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打卡书

游离子
来自: 游离子 (泉州) 2019-01-09 08:19:23创建   2019-12-25 10:39:01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8.6 (1108人评价)
作者: (日)井上靖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3-1
评语:井上靖的历史小说给我一种很平淡的感觉,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以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为开端,到鉴真最终东渡日本为终结。四位日本留学僧不同的人生选择。支持荣睿、普照应该是他们的使命感,对于戒融来说或许是知行合一,以脚步丈量世界。而玄朗则无明确的目的。只有去国怀乡之情。戒融选择的不是书斋里如‘玄昉’的学法相、究奥义的佛法,而如“行基给病者药物,为烦恼的人祷告,在没桥的地方造桥,在街头讲道,行走说法”,也许在他心中何处不佛法。我倒是更喜欢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对鉴真着墨不多,但那句 “为了法。纵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有百折不挠的决心。 “我是无明客,长迷有漏津。今朝蒙善诱,怀抱绝埃尘”。人生迷惑处,多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下迷津。心中有信念。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196人评价)
作者: [日] 井上靖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6-8
评语:泛泛之作,人物刻画较为扁平,有兽性,而无人性。时势造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蒙古的狼群就是亚欧各族的灾难,权利的征程,伴随尸山血海,屠城,灭族,奸淫掳掠。更多的是动物的法则,野蛮战争胜文明。井上靖的笔下的成吉思汗杀伐果决,也不乏铁汉柔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1940人评价)
作者: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1-1
评语:“痛苦的过去带着猛烈的力量回来,空洞中寂寞来临,唯有悲伤的回音和晦暗的感触。”同性恋,婚外情,亲情的疏离,已死的情感在心里闷燃,唯有独自黯然神伤,唯有破灭成灰。托宾让我们一窥男同的世界,就像高速停车区男厕里留下的“男男交友”的电话号码,感觉有点不适,但一想,那是些孤独的心,很难得到亲友的认同与理解,或许也只有在茫茫人海中才能寻求同道一点慰藉。书的编排很有意思,男人篇女人篇间隔。男人篇都涉及gay,女人篇则不涉及。人都是孤独的,爱一人,不分男女,不分同异,都是卑微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6 (438人评价)
作者: (法)罗曼·罗兰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3
评语:人生其实并无多大意义,“所谓幸福,是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水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水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罗曼•罗兰借着克里斯朵夫的经历向对德国、法国的民族劣根进行猛烈地批判。似乎也放之四海而皆准,“刚强有了的谎言,就比贫血的真理更能讨群众喜欢”。“当年的革命党变了布尔乔亚,超人变了时髦人物。以前的无党无派人士正在压迫现在的无党无派人士。二十年前的青年如今比他们当初攻击的老头儿更保守”。社会的发展总是蜿蜒曲折,总体是向前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应该甘当年轻人进步的垫脚石,而不应当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束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164人评价)
作者: [美] 特丽·威廉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4
评语:“死亡并不是我们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总是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生老病死,谁都逃脱不了;生离死别,谁都不想面对。“但拒绝也是谎言。它使我们对于自己无法承受的事实真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它牵着我们的手,将我们引向安乐之乡。拒绝在熟悉的土壤中开花结果。它迎合我们的欲望把我们拉下水,并聪明地在我们周围筑上一堵墙以确保我们的安全。”“父母健在犹如一道屏风挡在我和死亡之间,庇护我们远离死亡。(井上靖)”。随着盐湖水位的上涨,许多鸟类失去了栖息地,数量锐减,然而自然也有其调节之力,“要学会做一个开口的容器,让生命从你身体里流过。”书中对母亲治疗、离世过程的描述让人不禁泪目。对于各种鸟类的描写有时只是蜻蜓点水。书中我们感受了作者及家人对自然的热爱,从自然中汲取力量,感受自然的慰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65人评价)
作者: 玛里琳·鲁宾逊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4
评语:读着我竟想起了《哈德良回忆录》。老夫少妻,老父幼子,老牧师对生命将尽,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年、未能留下一笔财富给妻儿的遗憾,有对妻儿的歉疚。也有某些妒忌,生怕身后妻儿无依,甚至落入陷阱。他回忆总结一生,拳拳爱心,谆谆教导,更多是基督的宽厚。没有人密不透风,没有人十全十美,“爱没有什么公正可言,也没有什么比例之说,无此必要。因为无论情况多么特殊,所谓爱也只是对于无法理解而又拥抱于怀的现实的一瞥或者一个美丽的寓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永久长河中短暂的一瞬”。然而更多的时候,往往让信仰及政治的分歧割裂亲情,对亲人往往比陌生人要求更多,甚至反目成仇。“总记着敌人的错误,就是对宽恕的摈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3986人评价)
作者: [英] 尼尔·麦格雷戈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
评语:如同作者所言“博物馆的功能便是通过对文物讲述历史”,这些穿越时空的物品让人们穿越时光去了解、重温先人的伟绩,获取某种民族的凝聚力与民族自信心,他们并非生来就是落后与野蛮,先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那些被掠夺的文物也显示令人心酸的殖民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着亚非拉人民之血而发展,残暴而血腥。甚至导致民族与其文明的灭亡。 “当我们审视世界历史之时,一定要清楚,我们所见的并非不同文明的截面抑或它们被一一分离状态下的历史。这一认识十分重要。因为文明间存在着可观的接触,它们彼此具有内在的联系。我以为世界历史并非一部文明史,它应当是有同有异、始终互动的世界多种文明的演变史。” 我同意,但请归还掠夺文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350人评价)
作者: [日] 北村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
评语:两天读完,读来有点《阴阳师》的感觉,只不过故事中离奇的事件都得到合理的解释,推理的成分不多。《失踪的父亲》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日本,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华族家的子爵自愿沦落与流浪汉为伍,莫说是从高墙壁垒的等级森严令人窒息的气氛中逃离,也在是寻求自我救赎;《狮子与地铁》能乐中的鹭,在雪中恣意飞舞,意欲逃离,却在天皇的命令之下,伏地臣服。狮子将幼狮踢落悬崖,只抚养成功爬上悬崖的幼狮,升学考试中的残酷,太妹流氓或许也是生活所迫;《鹭与雪》前两篇像是为第三篇铺垫,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种种,三宝鸟飞到城市里来的不详,华族锦衣玉食,贫民流离失所,解决社会矛盾之途滑向战争的深渊。至于“二二六兵变”更像是狗咬狗,最后都成疯狗。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42人评价)
作者: [爱尔兰]巴里 / 塞巴斯蒂安·巴里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4
评语:一战中爱尔兰年轻人被忽悠参加了战争,一些人为国王而战,站在了英国一边;一些为了战后爱尔兰能自治而战;他们一同穿上了军装为协约国而战,流血牺牲,埋骨异国他乡。还有一小部分人,为爱尔兰独立而战。他们坚信“英格兰的危机正是爱尔兰的良机”,发动了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复活节起义,起义失败。也没得到大多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起义的领导被判死刑,军中支持起义的士兵,被判死刑。然而他们也撒下爱尔兰独立的种子。不想再为杀害同胞的英格兰而战的杰西·柯万之死,在单纯的威利·邓恩激起阵阵涟漪。死神收割着成千上万年轻的生命,战争格外的残酷,随着爱尔兰独立意识的觉醒,参战的士兵九死一生,却成了被遗弃的人,有家难回。换个角度去思考两代人的不同政治分歧,或者也适用于当下,莫让政治的分歧成为亲情的分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1458人评价)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
评语:读这本书,纯属自虐,但我读完了,读时进入了读书倦怠期,体会不到一点点乐趣。《推销员》每节开头对侦探小说的分析,讲得头头是道,后面的演绎简直一头雾水。言语缠绕,凌乱无序,细节碎成渣,很难联系在一起,如同摄像师让镜头说话,浮光摄影,一晃而过,如同呓语,无法记住什么,明白什么。如同迷失在词语的密林中。强撑着不让自己泄气,希望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到了“询问”似乎从云层里透出一点朦胧的月光,不过是一场解构侦探小说的臆想。《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有种读格里耶的感觉,都是镜头感十足,嫉妒在这里变成焦虑,离婚、失业,无所事事当中,毫无意义,压力山大,一切破灭成渣。“他一定要为继续往前走找个理由吗,为的是……”。恶心、羞耻,一时的冲动,某种剥离感,仿佛不是自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82人评价)
作者: [新西兰]琼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4
评语:布干维尔岛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未给岛民们带来财富,政府与矿产公司勾结,滥采导致环境污染,大量外来人口抢走当地人的工作,引发叛乱,政府军武装封锁小岛,导致居民缺医少药,战乱中瓦兹先生将孩子们带入了狄更斯《远大前程》皮普的世界,也引起了玛蒂尔达母亲的妒忌,认为故事中虚幻的世界没有教会孩子们有用知识与本领,也有了妈妈们各种经验的在教室里传授。 书中人物皮普引起政府军的误会,政府军烧毁了村民的财产、房子,村民则报复性烧毁了瓦兹先生的财物。在书丢失之后,瓦兹与孩子们通过回忆,重新拾回皮普的世界,而瓦兹先生将自己的经历与狄更斯的小说从新解构组合给叛军与村民讲述。政府军杀死了瓦兹,母亲可能出于信仰或赎罪,也被政府军杀害,玛蒂尔达逃出了岛,最终走出了心伤,回家。因为“以家为耻是最令人难受的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2821人评价)
作者: [美] 卡蒂·马顿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
评语:马顿的档案为女儿拾回了童年的记忆碎片,掀开未知的往事,更深层次地了解父母,指出童年时谁扮演了告密者。对于他们的祖国匈牙利,马顿也扮演着告密者的角色,尽管这个角色以记者身份为掩护,以自由做借口。作者不加掩饰推崇美国的物质、文化,为了到美国“我家愿意赌上一切”,马顿盗取“国家预算”,为国家意识形态敌对方提供服务。间谍罪是洗脱不了的罪名。在极权体制下,没有完整的个人,马顿的痛苦在于不认可匈牙利的国家政权,又无法逃出匈牙利,不得不在意识形态的敌对双方的夹缝中求生活,“卖国”求荣。秘密警察盖罗或者说得对,不存在骑墙派。这个世界总是在逼迫你选择阵营。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情绪,严重的双重标准构建往事,大言不惭爱国,有点令人作呕。监视无处不在,在大数据下,越依赖网络的我们,个人隐私也将越来无所匿藏。1984并不遥远。
2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1502人评价)
作者: [英] 希拉里·曼特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0
评语:人的生命何其脆弱,有人趋炎附势,争权夺利,也有人为信仰献身,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非我即敌。围绕着亨利八世的离婚,伴随着英国国教的确立,通过《至尊法案》加强了王权,脱离罗马教庭的控制。断头台,火刑柱,似乎考验着人们信仰是否足够坚定。“虔诚的时代最为擅长血腥的壮举”,“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在宗教与政治上建立起了正统,区分开了信徒与异教徒的人。”“没有哪一种排斥异己的褊狭,哪一种意识形态的强硬,哪一种传道布教的狂热,不在向我们揭示所谓积极热忱那兽性的根底”。 主宰命运的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有因即有果,苍天饶过谁。莫尔为维护天主教的正统将约翰弗里斯等人送上了火刑柱,同样也将自己推上了断头台。作者叙述波澜不惊,却有某种残烈。也可看作英格兰的一次脱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1194人评价)
作者: (日)井上靖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14-9-1
评语:3星,井上靖三篇记录父亲去逝后母亲的老年岁月,内容有所重复。年老的母亲记忆力衰退,身体衰老,失忆,遗忘,忘记刚说的话,刚做的事,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内容,“就像坏掉的唱片不断跳针重复一样”。“记忆由近而远地一点一滴消散”,时而退化成一个执拗的孩子,时而又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抹去关于丈夫的记忆,遗忘血亲,子女,偶尔有一束光穿透蒙在记忆周围的迷雾,露出一星半点的往事。然而,面对失智的母亲,正常的交流,已是不可能,为人子女只能是尽量让”母亲”安祥度过晚年的时光。年老、死亡也在生命的前头等待着每人,父母健在犹如一道屏风挡在我和死亡之间,庇护我们远离死亡。照顾失智的老人真的是一件让人无比抓往,需要有异常耐心与爱心,没有亲身经历难有切身体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274人评价)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
评语:3.5星,“没有哪一种排斥异己的褊狭,哪一种意识形态的强硬,哪一种传道布教的狂热,不在向我们揭示所谓积极热忱那兽性的根底。人一旦失去保持淡漠的能力,便成了潜在的凶手;一旦把他的想法变成了神,那后果也便不可估量。”父亲完全皈依于殖民者的宗教,极端恪守教条。并对传统文化、习俗深恶痛绝,阿契迪创造了尤金这极端割裂的形象,一方面是一个热心慈善,慷慨大方,不畏强权的民主斗士;一方面偏执教条,冷酷刻板,对家人来说是十足的暴君。是导致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通过家庭的悲剧映射尼日利亚社会,政府独裁,压制舆论,贪污腐败横行,“受过教育的人都走了,有可能扭转时局的人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孱弱的人。暴政将继续下去,因为软弱的人无法抵抗。难道你没看到这是个恶性循环?谁来打破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1022人评价)
作者: [英] 伊夫林·沃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8-7-16
评语:3.5星,母亲对塞巴斯蒂安的爱是令人窒息的死亡缠绕,是无所不在的侵入,他想要逃离,却又无力挣脱,缺乏谋生手段。只有在酒中颓废。马奇梅因夫人的孩子高不成低不就,布赖兹赫德就像“一件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就像从一根老陶管里吹出一小片肥皂泡,到处都发出彩虹般的光泽,接着——噗——破了,不见了。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有。” 青春的放任,“就像人们用来掺在杜罗纯葡萄汁里的酒精,是一种黑暗配方,让人沉醉。它让青春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缓慢,就像酒精抑制了葡萄汁的发酵过程,让它无法下咽,不得不年复一年被静置在黑暗中,直到很久以后,才适合摆上餐桌。” 那些情感,那些爱的火光,熄灭后,“倘若没有建筑者和悲剧演员,它绝不可能再度燃烧”。它唤起我们行将就木的心,它将往事从心底捞出,感慨生命如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5964人评价)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
评语:4星,“我们身上都藏着一个迟疑不决的刽子手,一个不曾实现的凶犯。”拉斯科尼科夫恰似游走在我们身边的幽灵,那些魔念、臆想也曾在脑海闪现。自命不凡,耽于浮想联翩,眼高手低,自以为高人一等,一颗高尚的心却活得荒唐可笑、走投无路。倒是波尔费利看穿拉斯科尼科夫这种活在空中楼阁的虚假天使,只有“下决心去受难”,“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生活中去,生活会一直把你带到彼岸”。 马美拉多夫和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倒真是天生一对。贫穷不是罪恶,赤贫才是,失去尊严,精神崩溃,歇斯底里,在自责寻求救赎,在酒精中醉生梦死,在幻想中自我满足。打肿脸充胖子,赤脚的看不起穿破鞋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如拉斯科尼科夫梦中那匹受尽折磨瘦骨如柴的小骡马无力奋蹄。陀氏“将在苦难中绝望挣扎的灵魂剖析得淋漓尽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174人评价)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8
评语:3星,两个无依无靠一无所有的年青人走到了一起。像被流水卷走的树枝,身不由己。青春就像是“软唱片经常在电唱机上播放,很快就会磨损”,像“涌来依次击碎的一道道波浪”。“犹如一块岩石缓缓滚向大海,击起一片水花便消失了。” 莫迪亚诺的这一本相当平淡,波澜不惊,相比《暗铺街》《八月的周日 缓刑》那些记忆的碎片还井然有序,还未相互参杂,相互凌乱。时间轴是一条平坦,舒缓的线,没有绞成一团,互相交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28589人评价)
作者: 三浦紫苑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
评语:3.5星,跑步的武侠,估计作者是个武侠迷。对跑步的追求、臻境的描写和对武功修炼、打通任督二脉几乎一样,无我,空灵。“他体内深处,好像有什么东西被刺穿,而且因此爆裂,” “这股能量的流速实在太快,让他难以判断分辨,只觉得自己的身体被一道旋涡吞没。” “阿走感觉仿佛正在俯瞰着另一个自己奔跑中的身影,呼吸也突然变得顺畅无比。” 说对跑步的理解,不如说是对“更快、更高、更强”阐释,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每个人到达的境界却各有不同,借由跑步找到属于自己的终点。跑者们总是不断在思考、迷惘、犯错,然后再重新来过。”什么是强者?无名老僧指出武功修炼还需佛法化解,如阿雪所思“只要能让他在人的生活里、在人的喜悦与悲苦中驻足,阿走一定可以变得更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14034人评价)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评语:4星,重读。十几年前读完《我们的祖先》后读这本,犹如连续被打了好几下闷棍,晕乎乎的。若不是卡尔维诺写的,倒像是有个作家将写了10个开头,每篇都思路枯竭,太监后强行将10个开头串起来贩卖给读者。感觉形式大于内容,理论性大于故事性。开头两个故事吊起胃口,中间几个故事稍觉有点乏味,从第7个故事《在线条交叉的网中》又开始觉得有趣起来,在由镜子构成的五彩缤纷、万花筒般世界中,真虚迷乱。男读者追寻作品的经历越发离奇、荒诞不经。作者与读者相互影响,真作品与伪作混淆不清,革命与反革命相互渗透。文学审查制度或许才是书被阉割太监的真正原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俨然已不再重要。“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愿男读者和女读者最后走在一起。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68人评价)
作者: (美)诺曼·梅勒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1-08
评语:4.5星,战争是权力洗牌后再次集中。“将来的道德规范只有一条:就是权力第一”,“权力,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能由高处顺流而下。中途万一遇到小小的逆流,那就只有加大力量向下冲击,务必把一切阻梗彻底铲平。” “维护权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手里的权力极而用之,不怕用到滥用的地步”。“人心深处的种种见不得人的私欲,不惜拿他人血肉之躯作牺牲”,自由主义者侯恩只有被牺牲一途。 诺曼•梅勒真实描写一群被套在战争机器上的士兵,大多不知因何而战,当兵或许是逃避生活的繁琐。军队等级森严,他们只需逆来顺受。 “仿佛成了机器上一只小小的螺丝钉,机器转得飞快,要命的螺丝钉受不了,又挣不脱,只能吱吱直叫。” 战争磨灭人的棱角,裸露人性的卑劣。人生就像“从沙子里淘出沙金来归在一边,然后就对着沙金看,只对着沙金看拿了个放大镜来看。”,或许还有点希望,或许毫无意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5719人评价)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3
评语:4星,彼得大帝给古老的俄罗斯嫁接上欧洲文明,让欧洲的文化在彼得堡开花结果。反抗拿破仑侵略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摆脱了法国的文化殖民,俄罗斯这棵彼得大帝嫁接的文化之树,开始向古老的根部去汲取营养,结出俄罗斯文化撕裂的灵魂。十二月党人的起义树立起了俄罗斯知识分子良心的丰碑。为苦难的劳苦大众发声、热爱自由、反抗强权。费吉思为我们梳理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脉络(宗教、文学、绘画、戏剧、电影、舞蹈、音乐)。爱森斯坦:“暴力可以得到解释,也可以被合法化,但它不会被认可,如果你还属于人类,你就人须为它做出补偿,一个人也许可以毁火另一个人一但是作力人类,我必须认为这是痛苦的,因力人就是最高的价值.....”“哀伤的曲调上创造欢乐旋律的能力。为什么一个人会唱欢乐的歌?因为他的内心的哀伤”。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157人评价)
作者: 齐诺瓦·阿切比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 2005-9
评语:3星,部落拘泥于旧,食古不化,蒙昧无知,迷信,野蛮,凶残,巫师、神婆只会通过装神弄鬼,恐吓、威胁来维持神秘与权威。部落间强者为尊,持强凌弱,看似平静祥和实则人心浮动、暗潮涌动、矛盾重重。部落的长老决定杀死艾克梅夫纳,是神的指示,还是献祭?奥孔克沃就是个孔武的愚夫,只会用蛮横来掩饰内心的恐惧与软弱,看不到他内心的反省、矛盾与挣扎,他熊熊怒火只燃烧了自己并未照亮他人。面对外来宗教的分而化之,通过征服来扩大神的荣光,依附新教的人如同新神的代言人,狗腿子只会变本加厉来维护主人的权威。 “以不当方式爱神的人,会强迫别人也爱他的神,而若是碰上谁敢拒绝,便要把谁杀掉。没有哪一种排斥异己的褊狭,哪一种意识形态的强硬,哪一种传道布教的狂热,不在向我们揭示所谓积极热忱那兽性的根底。”(萧沆)
1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2117人评价)
作者: 王鼎钧 /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3-1
评语:3.5星,江湖险恶,人心难测,所以安身立命,无非小心驶得万年船。鼎公有守有持,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并不随波逐流。在特务隐性显性的骚扰之下,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保护自己不掉入那些精神陷阱,不受简单化观点侵蚀,那些表面完全对立的东西常常被证明是互补的”。鼎公是向下看的人,始终也没往上走的心,“跟得意的人谈话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情,失意的人吐真言,见性情,而且有闲暇”,他“扫描社会的不安浮动,要求有守者容忍现状,珍惜未来,有为者投入体制,从事慢性的、局部的改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以身作则’”。虽说中庸、老成持重,但也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动荡。回忆虽难免会有所吹捧,各个领导大都为党国开拓事业,克己奉公,大公无私;鼎公指点江山,也大多得以印证。最后江湖抽身而退,为更广阔的天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456人评价)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0
评语:3.5星,绕颈之物可能是一串满足虚荣的项链也可能是一条慢慢收紧的绞索,只不过偶尔放松一下让人透一口气,也可能猝不及防地勒紧让人窒息挣扎。阿迪契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那个离开的故土,战乱、种族屠杀、独裁者的残暴、官员的腐败,无法无天,各行各业的道德底线都被击穿。这个梦想国度的立足不易,被绑架的婚姻,移民的挣扎、孤独、苦闷,情感的迷茫,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个人感觉写非洲的优于写美国的。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游离子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