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研究

Xiaokon

来自: Xiaokon
2021-04-09 10:57:36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04:54

    《孝经学史·导言》:以《论语》郑注为例,郑玄为《论语》设置了一个大背景,就是将《论语》中的孔子之言放在《周礼》背景中。郑玄以为,《周礼》是周公所做,是一套具体制度,能够落实在政治社会中。孔子作为天生圣人,在这个周制礼崩乐坏的过程中,道德与制度都跟周制有密切关系。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07:27

    《孝经学史·导言》:郑玄早年从今文经学,所以对《孝经》的注解更强调孔子新法而不是周公旧法。(由此看出陈教授亦认为郑注为真)。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09:41

    《孝经学史·导言》:朱熹先存《四书章句集注》的义理,以之绳法《孝经》,漏洞百出。这也是朱熹怀疑、删削《孝经》的理由。(皮锡瑞对朱熹多有非言。)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16:14

    《孝经学史·导言》:两汉时《孝经》是孔子为后世建立大纲大法的著作,以政治为中心构建人间秩序。唐玄宗之后,《孝经》变成统治者教导臣民忠孝的伦理书。(孝经之没落,始于唐玄宗的御注。不仅使郑刘注疏亡佚,《孝经》地位也一落千丈。)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18:49

    《孝经学史·1》:《孝经》作者是孔子,后世有异议者不多。而且可能是作于《春秋》之后。(可以说,《孝经》是孔子最晚的作品。)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27:28

    《孝经学史·1》:战国传经,可分三类:1口传、2引经、3说解。《孝经》是献书,口传不明。《孝经》的引经主要来自《孟子》《荀子》。《孝经》说解主要有魏文侯《孝经传》、《孟子》亡佚的外篇《说孝经》、《大戴礼记》的曾子部分与《吕氏春秋·孝行览》等。(诸子的文献只读引文,暂不读全书,等以后啃诸子再回头参照。)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09 11:30:11

    《孝经学史·1》:《大戴礼记》中关于“孝”的篇目与《孝经》的关系有三种:1对《孝经》某一问题进行直接而具体的阐述与论证。2对《孝经》不同问题进行结构重组而且论述。3对《孝经》进行结构性的理解与阐述。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7:50:20

    《孝经学史·2》:两汉《孝经》学之基本特征,曰羽翼五经,尤其是《春秋》一经。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7:54:12

    《孝经学史·2.1》:汉初,《孝经》重出的过程是颜芝藏书,子颜贞出之,河间献王献于朝廷。(赖日本藏刘炫《述义》,今人才知是河间献王所献。)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7:58:02

    《孝经学史·2.1》:武帝末年,鲁恭王在孔子宅得《古文孝经》。刘向《别录》有记载篇目与《今文孝经》的差异。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8:01:01

    《孝经学史·2.1》:刘向校《今文孝经》,是第三个版本,就是后来马融、郑玄,乃至唐玄宗各家注用的版本。(刘歆言刘向所定今文本不如古文本通顺。)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8:04:58

    《孝经学史·2.2》:《孝经》性质是“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汉人以《春秋》为六经之首,孔子为后世立法,《孝经》是六经辅助。(《孝经》写作于《春秋》之后,就不再是个写作时间的问题,而是富含深远的意义。)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8:25:04

    《孝经学史·2.2》:六经不是孔子个人的私书,是对历代圣王之法的总结,《孝经》则是孔子对整个经学根基做的概括论述。在孔子那,《孝经》与六经都是面向未来,而非针对现实。(即以政治为中心重建人间生活秩序。)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8:28:29

    《孝经学史·2.2》:古人没有今人所谓的公与私、道德与政治的明确分界。因此,“孝”不是私人领域子对父的道德问题,而是全面构建人间秩序的核心要素,所以带着强烈的政治性。(孝的发生基于“父—子”之伦,但《孝经》对小的论述,却不局限于父子,而是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对孝进行认识。)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19:54:20

    《孝经学史·2.2》:《孝经》不是教导个体如何行孝,而是建立使人行孝的政治,不同阶级的人行孝的内容也便不同。而且“五等之孝”的内容,几乎不及事亲之事。(保社稷、和人民是诸侯的孝。守宗庙,是卿大夫的孝。守祭祀,是士的孝。若以“孝”为子事父母之法,则五等之孝皆不可解。)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20:06:20

    《孝经学史·2.3》:汉属于“五德”的哪一德,历来有争议。(水德-张苍;土德-公孙臣、贾谊、倪匡、司马迁;火德-刘向、刘歆。)后汉定为火德,其德主孝,所以汉代帝王谥号之前常加“孝”,并“使天下诵《孝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制(置博士、小学科目、经师授受);2国家与地方教化(设置经师、取士标准、羽林之士通《孝经》)。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20:27:05

    《孝经学史·2.4》:汉人认为制作《汉礼》是“破坏圣术”。(曹褒疏作汉礼,最后不行。)两汉《孝经》之学,要在政教,不在劝人行德。汉代今文之学在国家教化上更重视以经义为治国的价值,而不是以礼制为治国的范本。(“刘歆—郑玄”所重新塑造的经学体系,以礼为基础,遍解群经,其后礼才成为经学的共同基础。)要新的圣人出世,才能制礼做乐。(汉代还不够格。)今文学核心——孔子法,因此重经“义”,不重经“制”。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0 20:31:21

    《孝经学史·2.4》:汉代经学影响政治的方式:1依经立制(《孝经》塑造国家政教大典:郊祀、明堂、辟雍);2引经决事(为政治实现提供价值依据,确立治国理念)。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3 20:38:42

    4.13 读乔秀岩《孝经述义编后记》,精彩绝伦。录入手头的资料,除了陈铁凡现实的版本外,把《孝经注疏》《孝经郑注疏》《孝经述义》三本书的文本汇集在一起,方便比对阅读。已录入第一章的御注、邢疏、郑注、孔注,皮疏和刘议文字量太大,分几次录入。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4-14 17:16:52

    4.14 搞定第一章。基本把《孝经注疏》《孝经郑注疏》《孝经述义》放在一起,方便比读。因陈铁凡的《孝经郑注校正》还没有拿到手,所以郑注就以皮锡瑞的为主,等拿到手了再录入。读论文,看单史,最后还是要落到文本精读。 https://www.douban.com/note/800125540/

  • 风霜冷白

    风霜冷白 组长 2021-04-14 23:56:36

    👍dd

  • Xiaokon

    Xiaokon 楼主 2021-05-22 08:25:48

    一个月过去了。刚收到从台湾买的《孝经郑注校注》,结果换了新工作都没时间开始弄,只能后面慢慢啃了。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307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