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1
来自:严杰夫(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陈铁健: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 发布时间:2011-05-27 09:28 作者:陈铁健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49次 陈铁健:瞿秋白生平活动年表 一八九九年 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族中属老二房一支内四房第十六世懋字辈,谱名懋森,号熊伯(亦属雄魄)。乳名阿双。学名瞿双,后改名瞿爽、瞿霜,改号秋白。 一九○三年 四岁 年底由青果巷八桂堂移居乌衣桥。数月后,再迁织机坊星聚堂。 一九○四年 五岁 入星聚堂庄氏塾馆。 一九○五年 六岁 是年入常州冠英两等小学堂。 一九○八年 九岁 冬初等小学毕业。 一九○九年 十岁 春入常州府中学堂预科。 一九一○年 十一岁 7月转入常州府中学堂本科。 一九一一年 十二岁 家中生活困窘,迁居城西瞿氏宗祠。 一九一二年 十三岁 10月10日在宗祠门悬白色灯笼,上书“国丧”,以示反抗袁世凯窃国。 一九一三年 十四岁 与同学吴南如、任乃訚、李子宽结诗社。咏菊诗云:今岁花开盛,且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一九一四年 十五岁 家中生活全赖借债维持。 一九一五年 十六岁 夏家贫停学,中学未能毕业。 仲秋节债主上门催逼。 一九一六年十七岁 2月4日奉母金衡玉命,赴无锡表姐夫秦耐铭处,谋求小学教职。 2月7日母在家境绝望中自杀,翌日身死。 2月9日奔母丧,自无锡返常州。典屋买棺殓母,停柩于宗祠。旋赴无锡江溪桥私立杨氏小学任教。一家星散。 4月5日清明节。自无锡回常州祭奠母灵。哭母诗云:亲到贫时不算亲,兰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秋辞杨氏小学教职回常州,在舅金声侣家及宗祠小住。 12月离常州赴武汉。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学英语。 又赴黄陂表兄周均量家研讨诗词与佛学。 一九一七年 十八岁 春随堂兄瞿纯白由武昌到北京,应文官考试,未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9月考入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自修英语、法语,并研究文学、哲学。 一九一九年 二十岁 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为俄专学生领袖,组织和领导俄专同学投入爱国反帝斗争。 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瞿秋白以俄专学生会负责人身份,参加学联。 6月在街头宣传时被捕,拘北大法科。旋被释放。 7月17日在北京《晨报》发表论文《不签字后之办法》。 9月15日于《新中国》第一卷第五号发表译作托尔斯泰的小说《闲谈》。 11月1日和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鼓吹社会改造。1920年5月,被京师警察厅封闭。 共出版十九期。 一九二○年 二十一岁 3月16日为《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撰序。 3月北京大学创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瞿秋白参加了研究会。 8月5日《人道》月刊创刊号出版。旋停刊。 10月16日应北京《晨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馆的聘请,和俞颂华、李宗武以特派员身份,由北京启程赴苏俄考察。 11月7日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盛会。 11月21-22日访问中东路俄国工党联合会会长国耳恰阔夫斯克。 12月10日离开哈尔滨北行。 12月16日离开满洲里,进入俄境。 12月18日抵达赤塔。在赤塔停留期间访问苏俄远东共和国交通总长沙都夫、粮食部总长葛洛史孟等人。 本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一九二一年 二十二岁 1月2日瞿秋白一行访问苏俄远东共和国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克腊斯诺史赤夸夫。 1月4日离开赤塔西行。 1月25日到达莫斯科。 2月5日参加全俄华工大会,即席发表讲话。 2月上旬会见《真理报》主笔美史赤略夸夫。结识俄友郭质生。参加克鲁泡特金送殡仪式。 2月14日会见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3月初到克里姆林宫,访问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卢那察尔斯基。 3月8-16日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瞿秋白以记者身份参加会议。 5月到彼得堡参观三天。经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为预备党员。9月转为正式党员,属俄共(布)党组织。 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瞿秋白和张太雷等参加了大会。会间于7月6日见到列宁。 8月初左肺有病,吐血。 9月除担任新闻记者外,又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中国班任教。讲授俄文,担任理论课翻译。 9月16日与俄友举行中秋聚会。 10月15日应托尔斯泰孙女苏菲亚邀请,到清田村访问托尔斯泰邸宅。 10月写就《饿乡纪程》跋语。 11月7日出席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十月革命四周年庆祝会第二次见到列宁。 12月15日肺病严重,进莫斯科郊外高山疗养院休养。 本年开始研究中国文字拉丁化问题。 一九二二年 二十三岁 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彼得堡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瞿秋白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作翻译。 2月7日从彼得堡回到莫斯科,又进高山疗养院。 2月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 11月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在彼得堡(后移于莫斯科)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瞿秋白出席大会,并为陈独秀作翻译。 12月21日离莫斯科回国。 一九二三年 二十四岁 1月13日回到北京,住堂兄瞿纯白家。 1月17日写杂感《最低问题》发表于1月23日《晨报》。 春夏之交翻译《国际歌》。 初夏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月刊改为季刊。瞿秋白任主编。同时主编《前锋》,并参与编辑《向导》。 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起草党纲草案,并在会上就党纲草案问题作报告。 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一期发表瞿秋白撰写的《新青年之新宣言》。 6月下旬在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7月1日《前锋》创刊,发表瞿秋白所写《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各种方式》等文。 夏天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大学任学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7月23日写《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一文。 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大会。 9月20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执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改选瞿秋白等八人为委员。 10月初赴广州,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 10月4日写《赤俄新文艺时代的第一燕》一文。 11月8日写《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一文。 11月24日写《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一文。 12月20日于《新青年》季刊第二期发表论文《自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 12月任鲍罗廷助手、翻译,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工作。 本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活动。 一九二四年 二十五岁 1月初与王剑虹结婚。旋赴广州。 1月20至30日同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同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月21日列宁逝世。上海大学全体师生举行追悼列宁逝世大会,瞿秋白即席发表讲话。 1月发表《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 春天上海大学成立共产党支部,由中共上海地委直接领导。瞿秋白担任支部书记。 3月15日发表《历史的工具——列宁》一文。 5月5日参加上海大学举行的马克思诞生一○六周年纪念会,发表演说。 5月中旬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 夏天上海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南洋大学、东吴大学等大专学校,举办了夏令讲学会。瞿秋白主讲《社会科学概论》。 7月王剑虹患肺病医治无效,于上海病逝。瞿秋白料理丧事后去广州。 7月16日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8月1日发表《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一文。 8月15日至2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瞿秋白连续发言,反击右派的进攻。 10月初回上海。 10月10日上海天后宫举行国庆纪念大会,右派行凶打伤上海大学学生黄仁。当晚,瞿秋白到医院探望。 10月12日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各界人民抗议右派暴行。 10月辞职离开上海大学。 11月18日与杨之华结婚。 12月9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搜抄瞿秋白住所和上海大学。瞿秋白转入地下活动。 一九二五年 二十六岁 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于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领导工作,并担任大会政治决议草案审查小组组长。在会上作长篇发言,当选为中央委员,同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组成五人中央局。 3月21日发表《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一文。 春天再次到杭州,探望寄居在四伯父家的弟弟景白、坚白和妹妹轶群。 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瞿秋白同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刘少奇、刘华等人领导了爱国反帝运动。 6月4日《热血日报》出版。瞿秋白任主编,并撰写社论《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什么?》、《推翻媚外的军阀官僚》、《谁是敌,谁是友?》等。 8月18日发表论文《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中的前途》。 8月写《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一文。 9月7日发表论文《义和团运动之意义与五卅运动之前途》。 9月11日发表论文《五卅运动中国民革命与阶级斗争》。 10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赞成“耕地农有”。 年底在上海,由蒋光慈陪同访郭沫若。旋赴广州,推荐郭赴广州大学任教。 一九二六年 二十七岁 1月29日写论文《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之分析》。 2月21日至24日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的特别会议。 春天肺病严重,进上海宝隆医院治疗。住院期间,负病编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3月25日发表论文《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九二五年》。 4月12日写论文《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革命战争的意义和种种革命斗争的方式》。 8月7日写《北伐的革命战争之意义》一文,送《向导》,未刊。 8月上旬赴广州,拟参加国共两党联席会议。未开。 8月中旬在广州发表题为《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演讲。 8月29日在广州劳动学院发表题为《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演讲。 9月15日回到上海,写《秋白由粤回来报告》。 一九二七年 二十八岁 2月1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竣稿,写序文。收入1923年至1926年政治论文和部分文艺杂著约一百三十篇。 2月22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到拉斐德路暴动指挥所参与领导起义。当晚,出席中央和区党委联席会议。连夜起草《上海二月二十二日暴动后之政策及工作计划意见书》,提交中央特别委员会。 2月写完《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 2月25日至3月2日出席中央特别委员会会议,讨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问题。 3月中旬从上海到汉口。负责五次代表大会的筹备事宜,并主持宣传工作。 4月3日与吴玉章等建议调第四军至南京以监视蒋介石,并与上海革命势力相呼应。 4月初与《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沈雁冰谈当前报纸的宣传重点。 4月11日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撰写序言。 4月中旬建议武汉军队先打南京,然后北伐。 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瞿秋白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并任政治局常委,主管中央宣传部,兼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中央农民委员会委员。 5月14日写《论中国革命中之三大问题》、《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等文。 5月20日太平洋劳动会议在武汉召开。赤色职工国际、中国、日本、苏联、朝鲜、美国、爪哇、英国、法国等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瞿秋白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讲话。 6月13日写论文《革命的国民政府之危机》。 6月30日出席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7月8日发表论文《革命失败之责任问题》。 7月13日后与鲍罗廷离武汉去庐山。 7月21日李立三、邓中夏赴庐山汇报南昌起义问题。 瞿秋白表示同意,旋由庐山回武汉,向中央报告。 7月23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到达汉口。当晚与瞿秋白等人晤谈。 7月25日出席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南昌起义问题。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 7月26日出席中央常委会议,会议决定派张国焘赴九江贯彻中央决策。 8月3日主持中央常委会议,李维汉、苏兆征、蔡和森、邓中夏、任弼时、张太雷、林育南等参加会议。讨论中央紧急会议的准备工作。 8月7日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正式改组中央领导机关,选举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九人为正式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等五人为候补委员。组成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8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三人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持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和决定了政治局的分工:瞿秋白兼管农委,宣传部,并任党报总编辑。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和李维汉看望陈独秀,向他介绍八七会议情况,并劝他接受共产国际的要求,到莫斯科讨论中国革命问题。 9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 9月底前后与李维汉到上海福生路陈独秀寓所探望,邀陈为中央机关报写文章。再次劝陈去莫斯科。 10月22日中央常委通过决议,决定出版中央机关报《布尔塞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五人组成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为主任。 10月24日《布尔塞维克》创刊号出版。瞿秋白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词,撰写社论《反对南京武汉的军阀斗争》及论文《民众的革命战争反对所谓北伐》。 10月31日发表论文《中国革命与共产党任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秋白文集】致鲁迅 (严杰夫)
- 瞿独伊:家史与心史的深情独白 (蘭澤)
- 瞿门三英烈 (敏敏)
- 【忆秋白】寻觅瞿秋白 (藏叶)
- 【忆秋白】瞿秋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和世界语 (严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