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mute翾
来自: mute翾 (西安) 2020-12-21 14:13:19创建   2023-04-13 10:54:30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行在路上 127人喜欢
“不知道什么离我而去。 你也看见了吗? 举起手,指向天空, 它早已经消失不见。 不知道离我而去的是什么, 我想为它取名字。 连缀起几个长长的句子, 那是谁也喊不出的名字。 即使全部念完也无从知晓, 只能让你试着再念一遍。 我希望这是小说的借口。”——《你的夏天还好吗?》 2021.3.23读完《你的夏天还好吗?》 你的夏天还好吗? 挺好的。 最近读完放在书单里的这本书,终于在走过历史看过小说后,进入了这个世纪的现实世...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新海诚 4639人喜欢
豆瓣的影迷们,大家好,我是导演新海诚。应该有很多朋友都是通过《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认识我的吧。之前《天气之子》在中国上映时,我对大家许下承诺,三年后我会带着新作品再次与大家见面。这次能带着《铃芽之旅》来到中国,实现这个约定我真的很开心。 豆瓣の...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异见者 2371人喜欢
文 / Annihilator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P.S. 作者在异见者发布的另一篇12000字长文《 长评 | 为《天气之子》一辩 》中梳理了新海诚的创作生涯并谈及了对其作品的更多看法,可配合本文一同阅读。 《铃芽之旅》不一定是新海诚最差的作品,但一定是他迄今为止最...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SPUTNIK 3341人喜欢
剧组在戛纳走红毯时,记者问了汤唯一个问题,大概是说扮演一个蛇蝎美人有什么心得,汤唯当时没太理解什么叫beauté fatale (蛇蝎美人)是什么意思,经人翻译后也却也发表了更具包容性的回答,大概是说这是一个特别的、非常有张力的角色。“蛇蝎美人”代表了一类人物角色,她们危险、迷人、性感、狡黠,银幕上有太多蛇蝎美人的形象。无论是出于在倡导多元包容的今天,任何标签化、类型化的解读都有失妥当,还是从电影剧情本身出...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人形懒肉 155人喜欢
(更新)很多热心的友友都私信劝退我不要学医,其实我是人在海外准备直接...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这儿 18人喜欢
写下来想要鼓励所有追求梦想的大龄青年。 小时候在国内浑浑噩噩上学,...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一团吸雪鬼 235人喜欢
(废话极多,慎入)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尽管我有种近似盲目的自负—...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99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野原可爱美少女 6379人喜欢
睡前刷小组,发现好多年轻妹妹们都处于焦虑状态。我没有摆脱焦虑的具体...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花皮瓜的广播: 大学(哪年居然忘了,93年?)跟三个男同学跑去黄山旅游。那时候我140斤,患有青春期抑郁症,想不通的事太多,并不关心政治,只关心自己。社会学系班长朱永安,一路激情澎湃,拿个小录放机听崔健。我还跟他辩论着音乐太闹心。 毕业后大概98年,在北京友谊宾馆的游泳池里看见崔健带女儿游泳,就知道他是个名人,并无崇敬之心。 2004年,去朝鲜的旅游专机上,也有崔健,听说他是朝鲜族人。也没有信心激动,我从来不鸟名人。 2002年前后,攀岩碰上刘效松,还挺谈得来,经常一起玩。他说他是崔健的鼓手,我礼貌性表示了敬仰。然后打听他以前在京剧团打鼓的事和他西班牙老婆的八卦,那时候的北京,在户外运动随便碰见谁都不觉得奇怪。后来过了十几年,我回北京在餐馆里又碰见他,挺激动上去打招呼,他居然已经不记得我了。又过了几年,冯小刚的破电视剧北辙南辕里,刘效松还当主演了。我终于明白了,他一直是名人,占据过中国文化的中心,拥有一个我完全接触不到的大圈子,接触过的人太多了。我心中的友谊在他生命里微不足道。 总之我年轻的时候忙着整明白自己的生命,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青春,可能是新中国70年里最激扬向上的年代。由于生下来就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我完全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关心政治话题,那和我有什么关系。 但因为我这受不了欺负的个性,那以后的20年是一路的顺流而下,挣扎求生。被迫出了国,生活不再激流回旋,美国人教会了我关心政治,我才回头,用中国话表达自己。这时候才发现,一切的问题,根源都在政治。 快50岁了,终于懂了崔健的好。回头听他92年的演唱会,百感交集🥹。几代人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osmos 1009人喜欢
当商业道德缺失的时候,消费者们到底要面对多可怕的后果? 自从做了波音( 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s 部门简称BCA)的调查报告后,我已经渐渐对这家公司丧失了信心。里面的各种情节,利益的纠纷,企业文化的转变甚至是内部员工对公司的怀疑,比电视剧还要来得狗血,这家公司至少需要几个十年去恢复他旧时的辉煌。 2018年10月和2019年的3月,短短的时间内,印尼航空和埃塞俄比亚航空两个航班所有的乘客和机组人员一共346条鲜活的人命就烟消云散了。原因是因为737MAX的两起坠机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aron 3659人喜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3月18日,豆瓣网友@k 模仿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的开头,发了一条动态: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这句话无异于吹响了创作大赛的号角,众网友纷纷转发评论,掀起一波“疫情文学”高潮。 这些评论有的来自经典文学作品,有的来自电影台词,甚至还有的来自诗歌,我把比较精彩的评论摘出来,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次测试,看看自己能认出多少部文学作品原型(正确答案在结尾公布)。 一、国外文学作品 1、豆瓣网友@苏张张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狐鲤工作室 4223人喜欢
摘要:31岁的陈直以“读哲学的农民工”身份火了,他在各地流水线打工,在空闲时间阅读和翻译哲学,主要是海德格尔。过去的一个月里,人们围绕陈直展开了各种讨论,其中不乏浪漫的想象和严厉的指责。 争议中,我在厦门见到了陈直,并陪他到北方某座城市参加了一场面试。几天相处下来,我发现在陈直身上放置浪漫化的想象似乎不那么准确,他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挣扎、摇摆和痛苦。哲学让他短暂脱离过平庸的生活,拥有过精神上的纯粹,也从其中感受过快乐,他向往哲学构建的“人生意义”,但他无法超脱。他尝试逃离,有三年多的时间不读任...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菊妮的广播: 1979年,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已经79岁高龄,一次婚都没结过。81岁的李开弟是她的初恋,她给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对方真同意了。 张茂渊和李开弟的爱情还得从54年前说起。 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是晚清名臣张佩纶的女儿,哥哥是张爱玲的父亲。 张茂渊从小被放养长大,性格活泼,向往自由,和留过洋的嫂嫂黄逸梵志趣相投。 1925年,姑嫂2人坐船前往英国留学。 而李开第从上海交大毕业后,打算去英国利物浦大学深造,正好也在那船上。 由于旅途遥远,张茂渊晕得七荤八素。 李开弟爱心满满,一会递热毛巾,一会送茶水,一会又送温暖。 顺便说一嘴,李开弟那时送过一块淡红色的霞披给张,张十分稀罕,珍藏了60年。 两人在船上的时光美好,有空读一读拜伦的诗歌,在船头一起看晚霞,听个小调,跳跳舞也是常事。 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大家都懂,这两人对眼了。 但是,张茂渊没挑明,李开弟也没动静。 原来李开弟对人家有意思,还特意托人做了背调,结果一出来就不提了。 理由很简单,热血青年李开弟十分介意张的家世,外公曾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老爹在马尾海战中溜号……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李开弟有未婚妻。 所以,故事戛然而止。 不久,李开弟的妻子怀孕了,张大大方方地送上祝福。 李和张就这么像老朋友一样处着,李家孩子们都知道张和家里的关系,当张提出让李当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监护人时,李也没避讳。 李结婚生子,其乐融融。张要么和嫂嫂一起出国留学,要么去电台上班,要么陪张爱玲一起。 总之,这位独立女性不谈恋爱,默默地等待有情人归来。 直到1965年,两人的关系才被捅破。 那时,李开弟的妻子只剩最后一口气,她对张茂渊说:你俩的事我都知道,是我耽误了你们,我走了,把他交给你…… 然鹅,下一个十年,李开弟要每天扫大街,两人的事又黄了。 而张茂渊也豁得出去,偷摸的跑去看初恋,带吃带喝的,还帮忙干活。 是真爱没错了。 到1979年,81岁的李开弟终于恢复自由。 79岁的张茂渊不再矜持,她特意写了一封信: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时间不再等我。 李开弟的儿女们和60岁的张爱玲,均送上祝福。 1991年,91岁张茂渊去世,7年后,百岁老人李开弟也离开了。 两人在一起只有12年的时光,穿越半个世纪,终画上句号。 苦等50年,终于嫁给初恋,是遗憾也是另一种圆满吧。 正是只要心中有爱,爱神不会迟到,只要心中有爱,人生就是花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李小丢 377人喜欢
这可能是霍尊最接近“顶流”的一次,国风美少年揭下假面被锤负心男,远比他的成名曲《卷珠帘》更出圈。 本来这件事是懒得写的,痴心女遭遇负心男的故事,陈露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陈露们的结局再惨烈,也阻止不了还拥有传统婚恋价值观的姑娘们前赴后继地为男人们送温暖,成为男人成功路上的踏脚石。 给不了解前因后果的吃瓜群众简单介绍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兴趣的可以去微博看陈露发的万字长文,我这里是“太长不看”版: 1、陈露和霍尊相识于2012年,20岁的她是群舞演员,21岁的他是没成名的歌手,当时两人...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沙丘的广播: 白银越野赛21位遇难者名单。太难过了。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背后还有21个悲痛的家庭,希望相关部门追责到底。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晶的广播: 本来计划早睡的,临睡前收到一条信息,实在是太糟心了。 这场灾难实在是太让人窒息。 关闭了朋友圈是不想被情绪控制,但是四面八方的信息依旧根本挡不住。 作为一个运动员,也作为一个赛事从业者,我们需要思考的其实很多,但是舆论却并不理智。 他们 搞不清楚马拉松和越野赛的区别 搞不清楚CP点(打卡点)和sp 点(补给点)的区别, 不知道户外求救不靠喊靠救生哨子(不影响聋哑人求救) 但是都不影响他们站出来指挥如何组织一场安全的赛事 媒体除了理性的还原事实,你们还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媒体的基本上素养是什么? 而同时,能看到很多的跑步群在自发的在为遇难跑者募捐 晚上跟老板交流我收到的一些信息。他给我发了跑者慈善信托方案,说他认领一份用来资助遇难跑者的小孩未来读书。 最近两天业内好几个机构紧急开了赛事救援培训课程。 负责监管赛事的中国田径协会,也是这场赛事的主办方之一,赛事官方指导单位是不是最应该检讨下? 小明同学不愧是我最看好的户外媒体作者之一:https://douc.cc/1AY1Tg 这么理性的人不多,更多的媒体,只能是蹭流量蹭热度,售卖廉价的愤怒~~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Ying. 356人喜欢
应评论区jm的建议把求婚也放进来! 顾飞yyds!! 妹妹yyds!!! 评...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熊阿姨的广播: 赶到白银现场,和在编辑部后方,我们捋了时间线,发现越野赛当天的混乱远远超过我们想象,同一座山不同位置的人,好像拿了不同的时钟——打卡点的人炖着牛肉汤,还在好奇为什么选手不来,村民已经抱着棉被上山了,此时幸运的选手躲在小石屋里哆嗦,有人拍视频开玩笑“哈哈哈回不去了”,而救援和停赛命令还在迟缓地行进中。 到了午夜,还是同一座山,几乎变成了命运的分水岭——有人回到暖和的酒店被窝以为不过是没完赛的小问题,有人在异乡接到丈夫失踪的通知,山上的窑洞里,有人还在哆嗦,身边的选手已经死去多时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ANA 1002人喜欢
啊,我豆瓣这两天炸了。消息多到我不得不关掉了通知!起因只是我随手发的一条动态: 还有人专门给我发私信。有骂我的,有羡慕我的,有...求认识的??? 我觉得,可能是“双方父母没有见面就结婚”这个点戳到了大家吧。毕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但在我这里,结婚就真的只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说任性也是任性的,说自私,也许也是自私吧。但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自私”一点,三个家庭,各自管各自的家庭,尊重别人的家庭,有点界限感,那些常见的家庭矛盾、婆媳纷争,也许就会少很多,妈宝男和吵架就回娘家...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旁立 18人喜欢
备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分手,现在分了大半年了,我没有一分一秒...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Proton的广播: 人和人的相遇有时候很奇妙啊。一个认识很久的人,某一天我忽然觉得这人真好啊,哪都好,站旁边一会儿恨不得要开心一整天。后来那天忙起来也就没再见着。第二天吧,再见着,光环也没了,人也黯淡了,眯着眼我看半天觉得说头天是中邪了还是啥。转念一想,一把年纪了偶尔少女心一下,基本相当于是老鹿崴了那么一下蹄,内心毕竟还是跃了那么一下,这事儿可喜可贺啊。也是怪不容易,以后怕是越来越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徐慢猫的广播: 人生有很多阶段。 往成年后说。刚上大学时不知道怎么开始,各种社团要不要参加,生活有了很多空白的时间,不知道如何安排。觉得孤单,混乱,难以适从。 刚毕业也是一个很难熬的阶段,突然间有了生存的压力。没错,不是生活压力,而是生存压力,发现钱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赚,甚至觉得养活自己心里都有点虚。 但是每一个阶段都会逐渐适应,后面慢慢地自如、自信。人最有倾诉欲的时候,是在最迷茫的阶段。度过这个阶段后,你对整个生活以及未来都有了清晰的规划,反而少了各种各样的纠结与辩论。整个人都更加放松和笃定。前行就够了。 这个时候你就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当然,后面可能还会结婚生子,经历不同的事情,也会有新的挑战。毕竟未来都是未知的。 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在任何刚开始阶段,都会有漫长找不到自己的日子。这不是因为你自己不好,而这就是每个人都要走的路。 针对所有对我私信,诉说学业、毕业迷茫的女孩们,以上。 又及,路还是得自己走才算。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mute翾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