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读《红楼梦》者版本的推荐
来自: 轩辕十四
关于红楼梦版本,对于初读红楼梦,或者仅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准备再精读一遍读者来说,个人还是推荐1994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刘世德校本《红楼梦》,虽然此版本有一些错字,重版亦未改,留有不少瑕疵,被人诟病。为什么呢,鄙人有以下见解: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但受众远没有其他三部名著多,原因是什么? 是其文字不够优美?不是,其语言文字几乎为整个古典白话小说中最优美的,虽然是几百年前的文字,现代人读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而且语言简单干练寥寥数笔便能构成一幅图画,其中的诗词更没有闲言碎笔,都是依照人物性格精心设计的,当然作者的才气没得说,“直追李贺,更有晚唐李商隐之风”。 是其结构不够严禁,漏洞百出?亦不是,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红楼梦结构可谓是最严谨的有人这样评价她的结构、布局“宏伟、和諧、完整、谨严,“如常山率然,首尾相应;如天衣无缝,无隙可寻”,达到了“天然浑成”的地步。 是其主人翁刻画不够丰满,代入感不强?显然不是,《红楼梦》中写了4百多个人物,光形象鲜明的就有四十多个,不仅如此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能刻画的栩栩如生,不同凡响。 是其故事情节不够跌宕起伏?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知的问题,除了《红楼梦》,其他三部名著都是写的英雄,打打杀杀的描写固然让人心血澎湃,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能引起人无限遐想。而作为百科全书式小说,《红楼梦》不能简单的归类言情、神话、侠义、志怪,其通篇充斥着现实主义,《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虽然没有战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形,但是她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描写,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致力营造情节的波澜,它完全是靠小细节来编织交汇,形成一幅完美的现实主义画卷,画不为不美,但得有人懂得欣赏。 《红楼梦》正因为她集聚所有形式的优点,开辟另一种道路,正所谓《红楼梦》红楼梦一出世所有的写法都打破了,她那么完美无暇,而这种无瑕对我们广大普通读者却是一种缺憾。有很多人反应,虽然努力想去看但是看不懂,其过于庞大复杂的结构,再加上其中大量使用的春秋笔法,暗写,侧面描写,都需要非常细心的阅读和切身的感悟才能有所领会,显然这不是一位仅把她当做一部刊物来阅读的普通读者来说能驾驭的了的,有的甚至看了几遍还理不清里面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 9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刘世德校本《红楼梦》有以下特点: 1、两册精装带护封,书封为暗紫色前面附有彩图若干张。 2、书中每回都有大量的注释,生僻字亦注音和解释,有些章回,比如第五回每张甚至占有半张以上篇幅的注释,再加上每回回末选取重要脂砚斋批和清代众家批使得此很有特色。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在读此版本之前,曾经试读过其他的简装本,读到第五回就实在读不下去了,大量诗词让人直想略过,最初我真把她当做言情小说来读了,而且也只能认知到那个程度,有人读红楼梦可以读个四五遍,甚至七八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认知,但还有大量的读者肯定是一遍都读不下去,因为看不懂,看不懂自然就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在读了注释和每回回末脂批,王批以及清代众家批、评,竟突然发现原来这么有趣,才发现书中个人物的名字都不是乱起的,才明白“原应叹息”,才明白第五回那么多诗词判词皆预兆每个人物结局,才明白“金陵十二钗“,看了脂评才明白”秦可卿淫天香楼“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此一节,而书中未有……,此后再读甚至不愿放弃每一个细节,才明白倾读被誉为古典小说最高峰的乐趣。我想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不只在我身上独有的。 3、也就是被有些红迷专家诟病的,出现不少错别字,标点符号有问题,甚至是注音错误。作为研究红学的人甚至作为出版方,我觉得都应该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发现的错误应该及时的改正。但作为普通读者,我仔细看了下那些被提出的校注问题,说实在话他真不影响阅读,而且还分散在1100多页的鸿篇巨著中,呵呵反正我是一次也没发现过,因为我也不去研究她。 我仅是一位普通的读者而已,《红楼梦》也需要大量的普通读者,而不仅仅是小众把玩的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