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
来自: Andrew
啊!我用手机码了许多字,结果一切换app返回后没有了!呜呜😭 好吧,那就先上图吧
假期因为好朋友来广州玩,就没有出去旅游,索性趁着大晴天去博物馆逛一下
这立面一看就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风格。如果你问我为啥,那是因为去年国庆到云南玩也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也是他们设计的
从手机里翻出来在云南省博拍的照片。对比一下很像吧。
今天参观的人还是挺多的,然后逛博物馆时没有拍照的习惯,就先分享一下大致路径了。
上图是馆内向导。我今天的路径就是香港长衫百年故事展-潮州木展-巴蜀文物展。
以上是拍的图,具体内容等我明后天有时间用电脑更。
btw,想了解的可以关注”广东省博物馆”公众号呀,里面有文物的具体讲解。不过我都是习惯在博物馆里边看边百度和知乎,感觉效果会更好,嘻嘻。
睡觉啦,晚上健了个身理应早睡,都怪刚才手贱把之前的码字全弄没了。
补充更新:
先说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
总体上的感觉和评价就是上面的图中“前言”里写到的。很多长衫(也可以说旗袍)真的是很美,可以说妩媚又不失端庄,气质大方典雅,当然也得有个好身材才行。
长衫最开始是男性穿的衣服,以前叫长袍,后来受到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长衫逐渐成为了男女通用的服饰,1929年国民政府还确认了长衫作为礼服的规定。
说到这让我想起高跟鞋、丝袜最开始也是男的穿的,结果后来也是发展为女性的穿戴着装。好像男生的服饰女生穿都问题不大哈,不过反过来就比较辣眼睛了……
事实上, 香港长衫的发展很大程度受到海派旗袍的影响 ,上世纪30-40年代是上海旗袍的发展高峰期,那会儿海派的旗袍审美标准就已经是窄腰肥臀S形了,然后因为战争上海沦陷,所以很多裁缝到香港避难,从而促进了香港地区长衫的发展。当时在逛的时候还听到了著名的《夜上海》,哈哈。
二战结束后,由于内地政局动荡,仍然有很多裁缝相继逃往香港,使得香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衫工艺水平达到高峰,那会儿设计流行简约风格,长衫也是以简约素色为主,剪裁上也更加走性感路线,紧致有型(此处请原谅一个男生的幻想😂)。感叹密斯的Less is more主义真是应用广泛啊!穿得越少,想的越多应该是最信达雅的翻译了吧hhhh😂
不过手工的确阻挡不住工业化的车轮,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成衣制造业的发展,长衫开始式微,但手工总是意味着有品位、复古,所以此后慢慢的长衫便成了贵族圈的服饰了。
凭着记忆再来分享一下巴蜀文化展吧🙂
话说在进展馆前还是排了很久的队的,一进门就是这个商铜立人像,这应该是三星堆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了。据考证它源于商代,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分人像与底座两部分,目测 高2.5米左右,除去底座的话可能有1米9,总之和真人身高差不多,就是比较瘦。
后面就是人面像了,一个是上面的青铜人面像,还有一个是商戴金面罩铜人头像,百度了一张图,在下面。
坦率地说,当我看到这些头像时,还真的惊叹于那时候的工艺技巧。比如耳垂穿孔,眼眉是镂空的。在古代的时候铜器的颜色和金是差不多的,现在看到的青铜是因为氧化的缘故,因此能够更明显的看出戴金面罩的不同,据猜测是象征地位的尊贵或特殊的身份。
再后面看到的是这个
据说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古代神话密不可分,《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因此有人认为它就是蚕丛(“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也有人说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鹃鸟死后魂化的翅膀,因此代表蜀王杜宇(鱼凫)的形象。😂事实上听了以上观点后我更好奇的是砖家们的脑洞好大,因为我根本联系不起来这些哈哈哈。
也有人说这个鸟头是鱼凫。
其实当了解到这些的时候,第一反应还是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好上个月刷完了司马懿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看到了诸葛亮北伐。因此就借机看了一下古蜀道示意图,下图是百度找的。
不难看出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从关中入川,基本都要经过夹于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汉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三国时期诸葛亮屯重兵于此的原因了。
逛完这些后基本就快闭馆了,后面的陶瓷展厅以及4楼的展厅都还没逛完,等改天再逛咯。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三星堆铜人头像 (Yemi)
- 故宫博物院 (Jzyplpq)
- 10月25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中书省)
- 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 (Windflower)
- 国家博物馆 (Jzypl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