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洽框架|一些关于自洽的理解和帮助我走出抑郁的分享,涉及正念,长文(链接和分享图放最前面了
夏日之阴
2021.8.7更新
/////可以直接看推荐书,比较多碎碎念了;另外社科心理学宝藏很多,多读多得学无止境,持续挖掘吧✨
🔮很久没上过这个号,登录发现这篇还是有断断续续地收藏,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接纳自己真地是稀缺了吧
anyway,再推荐几本书,从我推荐的书的变化大家或许就能发现我的变化——心理学真地发展很快,霍妮,阿德勒这些精分鼻祖,其实是爷爷奶奶辈的思想了,实用性不大;后来到罗杰斯,到马斯洛,到罗洛梅,人本主义,再到现在的庞大的CBT疗法和积极心理学,心理学已经能做到很多事了,比基础的精神分析或者所谓禅修都要多。I believe in science.
人毕竟是个生物,大脑是为了生存发展出来的,我们的想法是一个个神经元,多种递质共同作用产生的。心理的改善,不是只靠「想想」就能做到的,因此哲学或道理是改变的开始但不是改变本身。
目前我个人了解到的,也是很多家心理自媒体在抢占的市场,就是正念+认知改善书写,对于大脑来说,前者类似于身体锻炼,通过练习,是真地能改变神经回路;后者类似饮食和作息调理,一遍遍地觉察和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停止自动化重复的不良行为模式,是更多人能接受的部分。
总之,这样系统地,改善扭曲的认知,改善行为,一点点地改变,就和身体变强壮的过程一样,一点一滴。
⭐第一本
⭐第二本
⭐第三本
⭐第四本
⭐第五本
🌟第六本
(虽然我现在已经完全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follower,但阿德勒和霍妮仍然是我当时的一束光。有空想了解一下马斯洛,貌似是被我严重误解的一位心理学家)
❤第七个
希望大家都能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划掉)。拓展自己的认知,会发现你想过的一切都有人想过了,有人用大量笔墨,系统知识和严密逻辑来讲我这里讲过的一切
就这样了~祝大家获得平静,喜悦以及组名~
/////////////2021.1.9补充:最近了解到更多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许“神经症”这个词或许能比单纯的“抑郁症”更符合我们大部分人的情况,也就是焦虑强迫抑郁三合一,我们人格中的神经质水平都相当高
越了解心理学,就会发现我们在经历的一切,承受的一切,都有人能感同身受,甚至有成熟的研究过已经写进教科书里了,除了正念及相关的MBSR知识,伯恩斯的认知疗法,再推荐卡伦.霍妮的相关书籍
成长本身,生活本身,才是一个“药方”(有条件的话依然建议找优质合拍的咨询师,自救难度很大)
正念冥想的玄学光环去除
冥想如何改变大脑?4分钟动画视频,演示正念如何调节神经系统 这个是不玄学的硬核科普,帮助大家减少对正念冥想的抵触,同时,视频里讲的大脑的两种状态的切换,也解释了我们无法专注的根本原因
- 用正念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有哪些具体实用的技巧? 这个作者是禅修的,但是其实很客观,有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因为正念来自于禅修,我觉得讲的很通透
- 关于正念的一些解答
- 在一个冥想动画下的一篇影评,有讲佛家禅修和我们冥想的区别,也对冥想进行了去魅化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106820?dt_dapp=1
关于放下执念,不对抗的
-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向万事万物深深地敞开自己”?| KY随笔:一种被长久忽视的重要心理力量 我自己的理解,Knowyourself这几篇文章讲的都是同一种人生态度,”敞开“”不对抗“”不强求“等
- 研究说:停止煎熬的方法,是不再对抗 | 导读:如何跳出心的困境
- “幸福的反面不是痛苦,而是麻木、被动的生存状态。” | 究竟如何才能获得稳定的幸福感?
- 如何克服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心理? - 难达菩提的回答 - 知乎 “执取,执着”
- 轻松地谈一件难事,就是最大的改变 - 动机在杭州的文章 - 知乎 放弃对“治疗”“变好”“改变”的执念,就是“改变”,是“治疗”,是“变好”(好绕哈哈哈,大家多吃一点核桃来看这个吧)
- 问答| 我总是陷入纠结,无法自拔 - 动机在杭州的文章 - 知乎 陈海贤老师,写了蛮多文章的,有空可以都看看(记得多吃核桃,这些偏哲学的文章看多了真地有宿醉感
图图图图



2020.12.29补充:帖子下面因为互怼回复飙升,很多人其实也觉得内容是鸡汤吧,不过我把回复留着,大家看看这是否就是“不够正念”
2020.12.26补充:我需要再次强调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以及每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大家仔细看看链接文章,“让一切都只流淌过我们,旁观,不评判,不过分抓紧什么”,是我想表达的,这个观念的终极真的就是佛家教义,所以很“空”,这种终极状态也不是我追求的
我们大部分人能做到专注当下,心态平和就很难得了,也是很好的人生状态了,那我再放一下这张图~

顺便放一下正念提倡者卡巴金对传播正念的看法,大家可能能多get到一些什么

以及,正念也不是什么“正确”,文字表达也有局限,我这篇文写的也不很严谨,不必执着~
以下原文
我不知道这个组里面有多少人,饱受焦虑,强迫或抑郁的困扰
我们紧张兮兮,小心翼翼,紧绷无法放松,不爱自己,豆瓣有个话题,叫做「如何享受庸俗的日常」,话题描述就是我们了吧

我自己从13岁就第一次陷入了严重抑郁,记得冬天,晴天房檐上的雪化了,掉下来顺着我的脖子灌下去,我不想挣扎,我觉得没有意义,冰凉的雪就这样慢慢在我的皮肤上融化,浸湿我的衣服,那一年杨幂的爱的供养满大街在放,我现在听到这首歌仍能想到当时的感受;而抑郁没有太严重的时候,也是各种强迫焦虑,我甚至要求自己30秒洗完袜子,总觉得在浪费时间,初始几年折腾的我爸妈也够呛,天天哭都是小事了,半夜闹得我爸妈不能睡觉,深夜夺门而出也是常有的事情

至今为止的十年间,我慢慢了解到原生家庭,抑郁症,焦虑症,认知扭曲,习得性无助……但是没有接纳自己,这些未触及根本的心理学知识,成为了我伤害和逼迫自己的更锋利的一把刀,我希望借助心理学,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不再这么爱完美,不再习得性无助……下面这个链接说明跟我一样的人很多——
从小缺爱的女孩怎么自愈,变的跟正常女孩一样阳光开朗 ? 知乎上有这个个关于【缺爱】的人如何变成“正常人”的回答,答主的观点是根本:接纳才是第一步,只要强求改变,就违背心理学初衷

于是一个月前开始,我再次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我从早上醒来心就在噗噗跳,很压抑,到傍晚则是无尽的无意义感,平时就是不停地紧张,无法专注,总活在未来和过去(很感谢在这段时间陪伴我的室友,我逼迫自己干“有用的事”,我什么都想要,很容易分心,被无尽的杂念和琐事困扰着,甚至数十年没有几次无梦的夜晚(说明大脑还在活跃)

但幸运的是,十年间我从未想过放弃生命,也许也是因为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创伤,毕竟我的家庭看起来还算幸福,不缺吃少穿,也没有真正因为外貌或者其他什么方面被大部分人恶意对待过,除了抑郁症,被杂念和情绪困扰本身,算得上顺利的人生吧,下面分享的链接里关于自杀也有一篇提到这样一段话

在这一个月间,我想的还是自救,我拼命查找心理学资料,可以说是必然(我了解心理学皮毛挺久了),也可以说是偶然,慢慢了解到正念,深刻了解到“接纳”本身的意义,可以说,正念所表达的核心意义“不评判不妄图改变地活在当下”,是和我一样的人最需要的,这一观点和佛教道教核心教义类似,其实也和很多道理类似,比如“看得开放得下”“知足常乐”,很多人因此觉得虚啊,觉得就这?啥玩意啊?

其实,正念于现代人来说,只是一种态度,我个人在试图解释这种观念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我就分享一些对我有帮助的话语和链接(对未知事物保持开放,也是正念的一个核心观念。所以大家有空慢慢翻翻看看吧,如果你和我类似,总有一天你会get到其中蕴藏的真谛的)

毕竟于我自己的话,接受到这种态度之后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也并没有做很多冥想,禅修之类,但从大约十天前开始,我接纳自己,放下执念,(听起来可能又空又很狗屁又故作深沉了对不起,但是真地就是这么个意思)后,我的抑郁情绪明显消退了,强迫和焦虑也没有那么多了(讲到这里多讲一句,各种心理学殊途同归,治疗强迫的森田疗法和正念的本质完全一致)。虽然我目前还是在医学定义上的临床抑郁的范围内,仍旧比普通人多一些焦虑强迫和怀疑,但是相比前一段时间的严重抑郁和自我的严重怀疑,我很感恩目前的状态了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前一段时间我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有抑郁、焦虑的感受而陷入了更大的抑郁和焦虑,我觉得我“如果没有这种性格这些情绪的话,本来可以有好得多人生,我可以和大部分女孩子一样打扮变美甚至成为时尚博主,我可以写作看电影画画唱歌进行艺术创作,我可以去爱人去被爱……而现在我内耗,做不成事情,要把本来用来体验美好和实现价值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健康上“,这其实就是很大的一种对抗,我想要对抗生活让我变的抑郁和焦虑,我想打败这一切

但我现在接受了,接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那些天生开心的人那样豁达的态度,一辈子都无法改变,我接受自己的抑郁,自己的琐碎,甚至自己的不接纳和强求等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事实上,当代正念大师卡巴金提出这个概念,一开始就是为了帮助重病患者减压的,所以正念的理念就是旁观和接纳一切,不评判,常规意义上好的坏的,甚至病痛,都让它就那样存在吧(不是消极的等死,链接里也有科普,但哈姆雷特,anyway,大家还是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尊重大家)。心理学里面讲到人面对”坏“的事物两种本能状态“fight or flight(战或逃),这都是想要避免和消除这件事的方式,但人们往往忘记了还有另外一种非对抗的方式——和平共处,接纳,允许存在,这即是正念提倡的”开放性,不评判“

其实还有一些自助书籍,如卡巴金写的书和伯恩斯的新情绪疗法,但一来我也还在看,未知其感受,二来,如果大家抵触正念所表达的想法,觉得太虚,看书很容易有心灵鸡汤感(语言的局限性,毕竟看得开啊,放得下真地就很像心灵鸡汤),等我看完再来跟大家分享

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的,比如接纳“不接纳自己的自己”这种悖论,比如难道就要躺平等死吗(当然不是),比如冥想是否一定要去找导师甚至禅修寺庙,比如贪嗔痴这种概念和我们的情绪,比如关于死亡的想法,留到后面慢慢讲吧。
或者大家有疑问,有困惑,有痛苦也可以找我诉说,我有空就回,因为帮助别人也是我自我恢复的一个手段(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也是表现和原因),而且我慢慢发现心理咨询或者帮助,于我来说是可能是适合的——共情能力,文字书写表达能力,看心理学和哲学书籍没有障碍,加上我自己的经历过的痛苦,我可能比大部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甚至咨询师更能抓住痛点(也许以后会打脸,现在先这么以为着吧,因为我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心理学强校,但接触到很多学心理的同学其实理解很浅,一些咨询师也是),能帮到你我也很开心。

但是但是但是——还是强调,如果有条件或者自我厌恶已经很严重了有很强的抑郁情绪,建议大家还是直接去花钱寻找,直到找到合适自己的心理医生(国内心理行业很乱,甚至不是只要是专业的就可以帮到我们,有机会可以讲讲这部分),我今天分享的东西,大家也不要急于想得到什么,让一切经历一个自然的过程和时间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爱自己,能去爱,去吃,去看天边的云,能专注当下,能心无旁骛,能活的富足而满意,我们都像一只容器,让岁月,让生命,让经历都缓缓流过我们(也是文章里get到的)

分享的up也会推很多我上文提到的所谓改变技巧,是好的,但是大家需要先做到正念,注意警惕,以及,建议也不要冲动购买什么课程,其他任何平台文章都一样,保持觉察)~~~期待大家跟我交流(跟身边人聊这个大家会觉得很无聊,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我们的困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洽框架|人是被环境驯化的 (Kuro)
- “性缘脑” 为什么“让渡自己”? (深度认知倾听者)
- 我想寻找一个一直可以聊下去的固定女搭子。 (顺心顺意)
- 如何停止过度思考 (柯希黎亚的湖水)
- 自洽框架|愿 你 遇 见 爱,而 不 仅 仅 是 爱 情 (简岛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