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逢人说剑三攘臂
来自: 逢人说剑三攘臂 (西安) 2019-01-30 22:37:18创建   2023-01-12 17:59:57更新
来自:豆瓣相册
Aipansy 2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ief 1224人喜欢
长期有效:开始和 优秀的古典学PhD友邻 一道接一点英文简历、文书修改润色的活儿,以及关于GRE备考、美国研究生申请、和各种基础上英语学习相关的咨询。收费肯定低于各种中介,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却可能比市场上很多机构都更专业(感兴趣的朋友会发给你们我们在学校网站和LinkedIn的profile检阅)。而且无论是改语言还是做咨询,我们都会努力做到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豆油了解。 当别人知道我去年GRE Verbal考到169分时可能不会相信,其实在上学的绝大多数时间我都挣扎于自己的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91人喜欢
设计于1989至1990年,并于1991至1992年间建成的格茨画廊(Sammlung)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早期最抽象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该建筑的室内都被作为展览空间设计的典范。另外,其极强的“极简主义”审美倾向支持了评论家的论述(下面我们会看到这里有一点点误会)。 设计构成法的转变 以今天的视角回顾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设计,格茨画廊首先体现了建筑师设计方法的转变。从最初的草图来看,建筑师的构思始于相互堆叠的桶体关系(这个手法在之前SBB某项目中用过),其中入口层的桶体与基地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褦襶 60人喜欢
关于Igualada Cemetery实在有太多太多可以写的了,只能慢慢整理...(先想到这么多,后面有其他的再补充) Miralles这个人实在是太复杂了啊...毕竟是第一个项目,自然有好多好多想法想实现。 并且这个项目也伴随了他一生,和前妻Pinos共同设计,经历了婚姻破裂,独自完成解剖室和小礼拜堂部分,然后去世,葬在这里,在他死后,Pinos因为对于Miralles在平面里暗藏的曲线最为熟悉,又受到委托在最上面设计了一个火葬场(不过很遗憾两次都没能进入)。Miralles真的是受人生经历影...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何玄的广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古超萌武士 68人喜欢
Herzog & de Meuron的墙边住宅设计于1984年,并于1987至1988年间建成。这座建筑以非常巧妙的姿态插入中世纪的城市机理。并且在展示了木材独特的建造品质。在80年代后期那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该建筑被作为一种对抗后现代主义的宣言。在2000年前后,莫奈欧详细描述了该建筑的设计技巧:比如室内体量与室外阳台不同的设计逻辑,以及随之而形成的张力。 但30年后再来观察这栋建筑,会发现不少建造层面的疑点: 比如外廊标志性的梭形木柱。作为明确的非承重结构,其对于上部承重金属柱以及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车车 502人喜欢
这次装修主要是给父母买的养老房,改善以前房子布局不合理,功能缺失的问题。风格上因为父母审美比较开放,尤其是母亲的审美比较前卫,所以就按照自己喜好给他们装了,只是在色调,灯光这类问题上照顾老年人沉稳,安静的喜好。然后补足了一些养老可能需要便利的方面。总之,整个设计追求一种“安全感的美”,不想有太多刻意的成分。 -----------------------------------------------------------------------------------------------...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西渚 953人喜欢
古代城市。未来城市。已建成和已拆除。未建成和进行中。地下工程和巨型构造。暂时先这么多。图片大多来自网络,不一一注明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T. 25人喜欢
1. 任何一个客观环境必须要在被主管意识接受之后,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 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使追求另一个层次的需要成为现实。当一系列需要的满足受到干扰而无法实现时,低层次的需要就会变成优先考虑到对象。 3. 把使用者的需要、需要的优先顺序、感受以及满足等等在本书中提到过的东西作为素材,从中理出一个头绪啦,并将其名之为“行为”。 4. 方桌的边角本身明确地标出了个人领域的分界线。 5. ...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杉九九 20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满地的广播: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意外地发现不少现代的实践~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仲城 58人喜欢
上周末去了一下同济教职工俱乐部和方塔园,感触颇多,就如老前辈冯,李,王。给我上了一课,以后有机会还会再去。由于前几天比较忙所以没时间把东西写下来。 以前政治上在建筑学留下的伤疤我们老提也就变了味道了,所以在这这个牢骚也不想发了。但看到冯纪忠,李德华,王吉蟲等前辈的探索实践和保持着的那份人文修养,我不禁想是不是那代人的一个个离去,就把那种探索精神和人文修养也带走了。以至于造成中国城市的如今局面。在《2012城市建筑文化论坛。上海》某位建筑师说:30年前的建筑都比较喜欢,近30年的建筑都不喜欢。是什...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異端芸術 3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Iris de mayo的广播: 我一直不太支持一些人在自己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去写一些看似简单明了,实则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基础才能完成的有关艺术、建筑、历史、文化等等的“一帖秒懂”文。但一直有一种声音在说,“我们不是搞学术的,不想看那些枯燥的理论书,我们就喜欢这种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有趣,让人一看就懂,一下就能记住的好文章”。而这正是我觉得可怕的地方,就是往往恰是那些被误读、被曲解的内容,更容易因其“看上去有趣”而被人记住并广泛传播。而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和趣味化,其实与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完全不冲突。下面拍图的这套书(抱歉,手机拍的效果不好)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文明惊奇透视》一套三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每本书里都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与父亲一起出游的经历,一路经过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和城市,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每本书的最后还附一页详细的术语表。 类似的值得推荐的好书还包括: (主要是西方文化艺术方面) 彼得·丹尼斯(Peter Dennis)画的系列; 大卫·麦考利(David Macaulay)画的系列; 德国少儿百科全书《WAS IST WAS》(《什么是什么》)系列; DK《目击者家庭图书馆》系列。 DK还有《儿童穿越时空的旅行》和《儿童穿越时空百科全书》两套精致的手绘书有引进,由于类似的主题重复的书我已经买了太多就没有买,应该也是不错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巢姥头 41人喜欢
年初在豆瓣上看到一条关于马街书会的广播,立刻决定去看。 虽然今年去的时候现场相当脏乱,但还是可以想象到几百年前发生过的美妙景象:清同治年间,曾有2700个艺人从各地赶至河南宝丰县城南,以天做幕,以地为台,自由地喝酒歌唱。这个书会,已经七百年了。 年年书会来相聚,醉归乃到夕阳斜。——清,司士选 [视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好困 2312人喜欢
首先就是一个中二又沙雕的标题…… 然后回复是…… 😂😂😂 截...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Bollo的广播: 今天去参观了马德里西北的跑马场Hipódromo de zarzuela。著名结构工程师Eduardo Torroja的作品。公交车658,或者乘免费的班车,马德里人多是开车去。周日有比赛的时候开放,但是博物馆只开到下午2点半。下了点小雨,空气很好,但是有点冷。比赛日很热闹,有很多家长带小孩来看。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找到一个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解释的挺清楚的。结构的东西看不懂。随便记录:20世纪初马德里开始了延长市中心castellana大道的工程,因此计划将原来的跑马场(现在的nuevos ministerios所在地)搬迁到郊外。1930年举办竞赛,最后由建筑师Carlos Arniches,Martín Domínguez和工程师Eduardo Torroja组成的组合获得竞赛。 方案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更改(图一),最开始是由一组组大梁,中间加混凝土的薄壳组成,薄壳上用一条条的肋加固,单元之间相互抵消侧推。最边缘用两个半圆形的墩子加固。所以在之前的方案中两边的墩子是比顶篷还高的(图八)。 后来Torroja为了和基座的结构协调,大胆的取消了肋和大梁,单元的重新划分成伞状(图三),这样就没有侧推力的问题了。顶棚的找形是很经典的(图五),但是这部分我看不懂了。但是总之形成了现在看到的这样的轻薄的结构。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编号663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蓝翼 9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周周不是傻子 1985人喜欢
1.31 12.14 感觉家里应该买只猫陪他 周末带出去玩遇见一只萨摩,于是...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Jr.hoct 28人喜欢
给bjr老师一行人准备list,顺便放这里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木杉 139人喜欢
"从被皮肤覆盖的形式意义上来说。我把建筑想象成一个有内部结构的有机体,就像人的身体,骨骼结构一样,有很多其他的元素来定义这个内部结构。我尝试破坏光滑的表面形状,将这些元素暴露在外。“——Christian Kerez (一)引言 (Introduction) 克里斯蒂安·凯雷斯(Christian Kerez)于1962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Maracaibo,但很快就带着家人来到瑞士,在那里他在ETH学习建筑学。毕业后,他没有将自己的职业生涯集中在建筑领域,而是转向建筑摄影。通过这种选择,他对大...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逢人说剑三攘臂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