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ii

fafadongmian
来自: fafadongmian (上海) 2019-09-01 15:53:24创建   2024-05-13 09:46:23更新
8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crusader的广播: 越来越发现身边的城市空间已经走到“简·雅各布斯时刻”,这个词是我瞎编的,大意就是小产业被无情挤压,日常空间消失殆尽,机构化网络化的空间占据全部公共空间。实例就是,身边的菜场基本都被干掉了,室内化的结果就是菜贩破产,能找到修自行车的摊位已经是奢侈,买五金件无处可去(网上订购迟迟不发货),修鞋摊是非物质遗产了,除了去Mall找不到聚会的地方,等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luuuuuuuue 5人喜欢
此文思路可能很混乱,大概也没什么人会看到所以我就随便写了,希望以前的你可以看到。 前两周的时候看到大二小朋友的书吧设计作业评图,已经基本全部是机图,短短两年,我们当时怨念满满的所谓传统的排线点草手绘表现法似乎就要销声匿迹了。记得当时,大部分人还是老实的采用排线点草的方法出图,好处是只要下功夫,效果总不至于太差。缺点是费时费力,常常排线到天荒地老。其他方法比如彩铅、水彩、马克表现等技巧略难掌握,懒如我不想排线仗着学了几年水水的画,斗胆试了几张水彩图,之后就进入全机图的年级了。 其实想来当时老师对于手图的表现并不怎么费笔墨传授,但间或的几句现在回想起来,却还颇有深意。比如“墙中间一定要用红环的墨水涂均匀,如果其他墨水,就没有红环亮亮的好看” 还有“长线一定用尺一笔画到底,中间断了再接就不好看了”之类之类。当时想着“好看”是个肤浅的要求,方案做的好难道不比好看要重要?后来想想,老师虽然说的是“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t...amen 58人喜欢
看了Olgiati的a+u新专辑后,随手发了一下感慨,当时就有前辈说小心O粉喷我,居然给说中了,还有人说没去过现场没有发言权的。很好奇觉得O现在的创作好的人,可以解释下好在哪些地方。 本来想系统写下自己的想法,但变成了碎碎念了,就当读书笔记存档放着吧。 现场重要吗? 我自己就是现场主义者,相信建筑有些品质只能在现场体验到,但不排斥通过图纸和照片去想象建筑。 而且看建筑不可能都去现场体验,各种因素让有些建筑就很难参观,比如Libera的这个小住宅我没去过,但仍旧很喜欢,我也不相信中国有几个建筑师实...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FoundObject 44人喜欢
西格弗雷德.吉迪翁(Siegfried Giedion)出版于1924年的《法国建筑,钢铁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 (Bauen in Frankreich, Bauen in Eisen, Bauen in Eisenbeton)》一书中出现的第一张图片并非关于建筑,而是一张钢结构桥梁的照片。这座横跨于法国马赛港之上的桥梁,有一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ummerdrink 1139人喜欢
现在才知道,浙江民居的丰盛深邃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这一天,来到了地处诸暨东阳和嵊州间陈蔡水库边的斯宅乡。因位于山地,只有一条县道通过这里,公交车到这里就断了头。在断头路旁傍溪而建的是有名的斯家“千柱屋”,但那不是重点,真正精彩的在后头笔锋山山坡上,几...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心匠 116人喜欢
古寺道院,庙宇宫观,祠堂大宅总是闻名遐迩,引入观瞻。诚然,它们是任何一本建筑史所讨论的主题对象。这些建筑如果不是年逾千年,也至少经历过百年沧桑。然而在历史的车轮中,肯定也有许多如昙花般闪耀过的有趣建筑。但在正史中,它们似乎从未被拿来讨论。没有实物的遗存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也许更重要原因可能还是只有纪念碑式的建筑才值得讨论的思维定式。 本文试图突破这种常规的藩篱,来讲一讲一只一般状态下只会存活15年左右的奇妙建筑。 宁波地区慈溪任佳溪灵绪湖一带,丘陵连绵,丘陵之间的平原地带则是水网交错。咫尺东...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nightrain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Bollo 9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方主页君 37人喜欢
编者按:2016年3月20日15:00—17:00,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硕士、居住于苏黎世多年的建筑师贾如君到访有方,她不仅带来了新书《不只是居住——苏黎世非营利性住房建设的百年经验》,也带来了解决中国住房问题的新思路——发展健康多层次的住房政策—...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故里 0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ZZH 143人喜欢
sculpture garden for the venice biennale-Carlo Scarpa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晚菘的广播: 茑屋骗局,边看边乐边心酸。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Sophie 571人喜欢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QIAN 175人喜欢
这两只房子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Abandoibarra地区,紧邻Ibaizábal河,东面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西南方向面对西萨佩里设计的一栋高层。Abandoibarra地区是振兴毕尔巴鄂城市的重要据点,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诞生便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Abandoibarra...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Bollo的广播: 上周终于去看了Oiza的这个教堂,Santuario de Aránzazu。在巴斯克的深山里,但是居然一点都不人迹罕至,游客还是很多的。主入口没开,外面逛了一圈从侧面下去的(图三左侧,图四),里面黑咕隆咚的,光线很震撼, 网上的图大概都提高了亮度,实际空间感受如图五六吧。Oiza的形式总是很邪魅的(只能想到这个词了),很神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唯一一个就是这个栏杆,突然有一种农家乐的质朴的赶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北山杉 207人喜欢
看到有广播在讨论Olgiati在Basel的新楼立面构造冷桥的保温层处理,刚好可以比较一下Olgiati,Chipperfield和Kerez在三个框架立面建筑中的构造处理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Olgiati选择将上下楼层保温层向内延续180cm以解决混凝土楼板处冷桥的问题,同时保持楼板的延续性,强调其结构的一体性。具体向内延伸多少距离,这个需要Bauphysiker(建筑物理工程师?是这么翻译么,国内有对应的工种么)计算,以达到符合规范的保温系数。Foamgals是很贵的保温材料,180cmx1...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四三二 93人喜欢
这学期的设计课是Structural Contingencies 34,指导教师是比利时的年轻建筑师Steven Schenk和Caroline Voet。 (关于Caroline Voet,详见https://www.douban.com/note/741532362/) 课程介绍详见http://www.blog-archkuleuven.be/structural-contingencies-34/?filter_department=28&filter_engagement=0&...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北山杉 49人喜欢
Christ & Gantenbein,这所来自瑞士巴塞尔的明星建筑师事务所,继承了他们同城前辈Herzog & de Meuron的勇气和果敢,从他们瑞士同行保守的类比建筑学中跳脱出来,进行着更为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本文将从博物馆以及住宅办公上下两篇来分析他们作品中极致性的魅力。 1998年,在为期六周的环意大利建筑毕业旅行后,刚毕业于ETH Hans Kollhoff门下的Emanuel Christ(1970)和 Christoph Gantenbein(1971)(图1)在...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Zopf的广播: https://douc.cc/3vetJ2 https://douc.cc/0Qdlu5 两个讲座对形式与细部的分析让我非常受益,同时了解到ETH的同学们为什么可以做好设计,非常推荐!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練る 114人喜欢
“人类纪”(Anthropocene)话语启发我们以一种“千百年后”的目光考掘当下:如果按地质学定位我们所处的时代,那么或许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城市地层”。这不光表明产业的组织生产、建筑的功能形态、人口的流动定着以城市样态嵌入地貌和环境,更意味着城市作为与现时代观念相伴而行的空间组织/结构模式,其逻辑与形式已是如此深度地内在于社会运作、组织和筹划等一系列过程中,并且成为我们理解当下和想象未来的介质。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传统意义的城市作图底翻转,会发现我们同时处于“废墟时刻”:伴随着城市的内爆-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rusader 74人喜欢
Key Words:Prefabrication,Module,Joints,Protocol,Late Modernism 关键词:预制装配,模数,节点,协议,晚期现代主义 1. 迟到的“建筑的转折点” 康拉德·瓦克斯曼(Konrad Wachsmann,1901-1980)的职业人生正好可以被经营“通用板材公司”的经历分为前后两...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0 2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fafadongmia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