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故事

绿袖子

来自: 绿袖子 组长
2010-11-02 22:49:5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2 22:59:14

    我看毅行 作者:三乐 毅行既是公益,也是一种救赎,为灾区募捐,何须言累,彼此彼此,就不必再多话了吧。关键是后者,说它救赎,似乎有些雷人,但我参加过两次百公里纵走大赛,比照而言,确确实实,再雷,也都不算为过。 北京斋堂那次,才花了我十五小时,而香港的麦理浩径,足足四十五小时才将将打住,这可怎么比!但要论路线,氛围和韵道,那可就要另说啦,它岂止是超出了组织者所能掌控,也将前者PK的仅剩下一个抢眼的数据而已了。诚然,用数据说话,已是当今大势所趋,时下,更形为一种趋之若骛的时髦了,但又可曾想到,数据也能误人,轻者,浪得名利不能安享;重者,人格异化,犹如点钞机上的一颗螺钉,只知漠然狂点。若能因缘于某一事件,广交朋友,得到启迪,找回静根,这就是救赎的本意所在了,而毅行,就正是这样的一个强力平台,援他人也无意了悟道自己,它终究来在了我们的心里,又是那么出乎寻常的浑然不觉,传响久久。 这一切,还要说起早先,有一个死赖活缠的,以网名“绿袖子”自美的妮子,哦,真还袖子不短,比十二个月还长哦,从赛前的那时起,就已然怂恿着我甩搭上了,可是直到最后一刻,终于凑够了四人队伍走起来时我才发现,闹半天一个个还都是拖家子,两天两夜不叫合眼,愣给我拖出了幻觉。然而,触目之间,又曾哪里知道,反倒被接踵的谲丽醉不够俩眼……城门、山鬼、霓裳、飞天……哎呀,恍惚之美,欲仙欲死,却原来是这样的妙不可言呐!感激的我,直想胡撸她(他)仨…… 从来的香港印象,都是照片里的钢筋森林,把个小小的维多利亚湾,肆意挤兑得盈眶要哭,万万不曾想到,原生态的一面竟是如此至真,而那类似藏东南的部分景观,更令人陡生回归,一路上的砥砺与互助,得惠佳境,最好了将息,猛然间明白了,首要,还是路线呵,不是吗!较之斋堂,严酷与温柔并存,蛮荒携绝美同在,无不胜出,致使昼夜之间能够大起大落,试想,面对着此情此境,又哪个心里,或明或暗,少得了不去将人生比照而又欲辩忘言。 于是,结束的终点,必是新的起点,果然阿翔带着DV光盘追到北京来了,塑盒的包装,印刷精美,他做得真好。零八年我两队曾经一度反复交错,擦肩而过,刚刚过去的零九年我没能参加,他则因故改作支援,闹得有口皆碑,这就是一种必然。且看这张光盘,零八年的也做上了,还非要连接上我那天下第一的音响,于是新老干将聚首一堂,指摘评笑蓬璧生辉,尤其是那首主题曲,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铿锵之中不失蕴籍,场景,定格,随起骤转而又天衣无缝,言称却是来的随意,选自一部叫做《橄榄球》的美国片子。是的,毅行就是这个本事,它给了你,还要你感觉是随意。难怪阿翔那双“死鱼眼”是那么的令人难忘,原来面对着盯视你时,他绝不可能将神儿保持多久,只一小会儿,就已远走了旁通,那里面正由起着毅行,如期如慕,色彩多多。 男人总是有味道的,女人总是幽美的,一路上一一的尽展,毅行归来之后,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而阿翔就是其中一个归来版的缩影。如今,朋友里面,不少的年轻人正在从佛家经典中寻找安放,而这光盘的旋律,却有着另一种的召唤,于是我就对袖子说,填吧,小祖宗,只你填上新词儿,它就是一首响当当的毅行马赛曲! 2010年1月14日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6 16:37:24

    我挂的一篇,没有通过审核,真有意思呀~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6 17:24:32

    海沣是个传奇的女子,问100个人,100个不会相信她走完了100公里。其实走完100公里对海沣来说还不算什么,在所有人哼哼唧唧进入酒店呼呼大睡之后,海沣逛街到周日晚上8点!海沣的行程如下: 周三晚上-周四晚上,在北京-深圳的火车上,火车一如既往的晚点2小时;睡得不好; 周四晚半夜折腾到香港一家NGO伙伴的营地,队长还要和住在营地的青少年交流,这是免费住宿需要作出的贡献。一夜大家没怎么睡觉; 周五早11点-周日接近早11点,在毅行路上,当然没有睡觉;之后两个队伍一起庆祝; 周日下午2-8点,逛街买礼物给家人…… ******************** 毅行之路,一生之旅 By海沣 乐施毅行者2009活动结束后,在返京的火车上,我给自己此次的09毅行命名为“毅行之路,一生之旅”。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在毅行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很多事,而这些事都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关联点。这个过程就像梦游一样,不,似乎更像哪位先知先觉的神人导演的一场电影,这场电影将一个平凡人的一生浓缩在这48小时里,让你充分体验苦与乐…… 我很怕写,怕啰嗦而收不住,还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要做;但又怕未及时总结并写出毅行感受而失去很多珍贵的记忆片段……虽还未及看《毅行者》那本书,但很理解作者著成此书的感受。想起毅行路上的经历,常会感动得落泪,虽一天天过去,但却总会萌发新的感动…… 我最想说的是感谢: 感谢洪涛刺激我,也可说是鼓励我写出自己的感受!否则,我可能就放弃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感受就会躲进自己的潜意识里,只会时不时地跑出来表演一番,而不能停留并存储。 感谢祥钥、老赵,一路上的耐心、包容,照顾……,感谢祥钥帮我背沉重的行囊……感谢老赵走在前面领路,始终让我看到需要追赶但却可触及的目标……两位师兄陪我走完的将不仅仅是那48小时的毅行之路,那些记忆的碎片拼成了我内心的一面镜子,一旦发现自己内心有情绪时,就会拿出来照照。印象很深的还有爬上马鞍山山顶的那个晚上,我真的感觉要被大风刮跑了,但祥钥紧随着我在身旁为我挡风,那时有种感触,风并不是无孔不入的;还有老赵给我的那副手套,尤其在我未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的时候,老赵耐心而又关心地二次提醒我,否则我的手会磨破而无法受力,登山杖也将失去作用…… 感谢振冰在毅行前后对我的帮助和加油鼓劲!那种自如、热情和推动力令我折服,也影响着我。 感谢阿翔、超人和其他支援队成员!他们是我这次毅行的画龙点睛之笔,他们的付出让我记忆犹新,他们还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视频和图片,这些视频和图片将来给我或间接地因我而给他人带来的价值是我现在无法预测的。至少我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与志愿者,尤其是处于职业抉择状态而即将毕业的志愿者,还可与自己的女儿分享,告诉他们我这段浓缩一生的经历。 感谢毅行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忘不了他们闪烁着赞赏、鼓励、关心……的眼神,还有饱含关切的笑容和言行,所有的这些让我的心灵非常的享受,非常的幸福,也非常的感动; 感谢路上同行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毅行者,还有频频打招呼的陌生的路人!他们让我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走得更近,而只是因志同道合…… 说不完的细节,说不完的事件,说不完的感谢,尤其是一路同行的祥钥和老赵给我带来的影响。 我虽不敢说,因为经验告诉我凡事不可说满,但我却真的想说,09毅行前后所有相关的人,包括陌生的路人,他们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阳光的人,而这个过程也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光明的一面,但这却是现实,因为有现实的场景,现实的抉择。 一、参加毅行者的原因: 在第一次听到祥钥、振冰谈起毅行者时,我第一感觉就是一举多得,即可锻炼身体,又可磨练意志,挑战自己,还可增加阅历,尤其还可筹款扶贫。何乐而不为?而后来祥钥和我的两问两答就改变了我随后一年的业余生活。我记得我们之间的对话,还有他那一贯的万事皆空的表情:“你真的对毅行者感兴趣?”“真的!”“那我就把你加到毅行者邮件群了?”“好!”就这么简单。 随后我就开始关注毅行者的信息、参加08年度毅行分享会、利用周末时间随大家去香山、巴大处拉练。之所以说改变了我的业余生活,是因为我把它当成了一件事在做,既然自己说了,就要做到,而这根弦一直像风筝线一样时不时的揪一下我的心。虽说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藐视,但只要拉练,其他活动都退后,除非极特殊的情况。虽然前后实际共去五次,但我每次去不成时,都会做心理斗争。这有点自虐! 二、参加毅行者的感受: 1、我在回来后的日子里写了如下的几段话与大家共享: 乐施毅行者是一扇窗,可以让你看到一群关注毅行筹款活动、关注乐施会、关注扶贫、关注发展的真诚的朋友,可以让你看到一群充满热情、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可以让你看到一条浓缩的、痛并快乐的人生之路。 出发之前,我是忐忑而心里没底的,只是因无可预见而无惧; 过程之中,我内心有些许的惴惴而关注时间、关注每一个五百米的路标,但行动却是无懈怠的,只是因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山要爬而低头前行,时不时地与同伴聊聊天,看看风景,关注一下前后同行的陌生而友好的朋友; 归来之时,我是轻松而释然的,只是因已完成目标而单纯的快乐; 归来之后,我是复杂而易感动的,只是因已净身心而自我鼓励,并准备新一天的开始。在第二日清晨洗漱时,我不知缘由地落泪了。可能是为我的付出,为我的团队,为我这一路对生活、对工作的反思,为一路同行的毅行者,为各个检查站无私提供支持的志愿者,为自发在各个检查站间提供御寒姜茶和面包的陌生的朋友,为大家朴素而执著的扶贫的理想和行为…… 2、毅行途中,发生了很多小事,但却让我经历了数次的内心挣扎与抉择,而这些抉择可能会因影响团队的失衡而影响毅行的成败,或至少会给自己和队友带来一年的不甘与遗憾…… …… 3、除了第九段快速赶路外,我几乎数遍了其他伫立的500米的路标! 每一次数过500米的路标,我都很高兴,也很有动力,感觉离目标又近了一步。这种逐步的各个击破的心理,应是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良方吧。 4、最大的遗憾和自责: …… 缺憾是一种美,它能让你记忆更加深刻…… 三:顺利完成毅行的充分条件: 1、登山杖的有效利用; 2、“应急”事件的处理(登山杖的互换;背包的互换;睡眠;衣食住行等),队员领路拉动整个团队的速度; 3、两双鞋的轮流上阵; 4、手套的充分利用; 5、队长的统帅作用及团队成员的团结与支持,且同甘苦,共患难(衣食住行;团队四人行走的路段;双双行走的路段;三人共同行走的路段;单独行走的路段); 6、队友和支援队的耐心帮助; 7、现有物品的充分利用(毛巾:围巾、帽子、耳套;塑料袋:防寒衣服); 8、支援队的朋友给予的物质及精神支持,也包括检查站的志愿者、两个检查站间的志愿者、参加毅行的陌生的朋友、路上偶遇的陌生的朋友……那发自内心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眼神都会令你感动,而热饮和面包也变成了精神食粮。 四、参加此次毅行者对我未来的影响 1、无所畏惧。走完了100公里,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但我却对48小时内走完100公里以外的目标产生了期待(我无法形容,应是指任何一种挑战吧); 2、充分意识到了团队的魅力,人是渺小的,只有与团队在一起才能形成美丽的风景。此次毅行让我对内部团队、对作为一个组织的整个团队、对外在团队的协作,对目标达成,对包容,对建设性的博弈,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 3、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更近,沟通可以有更多的无言而有效的方式。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等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理解。志同道合,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4、毅行的经历成为我未来生活与工作反思及问题解决之源。毅行之后,我经常不自主地回想其中的片断,并反省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会找到答案; 5、毅行的经历也成为我更好地影响他人的动力。从未想过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就这么走完了100公里,虽也一直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活到老,学到老,水滴石穿……但人有时会不自觉地怀疑、松懈,而此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憧憬,我会以更平和、更包容、更乐观的心态以及更持久的耐性去影响身边的人,还有我的女儿。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收不住我的手,也收不住我的心。其实,每一种感受,都有细节。而在不断的回放中,这些细节会更加清晰,感受也会更加强烈,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呵呵,待续吧,也许明年……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6 17:28:31

    三乐是传说中的大哥,国丛就是传说中的大嫂;大嫂退休那年,陪我们去香港参加OTW2008,担任支援队员。我们在大哥三乐的带领下,耗时45个多小时终于全队走完全程。从那以后,N多的毅行者以及喜欢毅行者的朋友在大哥大嫂在北京的“四方馆”汇聚~~,大嫂为赋诗一首~ 我们是支援队 by 国丛 没有毅行者强健的身躯, 没有毅行者似铁的脚板, 我们是平凡的支援队员。 顶着烈日送走出征的战友, 冒着酷暑有奔忙在各个站点 用柔弱的双手撑起了后勤保障的这片天。 初次的等待望眼欲穿, 盼着他们早到驿站歇歇脚补充能源。 望啊望,盼啊盼, 远眺着战友渐进的身影, 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现。 递上毛巾擦把汗, 端杯凉茶送手边。 捧上香喷的饭菜 看着他们细细地品慢慢地咽。 我们的心像喝了蜜一样甜。 满天的星斗不断的眨眼召唤, 催促战友们再踏征程继续向前。 夜半风云突变, 呼啸的狂风肆虐着群山。 我们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 像风一样不安。 遥望着昏暗地山峦心,中不断默念: 亲爱的战友啊,你们现在何处,可有危难? 湿透的衣衫怎能御寒? 亲爱的兄弟姐妹啊,你们一路可平安? 焦急的等待度秒如年, 风吹得松涛如鼎钟轰鸣, 我们的心也随着抖颤。 飞扬的沙粒向射出的子弹, 我们的心仿佛被击穿。 等啊等,盼啊盼, 久盼的战友顶着狂风迎着沙弹脚步趔趄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间。 此刻紧绷的神经才松缓。 疾步飞奔上前, 为他们披上挡风的衣衫, 捧上热茶驱寒; 为他们按摩劳累的双腿, 放松疲惫的双肩。 每个眼神都传递着鼓励的信息, 每个动作都轻柔如绵。 风萧萧,夜寒寒, 我们为战友送上春天般的温暖。 最后的等待我们彻夜未眠, 冒着寒风坚守在冲刺线前, 期盼着战友们胜利冲向终点。 正是: 毅行勇士不怕难, 踏山越岭只等闲。 团结互助其努力, 并肩携手唱凯旋。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6 17:35:16

    我一直在尝试将给木木的第一封信发布一下,是连续两次说是不符合社区指导原则,请阿翔看一下~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07 17:21:39

    一年以后,祥玥同学也要当爹了~~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12 18:38:30

    这是苏虫子童鞋在开心网上写的,他一共写了2篇日记,这是其中之一,不愧为一代名记: **************** 我的毅行者 by苏虫子 因毅而行 2009香港毅行者体验 “你去世界各地徒步是不是为了有天走不动路的时候能躺在雪白笔挺的床单上体面地回忆曾经走过的路。”那天深夜,我在香港的山路上走了几十公里后,一位朋友在电话中这样跟我嚷嚷着。 ‘毅行者Trailwalker’(全名‘乐施毅行者’)是香港规模最大的远足筹款活动。作为近年主办方的慈善机构乐施会,籍此项活动可筹集数以千万(港币)计的善款。对于大多数参加活动的香港市民以及海外选手来说,在48小时内完成100公里跨越多座高山的麦理浩径全程,是一项难度颇大的任务,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摘自百度百科 当我兴奋告知老爸毅行者源起于驻港英军的一项训练科目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而我现在要去挑战一把的时候,老爸很是不屑,他只从报纸后的老花眼镜中轻蔑地瞥了我一眼,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你老子我当年当兵急行军的时候,100公里?小儿科嘛!” 到香港之前,我曾幻想过毅行者的100公里是在铜锣湾中环之类的大马路上轻松漫步,沿途有众多补给点摆放美食茶水伺候,但事实上务实的香港人绝不会在闹市断绝交通让几千个户外猛人沿着维多利亚港来回踱步走够100公里,唐吉柯德和桑丘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肯定要被抓起来,因为影响市容。 所以毅行者几年来一直在麦理浩径中行走着,麦理浩径简称麦径,全长100公里,于1979年10月26日启用,以当时港督麦理浩爵士命名。共分10段,共有200根标距柱,约每500米一根。它贯穿了西贡东、西贡西、马鞍山、狮子山、金山、城门、大帽山及大榄郊野公园,跨越高山,绕过水塘,经过沙滩,风景变化极大。 这次徒步之前,我绝对想不到香港还有这么长且崎岖的山路。 怀旧是这个年代成本最低的减压方式,这次我和另外三个相对陌生的队友临时结组(这也是香港毅行者第一次出现参赛的大陆媒体队伍),跟随从北往南的冷空气,从寒冷的北京到香港,随后和几千名全副武装经验丰富的对手一起日夜兼程穿越100公里,而不是像那些传统媒体如同被大头针死死钉住的飞蛾一样僵硬的坐在起点和终点的检录处桌子旁对着一些镜头瞎侃。 “9.8摄氏度,本港冻死5长者!”比赛当天的清晨,我无意在香港报刊亭报纸上瞥见了上述醒目标题,看完后,我下意识地拉紧衣服领口,有些不寒而栗,我是要在香港今年最冷天气中去徒步100公里了。 从铜锣湾打车去新界的比赛场地,出租司机车速快得让我觉得好像跟外面的大地失去联系,,掠过的大地被虚化成飞逝的线条,维多利亚湾的那些漂亮大楼仿佛被拉成了一份漫长的心电图,魏晋时代,君子们坐在牛车上看风景都嫌快,必须走路。 开赛之前,香港领队拽着我的衣领,用很不熟练的普通话冲着我眼睛大喊:“这次比赛,驻港部队也有参加,他们很厉害的!你有没有信心打败他们!?”听完后,我的脸瞬间白了,先不说截止到目前我们这几块料无论谁也没连续走过100公里,最强的队长也只是珠峰攀登到7500米,而且只要想想我们骁勇善战的解放军战士每天负重n公里跑的常规科目,再加上驻港部队首次参比赛按照传统必然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去争取荣誉,于是我只能老老实实平静地告诉领队:“我们没戏!真的没戏!” 能够完赛,体验毅行,成为了我们这次的目标。 毅行者每支参赛队伍由四人组成,男女不限,国籍不限,种族不限。惟一要求是队员必须团结一致走完全程。四千多名毅行者分成2个时段出发,关门时间是从各自出发起按照48小时计算。全程每间隔十公里左右有一个检查站和补给站,每个队伍途经检查站的时必须由裁判人员用电脑扫描他们手腕腕带上的条形码,在补给站,毅行者可以免费补充饮水、面包、速溶咖啡等简单食物,受伤者可以得到包扎救助,极度疲劳者甚至可以得到医务人员的中医按摩,需要紧急救护的毅行者甚至可以由大会调来的直升飞机直接送往医院,如果你使用瓶装水,赛前组委会将会在你所携带的瓶子上标记参赛号码。如果沿途被发现空瓶子乱扔污染环境,全队成绩取消。 新界北谭涌的狭窄道路在这天清晨拥挤异常,各种参赛车辆和选手蜂拥而至,穿着帅气英式迷彩的香港警察不停地维持道路秩序。“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年港片,今天终于见到活的“阿sir”了。”在签到处签上自己的大名时,我脑子里面只有这个想法。 毅行者赛事经过这么多年运作已经非常成熟,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检录、签到、领取号码腕带等都有条不紊,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领取号码之后会被要求站成一排拍张照片交大会存档,问其目的被告知如果有人途中走失将会按图索骥。 和所有的比赛一样,运动员出发前总会有着领导类似的壮行讲话,虽然场面无法跟天安门的万人马拉松相比,但当香港立法会委员在话筒前用英语大喊:“Are you ready?”路上长达数百米的参赛队伍则整齐大吼:“ye!”那种气势倒跟《勇敢的心》中苏格兰义军大战前的咆哮不相上下! 出发地的人们消失了,抵达终点的都将是坚强的人。 比赛已经开始,路面平坦,太阳脆爽,海风习习,一切都很适合行走,有的队友甚至已经开始高声唱起解放军军歌,引得旁人纷纷侧目,如果都是这样的路段,100公里将会阳春白雪的走完。我们的队长这时大手一挥,挺胸收腹,用咱们第一代领导人的豪迈语气大声说道:“今晚不睡了,咱们20个小时搞定100公里,明早上回酒店睡觉去!”众人齐声应和,信心爆棚! 但8公里后,艰苦的翻山路段开始了,从此以后,几乎再无坦途,全是无休止的起伏山路。 现在还没到山顶,海拔可能只有几百米,但我已经呼吸困难,正在小步小步气喘吁吁慢慢地挪。偶尔的海风就像遥远的婴孩时代后面扶着我的一只大手,在轻推着我前进,但这其实不过是我汗如雨下时候为自己的减压方式罢了,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第一个休息站,上面标明我们已走了16公里,这时候唯一感觉就是一瓶冰镇可乐是多么的好喝! 高蓝的天空挂着刺眼的太阳,从山上望下去,白色的海滩闪闪发光。接下去的路程,更多地段依然是最原始的样子,那些崎岖山路我看不出人类是否来过。一段比一段更加艰难,穿过一个废弃的小村后,我把护膝护踝全戴上了,现在接近了25公里(第2个休息点)。这段路在赛程上显示为2星级,而接下来将近30公里的山路是3星级,也是级别最难的山路。 落日从西面的山头上投来古代的光芒,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平等地分布于不远处的海平面。这算得上是个晴朗的黄昏,四千多名毅行者平均分布在路上,鸟群翱翔,再纷纷从天上落下。 气温越来越低,检录处旁,一个日本毅行者坐在草地上吃着热腾腾的叉烧饭,不时疑惑地瞥我们一眼,而饥肠辘辘的我和另两名队员正处在漫长的等待中,因为我们队伍里有名队友脚踝扭伤,正在后面慢慢的行走,按照大会规矩,我们只有四人凑齐之后才能进入休息站,才能去享受热咖啡和面包…… 夕阳缓缓地坠入蓝色大海,那名队友签署了一份退赛声明,我们余下三人继续走下去了。 起风了,山脊上的大风像块铁板一样无情拍打的正在行走的队伍,没有人说话,沉默得令人绝望,所有人都在用登山杖支撑着身体,即将进入的夜色中,一队人的黑色剪影行进在山脊上,现在,也许是我这一生走得最慢的时候,山路无穷无尽,但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不断攀登,气喘吁吁地爬着我所见过的最长的陡坡,想着最近几个月我喝过的啤酒,吃过的每口食物。 走个200米左右,我就得停顿一下,大口地喘着气,并努力为下一个200米鼓劲。 我小心地沿着松软但轮廓分明的丘脊边缘登上一个山头,仰面倒下,过了一会儿,我吃力地用肘撑起身子看着旁边飞快超过我的一串行者的头灯光柱,恍如梦中。在国内,怕没有一个单位敢于承办这样一个赛事:让几千人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不断翻越无数足以让某一刻忽然走神的人崴坏双脚的崎岖石头,一些地方的山路台阶高度高得令人恐惧,到达休息站前,除了比赛者,再不会碰上别人,漆黑夜色中唯一能让你安心的是手腕腕带上印刷的紧急救援电话…… 风很大,像北方大漠来的。某个山顶,风大得让这段路上让很多人甚至只能蹲下来缓缓前行,如果不是远处山下维多利亚港的辉煌灯火,没人会相信这是在香港。山上的树林中,我的手电灯光只能照亮前方数米,或许一个转角,除了那些静默的岩石和自己的脚步外再无别的声息,忽然从树丛中闪出一个白发老者,夜色中我被惊的魂飞魄散只想转身逃命,老者见状忙用香港话喊道:“别怕,我是大会义工,来喝碗姜汤吧!”…… 徒步不断地开始,又不断地中断,后面的人们不断超越你,你也会不断超越着别人,天黑了又亮了,我们在夜色中走过三号、四号、五号检查站,所有人都睡眼朦胧机械迈动着脚步, 有些许诺和你一起抵达终点的人失踪了,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走下去。当你到达的时候,并非独自一人,与你同时抵达终点的伙伴,来自真正信誓旦旦的人群。 又快到年底了,身边无数朋友讨论着奔赴香港加入圣诞购物血拼大军,而我则想等毅行者开始的时候再去香港一次,对于生活在大陆的我们来说,参与这项赛事的机会并不多,这并不是48小时中傻乎乎地和许多人一起奔赴终点的漫长行走过程,而是,用《士兵突击》许三多同志常用的话来说:“我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10年11月19日,我的第2次毅行者又将开始…… 参加毅行者每队需要筹集至少6500港币的善款, 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朋友捐款赞助了我这支队伍,谢谢!筹款还会继续! 毅行者,也期待你的加入! 2009年毅行数字:12、17、48、100、1100、4400、22000000。 在2009年11月20日至22日的48小时内,来自1100支队伍的4400人翻山越岭,星夜兼程地行走在香港郊外延绵100公里的麦理浩径之上;漫长而艰难的行走,为活动筹得2200万港币。毅行者冠亚军则被驻港部队代表队获得,冠军成绩为12小时17分钟。 毅行攻略: 如果你要参加毅行者,请登录毅行者网站:http://www.oxfamtrailwalker.org.hk/opencms.war/opencms/_info_/homepage.jsp?__locale=zh_HK 每年4月份开始报名。 如果你平时能比较轻松爬上10层塔楼并喘气声不大,那么在毅行比赛上走个20-30公里应该没问题,不过接下去的路程则完全取决自身的意志力,坚持,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其实能走很远。 带上护膝、护踝、护腿,这将让你明白为何上个世纪战争中大部分军队急行军时都打绑腿的意义。带上登山杖,你会觉得行走时凭空多了两条腿。 行前注意天气预报来确定自己所带衣物。 算好每一段路程自己所花费的体力及补充能量,记住一份热盒饭远比一份果酱面包要吃的爽。找好你的后援团,他们会在休息点附近帮助到你! 同心协力,帮助队友,这是毅行徒步时的原则,记住这点。 手机充好电,沿途大部分山路有信号,如出现紧急情况请拨打腕带上的紧急电话,通过沿途标距柱告知自己位置所在。 小帅,小奇,李丹 几十公里后,我们身体上所有的痛苦都将被放大,请坚持吧!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17 19:47:00

    转载: 要做的,全做了 撰文:蔡東豪 毅行者最攞命、最抵死、最冇符的元素是「四人同行」這條規例產生的一大堆化學作用。大家細想,在家我們要求家人守望相助,在公司我們大談團隊精神,實情我們只信自己顧自己,所有事情以自己為中心。 「四人同行」的奧妙當然不是相信共產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理念,它的奧妙在利己的過程中,我們被迫正面擁抱守望相助、團隊精神這些平日只講不做的空談。本性上我們沒變,依然只顧自己,但「四人同行」迫使顧自己等於顧全隊,因此在毅行路上我們不單嘗到,更要費心思去摸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毅行者是人際關係的試驗場,最易受傷的除了膝蓋,還有感情。今時今日揀女婿做測試的話,不應以打麻雀,應派人跟準女婿參加毅行者。兩年前,S05精B的完成時間是二十多小時,當行到末段,攝影發燒友捉住我們影相,他們的反應是:「嘩,四個人!」原因是太多隊伍已經不是完整四個人。對,是四個人,毅行者從來不是個人比賽,假如他日仍有人記得我跟毅行者曾有過一段關係,我希望他們記得的是我這句話 ─ 「你快不過最慢的隊友。」 TC參加了毅行者十幾年,我也有十年經驗,他最近對我說了不只一次,是今年S05精B是完美的,這話題我沒有跟他詳談,因為心照,這情景似是天意,但其實是人為,其罕有程度可用完美去形容。 我們四個人一起參賽已是第三年,去年成績大躍進之後,沒有絲毫「見好就收」的打算,比賽結束後第二日就在談論破十八小時的可能性。我們四個人的齊心是經過時間考驗,有一段歷史,冇利誘,不可能威迫,一同經歷喜與樂,重點是有一個沒商量餘地的明確目標。毅行者是少數不受年紀限制的運動,年紀大甚至可能更有利,因為咁大個人應該想清楚才去做一件事,這度力帶着堅毅。 「四人同行」的難處是,四個人一起經歷高低潮,我掛在口邊的「隊形」就是從四個人的共同經歷上建立起來。這經歷不能模擬,不能推算,做過就是做過,經歷過就是經歷過。我們不相信天分,不依賴天意,要得八,就要付出半斤。過去三年來我們經歷過大大小小操練,在大東鳳凰山練山力,在北潭涌和鹿頸練跑,在大潭水塘輕鬆吹水,操練中我們留意到自己的身體在變化,以前做不到的逐漸做得到,對自己身體加深了認識,更懂得愛惜和保護自己。 我們知道十八小時的目標不容易達到,要達到目標,四個人都要付出,不過我們可放心,不用費神去猜忌隊友,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幾個大男人講什麼「情」,太肉麻了,不如就信這是個人追尋自利的過程,當大家利益看齊,管它是「情」也好,是亞當史密斯顯靈也好,捉到老鼠就是好花貓。 S05精B在麥理浩徑略有名氣,在操練時不少人跟我們打招呼,除了本欄為S05精B帶來知名度,我相信最重要的是我們為所有嫌不夠時間運動的香港人帶來一點鼓舞。第一次見到我們,別人的感覺多數是:「連你哋都得!」橫看豎看,S05精B隊員都不像精英運動員,我們的身份是奔走中港兩地的中年人(平均年齡四十六歲),有的是滿頭白髮、肚腩、長期膝蓋痛。S05精B就是你們,正衝向毅行者中神聖的超級毅行者身份,我們做到的,其實很多人都有可能做到。 比賽前夕竟有一點反高潮的感覺,我開始在計劃「後毅行者」的生活。我不想多談「享受過程」這老套話,因為此刻我滿腦子是興奮衝線的影像。我真的想不到怎樣可做得更好,即使時光倒流,我們這段歷史也改不了多少,要做的,全做了。 遇上毅行者,是我的福氣;愛上毅行者,是我(為數不多) 的明智選擇;今年定下破十八小時的目標,是一個神奇旅程。十年毅行,永遠麥徑,四人同行,蓄勢待發,1119,笑傲大棠。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23 21:40:19

    想搜一下“姜茶先生”的文章贴在这里分享,却顺着关键字找到了高祥钥童鞋的博文: 34hs58ms 2008-11-10 00:25 by 高天祥钥 昨晚9点半和队友老崔到达终点将军澳.半小时后洪涛也和陪走最后两段的同事,朋友冲线。 看着灯火中热切盼望着自己家人,朋友的支持队伍,虽然没有熟悉的面容,仍然感觉温暖.脚底的疼痛开始蔓延,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压抑它的理由了.看来人家说俺的脚长得丑是有生理学基础的. 睡了一觉没有什么好转.去年恢复得快是因为刚结束就上了火车,脚没沾地25个小时.今年不但就近去参观了铁路博物馆,还从太子走到旺角一通血拼... 痛也值了,见到了传说中的黄山--山友行的老板.昨晚在麦里浩径上没有见到老人家,今天特意寻到店里.果然有侠士风范.老人家近60岁仍然热衷户外运动,尤其是热衷组织带动年轻人到大自然中去.一聊才知道,原来姜茶要用到9种材料,昨天他一直在背水.往返1个半钟头的山路,在茶摊开设期间,24小时里他自己就走了9趟!还背着若干袋水... 买了头灯,望远镜和水袋关照他生意,本想买件冲锋衣作为大件,可惜没有合适的.倒是帮老赵挑了两件不错的衣服.头一回发现俺也是有sales潜力的.忽悠别人花钱蛮容易.难道是老赵的耳根子的硬度问题? 可惜老赵膝盖外侧付韧带受伤,带着摁钉翻过针山实在是没法前行了,被我一把扯下了腕带.终点处我们来自两岸(中\港)三地(北京\香港\纽约)的中老年队(3个60年代+1个70年代)再次相聚,而且约定明年再走乐施会毅行者,还叫"纵横四海"! Team No.:0351 Team Name:纵横四海 Team Elapsed Time:34:58:06 No. Name CP Current Status Elapsed Time Member: 0351A Gao Tian Finish Registered 34:58:04 0351B Howard Liu Hung To Finish Registered 34:58:02 0351C Zhao Xin Zhou 7 Retired 26:22:47 0351D James Cui Finish Registered 34:58:06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28 09:02:25

    我07年的时候和陈国强见过一次,在蔡东豪的《毅行者》那本书里也读到了他的故事,很厉害~~ Mr. Ginger今年生病了,不能背水上山了,但是他依然在茅坪陪伴毅行者们。离开香港的那个下午,我们一帮朋友去了山友行见到了黄先生,他还好,他说多亏这么多年来一直爬山身体不错~~~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28 18:59:47

    继续摆呀~~ 我知道你有很多很多话~ 相较之其他,提起毅行者你就来劲~~

  • 绿袖子

    绿袖子 组长 楼主 2010-11-30 18:21:48

    “姜茶先生” 对于几个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赶路,用40多个小时“磨”完100公里麦理浩径的人来说,毅行者结束后的第一个夜晚总是属于睡眠的。在旺角的旅馆里,我们睡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直到第二天中午在阳光灿烂中醒来。和Tina约好一起吃午饭,Tina是我第一年参加毅行者时的支援队长,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大额捐款人。 大家兴奋地分享着毅行路上的感受,席间,提起了“姜茶先生”,再讲姜茶先生故事,感性的我情绪终于可以不再波动得过于厉害了。距离返京还有半天的时间,赵大哥说:“我们去看看老先生吧。”于是,Tina带我们七拐八拐,到了界限街的山友行。 大概每一位毅行者都会记得这位被称为“茅坪天使”的“姜茶先生”,即便不知道他的音容笑貌,也一定喝过他亲手堡的姜茶;即便是第一年参加毅行者,也一定听老毅行者们提起过茅坪的姜茶。麦理浩径3、4两段原本就是最难走的路段,对于大多数毅行者来说,经过茅坪常常已经是深夜或者凌晨。马鞍山山路崎岖,山顶的大风十有八九将毅行者们吹个透心凉,有一杯热乎乎的东西暖暖胃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但是距离CP4还有好多个山头。 黄先生在茅坪为毅行者加油打气的传统坚持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5年,怎么开始的我不知道,但是风雨无阻。姜茶先生在这里守候毅行者从青春到白头。茅坪并无水,打水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山下去背。每年毅行者期间,山友行门口都会贴出“参加活动,休息两日”的告示。作为一名参加者,茅坪的姜茶是我每年深夜翻越马鞍山的动力。 今年我们走过马鞍山时已是清晨,香港的早晨宁静而美丽。而我一直叨念的是姜茶。大哥说,天亮以后就暖和了,黄先生就收工了。茅坪的位置,我恐怕永远都记不清,但是确实是几个疑似的地方就是没有姜茶的味道。果真,翻过了大老山一直到了CP4都没有看到。看来,黄先生是已经回家休息了。 后来大家一起下午茶的时候我问β队的梁爽今年有无喝姜茶。她说今年没有姜茶,黄先生病了,做了手术,今年不能背水煮茶了。黄先生请人在那里派姜糖。深夜的茅坪,虽然没有往年那样热火朝天的姜汤档,但是还是有很多毅行者在这里驻足,梁爽是其中的一位,她对派姜糖的义工说:“见到黄先生的话,请您转告他,我们都很想念他,希望他早日康复。”那位小伙子说:“我想他已经听到了,他就在后面的帐篷里。” 听到这里,我眼泪哗地一下就流出来了。肯定路过的很多毅行者都问了同样的问题,说了同样的话,不知道那一夜,帐篷里的黄先生是怎样的心情…… 进到山友行,一眼就认出了有大侠风范的黄先生。先生的普通话很好,差不多整个下午我们都呆在山友行。先生说,医生也认为有赖于他多年行山锻炼,允许他手术后三天上山。临走时,黄先生送了我们每人一个41年前第一次在麦理浩径举行100公里活动时的纪念徽章,连电话号码都还是7位数的。 我终于可以很平静地讲这个故事了,希望面对纷繁的工作和生活,这份美好与感动能够常驻心间。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39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