看的两本书中纪实的这一本所展现的人性复杂程度以及历史本身的震撼程度远超过了《活着》。后者的内涵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显得单薄,在文学性这一块也并不突出。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同意也无需争论。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2-17 23:47:31

    国内我喜欢萧红、苏童、史铁生。不过如果比较天赋还是应该将不同作者相似的年龄时的作品进行比较 国内我喜欢萧红、苏童、史铁生。不过如果比较天赋还是应该将不同作者相似的年龄时的作品进行比较,余华30出头写了《活着》,这可以算他的代表作。 在这里我只拿两部题材稍微有共同点的作品来比较吧,不然拿也是作者30出头所写的《包法利夫人》来比也有点苛求了。第一本是萧红29岁写的《呼兰河传》,这才是灵气满得都要溢出来的作品。萧红如果看见了10分的苦难,只明说5分不到,冷冷的。余华是10分的苦难就写成10分,但是写出来的这10分写得不透。为什么说写得不透呢,就看下面这本书吧。 第二本是美国女作家约瑟芬·约翰逊25岁写的《十一月的此刻》,国家背景不同但是生存的艰苦相通,约翰逊笔下的生存苦难比余华更复杂许多。说到底不是苦的程度的差异,而是作者共情能力的差异。人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不是说一个家人死了我就哇哇大哭,这方面这个作者写的人带着绝望艰难地活着的状态实在是写太好了。 最后再列举一本我看《活着》同期看的纪实书籍作为对比,《古拉格:一部历史》,可能这就是我一直批评《活着》的原因。活着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但是它的故事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读者更接受它的原因,剥离开背景只看文学水准会感觉到故事本身的匠气、单一和生硬。而纪实书籍中的真实性、严谨性本身已远远高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本应在文学性和人性的复杂方面更有优势。可惜的是在当时同时看的两本书中纪实的这一本所展现的人性复杂程度以及历史本身的震撼程度远超过了《活着》。后者的内涵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显得单薄,在文学性这一块也并不突出。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同意也无需争论。 ... 困死我了

    感谢分享。你提到的几本书我也加入书单了,虽然我自己心里余华的代表作不是《活着》,但我对《活着》也有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评价《活着》无法剥离“背景”这一条件,抛开它就是在讨论空中阁楼,没有意义。实际上我无法单独从某一方面评价任何东西,我认为纵使处处短板,但综合的共鸣和感情上的打动,才是最终的结果。对于《活着》,“故事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读者更接受它的原因”,《活着》产生的巨大影响还在以很广阔的辐射面继续回响,这其中一定有众多的很个人的理由的支持,我认为就是你所说的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也是不能被抛开单独评价的,综合里的部分。其实咱们评价点出发不同,不过我只是想表达一点,能被打动是一本书超越了文学性的各项标准,且难以达到的事情。 但是这又牵扯一个问题,看煽情的烂片也会“被打动”,《活着》经常被评价“堆砌苦难”,也是“余华是10分的苦难就写成10分”的简化。我不认为隐喻就是高级的,但引申一定是有厚度的。十成十的直白里,我感到它更重要的表达并非还有多少真实的苦难,而是一种生活毫无逻辑也无规律,只有承受的荒谬感。在我的个人理解里,你所说的“不透”和“共情能力”的不足是一种冷静旁观,与这种荒谬结合,恰恰是余华的风格。 人的情感体验的确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从前我认为没有复杂精准的心理,描写就是单薄的。如果表达太直接,那它一定毫无层次。但直到近两年,我反思自己陷入到这种精致的套路里,为什么要求一个人物必须隐忍,ta也可以失态地毫不体面。有克制,也应该有浅薄。

  • 困死我了

    困死我了 2021-12-18 01:41:25

    感谢分享。你提到的几本书我也加入书单了,虽然我自己心里余华的代表作不是《活着》,但我对《活 感谢分享。你提到的几本书我也加入书单了,虽然我自己心里余华的代表作不是《活着》,但我对《活着》也有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评价《活着》无法剥离“背景”这一条件,抛开它就是在讨论空中阁楼,没有意义。实际上我无法单独从某一方面评价任何东西,我认为纵使处处短板,但综合的共鸣和感情上的打动,才是最终的结果。对于《活着》,“故事背后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读者更接受它的原因”,《活着》产生的巨大影响还在以很广阔的辐射面继续回响,这其中一定有众多的很个人的理由的支持,我认为就是你所说的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也是不能被抛开单独评价的,综合里的部分。其实咱们评价点出发不同,不过我只是想表达一点,能被打动是一本书超越了文学性的各项标准,且难以达到的事情。 但是这又牵扯一个问题,看煽情的烂片也会“被打动”,《活着》经常被评价“堆砌苦难”,也是“余华是10分的苦难就写成10分”的简化。我不认为隐喻就是高级的,但引申一定是有厚度的。十成十的直白里,我感到它更重要的表达并非还有多少真实的苦难,而是一种生活毫无逻辑也无规律,只有承受的荒谬感。在我的个人理解里,你所说的“不透”和“共情能力”的不足是一种冷静旁观,与这种荒谬结合,恰恰是余华的风格。 人的情感体验的确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从前我认为没有复杂精准的心理,描写就是单薄的。如果表达太直接,那它一定毫无层次。但直到近两年,我反思自己陷入到这种精致的套路里,为什么要求一个人物必须隐忍,ta也可以失态地毫不体面。有克制,也应该有浅薄。 ... 体育老师李民勇

    第一点你说到的能不能把背景和故事剥离开这个问题,其实我是这么去评判的:这样的背景下这个故事是不是达到了它的最高水平?是不是所有作家放在相同背景下写这个故事都只能写到这个水平?显然不是的,我可以想象出这一个故事到萧红到鲁迅到莫言以及一些其他作家手里会怎么写,而他们的版本会比余华的精彩。因此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像很多文学作品中最佳的那些杰作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没有更佳写法/换了其他作家也写不了更好的优势。 你将我所说的“不透”和“共情能力不足”视为余华的冷静旁观的风格,这里我是不能赞同的。第一人称的描写其实是最能展现情绪和内心世界的视角,在亲人反复死亡的情况下依然“冷静旁观”,这里肯定不是人的正常反应了。更何况对于一个反复遭受了苦难、丧失亲人的人来说,每一次丧失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每一次都会对人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我拿来跟《十一月的此刻》对比,这本书名气不如《活着》,然而这本书里一个家庭反复失去亲人时的情感反应多么复杂真实(而作者只有25岁,这是真正的天赋)

  • 豆友219410351

    豆友219410351 2021-12-19 11:53:46

    [内容不可见]

  • 九慕

    九慕 2021-12-24 05:01:16

    天赋是肯定有的。应该是先天天赋+后天努力的成果。

  • 仲夏夜

    仲夏夜 2021-12-28 12:16:31

    对,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流畅”,当时看他的一本书,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和久久地感受到书里的余韵,这是我看其他作家的书很难体会到的。比如有些作家的书,久负盛名的去拜读,却几次放下又拿起,磕巴的读完,体验感不是特别好。

  • 体育老师李民勇

    体育老师李民勇 楼主 2021-12-28 12:37:23

    对,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流畅”,当时看他的一本书,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和久久地感受到 对,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流畅”,当时看他的一本书,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和久久地感受到书里的余韵,这是我看其他作家的书很难体会到的。比如有些作家的书,久负盛名的去拜读,却几次放下又拿起,磕巴的读完,体验感不是特别好。 ... 仲夏夜

    有些很有名的书书,看过去要一个字一个字先念顺了,第二遍才能把一句话串起来思考它的情节。我阅读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这种感受,还以为自己有阅读障碍。所以我感觉余华的节奏感很好,王小波某篇写,好的文章不是用来看,而是可以读出来的。他的意思也是说文章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所以我读他们两个的书都是朗朗上口的。

  • Melody早点睡

    Melody早点睡 2022-01-05 00:02:21

    余华本人认为,写作这件事是需要天赋的。 b站的一个访谈中,主持人问他“成为作家,是否需要某些天赋”,余华直接回答“这个确实需要天赋”,但就“天赋”到底指什么,他没有展开说,而是更加强调“运气”。从个人的写作经历看,他认为运气很重要,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某些人,在最恰当的时间写下了最合适的书,如他所说,“我是在最应该写《活着》的时候写下了《活着》”。其次,在另一个访谈中,主持人特别提到了《活着》里面“我看着那条……,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这句话,问余华是怎么想到用“月光”“盐”这样的意象,余华说这句话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他“找到的”,他花了两天钻研,才找到这样一句合适的话,而使用这样的意象和表达是他反复思考斟酌过的结果。他还说到,有时候为了找到这样一句合适的话,要耗费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所以,天赋的光环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大,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家耗费心血反复打磨,这个过程读者很难看到。最后,个人愚见,什么时候产出代表作并不是衡量一个作家有无天赋的重要标准。至于从三十岁左右写出细雨来推断余华是后天勤奋型选手的这个评论,他的推断实在是不够充分,甚至说有些可笑了,我觉得不用太理会。

<前页 1 2 后页>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7173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