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诛少正卯

周工

来自: 周工 组长
2010-11-30 17:18:0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周工

    周工 组长 楼主 2013-05-19 18:03:08

    zzz

  • 周工

    周工 组长 楼主 2013-07-02 12:03:55

    晓刚 发表于 2012-8-29 11:46 一则,一个人的理论与其生活实践不可离吗?西方的培根之萎琐、卢梭之狂悖、康德之古板,真的都影响他们的学术成就吗? 二则,用现代人的学术观去比附青铜器时代的老英雄,合适吗? 很多质疑此事者说,孔夫子与少正卯皆为民办校长,因争生源而起争端。特也的可笑。 少何学之有?他也是大夫,如有学,也必实践之,如夫子杀之,也必因政事。史记一句“乱政者”,便是定论。 ++++++++++++++++++++++++++++++ 答:1,这个问题可严重了,儒者做学问,就是要用来指导实践,不可有违理之处。无处不是学问,无处不存道理。做学问,就是要把理(论)搞清楚。再用来指导实践。 这不是中学和西学的本质区别,只是现实反映。这是西学的不完整性/片面性决定的。依理而行,这是人类重要的反应机制,人皆应如此。 2,儒学不是古董,常看常新。没有这个眼光,也要先有这个信心,再去看便易收获。当然这是指孔孟,而非后世腐儒阿儒。

  • 周工

    周工 组长 楼主 2013-07-02 12:38:44

    马甲一号 (孔子诛少正卯)这是职务行为,关儒学义理屁事?? 孔子当时是鲁国最高法院法官,无论自己的思想怎么样,都必须按法律审判。 现在信基督教的,信佛的法官,审案子的时候也不是按《圣经》和佛经思想作依据的吧? +++++++++++++++ 答:虽然用词于礼不合,本不应回答,但学问为大,还是说一下 1,“杀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也”,这是义理。 2,文政关系、文律关系问题 文化/义理是本,礼、律、政是用,后者应以前者为原则。矛盾了怎么办,尤其是原则性矛盾,当然要以义理为准。 “唐律一准乎礼”、“春秋决狱”就是这个道理。 3,孔子的地位,是集大成、是圣,当然更不能用俗吏的标准去看。 君子慎独,用马甲不用马甲或有时势之因,然切不可放肆其心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70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