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小寒楼
来自: 小寒楼 (成都) 2023-10-19 14:14:36创建   2024-06-23 14:25:1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玲珑心 1086人喜欢
翻阅前人留下的关于柳如是的资料,我这才发现,她的身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恰如她的许多个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她的一段人生,分属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而只属于她的这特有的复杂性,并非她曾拥有过多个男性伴侣这么简单,这是一种深埋于人性之中的,既令人着迷,又使人畏惧的特质。它令柳如是千变万化,模糊而又清晰。它使柳如是有别于同时代同阶层的任何一类人,发展出她特有的人格。柳如是已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它蕴含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像、追忆、迷惘与批判,当我们谈起她的名字,总是不得不提及那个时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Thinker 0人喜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0日第2569期 作者:杨雷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加速升级,人的“数字化生存”已经从预言变成现实。人们既受益于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又受困于数字之网对生命的束缚和压制。平台经济持续不断地侵蚀醒着的时间,使当代的数字劳工变成无休止工作的经济人,屈服于资本逻辑的操控。大数据和算法使生命变得透明,它们在培养用户黏度的同时也在侵犯隐私和桎梏思维。每个人在网络空间里最轻微的动作都受到平台的记录和监视,遭受着数字系统的凝视和“殖民”,使得生命被无限地资本化。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一种侵入性技术或者说征服“集置”,支配着人们的身体、思想和精神,专注和沉思的能力被无声无息地蚕食,导致信息取代知识、数据埋葬真理,生命的内在愈发空洞。 全日制经济人:工作和休闲界限的模糊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一种由数据驱动、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新经济形态即平台经济应运而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purplepine 491人喜欢
(本文亦收录于《穿越月色宁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665669/ 去年四月,赋闲在家的我偶然地和一位朋友译起了叶芝的诗。此前我对这位二十世纪的大诗人和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所知甚少,这样直接上手翻译,一开始自然如行雾中,但不带先入之见地进入文本,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又被疑问驱动着做延展阅读,逐个消除问号,并以顿悟和联想释开成片疑云的过程,可能也是走近这位以玄奥晦涩诗风著称的诗人的适宜方式。 在早期一篇名为《实体的秋天》(The Autumn of B...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小寒楼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