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林晨鹿语
来自: 林晨鹿语 (丽水) 2018-06-21 06:25:52创建   2018-06-21 06:25:52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高考,我不爱你,但我谢谢你。” ►又到了6月5日,这是拥有“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安徽毛坦厂镇一年中最受关注的日子。 今天一大早,这里的上万名高三学生乘坐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巴,前往数十公里外的六安市区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准备。 壮观的万人送考仪式,早已成为毛坦厂最经典的“高考景观”。学校距离六安市区近2小时车程。安排考生统一乘坐大巴前往市区、安排住宿,是每年高考前毛坦厂中学的重要准备事项。 据多名学生和家长介绍,毛坦厂中学今年共有59个应届高三班级,68个复读班级,赴考考生1万5千人左右。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那不如我们从头来过,从头说起张国荣与香港电影。 张国荣这个名字,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注定紧密相关,在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里,他留下了太多的影像和故事,所以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也怀念他。 还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晚饭时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那些国语配音版的老港片:《家有喜事》、《纵横四海》、《倩女幽魂》……看的次数多了,连下一句台词是什么都能接上,可那时并不知道那些个角色背后的名字叫张国荣,知道的时候脑海里模糊的形象一下子生动起来,再过些年,了解他越多,了解电影越多,突然发现,他恰是经历了自新浪潮开启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也许她的眼泪是逆向地流淌,往心的方向。 ——题记 以一个严歌苓书迷的阅读经验来说,《芳华》里所有的人物,大部分都可以在严歌苓以往的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形象。毕竟,《芳华》应该也可以归...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如果我的人生有什么悔恨的话,也许是太晚才见到梵高。前几天刚写的 关于马尔克斯的文章 提到自己的抑郁症期间,今天又必须要提到自己这一段混沌的日子。( 新片《梵高:永恒之门》的影评 。) 我离开英国的之前,在伦敦住了一段时间。游荡中我走进了大英美术馆,在最...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填完,不想把这篇剧评拖到2018,赶紧来更新完。 纵观全部16集,不得不说,第六集福南的上线是一个分界点。前五集几乎每一集看完都有哭有笑,看上去是一部想要触及社会痛点的神剧,我看到了重男轻女,传统与新的婚恋观的碰撞和矛盾,坚持梦想的举步维艰,这些甚至比爱情更加触动我心。第五集妈妈的信更是大泪点。强烈的共鸣让我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 福南上线之后,这部剧慢慢就变成了一部好于平均水平的常...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看见有人说这部剧太做作,还有人说这俩人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没体会过人间疾苦瞎作死,还有人说这部剧是和平年代太长久的产物,真的是这样吗?另外有人吐槽这部剧一点都不丧,但这本来就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丧片吧,开头的丧,不过是故事的铺垫而已。 我觉得吧,世界那...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结说,有吾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圣经•创世记》第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出离愤怒”,这个词是鲁迅爱用的。 直到昨夜我才明白它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以前有个同学说他上幼儿园不久后被送去看医生,诊断出来说这孩子脑子转的太快,口头表达跟不上所以才会整天呜哩哇啦地讲没人听得懂的音节。送去医院里教这样孩子放慢思维速度的课,很快就正常了。大家都很惊讶,原来这孩子不是不会讲话。 看余华的小说也有这感觉,他想说的如火车一样呼啸着跑,你跟着他没法不快速的翻着书页,囫囵吞枣地把...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有一些好电影,看完的时候表面若无其事,但其实它已经震撼了你。以致在悠长的人生中,你会常常突然想起那个故事那些人。「死亡诗社」无疑是影响我很深刻的一部影片,故事让我低头沉吟,也引我仰望星辰。电影不仅是主演罗宾·威廉姆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个探讨教育的优秀电影。 电影讲述在美国一所校风保守、教学严谨、高升学率的贵族中学,新到任的语文老师基汀,用反传统的创新启发式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让学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Y观影作者 / 小翌 编辑 / KY主创们 我听过太多在我看来关系太过不平等的爱情故事。作为旁观者的我,每每看到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卑躬屈膝低声下气,总会为他/她感到不值。可是主人公往往一边流着泪一边死守着这样一段伤痕累累的关系不肯放手,甚至有人总是选择待在这样的对象身边。这让我常常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执拗地陷自己于这样痛苦的循环里? 今天,我们来聊聊《壁花少年》。影片以高中生查理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他的朋友们爱上不爱他们的人的故事。查理内向而敏感,在学校里备受欺凌。一次意外,他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维罗妮卡决定自杀”。 这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小说《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第一句话。 如果你在书店翻开这本书,很容易被开头吸引。我们都害怕死亡,也着迷于死亡。 一个人为什么会自杀呢?我们需要答案。 维罗妮卡今年二十四岁,是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年轻女孩,她花六个月时间搞到四瓶安眠药,在今天一粒一粒吃下了它们。 她的生活很正常,自杀不是因为失恋,不是因为缺少家庭温暖,不是因为经济问题,也不是因为罹患不治之症。 她真实的死因,是厌倦。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个流行词——“丧(sàn...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17年,换来一句电影跟小说有何关系? 先说感受:看完悟空传,我只希望有生之年 三体 此间的少年 天行健 这三部千万不要拍成电影。 一个作家,竟然说出了电影跟原著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这就是连牌坊都不要了告诉粉丝我就是要圈你们钱,我就是要卖ip。反正你们也没办法,我也没有新作品。捞一次就走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今何在,我们曾经是你的粉丝。但不是你的筹码,我不算是原著党。在一定程度的改编我觉得属于正常。但是这样完全...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你喜欢做爱吗? “啊?” “就是性。你喜欢吗?” “……” “我们必须敞开聊。” “……” “给你留个小作业。回家,触摸自己。” “……” “慢慢地。” “……” (互相沉默数秒) “明天还要工作。门卫会为你叫出租车。” 宣布公演主角的庆功晚宴后,艺术总监Thomas将女舞蹈演员Nina带回家,展开了以上的这段对话,这一幕场景来自于新近热门的影片《黑天鹅》。在对话的开始,你总以为要发生点什么,不过似乎并不止此。今...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林晨鹿语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