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奖

~
来自: ~ (北京) 2019-09-20 10:10:47创建   2021-12-21 16:36:56更新
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捷克语:Cena Franze Kafky)是为了纪念德语长篇小说作家法兰兹·卡夫卡所颁发的年度国际文学奖,该奖项最早于2001年颁发,而颁奖典礼由捷克布拉格政府与布拉格卡夫卡协会共同主办。

关于提名者并未限制其国籍,唯一的要求是其作品或者书籍至少有一部曾经被翻译为捷克语,而提名的标准为作品要有“人文性格和文化宽容之贡献,允许国家、语言和宗教上多样地存在,而且其角色能够永恒并有效地呈现出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

卡夫卡奖曾经与后来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重叠,这包括有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以及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而2006年时,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成为亚洲首位获奖的作家。2014年5月27日,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公布获奖人选,中国荒诞现实主义作家阎连科获奖。阎连科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作家。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读大学。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主要作品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生)是捷克裔法国作家、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父亲为钢琴家...
评语:2020
回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erre_Michon
评语:2019 Pierre Michon
回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van_Wernisch
评语:2018 Ivan Wernisch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 ),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1962 年获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曾任加拿大作家协会主席。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与批评散文,迄今已在全球35 个国家出版。小说《女仆的故事》《猫眼》与《别名格雷斯》曾获得加拿大的吉勒尔奖与意大利的雷米欧•蒙德罗奖;《盲刺客》曾获2000 年英国布克小说奖。
评语:201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1939- ),意大利学者、作家、翻译家。生于的里雅斯特,毕业于都灵大学,1960年开始研究中欧文化,1978年起在的里雅斯特大学教授德国文学至今。马格里斯也是意大利报刊的撰稿人和专栏作家。《多瑙河之旅》是他的成名作,1987年因该书获得意大利巴古塔奖。马格里斯还获得过意大利斯特莱加文学奖、伊拉斯谟奖、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并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其代...
评语:2016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爱德华多·门多萨1943年生于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73年,门多萨以译员身份前往联合国总部工作。1975年,他发表处女作《萨沃达兵工厂一案的真相》(获西班牙“评论奖”),被誉为见证西班牙民主变革的力作。出版于1986年的《奇迹之城》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他西班牙顶尖小说家的文学地位。2002年,他的书成为马德里书展最佳小说。2015年,他获得“弗朗茨•卡夫卡奖”。 门多萨的小说还包括《地下室的...
评语:201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代表作有《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四书》《炸裂志》等。
评语:2014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阿莫斯·奥兹,男,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以色列作家。希伯来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牛津大学硕士和特拉维夫大学名誉博士,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教授。著有《何去何从》、《我的米海尔》、《了解女人》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多种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并获多项重大文学奖,包括“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奖”和2007年度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奥兹不仅是当...
评语:2013
回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BE%E5%A6%AE%E5%9F%83%E6%8B%89%C2%B7%E9%9C%8D%E5%BE%B7%E7%BD%97%E5%A8%83
评语:2012 达妮埃拉·霍德罗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1945.12.8~ ),爱尔兰作家。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2005)、卡夫卡文学奖(2011)、奥地利欧洲国家文学奖(2013)获得者。曾任《爱尔兰时报》文学编辑。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现居住于都柏林。班维尔是一位敏锐而多产的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其小说主题涉及面广,创作技法新颖脱俗,语言清晰流畅。2005年凭借《海》获得著名的英语文学奖——布克奖。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
评语:201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瓦茨拉夫·哈韦尔 (Vaclav Havel) 1936年10月5日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贵族企业主家庭。1957年毕业于布拉格理工大学经济系。1957至1959年服兵役。后从事戏剧创作,在ABC剧院、扎勃拉德利剧院工作,先后担任舞台技术人员、编剧、助理导演、剧作家,其间曾在音乐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60年,他开始为巴鲁斯特拉德剧院工作,1963年接受了哈维尔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剧本《花园聚会》,接着上演了他的《备忘录》(1965)和《思...
评语:201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他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既是编剧也是电影导演。作为德语世界的最重量级作家,汉克是所有戏剧史无法跳过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师一样,他的成名作虽然写于1960年代却依然能超越我们这个时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剧本《冒犯观众》、小说《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电影《歧路》、《柏林苍穹下》。汉克于1968年获霍普特曼奖,1973年获毕希纳奖和奥比奖,2009年获卡夫卡奖,2014年获国际易卜生奖,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评语:2009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捷克犹太作家,写有多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其作品往往涉及犹太人大屠杀。主要作品有《卡捷琳娜·霍洛维佐娃的祈祷》(出版于1974年,同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迪塔·萨克索娃》(1962)、《夜与希望》(1957),以及《迷人的绿眼睛》(2004)。\r\n卢斯蒂格生于布拉格,上完中学后,于1941年因为犹太血统被开除,被拘禁在不同的集中营,1945年成功逃脱。大屠杀中他失去了母亲和妹妹,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评语:2008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 1923-2016 ),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下游的重镇图尔市,父亲的铁路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他早年在大学攻读哲学和数学,后来研究考古学,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专家。1946年起发表诗作,受超现实主义影响,1953年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而轰动法国诗坛,被公认为杰作,他也因此一举成名;他后来又陆续出版诗集《昨天的空寂的王国》(...
评语:200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
评语:2006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哈罗德·品特(1930—2008),英国著名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笔锋犀利,具有冷峻的解剖风格,被称为“威胁大师”。其作品中的角色多是失业者、小职员等社会底层人物,擅于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不祥与平静状态下的噪声。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
评语:200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1946.10.20~) 奥地利犹太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2004)得主。生于奥地利中部施蒂利亚州米尔茨楚施拉格市一个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起初她学习的是音乐,后来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67年出版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随后参加了70年代在欧洲爆发的学生运动,并出版讽刺小说《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她还于1990年出版了《美好的、美好的时光》、1998年出版了自传体...
评语:2004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纳达斯·彼得1942年出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译成英文的有:《回忆之书》、《家族故事之终结》、《爱》;散文故事集《火与知识》;和两则短篇小说《摄影的迷人故事》、《纳达斯·彼得:自己之死》。\r\n1986年纳达斯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回忆之书》,写作费时十一年,他在这本书中将世界描述为一个人与人连接彼此身体的关系系统,此书让纳达斯一举成名。英译本在美国出版后,苏珊.桑塔格曾...
评语:2003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伊凡·克里玛(Ivan Klíma,1931~),捷克犹太裔作家。捷克共和国杰出贡献奖章(2002)、卡夫卡奖获得者。 生于布拉格,十岁随父母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三年。1956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语言文学院,曾先后在多家杂志或出版社任编辑,同时创作剧本和小说。在长达二十年内,他的作品在捷克遭到完全禁止,只能以“地下文学”的形式在国内外读者中流传,广受欢迎。克里玛与哈维尔、昆德拉被并称为捷克文坛的“三驾马车”。
评语:200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1959)一举成名(该书获1966年美国全国图书奖)。
评语:2001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读书

~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